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培训教材 课件.ppt
《抗菌药物培训教材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培训教材 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湘岳医院质控科 肖莉,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一、合理用药的四要素,1、安全性“是药三分毒”合理用药首先强调的是用药的安全。作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生理作用,使之具有两重性,即有效性和不安全性(药物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临床用药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择药物,严格按照药品的适应症以及使用方法用药,以保障用药安全,2、有效性“药到病除”合理用药的基本目标是有效药物治疗有效性指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预防用药有效性指标: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3、经济性“性价比高”以尽可能少的药费支出换取尽可能大的治疗收益;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减轻病
2、人及社会经济负担。,4、适当性“因地制宜”表现在给药全过程,是指对确定的用药对象作出准确诊断并拟定出治疗目的后正确选择药物制定恰当的剂量实施适宜的给药途径确定多次给药的间隔时间拟定适当的联合用药适当的治疗天数和治疗周期,(一)针对特异性病原体的病因治疗1、确定引起感染的特殊致病原,选用可能覆盖致病菌敏感抗生素。2、据感染部位或临床病症推测致病菌,选用可能敏感抗生素行经验治疗;3、同时取相应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培养结果改用敏感抗生素。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原则上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无指征乱用会助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二、抗生素治疗的五个基本原则,(二)抗生素分布和药
3、代动力学 抗生素体外试验对某种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若感染部位达不到足够组织浓度则达不到治疗目的,必须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和适当的剂量。如:氨基糖苷类不作为G(-)菌肺炎的首选药一代头孢菌素不能治疗肺链球菌脑膜炎,二、抗生素治疗的五个基本原则,抗生素给药间隔需考虑有无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抗菌药物后效应(PAE):细菌与抗菌药物单独接触,当药物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抑制的效应。革兰阳性菌,几乎所有抗生素均有PAE。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甙类、喹诺酮类药物有较满意的PAE;碳青霉烯类药物及第四代头孢菌素有中等程度的PAE,青霉素类药物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则几乎没有PAE。,二、抗生素治疗的五个基
4、本原则,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抗生素分为浓度依赖型抗生素时间依赖型抗生素,二、抗生素治疗的五个基本原则,1、浓度依赖型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具有较大PAE,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是提高药物浓度,为了增强疗效,减小毒性,可将传统的总剂量分成2或3次静滴的药物改为1日1次静滴。如:左氧氟沙星注每日总量0.4g,可将每日二次更改为每日一次它的特点:(1)浓度越高其作用越强(2)有较长PAE(3)有首次接触效应(首次接触效应是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地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有明显的首次接触效
5、应。这类药物有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甲硝唑等。,2、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当血药浓度达到最低抑菌浓度以上可有效地杀灭细菌,即使再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加药物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的抗菌药物如:头孢唑林针日总量34g,用法分别qd、q12h、q8h、q6h,最好用法q6h,其次是q8h;qd效果最差,并且易耐药。它的特点:(1)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45倍以上时其杀菌活力不再增强。(2)较少的抗菌药物后效应。属于此类药物:-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头孢曲松、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因其半衰期较长,均可 1 次/d
6、用药。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由于血药浓度高和抗菌活性强,给药间隔时间也可延长为 12 h。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半衰期较长和较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给药间隔时间可延长为12 h。,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应用时存在不合理之处:应用此类抗菌药物时,处方或医嘱开具Bid,大多数情况并不是按每12小时1次,第1次用药到第2次用药间隔时间一般为45个小时或更短,第2次用药再到下次用药间隔长达1718个小时或更长。此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大多非常短(13个小时),导致有相当长的时间内血液中无抗菌药物,细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中常出现一些病,如单纯上呼吸道感染,用药与不用药效果差不多。用时间依
7、赖型抗生素最好是Q8h或Q6h,如白天用Bid,建议晚上再加1剂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大致相同口服制剂,以保证血液中抗菌药物浓度。,(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选择抗菌药物时必须掌握其不良反应,评估其潜在的利弊,如 头孢菌素肾毒性小,但联合氨基糖苷类时会增加肾毒性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人而异 因病而异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二、抗生素治疗的五个基本原则,经验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下列问题1、年龄(老年、儿童)不同年龄的患者常见病原菌的种类不同,此外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影响抗生素的选择。2、感染部位 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的种类不同。一般来说,膈以上的感染以G+菌为主,膈以下的感染以G-菌为主,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
