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按照自治区、日喀则市和南木林县的有关要求,为消除贫困、精准脱贫、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月29日至3月4日,利用5天左右时间,驻敏果多村第五批工作队深入到了全村4个自然村,走访21户贫困户117人,对全村精准帮扶、脱贫扶贫进行了摸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敏果多村基本概况敏果多村是南木林县秋木乡的一个行政村,由德庆、龙堆、敏果、苏鲁东4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66户、389人;耕地1001亩、草场10456亩;各类牲口2781头(匹、只),其中牦牛1 00头,黄犏牛401头,绵羊1809只,山羊431只,马匹37匹,驴
2、3头。2015年,全村总收入246.8052万元,人均纯收入5012元,较去年增加67%,其中80%以上为外出务工收入。全村共有党员21人(其中,党员20人、预备党员1人)。目前实有党员20人(去世1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党员率不足10%。村民中60%以上的受过小学教育,目前在校大学生23人,高中生1 6人,初中生8人,小掌生22人。“三老”人员1人,没有“五保户”,贫困户21户117人。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比较优势经过入户走访、认真调研,我们切身感到敏果多村贫困户比重大,占全村户数近三分之一,特别是贫困户中还有4户乞讨户,深感精准脱贫扶贫的压力大、任务重,结合敏果多村实际,我们认为脱贫
3、扶贫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设备薄弱。经过多年强基础惠民生,村里的交通、水利、电力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现代农业和社会事业、特别是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滞后,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可持续发展还有短板,安全饮水、新能源等方面的建设和普及还显不足,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还需提升。二是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完全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村民大部分还是小学文化程度,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人畜共居等不适宜的生活方式、世代外出乞讨等风气习俗仍然存在。三是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不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村现有致富带头人虽有一定人数,但大多都是各自为战,由点到面的
4、示范带动效果差,起不到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同时,贫困户脱贫志向不浓,隋性思想严重,很多拿着国家的钱、靠吃“国家饭”的贫困户不愿脱贫、不想脱贫。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占比较大,也极易脱贫后返贫。四是村基层组织相对薄弱。村“两委”班子现有5人,为2014年10月换届,大多是初中文化程度,文化水平偏低,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和村长等4人为新入班子成员,对党支部工作都是从头学起,基本没有基层组织经验,村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工作能力较差,2015年刚摘掉“后进党支部”的帽子。同时,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也高兴的看到敏果多村存在
5、的一些优势:一是劳动力资源充足。全村的青壮劳动力较多,每年外出务工为全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能有力提高全村人均收入,使部分家庭快速脱贫。二是村两委班子年轻团结。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30岁,大家干劲足、有拼劲,遇到全村重大发展稳定问题,能够及时召开会议,集体商议决策,并认真执行落实。三、对推进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驻村工作队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立足村情,借鉴前四批驻村工作队的经验,针对南木林县秋木乡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任务,进一步理清思路,认真思考,提出以下初步建议,供参考。(一)强化提升,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前两批工作队的不懈努力,村党支部已摘掉“后进党支部”的帽子。驻村工作队将
6、继续按照“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助不代替”的原则,深入分析思考村党支部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综合施策,协助村“两委”班子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培养一名好书记的“火车头”带动作用,有效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共同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帮助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两委”议事、办事程序,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制度和南木林县的“九个一”工作法,进一步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有威信、有责任、敢担当的基层组织队伍。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力争通过2至3年的时间,将敏果多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先进党支部”
7、。(二)加强引导,培养致富带头人。典型引路,以才带才,是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有效形式,驻村工作队将从扶技、扶业、扶集体上下功夫、给力度。一是对有文化、有头脑、想致富的贫困户,注重扶技。驻村工作队通过调研分析,协调相关部门,对部分群众进行各类技术的分类培训,对有市场需要的、收入较高的行业,进行订单式培训;对就业率较高的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其美郎加等群众通过泥瓦工、木匠培训,利用本村劳动力充足的优势,组织部分群众成立农牧民施工队,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二是对有思路、有经验、能致富的贫困户,注重扶业。驻村工作队打算以“点对点”辅导的形式,结合本村实际,帮助扶持养殖业。村委会副书记旦增罗布想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8、,驻村工作队拟为其“量身订做”藏鸡养殖项目,到山南地区藏鸡养殖场参观学习,再依托秋木乡养鸡孵化场,通过“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回村养鸡致富,带领部分有意愿的群众共同致富。三是对有代表、有前途、能发展的产业,注重扶集体。驻村工作队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驻村重点工作,对有能力有干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干部群众,工作队将从政策上进行引导,经济上予以支持,推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并使村委会有钱办事、有钱干事。如前任副村长名久想承包村加工坊致富增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考虑到名久不仅有加工技术,还考虑到承包后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驻村工作
