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药创制原理(培训)课件.ppt
《新农药创制原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药创制原理(培训)课件.ppt(1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农药创制原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要内容,农药发展和发现的历程农药创制方法以天然产物为先导研制开发的农药品种我国农药创制现状及创制品种本研究组农药创制进展,农药概念,只要具有预防、杀灭、驱除或减轻任何之害虫、害螨、真菌、线虫、杂草、啮齿类动物和软体类动物等有害生物的特质,且具备商品的特征,且是被人类有意识的释放到环境中以实现其价值特性的任何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统称之为农药。-Federal Insecticide Fungicide&Rodenticide Act 即FIFRA现采用国际通用名称Pesticide概念中国农药与国际农药的内涵基本一致,只是生物农药或生物
2、源农药或仿生农药等概念差异较大,使某些农药的归属不尽相同。尽管转基因植物和天敌昆虫目前尚未纳入农药管理之范畴,但在新农药登记中已将转基因植物列入特殊新农药的范围,已明确规定需要提供农药格式化的相关资料。,农药分类,农药(按来源)包括:天然无机农药硫磺、硫酸铜、石灰。天然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动物性农药。有机合成农药有机磷类、有机硫类、氨基甲酸酯。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制剂。微生物源农药抗生素、杀虫素、杀螨素。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生长调节剂。天敌生物农药(除微生物外)赤眼蜂、澳洲瓢虫。转基因植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1994始),农药发展史,(1
3、)发展前期(天然药物时代):(公元1000多年前19世纪中期)标志性事件:矿物性药物如砒石(As2O3)、石灰、雄黄(As4S4)、雌黄(As2S)以及除虫菊、烟草和鱼藤等植物性药剂。近3000年前荷马在“奥得赛”中就提到过“硫磺避害”,可以认为这是最早使用农药的报道。1596年本草纲目记叙1892种药品,其中包括矿物性和植物性的杀虫剂。尼古丁是最早使用的杀虫剂.,(2).人工制造的无机农药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40年代),标志性事件:无机农药时代最早出现的无机农药是农家现配现用的石硫合剂与波尔多液。1851年,法国人格里森以等量石灰与硫磺加水共煮制取了格里森水,石流合剂基本定型。1878
4、年法国人米亚尔代在波尔多地区发现硫酸铜与石灰水混合液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用,并取名为波尔多液。1890年吉勒特提出制造砷酸钙杀虫。(Ca3(AsO4)2Ca(OH)2 在莫尔顿和弗纳尔德的努力下,砷酸铅也于1894年面市并于1906年开始大规模生产使用。(PbHAsO4),农药发展史,19世纪中叶对砷化合物的研究导致了1867年巴黎绿(一种不纯的亚砷酸铜)的应用,当时在美国用于控制科罗拉多甲虫的蔓延,使用范围十分 广泛,并在190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的杀虫剂。此后,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半叶杀虫剂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仍然仅限 于无机化合物和植物性产品,杀虫活性低,单位面积用量大,作用单一
5、,被称为“低效杀虫剂时代”。,农药发展史,(3).有机合成农药时期(20世纪40年代20世纪末),1874年,奥地利实验室一位大学化学系学生蔡德勒(Zeidler)合成了 DDT,但人们没有发现它的用处。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发现 DDT 可以能迅速杀死蚊子、虱子和农作物害虫。随后于1940年他获得了第一个瑞士专利。1942年,商品 DDT 面市,用于植物保护和卫生方面。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时期,世界很多地方传染病流行,DDT 的使用令疟蚊、苍蝇和虱子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使疟疾、伤寒和霍乱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例如1944年,盟军在那不勒斯用 DDT 成功阻止一场斑疹伤寒的爆发。1
6、948年,由于在防止传染病方面的重要贡献,米勒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农药发展史,DDT1939 瑞士,六六六1942 法国1945 英国,有机磷农药1943 德国,1978 美国磺酰脲除草剂,日 本1960s QSAR1980s 拟除虫菊酯1990s 吡虫啉2000s 氟虫酰胺,SyngentaBayerBASF,DOWMonsanto Dupont,1825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苯和氯在日光照射下反应,可以得到一种固体产物。1912年,荷兰化学家林丹(Teunis van der Linden)指出,在六六六混合物中存在4种立体异构体。但直到1935年,六六六的杀虫活性才由B
