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课件.pptx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课件.ppt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一、水文模型的分类水文模型的分类大多数人不是十分清楚,不同的书籍叙述的分类也不统一。有些概念常常没有严格区分,以至于读者不能形成关于水文模型的清晰印象。为便于今后阅读文献,有必要对水文模型的分类进行梳理,搞清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数学物理模型、概念性模型、系统模型、水文模型、流域水文模型等概念的区别。,水文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性模型,随机模型,确定性模型,实验模型,原型模型,黑箱模型(系统模型),数学物理模型,线性模型,分散模型,集总模型,非线性模型,时不变模型,时变模型,时不变模型,时不变模型,时变模型,时变模型,时变模型,时不变模型,1.模型:实际上是物理原型的
2、某种近似,人们根据研究需要抽取物理原型的某些特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建立模型,以期在模型上重现或预估物理原型的主要行为,以便对物理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认识。,2.物理模型:用实物反映客观世界的物理过程。实验模型为实验目的而人为制作的实物模型;物理实验中的实验装置是物理模型(如实验室中使用的下渗模型),水工试验模型是按一定水力比尺缩小物理原型而得的物理模型,室内人工降雨、径流试验装置是物理模型,用电子线路模拟物理现象也是物理模型。原型模型直接利于实物、自然场地或自然现象进行观测、实验;如水文站的测量工作和实验研究工作实际是对河流水文过程进行原型观测或原型实验。,3.数学模型:是根据物理的、生物的
3、和社会的某些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而建立的数学“系统”,是对物理现象的数值仿真,它从数量上反映物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可从量上揭示物理现象的深层规律。由于数学模型不受客观条件限制,容易制作,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不能建立物理模型的情况下,例如,研究地球大气环流物理系统,建立模型的唯一选择只能是数学模型,即建立大气环流物理方程,然后进行数值仿真,以揭示大气环流运动的客观规律。,3.1 随机模型:指模拟水文现象随机性的模型,包括统计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等。统计模型模拟水文现象的统计规律(随机规律),例如,频率计算、相关分析都是统计模型的例子。随机水文学中所研究的AR(p)、MA(p,q)等模型属于时间
4、序列模型。3.2 确定性模型侧重水文物理现象的成因研究,忽略随机因素。主要模拟水文现象确定性规律的模型。如马斯京根模型、新安江模型等水文模型。,数学物理模型是以数学物理方法对水文现象进行模拟的模型。这种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物理的、力学方程基础之上,对水文模型而言,要使用一些物理的、水力学的方程,必须对客观水文物理系统作很多简化才可能建立起模型。因此,这种模型目前在水文生产上尚不能完全付诸实用。,概念性模型是以水文现象的物理概念作基础进行水文过程模拟的,它所模拟的不完全是真的物理实体,而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概化。例如,概念性模型常把流域的包气带概化成两层或三层,每层看作是均匀的土层,以便有效地模拟流域
5、蒸散发和径流的形成。其中,上层代表疏松的表土层,下层代表较坚实的土层;潜水面以下的地下含水层看作是一个线性水库,以便模拟地下径流。实际上凡是有一定水文物理概念的模型都属于概念性模型,例如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方程也是一种概念性模型,它把物理河段概化为均一河段,且河段出流看作水库出流。本课程所要介绍的流域水文模型就是一种概念性模型,是目前水文上最完整,最流行的概念性模型。需要说明的是,许多书籍把以一个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模型也称为流域水文模型,但一般而言,在不加说明的情况下,流域水文模型总是指概念性模型。,黑箱模型又称系统模型,它是根据系统理论,利用物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数值量推求代表系统特征的系统
6、响应函数,从而对系统的行为进行研究,系统模型由于研究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确定性关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因果关系,所以它属于一种确定性模型。通常建立模型后,模型的应用就是利用系统的输入和系统响应函数推求系统的输出。瞬时单位线(纳西单位线),利用流域的降雨和前期输出与当前输出建立关系的总径流响应模型是系统模型的例子。系统模型根据其建模方程是线性方程或非线性,方程又可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两类。每类又视其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时变模型和非时变模型两种模型。,4.水文数学模型:水文数学模型是根据水文循环中各个环节的物理规律建立起来的“数学系统”。一般文献中指的水文模型实际上是水文数学模型。根据下渗规律
7、、蒸散发规律、河道洪水波运动规律等建立的下渗模型、蒸散发模型、河道洪水演算模型都是水文模型,但是,它们并不是流域水文模型。流域水文模型是以一个流域作为基本的研究单元,以流域的水文循环的整体过程作为模拟对象,将流域水文循环涉及到的降水、蒸发、截留和下渗;产流、汇流,包括地表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的产、汇流,以及坡面调蓄和河网调蓄等流域水文循环的环节或子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数学系统。因此流域水文模型也是一种水文模型,但是比一般水文模型更完整,结构更复杂,建立模型也更为困难。,概念性模型实际上也有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之分,例如,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有线性演算法和非线性演算法两种方法
