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塘敏水力发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XX县塘敏水力发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塘敏水力发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塘敏水力发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广西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广西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1.1.3业主性质私有企业1.1.4 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部门 上林县水电管理局1.1.5法人代表XXX1.1.6项目负责人XXX1.1.7项目批准单位及批准文号上林县发展计划局,上计基字200411号1.1.8项目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大明山脉东麓丰富的水力资源,建成布局合理,设计科学,装机容量为2630kw,年发电量535万千瓦时的小型水电站一座,并通过配套的输变电设施实现与当地电网并网。1.1.9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39
2、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企业自筹资金250万元人民币,向银行贷款140万元人民币。1.1.10用地规模及用途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0.7034 hm2,其中,林地面积0.6710 hm2,占95.4。项目建设拟使用的林地中,0.4885 hm2为长期用地,占拟使用林地0.6710 hm2的72.8,0.1825 hm2为临时用地,占拟使用林地面积的27.2。所用林地中的长期用地主要用于电站厂房,导流渠管建设;临时用地用作弃土场。1.1.11项目效益本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发电535万千瓦时,按当地现行并网电价每千瓦时0.18元计算,电站年发电收入90万元人民币,实现利税5.5万元,税后利润70万
3、元,仅用5年零7个月便能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著。现广西乃至全国电网普遍缺电,用电高峰时段不得不采用拉闸限电等措施,确保重点地区的用电。缺电不仅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塘敏水电站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电网电力紧张的状况,有力地支援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电站在建设过程中,每年需用工约70人,建成投产后,可新增10个就业岗位,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当地就业压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总之,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会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1.1.12项目提出过程及前期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
4、供应不足,特别是电力紧缺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此,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能源项目,以缓解能源供给的紧张状况。位于上林县大丰镇境内的塘敏河,发源于大明山脉丰茂的水源林区,集水范围属大明山脉丰水区,年降雨量平均达到2750。塘敏河落差极大,平均流量0.7m3/秒,水力资源丰富,有着建设小水电站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2003年,浙江温州商会个体业主陈联弟先生到上林县考察投资项目,在做认真细致的可行性研究之后,决定与当地个体业主联合投资在该县塘敏河建设水利发电站,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04年初,陈联弟先生等向上林县工商局注册登记了名为“广西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的私有股份制企业,具体
5、实施水电站的建设,同时以关于兴建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的请示正式向上林县发展计划局提出立项申请。2004年3月11日,上林县发展计划局以关于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项目的批复(上计基字200411号)同意广西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在上林县大丰镇塘敏河上建设水电站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总装机容量2630kw,总占地面积0.7034 hm2,总投资390万元人民币。由于项目的建设将长期改变林地的性质,为了依法按程序申报使用林地,2005年7月5日,广西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委托南宁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编写广西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目前有关项目建设的其他报批手续也正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6、中。1.2 拟占用林地概况1.2.1拟占用林地位置拟占用林地位于大明山脉东麓的上林县大丰镇的三联村、伝城村和东春村境内,距离上林县城大丰镇约4km,距离正在修建的上林至马山二级公路1km,具体落在上林县199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区划的大丰镇三联村4林班5、7小班,伝城村5林班22、23、27小班和东春村2林班1小班。1.2.2 拟占用林地的面积与蓄积项目建设拟占用林地面积0.6710 hm2,蓄积量6.4m3,其中:拟长期占用地林地面积0.4885hm2,蓄积量6.4 m3;拟临时占用地林地面积0.1825 hm2,无活立木蓄积。1.2.3拟占用林地类型(1)项目建设拟长期占用林地面积0.
