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 理论课 胸部(七)纵隔课件.ppt
《影像诊断学 理论课 胸部(七)纵隔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诊断学 理论课 胸部(七)纵隔课件.ppt(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胸部影像学诊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陈玉仙,第七 纵隔疾病,一、纵隔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支气管囊肿二、纵隔其它非肿瘤病变纵隔炎症纵隔气肿纵隔血肿,纵隔分区,纵隔分区,一、纵隔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临床表现:依肿瘤大小、部位、良恶性不同而异,小者无症状,大者主要压迫症状:上腔静脉受压:头颈上肢水肿和发绀,头臂、脐周静脉怒张,以淋巴瘤及转移瘤多见。气管受压:刺激性咳嗽、喘鸣、窒息,多见胸内甲状腺瘤、胸腺瘤及淋巴瘤。食管受压:吞咽困难,多见转移瘤及后纵隔肿瘤。神经受压: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迷走神经受压出现心率减慢,并恶心、呕吐、胃酸增加
2、、慢性便秘等;交感神经受压出现Horner综合征;肋间神经受压出现放射性疼痛;膈神经受压,出现呃逆、膈麻痹及矛盾运动等;神经受压多为恶心病变,预后不良。,胸内甲状腺肿,分为两类:胸骨后甲状腺肿,较常见,颈部甲状腺肿向下延伸,与颈部甲状腺直接相连或纤维索条相连。另一类为迷走甲状腺肿,与颈部甲状腺不连,少见。临床:多无症状,大者压迫症状,颈部肿物随吞咽移动。病理:甲状腺增生肿大,可并有甲状腺囊肿或腺瘤,多良性,少恶性。X线:上纵隔增宽及软组织影两侧或一侧突出,透视可上下移动,气管受压变形移位,严重者食管受压移位,侧位见胸骨后软组织块影。诊断与鉴别:位于气管前方或侧方,与颈部甲状腺相连,CT增强见实
3、质部分持续明显强化,随吞咽移动,诊断不难,需注意并存的囊性变、甲状腺瘤,尤其癌的可能性。,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异位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囊肿,胸正侧位,食管造影,CT,平扫,增强,胸内甲状腺癌,胸腺瘤,认为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多为成年人。临床:除纵隔肿瘤一般表现外,其典型症状:30-50%胸腺瘤出现重症肌无力,而重症肌无力者15%有胸腺瘤。病理:组织学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及混合型,又分为侵袭性与非侵袭性,WHO依上皮细胞形态及其与淋巴细胞比例,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作为独立预
4、后因素,并与肿瘤侵袭性、复发等密切相关。良性(非侵袭性)包膜光整,恶性(侵袭性)包膜不完整,邻近侵犯,侵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侵及心包引起心包积液。,胸腺瘤,X线:正位:纵隔增宽,侧位:前纵隔内肿块。CT: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少数位置较高或后纵隔甚至纵隔外(颈部、胸膜、肺),小者位于中线一侧,大者两侧,部分可囊变,增强实性部分均匀强化。侵袭性呈浸润生长,边缘不规则,侵及胸膜见胸膜结节及胸腔积液。诊断与鉴别:与胸腺增生鉴别,后者增大但外形正常。,胸腺瘤,注意:胸部肿块要先定位再定性,胸腺瘤,胸腺瘤,胸腺瘤,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瘤,鉴别诊断:与胸腺
5、增生鉴别,后者增大但外形正常。与正常胸腺鉴别:正常胸腺各年龄段表现不同。20岁前呈均匀软组织影,部分边缘膨隆,如不能充分认识此期胸腺形态特点,可误为胸腺瘤,20岁前胸腺瘤的诊断应非常慎重。如大小明显超过正常范围,纵隔胸膜受压膨隆,或有重症肌无力者,可考虑胸腺瘤,必要时做CAE-Ab抗体检测,滴度大于116以上,提示胸腺瘤。2040岁,胸腺逐渐被脂肪替代,CT为低密度脂肪中见斑点、斑块、索条状软组织密度的胸腺实质影。若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邻近纵隔胸膜明显膨隆,应考虑胸腺瘤。胸腺瘤较小时,不易与残留的胸腺实质影鉴别,可做CAE-Ab抗体检测鉴别。5060岁后,胸腺实质大部分被脂肪替代,尤其60岁后
