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小杂粮生产优质杂粮小杂粮杂粮生产优质小杂粮省小杂粮.doc
《xx省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小杂粮生产优质杂粮小杂粮杂粮生产优质小杂粮省小杂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小杂粮生产优质杂粮小杂粮杂粮生产优质小杂粮省小杂粮.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xx省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省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项目名称:xx省优质杂粮(青稞)生产基地建设主管部门:xx省农牧厅承担单位(章):xx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单位负责人:xxx联系电话:0971- 8239715建设地点:化隆回族自治县、xx县编写单位(章):xx省农业工程设计咨询中心人员及联系电话: 王维 0971-8243390编写时间:xxxx年八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第六章 生产等工艺技术方案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第
2、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第十四章 有关证明材料 26xx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第一章 项目摘要一、 项目名称:xx省优质杂粮(青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主管部门:xx省农牧厅三、项目监管:xxx xx省农牧厅厅长 xxx xx省农牧厅xx处处长四、建设单位:xx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五、建设地点:xx县、xx县六、建设年限:200x年1月200x年12月七、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土建工程:包括晒场2000平方米,仓库1000平方米,农机具库房300平方米;2、田间工程:购置喷雾器210架、分
3、层条播机20台、四轮拖拉机4台等;土地整治2.3万亩;3、基地建设:(1)建立优质青稞良种繁殖基地3900亩;(2)建立优质青稞生产示范基地2.3万亩;4、仪器设备及农机具: 5、新技术推广2.3万亩。 八、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33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地方配套3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174万元;田间工程18.02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投资56.975万元;新技术推广费56万元;工程建设及其他费10万元;基本预备费15万元。九、运作费用与效益分析:良种繁殖:每亩生产良种140公斤,年可生产良种54.6万公斤,每公斤良种按1.5元计算,总收入81.9万元;优质青稞生产:项目建
4、成后,有2.3万亩优质青稞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优质青稞322万公斤,每公斤1.2元计,实现收入386.4万元。通过农田改造,新技术推广等措施,每亩新增单产35公斤,新增总产80.5万公斤,新增产值96.6万元。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促进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青稞在全国是小杂粮作物,而在青海是大家的粮食作物,是青海六大作物之一,也是最具青藏高原特色的农产品之一。青稞耐低温能力特别强,0积温达到1100就可以正常成熟。在青藏高原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区,青稞是唯一适宜栽培的谷类作物。xx省种植作物单一,尤其是高寒冷凉地区作物基本上以青稞和白菜
5、型小油菜为主。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要依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当地的特色作物上做文章。本项目建设将有利于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区域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进而促进青藏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2、青稞基地建设是青藏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传统作物,是藏族人民群众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牲畜的优良饲料,同时是酿造白酒和啤酒的上等原料。xx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有藏族人口150多万人,毗邻的西藏有藏族人口200多万,青海是西藏地区传统的粮食即青稞供应地,发展青稞生产,建立青稞生产基地,可以向西藏地区特别是藏北地区的藏族群众提供充足的口粮。xx省已有青海青稞酒集团等多家大型酿酒企业
6、,它们是青稞生产的龙头企业,也是地方财政的支柱企业。建立基地可以向企业提供优质充足的原料,促进民族酿造业的发展,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 青稞基地建设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长期缺乏农业投资,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先进的科技推广面积小,生产能力低,效益差。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维护,渠系垮塌、漏、跑、渗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下降,加之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日趋退化,生产水平低,适应市场能力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后,进一步加强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的改良力度,防治病虫草危害,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
