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件1:教育、教育学.ppt
《教育学原理课件1:教育、教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课件1:教育、教育学.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第二节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第三节 教育学的功能与意义,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概念,这是甲骨文中”“教”字的象形文字,象征着执鞭监督孩子学习。“育”字则有养育孩子之形。,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解释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的目的是帮助人踏上人间正道,走正确的人间道路。,亚圣孟子,在我国古代,“教”的含义往往指道德修养而言。荀况说:“以善先者谓之教。”(以荀子)。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
2、下所效也”,“育人,养子使作善也。“把”教“和”育“两个字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是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善,手段是模仿。孔子:大学之道,在明德以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着也”,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西文“教育”的词源,“education”、“education”、“Erziehung”,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
3、从动词“educere”转换来的。“educe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e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教育是生活的预备。”,依据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的活动就是教育。,“教育是经验的改进和改造。”,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目的地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4、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它主要指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二、教育的构成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影响 1教育内容。2教育方法。3教育手段。4教育组织形式。5教育环境。,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 1.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l利托尔诺(.Letourneau,1831-1902)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1870-1944)。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生物起源说的 主要观点是(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
5、存在于动物界。(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其代表人物为著名的美国教育史家孟禄(P.Monroe,1869-1947)。主要观点是: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
6、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由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是错误的。,3.劳动起源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社会所特有。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虽不是全部,但仍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产生,无疑是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之后的产物,社会已开始步入阶级社会,教育也就具有阶级性的特点了。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讨论教育的起源,也不能忽视人的发展的需要问题。,(二)教育的发展,1、原始教育(1)无阶
7、级性(2)为生产劳动服务(3)非独立性(4)贫乏性,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1、出现了阶级和剥削 奴隶主不但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从事最繁重的劳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2、生产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古罗马的奴隶交易市场,2、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独立活动领域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和狭隘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以个别施教和机械记忆为主。,唐朝官学等级制,国子学,文武三品以上子孙,太学,文武五品以上子孙,四门学,文武七品以上子孙,书、律、算学,八品以上子孙及一般庶人优秀子弟,古代书生要背多少书?,1:11,705字2:34,685字3:25,
8、700字4:39,234字5:99,010字6:196,848字,3、现代社会的教育,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走向结合。第二,普及性。第三,教育门类日渐齐全,形式日益多样。第四,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四、教育的共同特征,社会性 社会现象,非生物、心理现象永恒性 和人类社会共始终生产性 起源、发展历史性 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特征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第二节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二)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1.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1)教育
9、现象的三个规定性: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的存在物;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2)教育现象的种类,教育现象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一)教育学的萌芽 时间: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中叶特点:没有从哲学等学科中分化,只是简单的经验总结概括 代表人物:中国孔子、孟子、荀
10、子、朱熹 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代表作品:中国论语、学记 西方理想国、雄辩术原理,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学原则和方法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行结合“弗学何以行?”“学而时习之”,中国代表人物介绍孔子,亚圣孟子,性善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道德教育的方法(一)寡欲养气养心莫善于寡欲。(二)反求诸己-爱人不亲,反其仁(三)改过迁善(四)意志锻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教学原则与方法,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
11、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专心有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循序渐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重思存疑 因材施教,荀子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目的士、君子、圣人道德教育内容崇礼尚义、隆师亲友道德教育方法参验反省、择善而从教学方法强学力行、虚壹而静、积渐全进、专一有恒,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它分四个步骤: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出正确、普遍的东西。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柏拉图,“假如国家建设合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课件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