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医疗护理优质课件.ppt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医疗护理优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医疗护理优质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医疗护理,主要学习内容,1、黑色素瘤概述,4、临床病理分级与分期,2、形成与发病机制,3、黑色素瘤临床表现,5、治疗与预后,6、护理措施,黑色素瘤(melanoma),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黑色素瘤的预后多数较差。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液转移。黑色素瘤和痣有一定相关性,60%的恶性黑色素瘤是由色素痣恶变而来。,黑色素的形成,第期黑色素体,第期黑色素体,第期黑素体,又称前
2、黑素体期,为椭圆形小体,内有大量微丝并交织成带,尚无黑素形成,第期黑素体,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胺多巴醌 多巴色素 5,6二羟吲哚 5,6醌式吲哚。黑色素就是5,6醌式吲哚的规则的聚合体。生成的黑色素又沉着在此颗粒上,形成第期黑素体(又称黑素体期,黑色素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并沉着下来),酪氨酸酶与糖结合成糖蛋白后者选择性的贮存在此囊泡内酪氨酸酶开始在囊泡内进行排列、相互融合或个体膨大形成规则的带状、珊状结构,并自高尔基区向细胞树枝状突方向移行黑素颗粒的基本结构,称第期(由蛋白、磷脂类物质构成的黑素前质),随着黑素颗粒的黑素化,具有活性的酪氨酸酶逐渐自生自灭,形成完全成熟的黑素体第期黑素
3、体(又称黑素颗粒期,完全黑素化的黑素颗粒堆集在细胞浆内)。,流行病学,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美国男性第五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女性第六位,占所有肿瘤的4%,每年年发病率增长7%。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0/10万,30/10万。亚洲(我国)发病率低。男性比例占1.7%,女性1.3%,但是增长迅猛。占皮肤癌的发病率5%,但是占死亡率75%,国内现状,北京市2000年发病率为0.2/10万,2004年已达1/10万。中位发病年龄51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3%。,病 因,紫外线辐射主要病
4、因;白色人种高危人群;遗传高危因素;皮肤黑痣 20个风险为3倍;既往有恶性黑色素瘤病史者,3-5会发生新的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风险为900倍。外伤和刺激易感因素;慢性摩擦良性痣恶变的相关因素。,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确诊依据。切除活检为首选。黑瘤抗体(HMB-45)阳性,免疫酶标(S-100蛋白)阳性可协助诊断。尿液检查X线摄片、B超、CT、MRI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临床表现,早期临床表现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 之间的皮下结节,通过淋巴管
5、转移)远处转移:常见于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黑色素瘤和黑痣的区别,1.不对称性(asymmetry):普通痣两半是对称的,而恶性黑色素瘤两半不对称。2.边缘(border):普通痣的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而恶性黑色素瘤边缘不整齐,成锯齿状改变。另外,表面粗糙伴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还有渗液或渗血,病灶高于皮肤。3.颜色(color):普通痣通常是棕黄色、棕色或黑色,而恶性黑色素瘤会在棕黄色或棕褐色基础上掺杂粉红色、白色、蓝黑色。其中,蓝色最为不祥,白色则提示肿瘤有自行性退变。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总是呈蓝黑色或灰色。4.直径(diamet
6、er):普通痣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恶性黑色素瘤直径大于5毫米。,良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型,(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2)雀斑型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分型,(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5)特殊性肿
7、瘤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内,呈小结节状,境界清楚,但无包膜,呈现灰白色或灰蓝色,质硬。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接侵袭深度分级,1级 恶性黑色素瘤位于真皮的基底层2级 扩展到真皮层的上1/3,即真皮乳突3级恶性黑色素瘤扩展到真皮乳突和网状层边界4级 侵及网状层5级 侵及皮下组织,如脂肪,接垂直厚度分级,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敏感的化疗药物,达卡巴嗪(DTIC)替莫唑胺(TMZ)长春花碱紫杉醇(PTX)福莫司汀,替莫唑胺和福莫司汀,能透过血脑屏障,对脑转移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在许多国家推荐于MM(恶性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预后,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部位
8、年龄与性别手术方式,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一组恶性黑色素随访的结果,预后与肿瘤厚度有密切关系。肿瘤0.75mm者,5年生存率为89%,4mm者仅25%。,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77%,而有淋巴结转移者仅31%。生存率还与淋巴结转移的多少有关。,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部位与预后有关。发生于躯干者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为41%;位于头部者次之,5年生存率为53%;四肢者则较好,下肢者5年生存率为57%,上肢者60%;发生于黏膜的黑色素瘤预后则更差。,一般认为女性病人明显好于男性,年龄轻者比年老者为好。,即肿瘤厚度与切除范围有关,厚度0.75mm,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23cm;4mm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恶性 黑色素瘤 患者 医疗 护理 优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