7、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以优良品种、水利基础设施、病虫害防治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4、 青稞基地建设是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项目区是一个以农为主,牧业不发达,农业又落后的地区,乡镇企业发育不足,工副业途径少,农民增收的困难很大。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设施差,科技水平低;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冬春草场不足,饲草来源少。因此,立足发展农业,迅速提高青稞产量,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开发青稞生产,为周边地区畜牧业生产解决了大量的饲草料,为牧业建立了饲草基地,实现以农促牧,实施农牧结合,优势
8、互补,实现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 该项目借助已有的生产基础和生态优势,推动青稞生产与青稞酿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依靠产业龙头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加速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符合xx省“改革开放,治穷治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的经济发展战略,符合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利益。 2、消费数量稳定,市场前景看好青海年产青稞总量约为10500万公斤,除本省农牧民食用外,5000万公斤用于酿酒,3000-5000万吨销往外省区,产销差额为2000-3000万公斤,尚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伴随饲料用量增加和新型食
9、品加工品种的增加,青稞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极有利于青稞生产和市场的发展。 3、技术力量较强,科技储备雄厚 项目区各县、市及农场拥有一大批长期从事青稞科研和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培养成一批优良品种,如北青号、昆仑号系列品种,研制出一系列丰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上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制定出青稞生产技术标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项目的管理和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可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4、有悠久的生产传统,群众对技术需求迫切广大青稞种植区有悠久的生产传统,群众喜食青稞,更喜种青稞,善种青稞,迫切需要改进栽培技术,更换优良品种,具有新技术推广、实施本
10、项目的良好群众基础和生产基础。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青稞属小宗杂粮作物,但其消费群体独特,适种地区特殊,种植面积有限,即不可能大幅度萎缩种植,退出消费市场,也不会快速扩充种植面积。二十多年来总的产销趋势是:种植面积略有下降,消费总量稳步上升,价格相对稳定。一、青海青稞的产量现状据统计资料,200x年,青稞种植面积为49万亩,单产为242公斤,总产为11.9万公斤。二、青海青稞的需求1、食用。青海现有藏族约150万人,目前年人均占有青稞约20公斤,如果年人均占有量增至50公斤,年消费量可达7500万公斤。此外,与青海相邻的西藏自治区有藏族200多万人,青稞常年不能自给,每年由青海调入青稞约2
11、0003000万公斤。2、酿造。青稞酒是青海出产的以青稞为原料的白酒,著名品牌有:“互助头曲”、“青稞金酒”、“青稞王”和“青稞液”等,其香味纯正,酒液清明,具有饮后不头痛,不口干、醒酒快的独特风格,深受省内外群众欢迎,曾多次在评酒会上获奖,为中国公认名牌。近二十年间白酒产量由220万公斤增到2500万公斤,增长近十余倍 ,年均消费青稞7500万公斤。此外,伴随青稞麦片、青稞麦糊、青稞麦芽等新型食品的开发,以及作为优质瘦肉型猪饲料的逐渐被认识,其食品和饲料消费市场也呈现增长势头。近年来,青稞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作用逐渐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由于青稞富含葡聚糖和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的疗效纤维成分,对
12、于降低人体血脂胆固醇、促进消化吸收有较好的作用。加之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独特,无污染,青稞作物作为“绿色”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极具有开发价值。目前,青海青稞供需矛盾突出,差额较大。本项目实施后所产出的青稞,可全部售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xx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属省级公益性事业单位。占地32亩,现有固定资产3200万元。拥有41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和500平方米的化验、检测实验室及设备。单位下设:xx省植保站、xx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xx省植物检疫站、xx省农药管理检定所、xx省土肥站、xx省优质农产品技术开发中心、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作物栽培科、经济作
13、物科等业务科室。现有科技人员66名,其中推广研究员3名,高级农艺师25名,农艺师32名,助理农艺师6名。先后主持完成了部、省级丰收计划30多项,省级重大科技推广项目60多项,获得各类奖项50多个,获省级科技成果40多项。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一、自然概况1、xx县:化隆回族自治自治县位于xx省东部,祁连山系拉脊山脉东段南侧的黄河北部.东与民和县相连,西邻湟中县、贵德县,南与循化、尖扎县隔河相望,北与乐都县、平安县毗邻。地理坐标:北纬354857-361718,东经1013945-102427。东西长95.8公里,南北宽48.5公里,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总耕地民间54.32万亩,占总面积
