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课件.ppt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ans Selye(1907 1982),1936年,加拿大学者塞里(Selye.H)首次提出应激学说,认为心理应激是“在任一时刻由生活所造成的身体损耗和破坏率”。,什么是应激?,坎农(Cannon,1925):个体在暴露于恶劣环境是出现战斗与逃避反应,这时个体处于应激状态。塞里(Selye,1936):机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会发生一系列的非特异性生理改变,表现出特殊的症状群。20世纪50年代,Wolff提出社会生活的刺激,如生活方式或关系的改变、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等也能引起应激反应。事件-个体的态度、认知水平、应对能力-应激反应。R.S.Lazarus:20世纪80年代,实际或认识上的“要
2、求 能力”不平衡-身心紧张状态-非特异性的生理或心理反应表现。就是说 环境刺激威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求和应对能力时,个体产生的一类特殊心理、生理反应。,2,应激的概念,stress: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应激原(stressor):各种内外环境因素 分为三大类:外环境因素 内环境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特性(1)普遍性与非特异性,躯体:过热过冷手术创伤等 心理:紧张恐惧悲伤等 普遍性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为主的神经内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泌改变及一系列 功能代谢的改变 非特异性,特性(2),防御性与损伤性并存,并可相互转化防御性:是机体适应变化,保护自身
3、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fight or flight损伤性:过强or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原对机体有害,可导致应激性疾病,特性(3),应激原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与时间 一种因素要成为应激原,必须要有 一定的强度和时间,但各人的强度和 时间可以有明显的不同,应激原的分类,7,应激原强度的评估,Holmes TH,Rahe RH.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967,11(2):213-218.LCU(life change unit):生活变化单位研究生活事件和疾
4、病间的关系生活应激和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入了有统计学基础的阶段,2023/3/9,8,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10,分数解释,许多中介因素调节着两者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体对事件的评价、处理和应对事件、造成的心理应激的能力,社会支持的质与量、个体素质、潜在的疾病、遗传倾向与性格特点等,应激的生理反应,2023/3/9,11,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全身性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第一期:警觉阶段第二期:阻抗阶段第三期:衰竭阶段,2023/3/9,12,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第一期:警觉阶段,表现为肾上腺活动增强,血压升高脉搏
5、、呼吸加快心、脑、肺和骨骼肌血流量增加血糖增加,2023/3/9,13,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第二期:阻抗阶段,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变小淋巴腺恢复正常激素水平恒定(应尽量缩短,去除应激原),2023/3/9,14,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第三期:衰竭阶段,表现为较高的皮质醇水平对循环、消化、免疫等系统产生影响机体出现各种疾病可出现应激相关疾病,导致休克死亡等,2023/3/9,15,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一)中枢神经系统与应激相关的CNS部位:边缘系统的皮层、杏仁核、海马、下丘脑、蓝斑 神经传导、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的变化蓝斑区:神经元激活,酪
6、氨酸羟化酶活性升高,机体出现紧张、专注程度升高,过度焦虑、害怕、愤怒。HPA轴:适度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力和良好情绪;过度兴奋或不足可出现抑郁、厌食、自杀倾向,(二)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免疫系统有调控作用,而免疫系统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反向调节和影响。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免疫系统有调控作用:急性应激: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活性增强,C、CRP等非特异性抗感染的急性期蛋白升高。慢性应激: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的调控:病原微生物、抗原等刺激 免疫系统激活 抗体、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三)、心血管系统 HR CO BP 血流重分布 保证心、脑、骨骼肌的血液供应 情绪心
7、理应激,特别是持续的负性情绪因素可促进高血 压、冠心病的发生。机制:交感肾(+)持续小动脉收缩 BP CRH 促进交感肾的活性GC持续 血胆固醇GC 血管平滑肌C内钠水潴留 使平滑肌C对生压素更敏感 情绪心理应激 激活高血压的遗传易感因素,(四)、消化系统 慢性应激 食欲减退 诱发神经厌食症 可能CRH的分泌增加有关 部分病人会出现进食增加,成为某些肥胖症的诱因 可能与应激时内啡肽、单胺类介质在下丘脑水平升高 有关 不同的应激原或同样的应激原作用于不同的机体,应 激的反应形式有重要的区别和差异。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 应激性 溃疡 儿童在情绪紧张时可出现胃部明显不适 心理性应激 溃疡
8、性结肠炎,(五)、血液系统 急性应激 WBC、核左移、血小板、粘附力、纤维蛋白原、纤溶酶、AT-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和凝血能力增强促进血栓和DIC的形成 慢性应激 贫血 类似缺铁性贫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RBC的破坏加速有关),(六)、泌尿系统 CA 肾血流 GFR 尿量 比重 水钠排泄 RAAS兴奋 ADHGRH分泌的规律性被扰乱 月经紊乱、闭经,血浆游离脂肪酸和酮体,蛋白质分解糖异生作用,葡萄糖利用,糖 原分解,脂肪分解糖异生,负氮平衡,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代谢率能量消耗,应激原,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应激时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变化,应激的心理反应,2023
9、/3/9,23,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心理应激反应,2023/3/9,24,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应激源 应激中间(介)变量 应激反应 社会支持 生 应对方式 心理反应 活 健康 事 认知评价 行为反应 件 疾病 个性特征 生理反应 其他因素,应激与健康的关系,26,应激的转归,27,影响应激强度的因素,28,应激的应对,Coping:人们为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有意识地做出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功能:情绪指向性急性期,着重在自身。问题指向性重组期,着重在于人与环境的关系。,2023/3/9,29,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常见的应对方式,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与拓展
10、业余爱好努力工作或发奋学习寻求外界支持迷信或参加宗教活动,主动克制不良情绪反应使用烟、酒或镇静麻醉剂等精神活性物质性活动增加直接攻击或报复自罚、自伤与自杀企图或行为,2023/3/9,30,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策略的特点,本身无好坏之分不断习得,强化运用和发展多混合使用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适度原则,2023/3/9,31,第六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障碍,提高应对技巧,32,应激是多成分构成的复杂过程,StessorTransactionResistanceEnergy spentStrainSolution or slide应激是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
11、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过程。,33,应 激 相 关 障 碍,描述性定义 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及临床表现的因素有:(1)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2)社会文化背景(3)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活 态度及信念等(4)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 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分类 41 应激相关障碍 41.1 急性应激障碍 41.11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41.2 创伤后应激障碍,41.3 适应障碍 41.31 短期抑郁反应 41.32 中期抑郁反应
12、 41.33 长期抑郁反应 41.34 其它恶劣情绪为主的适应障碍 41.35 混合性焦虑抑郁反应 41.36 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41.9 其它或待分类的应激相关障碍,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1982)反应性精神病总患病率为068现患病率为0.08以青壮年发病多见男女性别相近国外研究表明女性多于男性,一、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一般在一个月内未缓解者,不做此诊断。,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定向障碍注意狭窄言语缺乏条理有自发言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人格和现实解体偶见冲动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激 以及 相关 心理障碍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