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培训ppt课件.ppt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培训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栓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血管壁改变(内皮细胞损伤、抗栓功能减弱)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形成)血流改变(血流缓慢、停滞、漩涡形成),动脉血栓疾病预防和治疗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建议,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世界上首位死亡原因,动脉硬化血栓病(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肺部疾病,癌症,暴力死亡,爱滋病,死亡数(x106),Murray et al.Lancet 1997;349:1269-1276.,0,2,4,6,8,10,12,14,16,*世界8个发达和发展中地区,人类可以伴动脉粥样硬化而生存,但却会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而死亡。,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Fuster V
2、 et al NEJM 1992;326:310318Davies MJ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Suppl II):II38,II46,附壁血栓(如TIA/UA),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微循环,Adapted from:Topol EJ,Yadav JS.Circulation 2000;101:57080,and Falk E et al.Circulation 1995;92:65771.,斑块破裂,微血管阻塞,栓子形成,冠脉微栓塞,脑血管微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全身性和进展性疾病,改编自 Libby P.Circulation.2001;104:365
3、-372,动脉硬化,稳定性心绞痛/间歇性跛行,不稳定性心绞痛 MI 缺血性脑卒中/TIA严重腿部缺血间歇性跛行CV 死亡,ACS,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脂肪条纹,纤维斑块,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TIA,危重的下肢缺血,临床无症状,心血管死亡,年龄增长,稳定性心绞痛间歇性跛行,不稳定性心绞痛,ACS,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主要临床表现,一过性缺血发作缺血性中风,心绞痛(稳定性、不稳定性)心肌梗死,间歇性跛行急性肢体缺血,静息痛,坏疽,坏死,缺血性猝死,ACS中的新术语,Cannon CP.J Thromb Thro
4、mbolysis.1995;2:205-218.,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表面损伤,血管内膜下基底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反应,激活凝血系统,血栓形成,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在动脉硬化的发病、血栓形成(尤其是动脉血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可延长血栓性疾病患者缩短了的血小板生存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栓疗法中居重要地位其疗效已得到国际各中心大量临床肯定。,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糜烂、斑块破裂 血管内皮损伤 激活血小板 激活凝血系统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血小板聚集第一相聚集:血小板粘附在异常或损伤的内皮表面,血小板互相聚集第二相聚集:第一相聚集后血
5、小板释放ADP使更多的血小板发生更致密的聚集形成牢固不能解聚的团块 血栓,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靡烂及斑块破裂,使血管损伤,激活血小板膜上糖蛋白Ib(GPIb)受体以V.W因子为桥梁粘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上,同时血小板糖蛋白b、a形成复合物(GPb/a)即纤维蛋白原受体,通过纤维蛋白原使邻近的血小板间发生聚集、变形,形成白色血栓。血小板膜磷脂在磷脂酶作用下释放花生四烯酸转化为TXA2。以上共同作用促使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凝血酶系统,内源性5-HT多巴胺肾上腺素,内源性ADP释放,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 Ib),血小板膜糖蛋白IIb IIIa形成复合物
6、(GP IIb/IIIa)纤维蛋白受体,血小板膜磷脂,粘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磷脂酶,花生四烯酸,TXA2,血栓形成,血管收缩,),激活,VWF,血小板激活通道,血小板激活,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结合位点,ADP,凝血酶,血小板,抗血小板药物,血栓素 A2 抑制剂乙酰水杨酸(ASA)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潘生丁西洛他唑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波立维)噻氯匹定(抵克力得)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 糖蛋白(GP)IIb/IIIa阻滞剂阿昔单抗、Eptifibatide、Tirofiban、Integrelin、Lamifiban等,阿司匹林(Aspirin),药理作用 血栓素