6、,胸腺呈脂肪密度,内若有较大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胸腺瘤易诊断。恶性胸腺瘤瘤体一般较大,形态不规则,往往有心包、胸膜、邻近组织浸润,一般不会与正常胸腺相混淆。,正常胸腺,位于胸腔前纵隔,胚胎后期及初生时,重1015克,随年龄增长,继续发育,青春期3040克,此后逐渐退化,淋巴减少,脂肪增多,老年仅15克,是造血器官,能产生淋巴细胞,并运送到淋巴结和脾脏等处,有免疫功能及内分泌机能,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类物质。,儿童胸腺肥大,帆征:帆状突出,儿童胸腺肥大,胸腺瘤与胸腺增生鉴别,胸腺增生,胸腺瘤,胸腺瘤,畸胎瘤,常见,属生殖细胞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有畸胎瘤、恶性有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
7、肿瘤(胚胎癌、绒毛膜癌、畸胎癌、内胚窦瘤、未分化癌)认为胚胎期第3、4对鳃弓发育异常,部分多潜能细胞迷走脱落,随心血管发育进入纵隔。临床:小者无症状,偶然发现,大者压迫症状,发生支气管瘘者咳嗽、咯血,典型者咳出毛发、钙化物,若在颈部体表形成瘘管,瘘口溢出脂性物质及毛发,可有胸腔积液、肺性骨关节病,恶性可转移,虽胚胎期已存在,但多在成人发现。病理:分两类:一类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含中外胚层组织,单房多见,壁外层纤维组织,内层复层鳞状上皮、脂肪、汗腺、毛发、毛囊肌肉组织及钙化、牙齿、骨骼。另一类实性畸胎瘤,含3个胚层,结构复杂,可存在人体各部位。,畸胎瘤,病理大体标本,畸胎瘤,X线:位于前纵隔
8、,尤其心脏与大血管交界的前中纵隔,少数位于后纵隔,左多于右,类圆形及轻度分叶,大小不等,继发感染周围粘连呈锯齿状或毛刺状,内见牙齿、骨骼有诊断意义。CT:囊性畸胎瘤多为厚壁囊肿。脂肪CT值-50-25Hu。瘤内钙化、骨骼CT值100Hu。显示畸胎瘤实性成分及瘤灶与周围结构关系,浸润性生长提示恶性,不均匀强化,瘤灶一过性显著强化提示恶性。诊断与鉴别:多位于前中纵隔,密度不均,瘤灶内有钙化、骨骼、牙齿及脂肪等多种成分,影像表现典型,多可诊断。少数瘤灶均一软组织密度,表现不典型,尤其是位于中后纵隔,诊断难,应注意与纵隔其它肿瘤鉴别。瘤灶浸润性生长,增强呈一过性显著强化提示恶性。,畸胎瘤,囊性畸胎瘤(
9、皮样囊肿),畸胎瘤,畸胎瘤,畸胎瘤,畸胎瘤,多房性,畸胎瘤,畸胎瘤,淋巴瘤,恶性,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临床:以霍奇金(HD)为多,青年常见,非霍奇金(HNL)多见青少年,其次老年,早期无症状,仅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中晚期发热疲劳、消瘦,气管、食管或上腔静脉受压症状。病理:分为HD和NHL,区别是HD有R-S细胞,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常从颈部开始,向邻近淋巴结扩散,NHL呈跳跃式,广泛、结外器官易受累。X线:上纵隔增宽为主,分叶、界清,侧位见肿块界欠清。CT:以前纵隔和支气管旁组最常见,其次气管与支气管组和隆突下组,可融合成团,也可分散存在。大者中心可坏死,少钙化
10、,增强轻度强化,邻近结构受压移位,可侵犯胸膜、心包及肺,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浸润,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瘤,诊断:淋巴结肿大以前纵隔和支气管旁组最常见,融合 成团,多见于青年或青少年,其次老年,临床有发热,其它部位淋巴结也肿大,一般不难诊断。鉴别诊断:结节病:临床轻,可自愈,淋巴结肿大具有对称性以 肺门为主。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肿大多为一侧,环形强化,肺内结核病灶。转移性瘤:原发MT,淋巴结肿大多为一侧,引流情况与原发灶对应,多见老年。,纵隔淋巴瘤,纵隔淋巴瘤,纵隔淋巴瘤胸部侵犯,结节病与淋巴瘤鉴别,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与淋巴瘤鉴别,纵隔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鉴别,神经源性肿瘤,常见
11、,90%位于后纵隔,少数偏前。临床:多无症状,常偶然发现,大者压迫症状,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以靠近心底的前上纵隔,可分泌肾上腺素,有高血压及血压波动。病理:分交感神经源与周围神经源两类,其中节细胞神经瘤是交感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属恶性,少见;周围神经源常见三种: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椎管肿瘤按发生部位分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髓内肿瘤占15%,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占60%,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髓外硬膜外肿瘤占25%,多数是转移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X线:后纵隔脊柱