7、ender发现。随后Slade和法国人Dupire也各自发现六六六的杀虫活性。,六六六杀虫剂,1944年Schrader发现成为使用历史最长的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E605)德国化工企业:染料工业利益集团。*由于德国战败盟国将专利窃取,很多公司推出对硫磷品种。,1854年,法国有机化学家Clermont合成了四乙基焦磷酸酯TEPP;1938年德国化学家 Schrader才发现发现其杀虫活性;1946年由BAYER开发上市为第一个商品化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2,4-D和2,4,5-T 除草剂,1928年荷兰的温特(F.W.Went)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发现生长素。1931年荷兰的Kogl等人从人
8、尿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加入到琼胶中,同样能诱导胚芽鞘弯曲,该化合物被证明是吲哚乙酸。随后在1946年,Kogl等人在植物组织中分离纯化并鉴定出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简称IAA)19世纪40年代对吲哚乙酸的研究带来了苯氧基类除草剂的迅速发展,这类除草剂中比较典型的包括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2,4-D,2,4,5-T,1950年瑞士Geigy公司H.Gysin首先开发出氨基甲酸酯类地麦威;1953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Lambrech合成了第一个商品化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甲萘威。1956年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
9、arbide Co.)开发上市.,1864年约布斯特和黑塞从毒扁豆中分离出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治疗青光眼;1925年确定了毒扁豆碱的分子式。,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来自烟叶的生物碱尼古丁(nicotine)相当长时间作为天然杀虫剂用于作物保护,是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对哺乳动物高毒。科研人员一直以其为先导努力寻找和发现结构与活性与其相似,作用机理相同的新化合物,实践证明非常艰难。1979年,美国Shell公司首先报道了简单的烟碱类似物Nithiazine具有杀虫活性,1和2都是创制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先导化合物。最终于1985年发现了结构通式3 的系列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19
10、91年吡虫啉(Imidacloprid)问世,由拜耳公司商品化,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害虫。,新烟碱类杀虫剂,1974年,英国兰德公司(NRDC-143)进行开发,其后由Mitchell Cotts、FMC、ICI、Shell、Sumitomo等公司相继生产。二氯苯醚菊酯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杀卵和拒避活性。对光稳定,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适用于防治农田害虫的拟除虫菊酯。,白花除虫菊,菊酯类杀虫剂:1973年,英国Elliott M.等人首先合成了二氯苯醚菊酯(氯菊酯,permethrin),进入了农药的超高效时代。,天然除虫菊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磺酰脲类除草剂-超高效,磺酰脲类药物(sulf
11、onylureas,SU)是应用最早、品种最多、临床应用也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SU类药物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近年研制的格列美脲则以其用药剂量小、具有一定的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而被称为第三代SU类药物。,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磺酰脲类除草剂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发现的,Levitt博士进入杜邦公司后不久,其老板(Henry J.Gergovich)就让他合成磺酰基异氰酸酯,目的是合成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的类似物(),并于1957年合成了化合物(),但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和)都没有值得重视的活性。直到1973年,昆虫学家(S.S.Sharp)在研究新生测方法时发现化合物()可使螨
12、类不育,告知其合成一些化合物()的类似物。Levitt博士就合成了一些化合物(和),发现只有活性比稍高,其他化合物活性均不如化合物(),同时发现化合物在2kg(a.i.)/hm 剂量下具有弱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磺酰脲类除草剂-超高效,起初此活性并没有引起Levitt博士的注意,但通过与其老板(Raymond W.Luckenbaugh)讨论,其老板鼓励他应该多做些工作并给他一份公司合成的所有磺酰脲类化合物(A,B,C,D)与生测结果。Levitt博士发现这些化合物大多数都是他自己合成的,并发现所有含杂环的化合物只有两个(1963年合成)。因为杂环化合物具有多种活性,因此Levitt博士决定合