7、A2 抑制剂 抑制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1.抑制环氧酶,阻碍AA衍变为TXA2。2.抑制血小板释放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3.抑制内源性ADP、5-HT等释放。用法:阿斯匹林:50mg300mg q.d.,双嘧达黄(Dipyridamoll)潘生丁,药理作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抑制血小板磷酸二脂酶(AC)活性,增高血小 板内环核肝酸含量(CAMP),增强内源性 PGI2而起作用。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的第一聚集和第二聚集。高浓度时(50mg/ml)可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用法:25100g Tid,培达(西洛他唑),(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抑制各种制聚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解聚药理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
8、性使cAMP浓度上升,抑制血小板聚集;比阿司匹林、噻氯匹啶(力抗栓)更强力抑制血小板,并对血小板聚集块有解离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二相聚集,对一相聚集也有抑制作用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率使血管平滑肌细胞cAMP浓度上升,使血管扩张增加末梢动脉的血流量用法:50mg Bid,噻氯匹定(Ticlopidine)(抵克立得 力抗栓)ADP-受体拮抗剂 药理作用:ADP诱导血小板膜上GPIIb/IIIa受体 与纤维蛋白结合部位的暴露结合 血小板聚集,(一),ADP介导血小板诱导剂(凝血酶活化因子)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GPIIb/IIIa受体结合 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与“低亲和性”结合部位的亲
9、和力血小板聚集 ADP亚型受体介导(抑制)ADP 腺苷环化酶(AC)cAMP 血小板聚集 用法:力抗栓 0.25 Bid,氯吡格雷(Clopidogrel,波立维)ADP-受体拮抗剂,噻吩吡啶类化合物,结构类似噻吩吡啶具有不可逆的血小板抑制作用。药理作用:1.抑制ADP受体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 GPIIb/IIIa受体结合 血小板聚集 2.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3.减少有功能的ADP受体的数量对激活的 AC抑制作用CAMP 血小板聚集,通过选择性抑制ADP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作用阻断血小板聚集的进程,波立维阻断ADP受体,ADP,ADP,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波立维,波立维,纤维蛋白原结合减少,
10、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波立维的药理学,吸收(口服):快速,不受食物或者抗酸药物影响代谢:快速肝脏代谢半衰期:8小时(但对于血小板具有不可逆的抑制效果,血小板的寿命大约为710 天)排泄:5 天后 50%出现在尿中,46%通过大便标准剂量:75 mg每天一次 负荷剂量300 mg 能快速起作用3小时内提供全部的抗血小板效果,1.Jarvis B,Simpson K.Drugs 2000;60:34777.,波立维的药理学,波立维与心血管病人任何经常处方药物没有明显的不良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在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的病人,波立维超过阿司匹林的好处依然维持当与其他抗血栓药物(华法林、肝素等)同时应用时,应当
11、注意,1.Jarvis B,Simpson K.Drugs 2000;60:34777.,氯吡格雷75mg最佳的抗血小板剂量,N=20,N=20,N=21,N=30,N=21,N=11,N=22,N=20,N=20,N=19,N=24,N=19,N=17,N=20,第7天,第28天,氯吡格雷,安慰剂,10 mg,25 mg,50 mg,75 mg,100 mg,250 mg b.i.d.,-20,-10,0,10,20,30,40,50,60,平均I抑制%,血小板聚集,噻氯匹定,负荷量氯吡格雷在3内提供快速和全部抗血小板效果1,1.Data on file,Sanofi-Synthlabo,1
12、999,internal report PDY 3494.,100,-20,0,20,40,60,80,1.5,3,6,24,27,48,时间(小时),平均抑制(%),氯吡格雷,75 mg,氯吡格雷,300 mg,*,与氯吡格雷 75 mg比较,*p 0.002,(n=20/组),*,*,*,*,*,健康志愿者,GPIIb/IIIa单克隆抗体血小板纤维蛋白受体拮抗体药理作用 特异地阻断纤维蛋白原介导的血小板聚集 延长出血时间,减轻血栓重量,延长血管堵 塞时间。对心率、血压及血小板没有明显影响。可减轻PTCA后死亡率、心梗发生率和需要 再次血管再通手术发生率。,血小板纤维蛋白受体拮抗体,(CTE
13、3Fab,商品名Reopro)AbciximabTirofiban、RGD多肽Integrelin Eptifibatide Lamifiban,结 论,所有危险病人都应该考虑常规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广泛高危病人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严重血管事件:急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MI)先前的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和先前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衰)外周动脉疾病(如间歇跛行)栓塞高危(如房颤)其他高度危险因素(如糖尿病)1,1.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BMJ 2002;324:7186.2.Braunwald E et al.J Am C
14、oll Cardiol 2000;36:9701062.3.Bertrand ME et al.Eur Heart J 2000;21:140632.,结论,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天)与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一样有效1 ADP受体拮抗剂(波立维)是唯一已经显示优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制剂1,2 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第二个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或一种 GPIIb/IIa 拮抗剂)带来额外的更多获益1,1.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BMJ 2002;324:7186.2.Antiplatelet Trialists Colla
