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亩花生综合性开发种植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doc
《3万亩花生综合性开发种植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万亩花生综合性开发种植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3万亩花生综合性开发种植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 谢先生 审核人: 2012 年 10 月 28 日目 录第1章 项目概况31.1 项目实施单位简介31.2 项目建设地点41.3 项目建设内容41.4 项目实施方案51.5 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71.6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7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82.1 项目背景8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3章 市场分析123.1产品市场供应和需求预测123.2产品目标市场分析15第4章 项目法人与项目的经营管理184.1 项目法人184.2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18第5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及工程进度195.1 技术方案195.2 设备方案
2、205.3 建设进度安排20第6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06.1投资估算206.2资金筹措21第7章 财务分析217.1项目总销售收入217.2 项目的销售利润率217.3 项目的税收贡献21第8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228.1 技术可行性228.2 管理可行性228.3 经济可行性228.4 社会效益238.5 建议23附 图24第1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实施单位简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1年7月31日成立。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高科技企业、*市自主创新优势企业。承担多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推广项目和地市重点引导项目等。拥有企业自主的研究开发中心*市首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
3、中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88万元,建设地址在广东省*市西郊钓鱼台,位于321国道公路旁,距云浮*市80公里。公司生产酵素菌生物有机肥为主,向广大农牧民提供优质生物有机肥料和国内领先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并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公司种植研究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研究人员22人(其中硕士以上人员4人,大专和本科人员18人),公司与农业部中国海外农业发展总公司在共同利用日本酵素菌技术进行生态肥料的开发推广上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引进的酵素菌种具有腐熟快、抗逆性强,同时具有释氮、活磷、解钾的特点。几年来,经公司和海外农业发展总公司的技术人员采用现代复合微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出的各类专用生物有机肥,具有无毒、
4、无害、无污染,可作为主施肥,大幅度减少化肥量,减少化肥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其达到优质、无公害绿色产品标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降低肥料投入成本等诸多优良特性。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中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等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 项目建设地点该项目位于 云浮*市 。1.3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名称:*市3万亩花生综合性开发种植示范基地项目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点:云浮*市项目建设规模:根据公司现有基础和发展规划,拟在云浮*市建成一个花生优质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形成公司加农
5、户的种植链。计划分三期投入,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第一期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主要进行花生初期种植、榨油、保健产品的开发;第二期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主要方向是进行花生壳、花生衣的综合性开发,花生壳利用澳大利亚技术进行花生壳板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花生衣红色素在医疗和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第三期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加大推广花生种植面积,对黑皮花生的医疗综合性利用进行开发利用。下面主要进行第一期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一期计划种植榨油花生2万亩,种植保健黑皮花生1万亩。一期项目达标后,年产优质榨油花生9000吨,国家一级花生油7200000升,新型保健黑皮花生4500吨的生产能力。第
6、一期项目建设内容: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生产设施包括花生油加工提炼车间3000平方米,新花生存放车间4000平方米,花生油产品存放车间3000平方米,办公室500平方米,花生去壳车间300平方米,保健花生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保健花生产品成品仓2000平方米,产品检验室300平方米。大型花生榨油精炼生产线2套、保健花生加工线2套。辅助设施包括:食品检验设备(包含生化、理化2类)1套,20人办公设备1套。建设标准化花生种植示范基地2万亩。二、水利设施建设内容:1、水利设施:地埋管道20公里,喷灌设施20台(套)。三、种苗基地内容:花生种苗种植基地:200亩。1.4 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采用了三项
7、国际、国内领先的花生相关种植技术,具体如下:1)本项目采用*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4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粤油13(粤审油2006002)和中科院开发的黑皮花生黑珍。同比国内其他花生品种,粤油13的特点是高产稳产、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高抗锈病、中抗叶斑病,耐旱性、抗倒性和耐涝性均较强,适宜广东省春、秋季种植。黑皮花生“黑珍”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和迁安市农业部门共同承担的研究项目,经长达8年的选育,又经3年的产量对比试验和抗性、适应性试验,终于育成了我国第一个黑皮花生新品种黑珍。黑皮花生是根据花生遗传性变异选择高代材料经辐射后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性状稳定,可作种年年使用。特征
8、特性:植株半直立型,株高4045厘米,侧枝长50厘米。中早熟,在山东全生育期130天,河北全生育期135140天,江西春播全生育期110115天。叶色浓绿,连续开花,开花量多,结果率中等,双仁果70%左右。籽仁椭圆型,外皮紫黑色。抗旱抗病性较强,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据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分析报告:黑粒花生蛋白质含量高达30.68%,比普通花生高5个百分点,精氨酸含量毫克/100克,比普通花生高23.9%,钾、锌、硒含量分别比普通花生高19%、48%、101%,在保健食品和医疗食品方面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黑珍花生南方可春、夏播种,北方可麦后抢茬直播,种植用管理与普通花生相同,亩用种15公斤,
9、一般亩产300公斤左右,高产打可达350公斤以上。2)本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酵素菌复合微生物肥料种植技术,酵素菌技术自20世纪80 年代后进入应用阶段,至今已被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种植、养殖、环保、人体保健和遗传学等领域,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酵素菌技术是一项生物工程,其产品能够产生多种催化分解酶的有益微生物群体,通过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作用,能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公害,农药污染,土壤板结,污染环境等问题,是城乡人民食用放心农副食品的最佳生物菌肥料,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这将是”继化肥之后农业生产上的第二次革命”。有计划地在花生种植中开发和推广温家宝总理曾经题
10、词中国农业未来之希望,并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的酵素菌技术,降低花生种植投入,提高肥料综合利用率,解决食品安全,解决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迫切的重大意义和广阔的前景。3)本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改技术特点是能蓄热增温、保温,有效地增加花生前期生长发育所需的活动积温;减少土壤水份蒸发量,起到提墒保墒,改善土壤水份条件的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供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群体光合生产能力;抑制杂草,减少虫害。(2)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一年。第二年达到设计能力的100,项目持续2030年。(3)市场营销:产品首先是市场直销,满足广东省及周边市场,以