13、成含杂环的磺酰脲类化合物,并于1975年合成了化合物(),此化合物可谓真正的先导化合物,其活性是化合物()的1000倍。随后先导优化开始,于1976年发现磺酰脲类除草剂中第一个商品化品种氯磺隆().以后经更近一步的优化,发现了许多其他磺酰脲类除草剂。其是除草剂进入超高效时代的标志,它使除草剂的用量由以前的13kg(a.i.)/hm 变为1200g(a.i.)/hm,此领域的研究至今仍是化学农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磺酰脲类除草剂-超高效,吡咯(吡唑)类杀虫剂,Dioxapyrrolomycin 二噁吡咯霉素,毒性高,源于微生物链霉菌Streptomyces fumanus的代谢产物,1987
14、年美国氰胺公司的科研人员从微生物链霉菌Streptomyces fumanus中分离出具有杀虫活性化合物二噁吡咯霉素。该化合物毒性高,但氰胺公司的科研人员理解所从事工作的困难性,通过艰苦努力开发成功一种新型杂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溴虫腈。1988年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开发成功氟虫腈。该类农药与昆虫神经中枢细胞上-氨基丁酸受体结合,阻塞神经细胞的氯离子通道,从而干扰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而导致昆虫死亡。,吡咯(吡唑)类杀虫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捷克科学家 Musilek V 等在一种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的可食用木腐菌蘑菇粘液蜜环菌(Oudemansiella muci
15、da)中首次发现了 Strobilurin A,这也是最早被分离的-甲氧基丙烯酸酯。最初,捷克人将这种杀菌剂用于人类皮肤病的治疗,并没有挖掘其在农药上的用途。1977 年,Anke T 从另一种担子菌 Strobilurin tenacellus 中分离得到 Strobilurin A。20 世纪 80 年代,先正达、巴斯夫等公司对该类化合物产生兴趣,在先导化合物中保留了作为活性基团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结构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1992 年公布了化合物嘧菌酯,并于 1996年成功上市,这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 A,嘧菌酯,线粒体呼吸作用抑制剂
16、,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发展的简要历程,Ryania speciosa Vahl,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发展的简要历程,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发展的简要历程,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发展的简要历程,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发展的简要历程,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发展的简要历程,鱼尼丁受体主要农药品种,鱼尼丁受体主要农药品种,鱼尼丁受体主要农药品种,US2005/0075372A1,中化开发的四氯苯甲酰胺CN 102015679 B,鱼尼丁受体主要农药品种,二化螟,稻纵卷叶螟,Rice Caseworm(Nymphula Depunctalis),Rice striped stem borer(Chilo suppressalis),四
17、氯苯甲酰胺生物活性,井冈霉素杀菌剂,1968年日本武田制药筛选出有效霉素(Validamycin)产生菌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1973年我国参照日本武田制药的研究成果有效霉素基础上,筛选获得井冈霉素 的产生菌(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5008),并投厂生产出农用抗生素产品,为我国农用抗生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泛应用 于防治水稻纹枯病。,阿维菌素(Avermectin),1975年,日本Kitasato Institute(北里研究所)大村智等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 1株链霉菌,发现该菌株的发酵液有很高的驱肠道寄生虫活性,而且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即使
18、浓缩8倍也没有发现毒性。此后该菌株被送到美国Merck(默克)公司进一步研究,1976年Merck公司分离出一组具有驱虫活性的物质,并将它命名为Avermactin,中文名阿维菌素。,Avermectins一类16元环内酯化合物的混合物,包括A1a、A2a、B1a、B2a4个主成分和同系的4个次成分A1b、A2b、B1b、B2b,其中Avermectins B1是主成分。随着研究的深入,菌株的发酵单位从9mg/L提高到具有商业价值的500mg/L,1981年Avermactin作为兽药投入市场,1985 年Avermactin作为农药投入市场。其衍生物有伊维菌素(Ivermectin)等。阿维
19、菌素的发现及应用是继青霉素以来抗生素科学对人类的又一巨大贡献,对全世界的农牧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作用于昆虫神经元突触或神经肌肉突触的GABA氨基丁酸受体,干扰昆虫体内神经末梢的信息传递,阿维菌素(Avermectin),甲维盐,Merck(默克)公司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它具有超高效,低毒(制剂近无毒),低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的特点,与阿维菌素比较首先杀虫活性提高了3个数量级。1998年上市。,多杀菌素(Spinosad),多杀菌素又名多杀霉素是在刺糖多胞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无公