15、boration.BMJ 1994;308:81106.3.The CURE Trial Investigators.N Engl J Med 2001;345:494502.,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抗凝药物的合理进展,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 PE)是指血栓移动至肺动脉,减少或阻断血流的一种严重临床病症,有较高的 病死率 栓塞肺动脉的栓子75%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和盆 腔静脉丛内的血栓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在下肢静脉、腹股沟或上肢 远端静脉形成血栓,DVT的自然病程,未经治疗的近端DVT 1/3至2/3的患者可发生临床PE
16、另外1/3的患者可发生亚临床PE 在数天至数周内,未经治疗的PE可复发 静脉炎后综合征(10-30%的DVT)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相关的疼痛、水肿、皮肤变色、以及溃疡,VTE: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PE死亡人数,11%患者2周内死亡17%患者3个月内死亡死亡病例中45%死于PE,复发性 PE,8%PE患者于3个月之内复发34%复发病例于2个月之内死亡47%复发病例于3个月之内死亡,Goldhaber SZ,et al.Lancet 1999;353:13861389.,4,从诊断日起(天),*excludes PE first recognised at necropsyincludes PE f
17、irst recognised at necropsy,急性PE之后的累积死亡率,VTE“无声的杀手”,尸体解剖:医院死亡者10-25%与PE有关1住院患者大约1%死于PE190%以上PE患者血栓来源于DVT280%PE患者无起病临床症状32/3 PE死亡在1-2小时内发生3,是否亚洲VTE 发病率低?,VTE前瞻性登记研究Prospective Registry OnVenousThromboembolic Events(PROVE),Eligible patients by Country-Total,Total=3,361 analysable patients with ultraso
18、und confirmed DVT Asian countries:45.5%Non-Asian countries:54.5%,PROVE 显示,整个PROVE入组人群相比,亚洲人群和西方 人群有十分相近的DVT危险因素 极少数有DVT危险因素的病人已经在早期 接受了血栓预防 DVT的发生部位,临床症状,发生科室等情 况,亚洲人群和西方人群未存在明显差异 在亚洲国家DVT的预防明显低于西方国家,Virchow血栓形成三因素:血流停滞、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身体活动减少合并创伤、手术和其他严重的疾病 血栓栓塞病史、心输出量减少、肿瘤、心脏病、肥胖、口服避孕药和妊娠等 凝血机制异常:抗凝血酶
19、缺乏、蛋白C和蛋白S乏 血小板减少症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增加 上腔静脉留置插管、放置起博器血栓病21世纪医生面临严峻挑战,静脉血栓、肺栓塞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小腿腓肠肌部位是DVT形成的最常见部位,如无预防,发生率约30-60%腘静脉或股静脉发生率约10-20%静脉管径越大所形成的栓子也越大,病例报告,李xx,女、27岁。第2胎妊娠3个月时出现左下肢疼痛、肿涨、潮红;反复咳嗽,诊为支气管炎,抗菌素治疗未能痊愈。10天后当地医院超声发现左髂、股静脉血栓闭塞;引产术后给LMWH 14天未能缓解。于2003年7月29日转入我院。静脉造影示左髂总静脉完全闭塞,血栓延伸入下腔静脉。,血栓一
20、直延伸到肾静脉开口下方,且在下腔静脉内漂浮摆动。,血栓一直延伸到肾静脉开口下方,且在下腔静脉内漂浮摆动。,肾静脉以上尚未见有静脉血栓。,从上腔静脉径路在肾静脉上方植入IVC过滤器,造影示IVC过滤器开放通畅,从而保证下腔静脉内巨大血栓万一脱落亦不至于造成大面积肺栓塞。但如何处理血栓呢?外科认为手术取栓风险太大,需待血栓相对机化固定后才考虑,尽管病人DVT发生已超过1个月,但仍尝试溶栓治疗。给UK 100万U(首剂)、50万U x 7天。同时给以LMWH抗凝2003年8月12日复查造影,IVC过滤器开放通畅,左下肢红、肿、痛完全消失;再给病人以华发令抗凝治疗。随访6个月未再发,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21、!,VTE:经常得不到及时诊断,所有致死性 PE 病例在死亡前得到诊断的不足一半 1,约 80%DVT病例无临床表现 2,3,1.Goldhaber SZ,et al.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1982,73:822-826.2.Lethen H,et al.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1997,80:1066-1069.3.Sandler DA,et al.J.Royal Soc.Med,1989,82:203-205.,DVT,致死性PE,VTE的预防理论基础,VTE在临床上表现可不明显VTE和PE经常得不到及时正确诊断确诊
22、后再治疗使易感病人处于过高的危险中疾病的初发症状 可能就是致命的肺栓塞VTE的预防非常必要!,预防治疗将降低病人的VTE和PE的发生率,不作预防情况下,内、外科总的DVT的危险性和发生率,病人组DVT 发生率95%CI(加权平均数)卒中54%49%-59%择期髋关节置换术51%47%-54%多发创伤48%43%-53%脊髓损伤38%31%-66%全膝关节置换术34%30%-39%后路前列腺切除术30%26%-34%普外科25%24%-27%妇产科手术24%16%-34%心肌梗死24%18%-30%普通内科27%19%-36%神经外科22%20%-28%老年科(65岁)9%5-15%,发病危险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小板 抗凝 临床 合理 应用 培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