12、旁,圆形或哑铃状,椎间孔扩大,邻近骨质吸收破坏。CT:脊柱旁沟,密度均匀类圆形,神经鞘瘤因含较多粘液基质,总体密度比肌肉低,良性界清,压迫邻近骨质吸收,压迹光整。恶性者浸润性生长,界欠清,密度不均,侵及椎管内外时成哑铃状。诊断:发病年龄较小,多位于后纵隔,椎间孔扩大,邻近椎体破坏等特点,不难诊断。鉴别诊断:椎旁脓肿:梭形,中心坏死区,周围纤维组织壁,结合椎体结核的其它特征可鉴别。脑脊膜膨出:先天脊椎畸形,结合病变与脊柱的关系及内部密度不均不难鉴别。,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继发性高血压,神经源性肿瘤与动脉瘤鉴别,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1、脂肪
13、瘤和脂肪肉瘤2、淋巴管瘤3、支气管囊肿4、食管囊肿5、心包囊肿6、神经管原肠囊肿,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1、脂肪瘤和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多源于纵隔下或胸壁皮下脂肪或胸腺脂肪组织,多位于前纵隔下部和心膈角区。临床:良性多无症状,恶性多有消瘦、咳嗽、胸痛等。病理:扁圆形、分叶、有包膜,内为成熟脂肪组织,极少恶变。脂肪肉瘤有假包膜,后纵隔多见,浸润性生长,内含不成熟的脂肪母细胞。X线:表现纵隔肿瘤征象:即纵隔增宽与肿块,界清。CT:CT值-100-80Hu,脂肪瘤软形态多样,沿肋间隙突出胸壁或经胸廓入口达颈部,哑铃状,为特征。脂肪中有软组织且浸润生长,应考虑脂肪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与脂肪蓄
14、积症鉴别:见于肥胖、肾上腺皮质激素服用者及Cushing综合征者,膈肌附近的脂肪瘤应与心包脂肪垫及膈疝鉴别。,纵隔脂肪瘤,CT值-130Hu、-109Hu,纵隔脂肪瘤,心包脂肪垫,心包脂肪垫,正常心膈角锐角,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2、淋巴管瘤:又称囊性淋巴管瘤、囊状水瘤、淋巴囊肿,淋巴系统先天变异所致。临床:多无症状或仅有压迫症状。病理:单房、多房囊状或海绵状,后者多见,囊壁内衬内皮细胞,外层纤维组织,囊内含浑浊液体,有些囊肿与淋巴系统相连,如与胸导管相连。一般为良性,恶性少见。X线:多见于前纵隔上部,正位见上纵隔增宽,侧位前纵隔上部肿块。CT:水样低密度灶,邻近结构受压移位或变形,可向颈部
15、延伸。,淋巴管瘤,淋巴管瘤,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3、支气管囊肿:胚胎时支气管胚芽迷走伴发育异常所致。临床:无症状,体检发现,若与气道相通,常伴感染,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大者压迫症状,气急、喘鸣,幼儿出现阻塞性肺气肿。病理:囊壁结构与支气管壁相似,内壁为多层柱状或立方上皮,可伴纤毛细胞,可含粘液腺体,部分细胞鳞状化生,囊壁可含软骨、平滑肌、淋巴组织、弹性纤维组织和神经组织,以上各组织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存在,囊壁可钙化。,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3、支气管囊肿 X线:位于中纵隔中上部,与气管支气管及纵隔内大血管关系密切,或纵隔其它部位,呈类圆形均匀致密影或分叶状,因内含液体较柔软,贴近气
16、管或主支气管壁的一侧边界多较平直,相应气管或主支气管壁也轻度受压。少数囊壁钙化。CT:紧贴气道,外缘光滑锐利,密度与内容物性质密切相关:浆液性CT值0-20Hu,粘液性30-40Hu,合并感染或出血,30Hu以上,偶有钙乳或草酸盐结晶,100Hu以上,囊内若有凝血块密度不均,与支气管相通见含气影或气-液平,变换体位形态改变或牵引性尖角征,不强化。,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3、支气管囊肿 诊断与鉴别:位于中纵隔,气管或支气管轻度受压,囊肿呈类圆形,密度低而均匀,不强化,界清光滑,结合临床症状轻,多可诊断,需与食管囊肿或淋巴管囊肿鉴别,高密度囊肿与实性肿块鉴别。,支气管囊肿,支气管囊肿,支气管囊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像诊断学 理论课 胸部七纵隔课件 影像 诊断 理论 胸部 纵隔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