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雨荷农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
《《基于校园雨荷农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校园雨荷农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校园雨荷农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课题组 执笔:吴琴娣基于校园雨荷农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这一市级备案课题与2011年4月提出,5月进行了论证,同年9月开始制定实施方案进入实践研究,研究周期为三年。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充分利用雨荷农场资源,结合学科教学,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一、研究背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学校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服务于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
2、意识、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由一所郊区小学转型而来,学校有一块约600平方的土地常年闲置。学校中有很多教师有务农的经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外来民工子女已占学生数的90%左右,他们的劳动能力相对较强。我们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师生对农场进行了开发和规划,种植了一些蔬果。有鉴于此,学校充分利用雨荷农场资源进行实践活动,并作为一项课题来进行研究,对我校而言十分可行且意义重大。(二)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马克思曾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成是“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的方法”和“变革全部生产方式”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往往有时的教学是一
3、种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而进行的纸上谈兵。自雨荷农场开发以来,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种植活动,但仅局限于浅层次的劳动操作,没有充分发挥农场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的作用。我校学生吃苦耐劳,纯真朴实,但从抽样调查问卷情况看,仅有9%的学生能经常主动发现问题,5.2%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能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13.5% 的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有较强的好奇心。我校确立此课题,正是基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和发展。二
4、、概念解读1.课题题目的界定:充分利用学校雨荷农场这一资源,结合科学、综合实践、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学,创设一种学习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2.关键词:(1)雨荷农场 :雨荷农场是我校红领巾实践基地,“雨荷”出自校报,意味着丽三的学生好似雨中的荷花,虽然生活清苦,环境较差些,但他们将不畏困难,傲然挺立于风雨中。(2)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实践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本内涵: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3)实践:实际去做、履行。我们的课题重在行动研究,以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5、,师生在实践活动中“做”、“观察”、“实验”、“探究”、“设计”、“反思”,在共同探求新知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研究目标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基于校园雨荷农场的研究性性学习目标体系、活动内容、指导策略和评价体系,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学。1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目标体系2积累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形成主题活动资源包3形成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4形成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四、研究内容1研究性学习分层目标体系的构建2研究性学习主题资源的开发和研究3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策略4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五、研究过程、方法及成效(一)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我校学
6、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本次采用抽样调查问卷的方法,三(1)、四(1)和五(1)班全班学生参与问卷,共计155人,有效问卷155份。从整体问卷情况看来,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缺乏主动发现和探究的愿望,缺乏主动交流的习惯。其中有三个数据令人震惊:仅有9%的学生能经常主动发现问题,说明学生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很多事情在他们眼里变得熟视无睹,可能是学生缺乏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生活的习惯,平时习惯于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自己很少思考。可能是老师在教学中缺乏引导,缺少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仅有5.2%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能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多数学生不善于争取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
7、仅有13.5% 的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提出这样的课题本身就是基于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是很有必要的。(二)文献研究。广泛收集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研究性学习”资料,理解该项学习的内涵与性质特点,把握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与动态,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在学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订了各学科各年段分层目标体系。(见附表1)。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案例的撰写、活动方案的制订等知识,逐步掌握一般课题研究必备的技能。(三)行动研究。课题实施一年多来,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1开发主题资源 奠定科研基础。课题的实践研究以活动为载体,我们根据农场作
8、物种植情况,结合学科教学确定研究主题,扎实开展实践研究。专题研究中尽量考虑学科的融合,综合组组织学生参与种植活动,学习劳动技能,了解作物知识,产生并解决了许多小问题。语文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为主,记录作物生长情况,在观察中思考、发现。科学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数学组引导学生提出数学猜想,选择和运用方法进行验证,让学生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在农场活动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下面一起分享我们开展的几个专题活动。(1)小毛豆,大学问融合各学科活动,包括“我眼中的毛豆”(语文)、“毛豆里的学问”(综合)、“估算毛豆的产量”(数学、科学)。学生观察毛豆、动手剥毛豆