11、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消费成本;其次出口到港澳及国外,培育本土名牌农业特色产品。增加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4)组织管理方案: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组织机构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参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经验,设立必要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及后勤组织机构。公司总定员100人,季节性临时工20人。工人实行合同制,干部实行聘用制,用工实行优化组合,择优录用,竞争上岗。1.5 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第一期总投资6000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包括建筑工程费1400万元,设备购置费400万元,其他费用200万元),占总投资的33.3;流动资金4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6.7。第一期项目
12、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贴息贷款资金4000万元,企业自筹2000万元。1.6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项目达产后主要经济指标:销售收入:28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000万元,投资利润率:141.7%,投资利税率:166.7%。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广东省地处北半球东亚低纬(约在北纬20-250之间)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大陆最南端,北回归线横贯中部。由于西北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一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全球最大的大洋一太平洋,东亚西南还有印度洋,形成广东显著的季风气候。加之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十分有利于海风吹进;北有南岭,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北方干冷空气的南下。在这样的条件下i
1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23之间,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2000毫米之间,年蒸发量1000毫米1200毫米。从气候类型来看,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除了西南雷州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外)都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广东省这种雨量充沛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非常适合花生的生长发育。广东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发展芝麻、油棕、向日葵、油菜等油料作物,但均因存在气候条件不适宣、难收获、需肥量大、病虫害严重、产量不高不稳、经济效益差等原因,不能大面积推广种植而未获成功。经多年反复实践证明,花生的适应性广、产量较高,是广东适宜种植的油料作物。至1987年广东花生种植面积达3938万时、总产57
14、65万t,分别占全省油料作物面积和总产的929和977。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多年努力,花生迅速发展成为广东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本项目计划建设地为云浮*市,云浮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近七成,农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达40%以上。过去,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在我市农业生产经营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意识不强,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农产品优质率较低,生产经营手段和流通渠道单一,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组织不多,农业人均总产值、增加值和纯收入较低,全市农业发展水平低。同时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信息不灵,生产设施简陋等原因,制约了云浮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机械化
15、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等“三农”问题成为老百姓强烈盼望破解的难题。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花生是一种油、食兼用的高效作物,经过不同的加工可以成为多种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商品,它的经济价值、加工利用价值、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花生价格高于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等粮油作物;花生的产量高于油菜、大豆,花生用途比较广泛。因此,花生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他大田粮油作物。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基地,确保原料质量和数量,保证花生加工产品的优质优价,以满足市场需要。农业产业化能加快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快速
16、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实现农村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它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深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入手,能有效地改善农业市场结构,解决农产品的产销衔接、农业和农民增收的问题。目前广东省在花生产业的发展上存在许多问题,归结有如下几点:1)是全国的花生生产加工大省,却难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2)多年种植,种植技术却不高,产量在175公斤/亩左右;3)花生品质差,不整齐,变质快;4)黄曲霉素污染较重,出现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5)花生加工行业活力不足、专业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对黄曲霉毒素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近期在省内还有很多报道。黄曲霉毒素是污染花生的主要物质之一,黄曲霉毒素污染也是花生食品安全问题
17、的主要因素。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花生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虽然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进行育种研究,选育出高产并抗青枯病、锈病、叶斑病、黄曲霉的多抗兼抗病的花生新品种,但各地农民栽培花生比较混乱,缺少标准化管理,有不少收获后的花生含有黄曲霉,这将会在花生国际贸易中形成技术壁垒,对群众的食用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缺乏专业化生产。目前生产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出口原料基地,出口企业收购原料随行就市,一方面为降
18、低成本、赚取利润,哪里便宜到哪里收购;另一方面,缺乏前期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也难以建成优质原料基地。而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由于自身经费紧张,也没有能力建设大规模的优质花生原料基地。深加工不够。深加工不够长期影响着广东省的花生贸易发展。由于广东省过去单纯注重产量而忽视品质和抗性,而且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花生科技的投入远远少于具有同样经济重要性的其它作物,使广东省花生的品质育种、抗逆性育种以及高新技术应用等相对滞后。长期以来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方式和小农作坊式的加工经营方式,使花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形成规模,管理粗放,再加上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作为行业自律和管理的商会没有形成具有约束力的
19、行规,并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花生生产厂家和经营商为了区区小利,不惜竞相压价,损害整个行业甚至是国家的利益,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广东省花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3章 市场分析3.1 产品市场供应和需求预测 “一亩花生四亩粮”好景不再,花生产业面临危机,从2004年开始,花生种植面积持续下滑,总产徘徊不前。山东地区2009年较2003年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下降了320万亩和26万吨,分别下降22和7。”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比较收益过低、花生品种老化、良种扶持政策相对较弱等原因制约了我国花生产业的稳产增产。2008年通胀因素影响,价格创造历史新高,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导致的价格暴涨在2011年得以体现,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花生 综合性 开发 种植 示范 项目 投资 可行性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