7、4885hm2,按林地类型分:用材林地面积0.0800 hm2,经济林地面积0.4085hm2。(2)项目建设拟临时占用地林地面积0.1825 hm2,按林地类型分:经济林地面积0.1825 hm2。1.2.4拟占用林地权属构成项目建设拟占用林地的权属全部为集体所有。1.3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的目的、依据和原则1.3.1 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编写的目的编写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是为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号),防止违法使用林地,严格控制征占用林地,维持林地面积相对稳定,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拟征占用林地现状的
8、调查,准确测算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范围、规模和类型,分析林地用途改变后对项目区域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使用林地的可行性,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治理和减缓因征占用林地而造成对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措施,为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使用林地提供依据。1.3.2 编制现状调查报告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9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7)中华
9、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8年);(1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99年);(11)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号);(12)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13)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综20038号);(14)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植被恢复费造林管理暂行办法(桂林营发200468号)(1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计委、财政厅、林业厅、物价
10、局、土地局关于收取征占用林地四项补偿费暂行规定请示的通知(桂政发199534号);(16)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2003年);(17)广西壮族自治区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2001年);(18)广西古树名木普查技术操作细则(2001年);(19)南宁统计年鉴(2004年);(20)上林县发展计划局关于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项目的批复(上计基字200411号)(21) 1999年上林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材料;(22) 2001年上林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材料。1.3.3编制现状调查报告的主要原则1 项目建设应当以不占或少占林地为原则;2 占林业用地与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
11、相协调的原则;3 占林业用地必须实施异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原则;(4 )科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即采用科学可行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方法,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及其林木现状,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和林业发展的综合影响。1.4可行性评价结论经充分调查、分析和论证,广西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项目建设占用面积0.6710 hm2,将造成项目区域林地总量和植被面积减少0.6710 hm2;对当地的林业生产、森林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该项目的建设对上林县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由于项目所占用林地面积比例小,涉及的森林植
12、被类型比较简单,因此对项目区域的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极小。项目建设使用的林地没有涉及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范围,也不涉及正在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此外,项目所制定的林地和环境保护措施得当可行,各项保障措施积极有力,将最大程度地减缓因项目占用林地而对项目区域的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广西上林县塘敏水力发电站项目建设占用林地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第2章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情况2.1项目区域及项目区项目区域是指上林县行政区域范围,土地总面积187417 hm2。项目区是指项目建设规划用地的红线范围,具体落在上林县1999年森林资源规划
13、设计调查区划的大丰镇三联村4林班1、5、7小班,伝城村5林班22、23、27小班和东春村2林班1小班范围内,总面积0.7034 hm2。2.2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自然条件2.2.1地理位置项目区域上林县位于东经1082310852,北纬23122328,地处广西中部,南宁市北部,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30km,北回归线经县城横贯全境。县境东西宽50 km,南北长65km。上林县东面与来宾市兴宾区毗邻,北面与忻城接壤,西面与马山县、武鸣县连接,南面与宾阳县为界。全县土地总面积187417 hm2。项目区位于上林县城大丰镇的北面,大明山的东麓,距离县城4km,距离建设中的上林至马山二级公路仅1 km。具体
14、落在上林县199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区划的大丰镇三联村4林班1、5、7小班;伝城村5林班22、23、27、28小班和东春村2林班1小班范围内。2.2.2地形地貌上林县境内地形复杂,西南部是大明山脉,属中低山地貌,主峰龙头山海拔1760米,一般海拔5001000米,坡度以陡坡为主(2535),大明山也是上林县的主要八角经济林产区;溶岩地貌(喀斯特)从西北向东延伸,与东北部的岜仙山脉连接一个弧形石山群;县北部插在弧形石山群中间的是狮子岭,县中部是凤凰岭,两列山岭地貌属中低丘,海拔为150350米,坡度525,是全县主要用材林区。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属低山地貌,海拔在160m450 m之间,坡度15
15、30。2.2.3土壤上林县土壤状况比较复杂,成土母岩主要有砂岩、硅质岩、石灰岩、泥质岩等,主要土壤种类为赤红壤、红壤、黄壤、黄红壤、石灰土等。红壤、黄红壤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或中山中下部及部分丘陵地,是林业土壤的主要类型。在海拔800m以上分布有黄壤、黄棕壤及山顶矮林草甸土等。石灰土和赤红壤分布于县内的石山区和丘陵区,是全县土壤的主要种类。项目区内的土壤由砂岩和泥质岩发育形成的,土壤类型主要是红壤和黄红壤,土层厚,肥力中等。2.2.4气候上林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南亚热带季风和弧形山脉地形的共同影响,气候具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气温和爽等特点。全县年平均气温20.8,极端
