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地理大发现异同专业知识讲座课件.ppt
《对比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地理大发现异同专业知识讲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比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地理大发现异同专业知识讲座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NO.1 分别介绍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主要航线 NO.2 对比目的之不同NO.3 对比中西方开辟航线社会背景之不同NO.4 对比中西方航海前提条件之不同NO.5 对比中西方意义与影响之不同NO.6 两者最后发展的结局NO.7 提问环节,目录,名词解释: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标题,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印尼,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明朝国威树立天朝大国形象,扩大明朝在海外的影响(政治目的为主);扩展朝贡贸易,通过贸易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经济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6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欧洲航海家进行“地理大发现”的目
2、的,1.主要目的是在经济上,而非政治上的。2.绕过东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势力,开辟到印度、东南亚、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直接与他们做生意,获得黄金和香料,郑和下西洋的社会背景,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马可波罗行记说: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其次,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为工业品寻找新的市场。政治上:葡萄牙王室包括教皇统治者在内等对航海的支持 宗教文化上:,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政治上,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科技上,西
3、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西方地理大发现的社会背景,政治方面:皇位继承,加强边防外交:郑和的宝船每次都载了许多 宝物,送给访国国王,做为“礼物贸易方面:朝贡贸易”“厚往薄来文化方面:原为中国东南沿海区的妈祖海神,保佑船事之信仰对郑和下西洋人员是很重要的,郑和下西洋的前提和条件:1.中国唐宋元朝以来发达的造船技术;2.罗盘,火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3.永乐帝明成祖宣扬大国国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4.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4,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
4、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5.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 事力量保障;6.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这三幅图是如何体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一,船队编制首先,人数多。-人力耗费多,人力资源充足!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武职簿来看,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
5、障,很不容易。其次,船队编制。-在人员组织上井然有序!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二,朝贡贸易事实上,郑和船队,又名取宝船,他所率领的部属,本就是押送朝廷物资的军队,从西洋各国猎取珍珠、玛瑙、香料、奇禽异兽等“宝物”,运回国之后,主要是供皇帝和贵族享受。这些宝物,并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库收入。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造船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多!三,航海技术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比 西洋 西方 地理大发现 异同 专业知识 讲座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