8、G+球菌为主。,3、并发症 当感染导致休克、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选用较强抗菌活性的广谱抗生素。4、妊娠期 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磷霉素,避免应用四环素、氯霉素、磺胺药、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5、院外感染/院内感染 院外感染与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不一样,以肺炎为例: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流感杆菌、病毒和支原体为主,耐药菌的检出率低,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等,细菌耐药严重。院内感染还应区分普通病房的感染和ICU的感染。,6、合并症 如COPD、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
9、慢性肝病、免疫抑制剂应用者、脾切除后、营养不良等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COPD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机会要较无肺部疾病患者大,这些患者的下呼吸道可能已有细菌定居,加之长期应用抗生素,经验性用药就不同于无肺部疾病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肝病患者用药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免疫抑制剂应用者,特别是肿瘤化疗致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常常很严重,混合感染的机率大,常经验选用对绿脓杆菌较强抗菌活性的广谱抗生素。,(四)抗生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联合用药作用有“无关”、“累加”、“协同”、“拮抗”四种根据抗菌药物药理作用机制分为四大类: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甙类、
10、多粘菌素类;类快速抑菌剂如四环素、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类慢速抑菌剂如磺胺药.联合用药结果:类+类协同,类+类累加或协同,类+类累加,类+类累加。类+类拮抗 因 类迅速阻断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各种联合所产生的作用,可因菌种和菌株而异,药物剂量和给药顺序也会影响结果。如类+类的拮抗作用只有在四环素类等的应用先于青霉素,或同时应用时才会出现,若先用青霉素而继以四环素类等,则不会出现这一现象。多药联用要慎重,(五)抗生素的费用 危及生命的感染,费用并不是影响抗生素选用的重要因素,而是控制感染和挽救生命;轻症感染必须控制其费用比例。,二、抗生素治疗的五个基本原则,围手术期
11、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指从确定手术治疗起,直到与该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其时间长短可因不同疾病与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是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曾涉及到的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一)切口分类切口可分4类:I类手术(清洁切口)II类手术(清洁-污染切口)III类手术(污染切口)类手术(污秽-感染切口),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别切口的感
12、染率有显著不同,据文献统计:清洁切口1%,清洁-污染切口7%,污染切口20%,严重污染-感染切口40%,,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二)围手术期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抗生素预防:一般的清洁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I类手术(清洁切口)仅限于有高危情况的人群需预防使用抗菌药,如手术范围大、出血多、时间长;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有异物植入;其它感染高危因素:高龄(年龄70),多年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免疫缺陷者
13、,营养不良者,II类手术(清洁-污染切口):大多数需预防使用抗菌药III类手术(污染切口)部分污染轻者:需预防使用抗菌药部分严重污染的III类手术及类手术(污秽-感染切口):应在手术前即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2、药物选择的依据(1)用药选择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管理规定。(2)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菌、切口类别、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感染大多数病原菌的抗菌药物,且安全、廉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
14、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注: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对-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3)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敏感试验。(
15、4)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特征。(5)经验治疗:危重患者,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前,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头孢类抗菌药物为首选,头孢二代对G+球菌和G-杆菌都具有强效杀菌活性,适用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氨基苷类有耳肾毒性不主张预防用药;喹诺酮类药物,仅可用于泌尿系手术;大环内酯类属抑菌剂,一般不作为手术预防用药;糖肽类一般不作为手术预防用药,MRSA发生率高的医院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碳青烯类不适用于手术预防用药。,3、给药剂量(1)参照说明书(药
16、物PK/PD特征)(2)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一般治疗量即可。(3)治疗一般感染按各种抗菌药物一般治疗剂量范围。(4)治疗严重感染宜用较大剂量(治疗量范围高限)。(5)治疗尿路感染:多数药物尿药浓度高于血浓度,可用较小剂量(治疗量范围低限)。,4、给药途径一般抗菌药物静脉滴注速度应在30分钟内,克林霉素、万古霉素需1小时以上;局部用药应尽量避免,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5、溶媒的选择根据药物特性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选择溶媒。抗生素加在100ml溶液内静滴30-60分钟,其血药浓度峰值高于细菌的MIC的时间延长,有足够时间杀灭细菌;如同量抗生素加在500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药物培训教材 课件 抗菌 药物 培训教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