9、,从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几个豆子长在一个豆荚里?毛豆里的豆能生吃吗?黄豆和毛豆是一种豆吗?今年我们收获了多少斤毛豆?能剥出多少斤豆子?前面的问题一一迎刃而解,老师告诉同学们,想知道毛豆的产量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值得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终于能用科学的方法估算产量,并由语文老师指导写成数学小论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正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在观察、实践中产生问题,选择值得研究的内容开展学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知识。(2)攀沿勇士学生参与黄瓜的播种、移栽、搭架、收获、义卖,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了解黄瓜生长全过程,从中产生许多小问题:黄瓜生长速度有多快?黄
10、瓜生长到一定阶段为什么进行移栽?搭架会给作物带来怎样的帮助?黄瓜先开花还是先结果。他们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查阅资料、观察记录、整理归纳、总结反思,种植研究手册是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成果。语文老师全程参与活动,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发现、思考、想象,学写观察日记,提炼作物精神,表达活动感受。一篇篇学生佳作诞生了:黄瓜日记、第一次播种播种希望顺着“成长的阶梯”攀登抢鲜别样的美味黄瓜不在大小(3)给作物起名字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和精神起了一些“小名”,农场不再是简单的种植园地,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气息。其实,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不是我们最终目的,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作物,体验揣
11、摩文字的快乐。这些名字大多生动反映作物生长特点,如霓裳舞者、红装土精灵、火焰尖角、水晶树等,有的反映作物的品质和精神,如碧波真君、紫衫勇士、天长地“韭”等,我们发现学生的潜力和智慧是无穷的。(4)吃的学问寻找农场中的绿色食物,探寻科学饮食的奥秘。科学组围绕主题开展系列研究活动:通过讲座了解食物中的六大营养要素;搜集食品包装袋分析并交流,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日常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观察农场绿色蔬菜有哪些,并进行分类和表格制作;对农场蔬菜的营养成份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为什么不能偏食”的主题辩论会;撰写我们吃什么主题研究报告。活动做到了解知识、动手操作和撰写报告相结合,学生的科学素
12、养及科学探究能力有所发展。(5)红薯飘香时融合了数学、综合、语文等学科活动。学生通过提出设想、测量土地面积、选取样本挖红薯、根据样本产量计算总产量,称重验证等方法,感悟数学知识在农场实践活动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学生为山芋化妆,在合作中学习创新,一个个造型妙趣横生。全校师生共品劳动成果,学生参与收获、分享全过程,从不同角度表达真情实感。我校还开展了其他主题活动:“荷颜悦色”学生们赏荷、品荷、赞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爱心义卖从活动策划、组织到总结,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枣儿为什么会落地”? “大蒜为什么这么臭”?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探究,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学
13、习情境,他们在活动中思考、发现、探究,综合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2提炼指导策略 聚集科研精髓为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进行,我们重点研究了教师的指导策略。老师们在理论学习中明晰指导策略的基本要素,在课堂练兵做到学用结合,在主题研讨、互动交流中总结反思,研究并提炼出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如:科学老师从有效组织的层面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性学习。从分组、选题到调查过程的指导,让学生感知如何在思辨中明晰,如何设计调查方案、撰写报告等。综合小课题研究策略:老师从如何确立研究课题层面,引导学生经历“大范围感知主题、自主提出小问题、筛选整合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一过程,指导扎实有效。然后,学生
14、按研究计划分阶段活动,亲自动手种植、观察记录生长情况、制作生长统计图、收集整理资料、自主交流、总结评价等,教师只是充当顾问的角色,给予学生适当指导。这种小课题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实践性,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体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指导观察策略:通过细致的观察达到具体、生动地表达,并提炼作物精神。老师结合作物生长教给常用观察方法有序观察、重点观察、跟踪观察、比较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边观察边想象边思考,做到实地观察与室内指导相结合,把照片和日记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观察积累的基础上学习创作。比如:观察中学会发
15、现,比较观察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学生提出:黄瓜生长到一定阶段为什么要移栽?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未移栽和移栽的黄瓜苗的生长情况,然后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起初,移栽的黄瓜生长速度比较慢,而原地不动的如雨后春笋一般直往上冒。学生请教有经验的杜老师终于懂得其中原因。原来,移栽后的黄瓜需要一段时间在地里扎根,然后才能往上长。等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关注到了不同的长势,惊讶地发现移栽的黄瓜苗赶上甚至超过了未移栽的,学生终于懂得瓜苗已稳稳扎根,正蹭蹭蹭地往上长,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感觉。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思考,终于明白有些作物长到一定时候是有必要进行移栽的,这样可以更利于它们的生长。
16、荷叶与莲叶的区别,也可以通过比较观察获得知识,尤其是水珠在两种叶子上的不同状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并查找资料,终于懂得荷叶表面有一层纳米薄膜,相当于它的防雨外衣。5月14日 星期一 晴学校农场门口有几口大缸,里面栽种着荷花和莲花。以前,我认为它们都是荷花,但现在,我能分辨出哪个是荷,哪种是莲了。下午体育课后,我又去农场看它们,细细观察,你能找到它们之间有着很明显的差异。荷叶挺拔直立,在阳光下亭亭玉立,颜色鲜亮鲜亮的,绿得耀眼,绿得夺目。荷的茎上有许多紫色小刺,笔直的茎托举着一张张又大又圆的荷叶,中心微微凹进,叶面的茎脉清晰可见。而莲叶茎上比较光滑,没有荷花的茎那么长。莲叶在缸面上铺得满满的,一张
17、挨着一张。它们呈墨绿色,比荷叶略暗一些,整张叶子厚厚的,尤为奇怪的是,每张莲叶上都有一个缺口,像被哪位能工巧匠打扮过。莲花快被莲叶遮掩住了,有的从叶缝中探出头来。我和同学用手触摸一下它们,荷叶像块薄薄的绒布,而莲叶厚实而又光滑。轻轻捧上一些水,你会惊奇地发现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荷叶上的水瞬间变成了颗颗水珠,就像晶莹圆润的珍珠,轻轻把荷叶倾斜,水珠立即悄然无声地入了水,荷叶上还是干干的,恢复了先前的样子。而莲叶上的水还停留在叶面,成了分散的一滩滩水。我们去请教了老师,原来荷叶之所以遇水不湿,是因为它表面有一层纳米薄膜。有了它,荷叶就像穿了一件防水外衣,再大的水,它也不怕了。荷叶也有防水外衣,真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校园雨荷农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基于 校园 农场 研究性学习 实践 研究 中期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