8、。由于多数情况下概念性模型指的是流域水文模型,而流域水文模型一般是非线性的模型,为简化起见,概念性模型习惯上一般不分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所谓集总模型和分散模型习惯上也是对流域水文模型而言的,以一个流域作为完整的研究单元,以流域平均降雨和蒸发作输入,以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作为模拟的首要目标,这是所谓的集总模型。对一个较大的流域,可以将其划分为更小的流域单元,分别模拟各个流域单元的出流,再通过河系流量演算将各个子流域的出流演算至大流域出口叠加,求得大流域的径流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分散模型。近年出现的分布式模型是新一代的流域水文模型,它将流域划分为许许多多的网格单元,由各网格单元的降雨和蒸发作模型输入
9、,产、汇流也立足于网格单元的水文物理特性,最后求得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分散式水文模型分块示意图,二、流域水文模型的研制 流域水文模型的研制,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确定模型的结构模型的结构指模型用以表达流域水文循环的物理描述,由于流域水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人们目前只能对流域水文物理过程做出一定的概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模型的结构。由于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做出的概化不尽相同,模型的结构就可能不相同。但是,一般都包括流域水文循环的几个主要环节。具体说来,确定模型的结构就是要对具体流域,确定采用几种水源、几层蒸发、是否考虑坡面汇流、是否考虑填洼和植物截留,采用集总模型还是分散模型。模型的结构应具
10、有合理性,即,模型的结构应能正确表述研究流域的主要特征,模型的结构通常用框图表示。,2.确定模型的参数确定出模型的结构后,接下来就要考虑采用什么样函数形式来描述水文物理循环的数量关系;即采用什么样产流计算方式和计算方程(包括蒸发计算,下渗计算,土壤含水量计算),什么样汇流计算方式和计算模型(包括各种水源的坡面汇流和河网汇流)等等。计算函数形式确定后,其函数中的参数就代表了流域的具体特征,通常称这些参数为模型参数。当计算函数是建立在水文物理概念基础之上时,模型的参数就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由于对流域作概化时,为使计算方便可行,目前的流域水文模型还作不到使每个参数都具有物理含义,但使多数模型参数具有
11、物理意义是模型研制的努力方向。,2.确定模型的参数不同的流域,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同,由于许多物理参数的不可测量性(例如,流域的蓄水容量就不能通过测量取得),对具体流域,当应用流域水文模型模拟径流时,只能通过优选获得一组接近最佳的模型参数。优选模型参数通常称为模型参数的率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模型应用经验。,3.确定模型状态变量的计算流程每一个水文循环过程的状态都是由一组变量表达的,它们体现为表达水文物理循环过程的函数中,随时间而变化的变量,这些变量通常称为模型的状态变量。当模型的输入(通常是流域平均的降雨和蒸发能力),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确定后,模型的状态变量就随模型的输入变化而
12、变化。由于流域水文循环各个子过程在时间上的交织,需正确制定模型状态变量的计算流程,才能使模型正确模拟流域的径流过程。计算流程一般需要保证流域的水量平衡,不正确的计算流程往往导致水量不平衡,这会破坏模型的严谨性。流域水文模型通常较为复杂,一般需要由计算机程序实现,所以模型的计算流程通常由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流程图表达。,三、新安江模型 1.概述上世纪60年代初,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赵人俊等开始研究蓄满产流模型,配合一定的汇流计算,将模型应用于水文预报和水文设计。1973年,他们在对新安江水库做入库流量预报的工作中,把他们的经验归纳成一个完整的降雨径流流域模型,并取名为新安江模型。模型可用
13、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湿润季节径流模拟和计算。,三、新安江模型 1.概述最初的新安江模型为两水源模型,只能模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上世纪80年代初期,模型研制者将萨克拉门托模型与水箱模型中,用线性水库函数划分水源的概念引入新安江模型,提出了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模型可以模拟地面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1984至1986年,又提出了四水源新安江模型,可以模拟地面径流、壤中流、快速地下径流和慢速地下径流。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一般应用效果较好,但模拟地下水丰富地区的日径流过程精度不够理想。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中增加慢速地下水结构就成为四水源新安江模型。,当流域面积较小时,新安江模型采用集总模型,当面积较大时
14、,采用分块模型。分块模型把流域分成许多块单元流域,对每个单元流域做产、汇计算,得到单元流域的出口流量过程。再进行出口以下的河道洪水演算,求得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把每个单元流域的出流过程相加,就求得了流域出口的总出流过程。划分单元流域的主要目的是处理降雨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单元流域应当大小适当,使得每块面积上的降雨分布比较均匀并有一定数目的雨量站。其次尽可能使单元流域与自然流域相一致,以便于分析与处理问题,并便于利用已有的小流域水文资料。如果流域内有大中型水库,则水库以上的集水面积即应作为一个单元流域。因为各单元流域的产汇、流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以下只讨论一个单元流域的情况。,(1)新安江三水源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安江 流域 水文 模型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