14、的13.2%,耕地面积中山旱地面积47.9万亩,占88%。项目区海拔1884-4484米,农业区土壤类型为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灌於土等,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黄河经县境南一泻而下,县城内有水库3座,容水量900立方米,另有众多的小河流,分布与东西两侧,地下水埋深6-10米之间,地下水贮藏量丰富,水质良好。年降水量300-590毫米,因此,水资源丰富,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需水量。项目区自然气候和水土等条件适宜种植小麦、青稞、马铃薯、油菜、蔬菜、瓜果及各类饲草作物。 2、xx县:xx县位于xx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至昆仑山的过渡地带,西倾山和黄河之间,属共和盆地,东部及东北部与贵德县毗邻,东南部及南部
15、与同仁、泽库、同德县接壤,西南依黄河与兴海相邻,西部、西北部隔黄河与共和相望,东西长122公里,南北宽109公里。地处东径1001310133,北纬35093608。总面积6649.77平方公里(997.47万亩),其中:天然草场756.6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580.26万亩,现有耕地69.93万亩,林地148.96万亩。xx县境内地势高峻,东、南环山皆系西倾山支脉,形成高山地带,中部为平滩地,西北部由于黄河及其支流的切割,形成大小不等的合地、谷地。海拔最高点为直亥山主峰,海拔5011米。最低点为黄河入境处,海拔2222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3500米之间,相对高差2789米。地形由东南呈1
16、3向西北倾斜。其中:山地:面积179200公顷(268.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7%,是我县的主要夏季草场;滩地:面积约33万公顷(49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0%。在滩地中尚有200多万亩的潜在沙漠化区,分布在木格滩、扎德滩、森多滩、巴格滩;河谷台地谷地:面积约155800公顷(233.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3%,谷地相对高差一般为100-600米,谷地内海拔低,气候温暖,适宜多种类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产区。二、气候条件1、xx县:年太阳辐射总量134-150kcal/cm2,年日照时数2500-2800小时,平均降水量300-590mm,平均气温2.2,无霜期46-185
17、天,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夏季温凉,热量水平较低,无霜期短。2、xx县:xx县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气温日差较大,平均日温差在12-18之间,四季气候不明显,仅有“寒季”与“暖季”之分,五月至九月为“暖季”,十月至翌年四月为“寒季”。“暖季”也是全年降水量集中的湿季,形成雨热同季特征,“寒季”也是旱季,干旱少雨而多风沙。根据1961年1984年的气候资料分析:全县年日照时数2638.22885.2小时,平均为2702.6小时,明显地日照时间长,太阳幅射强烈,光能充足。特殊的光能资源,形成了我县牧草三高一低,即粗蛋白高,粗脂肪高,无氮侵出物高,粗纤维低的优异品质。
18、此外,贵南地区的冷季长达7个多月,暖季不到5个月,热量普遍不足,年均温度1.32.7。虽然暖季短暂,热量不足,但日差较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的积累。降水受东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在484.6350mm之间,由东南及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而且降水高度集中在59月,形成湿季,湿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6.991.1%,其余月份降水量极少,仅为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形成旱季。呈现湿季与暖季同期,旱季与冷季同期的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夜雨率高,县城夜雨量年平均223.3mm,夜雨量占年降水量的57%。夜雨机率年均61%,夜雨昼晴,有利于植物对光能的利用和光合物质的积累,是发展农牧业生
19、产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三、社会经济状况1、xx县:项目区200x年粮食总产476.88万公斤,其中,青稞平均亩产206公斤,总产263.68万公斤。人均纯收入1260元。项目区距xx县城所在地巴燕镇12公里,农、科、教、文、工部门齐全,为确保项目实施提供了社会保障。项目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业整体生产水平不高。现有各类农机具1026台(套),机具不配套,、农业机械化水平低。项目区所在乡镇建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拥有农业技术人员7人。其中中级职称的6人。省级临平公路从项目区穿越而过,村村通有电视电话,在交通、通讯、运输及供电方面为项目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xx县:据二OO二年底统计,全县共
20、辖2镇4乡(纯牧业乡(镇)3个)、73村(牧业村35个)、181个生产合作社和县属牧场一个、86750户(牧业户4530户),农牧民人口51929人(牧业人口31251人),有藏、汉、蒙古、回、土、撒拉等12个民族。截止二OO二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围栏草场390万亩,人工草场(包括飞播草场)18.5万亩,牲畜暖棚19.32万平方米,牧户已全部实现定居生活。二OO二年底,全县存栏各类牲畜61.03万头(只),适龄母畜31.85万头(只),母畜比例52.3%;牲畜总增率41.82%,出栏率42.63%,商品率33.01%;成畜死亡率为1.56%。年产羊肉3595.2吨,牛肉1968.8吨,羊毛668
21、吨,山羊绒42.47吨,牛绒22.54吨,畜牧业产值4694.04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658.14元。四、农业生产状况1、xx县:xx县共辖19个乡镇365个行政村。总人口2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劳动力89886人。现有耕地面积54.32万亩,200x年青稞种植面积10.2万亩,占年总播种面积的18.5%。项目区巴燕、哦塘、扎巴3个乡镇17个行政村,共有农户2600户,1.23万人,劳动力5200人。耕地面积4.92万亩。其中青稞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6%,小麦0.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2%,马铃薯0.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0.6%,油菜2.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省优 杂粮 生产基地 建设项目 项目 生产 建设 优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