20、害高效生物杀虫剂.实用化的产品是spinosynA和spinosynB的混合物,故称其为spinosad。曾获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品挑战奖”,多杀菌素从出现、确定生物活性和早期开发,其整个过程历时约十二年,它的成功研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包含S.spinosa菌株的土样是1982年礼来公司一位化学家在加勒比海休假时顺顺便采集的,其后的十二年里,公司为此投入了数以百计的员工和大批的研究小组,并最终成功开发出以Spinosyn A和D为主要成分的商品化产品多杀菌素(spinosad)。,可以持续激活靶标昆虫乙酰胆碱烟碱型受体,但是其结合位点不同于烟碱和吡虫啉。也可以影响GABA受体,但作用机制不清。
21、,乙基多杀菌素,乙基多杀菌素是从放线菌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多杀菌素(spinasad)的换代产品。其原药的有效成分是乙基多杀菌素-J和乙基多杀菌素一L合物(比值为3:1)。乙基多杀菌素是由陶氏益农公司出品的一种新型多杀菌素类杀虫剂,2011年第一个全球登记,它能够有效控制果树和坚果上的重要虫害,尤其是果树上的一种棘手的主要害虫苹果蠢蛾。,乙基多杀菌素-J,乙基多杀菌素一L,植物抗病激活剂,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物质称为植物抗病激活剂。植物抗病激活剂根据来源可分为生物源和非生物源两类。生物源植物抗病激活剂有糖类和蛋白类诱抗剂。非生物源植物抗病
22、激活剂包括外源的化学小分子。,1,2,3苯并噻二唑-7-碳酸硫甲酯(BTH),化合物BTH是商品化最成功的植物抗病激活剂,可诱导植物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广谱的抗性,由诺华(现先正达)公司商品化成功。汽巴-嘉基公司在研发磺酰脲除草剂时发现该物质能激发植物产生SAR,随后由诺华公司实施商品化成功。苯并噻二唑在离体条件下无杀菌活性,但能够导致抗病防御有关的基因的表达和病程相关蛋白的产生,激发植物体内免疫作用。1996年S-甲基-苯并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CGA245704)在德国以Bion 50WG的商品名被注册,在瑞士以Unix Bion 50WG的商品名注册,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
23、植物抗病激活剂在农药中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化学,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植保技术和概念,改变了传统杀菌剂都遵循的直接杀菌原则,推出之初,即被誉为“改朝换代”具有变革意义的新农药。国内外学者针对植物免疫激活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开展深入研究,成为植物保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植物抗病激活剂,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系楝科楝属乔木,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1960年,起初对印度一场蝗灾考察研究分析佛学,印楝树的种子、树叶及树皮中,含有一种物质印楝素,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印楝树具有趋虫治病的神奇功能。经现代研究表明,从印楝果实中提取的印楝素等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
24、、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且没有抗药性,对几乎所有植物害虫都具有驱杀效果,而对人畜和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同时印楝对许多疾病还具有医疗作用,在医药中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扰乱昆虫的内分泌,作用靶标为脑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前胸腺等。,印楝素(Azadirachtin),Bt,苏云金芽孢杆菌(学名:Bacillus thuringiensis,专著中简称为Bt),又称苏力菌,是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属陆生习性的细菌。另外,苏云金芽孢杆菌可寄生在一些蛾类和蝶类的幼虫上,甚至是植物表面。苏云金芽孢杆菌由日本细菌学家石渡繁胤和德国科学家恩斯特贝尔林纳(Ernst Berliner)分别在
25、1901年和1911年独立发现。贝尔林纳是从患有叫做Schlaffsucht的疾病的地中海粉蛾幼虫中发现该菌,并用发现地德国图林根(拉丁语Thuringia)命名。苏云金芽孢杆菌分泌出的由cry基因编码的,有杀虫活性的-毒素(或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ICP)的蛋白结晶构成了内孢子。Cry蛋白对鳞翅目(如蛾与蝶)、双翅目(如苍蝇、蚊子)和鞘翅目(甲虫)有很大杀伤力。因此,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制成高效生物杀虫剂,或用cry基因制成防虫害的转基因产品。1985年,比利时植物遗传系统公司首次报道开发出含cry基因的转基因烟草。1990年,中国农科院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成功地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药 创制 原理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