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复习课件.pptx
《小说阅读复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阅读复习课件.pptx(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一、文学类阅读2011年考试说明: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试能力与层级:12分析综合,C级;35鉴赏评价,D级;68探究,F级。,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人物与事件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
2、般地说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叙事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习惯上分为自然
3、环境和社会环境。,2、小说的主题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三、考试命题类型(一)、按小说内容分1、人物形象题 2、情节概括题3、环境作用题 4、主题分析题(二)、按命题方向分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 2、人物形象题 3、人称题4、情节分析题 5、行文结构题6、环境题 7、主题分析题8、语言理解题 9、艺术技巧题10、赏析题 11、探究题,第二节 题型分析一、作用(妙处、好处
4、、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2、词语作用题3、句子作用题4、段落作用题5、环境作用题6、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7、情节作用题8、艺术技巧作用题9、结构作用题,(一)、标题作用题 例1:本篇小说以“棋子”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小说以“棋子”为题,表现了利用与被利用、设计与被设计的双重关系和深刻寓意,突出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创意。小说以设宴和应宴为主线(明线)安排情节,以如何设宴和应宴作为计策巧妙构设,使小说张弛有度、收获自如,更为深刻地突出了主题。,例2:(2009年高考浙江卷)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
5、题更合适。理由: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例3: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答案:以“无畏的腿”作标题,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小说的情节,讴歌了“那人”的英雄品质,而且新颖别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作用【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2、紧扣情节。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4、紧扣(揭示)主题。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6、象征意味、寓意。,标题作用答题
6、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F、以“XX”为题,象征了。对具有暗示作用。,(二)、词语作用题 例1:(2009年高考浙江卷)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似乎:似乎:似乎:答案:显示人物的情态。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例2: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4分)答案:“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
7、的效果。,词语作用【知识储备】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词语作用答题样式: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三)、句子作用题 例1:“不过,这世界上,总是有很多人在不经意间做了别人的棋子
8、”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整篇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案:请客的老板本来是想利用周先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没想到却被心怀不轨的周先成算计、利用。作用:这句话对小说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句子作用题【知识储备】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句子作用答题样式: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四)、段落作用题 例1:(2008年高考江苏卷)小说第二段(
9、“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答案: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例2:(2009学年宁波市期末考试)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答案:与开头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从“毫无喜悦”可看出多米尼克内心受到了震动,也许此后将有所改变,从“一致恭维”可看出其他人仍将继续下去;客观而冷静地批判了延续不断的贵族名流浮华虚荣的社交生活。文章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余味无穷。(写对一处给一分,总共3分),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
10、】1、紧扣情节。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段落作用答题样式: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五)、环境作用题 例1:(2009年高考浙江卷)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例2: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3分)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渲染了悲凉、沉重
11、的气氛,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衬托出老人高大、荒原般的形象。,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环境情
12、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提供活动背景,衬托人物性格等)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环境作用答题样式: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外国小说欣赏场景一、场景的作用 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3、引导人物出场 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二、风景的意义 1、衬托对事件起衬托作用(正衬、反衬)2、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调节节奏和舒缓情绪的作用。3、营造气氛、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
13、。,(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 例1:(2008年高考浙江卷)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答案:形象: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例2:本文前半部分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后半部分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叙述的好处。答案:第三人称叙述显得客观,从旁观者的角度刻画老园丁形象,便于通过美貌的夫人转述老园丁的话。第一人
14、称叙述显得真实,具体描述老园丁观察玫瑰开花的行为,他青年时候的经历,老园丁由玫瑰引出的议论。,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知识储备】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
15、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1、人称本身的作用 2、线索作用 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 4、形成对比(对照)5、揭示主题作用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七)、情节作用题 例1:(2009年高考辽宁卷)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
16、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在县里当了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例2:小说中反复强调“拍摄”“别致风景”的事情,这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就文中画线句具体说明。(6分)答案:拍摄别致风景是“他”独自行动的动机,为遇到狼的情节作铺垫。“他”不忍抛下摄影机和行囊背包,是“他”被狼逼迫的重要原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别致风景焕发艺术之光”是“他”在野狼逃遁时及时醒悟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小说情节发生转折(人追狼)。,情节作用题【知识储备】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
17、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作用答题样式:情节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情节交代,在文中起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深化主题。,(八)、艺术技巧作用题 例1:(2009年高考四川卷)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8分)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例2:
18、(2009年高考安徽卷)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埋下伏笔”)(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了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艺术技巧作用题【知识储备】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
19、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议论,语言特点有准确
20、性(概念准确,修饰恰当,用词有分寸感)、鲜明性(论点表述鲜明,行文鲜明)、概括性(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述事例简明扼要)、生动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句式灵活)、严密性(表达周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描写(人物刻画方法)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感情)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个性)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
21、内容、情节起引起或铺垫的作用,揭示主题)。工笔(精雕细刻,具体生动,形神兼备)白描(简笔勾画,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含意深远)。,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另一种类似说法: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种类:肖像(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神态、心理。作用: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对比(特点鲜明,反
22、差强烈)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还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文反作、叠词等。,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3、)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技巧本身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九)、结构作用题 例1:(2009年高考四川卷)结合小说主旨,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说 阅读 复习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