16、最高温39.7,极端最低温1.7,7月均温28.0,1月均温11.5,年平均积温6921;年平均降雨量1683.6mm,相对湿度82.5%;无霜期341天。另外,县境内西部比东北部气温低,雨量多,湿度大。与武鸣交界的大明山垂直变化明显,在海拔1200以上年多雾多雨,气温凉爽,极端低温可达-8,冬季结冰,偶见银花雪景。项目区地处大明山东麓,受大明山垂直变化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明显下降,降雨多,湿度大。2.2.5水文上林县境内属清水河水系,境内多数河流发源于大明山脉,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地下水丰富。项目区内的塘敏河发源于大明山,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河流落差大,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塘敏河河水流到山
17、下后被人为引入大龙洞总干渠,用于农业灌溉,因而流程短。2.2.6植被上林县属南亚热带季风雨林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由于人为破坏,原生植被保存极少,多数为次生植被。次生植被中以人工林为主,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桉类、木麻黄、米老排、相思、火力楠、荷木、油茶、油桐、八角、肉桂、板栗、苦丁茶、龙眼、荔枝、柚子、柑橙、李果、茶叶、竹子等。野生植被主要有:樟树、枫树、栎类、香椿、喜树、苦楝、任豆、木棉等乔木;灌木、草蕨主要有桃金娘、余甘子、柃木、岗松、五节芒、金黄茅、鹧鸪草、乌毛蕨、铁芒萁、狗尾草、纤毛鸭嘴草、野香茅草等。2.3项目区域社会经济情况据2004年南宁市统计年鉴的数据,上林县2003年
18、行政区划为13个乡(镇),4个国有农林场,131处村(街)委,898个自然村,98679万户,总人口4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万人,农村人口40.2万人。在农村人口中,劳动力21.6万人。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6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6公顷;全县粮食总产量138437吨,农村家庭人均口粮31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82元。200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5亿元,占34.1%,农业总产值8.7亿元,占65.9%。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0.32亿元,分别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4%和农业总产值的3.7%。全县年用电量11810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61
19、58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814千瓦时。2.4项目区域森林资源据1999年上林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87417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1653.0 hm2,占43.6%。在林业用地面积中,各土地种类构成为:有林地44039.1公顷,占54.0%,疏林地438.9公顷,占0.5%;灌木林地33890.1公顷,占41.5%,无立木林地3284.9公顷,占4.0%。全县森林面积44039.1公顷。其中:商品林面积31396.3公顷,占71.3%,公益林面积12642.8公顷,占28.7%。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24623.3公顷,占78.4%,经济林面积6773.0公
20、顷,占21.6%。公益林中,防护林12633.7公顷,占99.9%,特用林9.1公顷,占0.1%。全县活立木蓄积1525330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502252立方米,疏林蓄积4097立方米,散生木、四旁树蓄积18981立方米。按树种分:杉木87586立方米,占5.7%,松类948162立方米,占62.2%,一般桉类3318立方米,占0.2%,阔叶林486264立方米,占31.9%。2.5项目区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2.5.1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项目区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植被区,由于人为破坏,原生植被已保存极少,多数为次生植被。上林县西南部的大明山林区是广西亚热带次生林的代表,山的下部主要
21、是人工八角林,中部以壳斗科、樟科、茶科树种为主,上部多为矮化的银荷木、椎木、杜鹃、乌饭木等。项目区域内有桫椤、格木、福建柏、罗汉松、任豆、樟树等国家级保护的植物。2.5.2野生动物项目区域的野生动物资源以陆栖脊椎类、两栖类、爬行类等种类为主。其中,属国家二级以上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蟒、蛤蚧、虎纹蛙、穿山甲等;属广西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灵猫、八哥、果子狸、画眉、过山风、金环蛇、银环蛇等。由于天然植被的破坏和人为捕杀,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日趋减少,甚至濒临绝境。2.6项目区域旅游资源上林县的森林旅游经多年的发展,已具备有上林县特色的旅游市场,现已开放的旅游景点有大龙洞旅游风景区、洋渡旅游风景区、大
22、明山保护处风景区以及目前正在筹建中的龙山旅游区、东春度假村等。已开放的旅游区每年都吸引国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第3章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3.1 林地调查的依据、内容及方法3.1.1 调查依据本次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主要依据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技术操作细则、广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实施方案及技术细则、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工作方案及技术实施细则。3.1.2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森林资源、国家和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资源、景观资源等
23、。3.1.3 调查方法(1)森林资源调查在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用1999年上林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1:10000地形图作工作图,实地核实二类调查小班区划的地类和范围。对有林木的小班,详细调查它的树种组成、起源、林龄、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公顷株数等因子。小班面积用皮尺实地丈量法求算。(2)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实地确定目的物种分布范围和所处群落。对零星分布的物种采用全查的方法;对分布面积较大的物种则设典型样方进行调查。(3)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查采取现场全面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4)古树名木调查采取实地全查方法进行。(5)景观资源调查采取实地全查与查找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县塘敏 水力 发电站 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