9、队主动协调、积极促成,并帮助加工坊解决部分设备和供电问题。(三)突出重点,精准扶贫脱贫。在“十三五”规划的大前提下,工作队针对本村的21户贫困户,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实际情况,主要干好三项工作。一是对观念落后的贫困群众,注重从思想上扶志。通过教育引导和典型激励,逐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再对症下药,着力培育不甘贫困、自强自立、穷则思变的意识,激发群众创业致富的斗志和热情,牢固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主体意识,让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意识蔚然成风。二是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注重在生活上帮扶。通过访贫问暖、结对帮扶和政策帮扶,落实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爱,党员干
10、部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有关部门对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和“三老人员”的政策扶助。区信访局党员干部与驻村干部在敏果多村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将全村的21户贫困户实行“全包”,进行“一帮一”的帮扶。三是对缺乏技能的贫困户,注重在技能上提升。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举办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各类农牧实用技术培训,逐步培养“种、养、技”能手,达到技能劳务人才输出,实现勤劳致富,驻村工作队将继续积极争取致富项目,大力发展养殖业,努力拓宽销售渠道,使创业群众增收致富。目前,驻奶萨村、敏果多村、别晋村工作队共同努力,争取到驾驶、养殖和特种技能培训项目40余万元,预计培训人员达60余人,
11、项目将于近期开展实施。(四)因地制宜,推动群众增收。坚持从群众愿望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保持合理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成立生产合作组织,实现整村推进。一是对本村有技术的人才,建档立案,分门别类。由驻村工作队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针对当前的用工需求,工作队和村“两委”牵头,召集有想法、有能力的技术人才组织成立农牧民运输车队和施工队,大力开展劳务输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二是继续采取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的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完善加工坊机器设备,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使加工坊形成产业化,保障村集体经济有稳定来源。三是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同时,
12、加强村居环境整治工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全面开展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三线三边”综合整治工作,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整治,逐步推进家居生活清洁化。目前,秋木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拟制订环境整治项目方案,在区政府办公厅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协调区环境保护厅对垃圾填埋、垃圾运输等方面的工作予以支持和帮助。下一步,驻敏果多村工作队将按照南木林县委、秋木乡党委的具体要求,与村“两委”班子团结努力、密切协作,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力争2016年底基本完成敏果多村(低保兜底4户)的脱贫任务。2016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为扎实推进多我局帮扶村响肠镇新浒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本人通过听取汇报、
13、实地察看,走访农户等方式,了解贫困现状,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村情。新浒村位于岳西县南大门的响肠镇,与响肠镇的无愁村接壤,毗邻潜山县。2004年由原上浒村和下浒村合并而成,距响肠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岳西县城12公里。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3亩(水田1222亩,旱地151亩,人均耕地0.53亩),山场17064亩(其中集体林场3300亩)。村境内有潜水一级支流浒漕河贯穿全境,水资源丰富,上游高山与峡谷交错,有景点青龙大峡谷和神马峰,村部所在地高屋组四面环山,呈低洼盆地形,景点七姑潭,素有“世外小桃源”之称。全村共有28个村民组607
14、户2643人。农民收入以劳务输出为主,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达800人,占全村主要劳动力的86%。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8户,贫困人口856人,其中五保户36户、38人,低保户68户、200人,其他建档贫困户154户,618人。(二)具体情况。1.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全村共有正式党员50人,预备党员1人,发展对象1人。大部分年轻党员在外务工。留守的党员以中、老年党员为主。经2014年换届选举及2016年初镇下派,新任村“两委”班子共5人,主持日常工作村干4人。新建村级活动场所700平方米,已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坐班。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新浒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幅提升。全村有村级公路4条,
15、全长9.6公里。28个村民组均有通组路,其中85%以上实现道路硬化。全村有山塘35口,主堰7条,渠道总长8.1公里。全村8%的农田靠山塘灌溉,60%农田靠堰渠引用河水灌溉,32%农田和所有旱地靠天收。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简易自来水基本覆盖全村。2014年实施中彩项目并发动群众集资修建通组路10公里,整修渠道1000米,目前正在实施投资120万元的高山移民项目,对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的高山居民实行易地扶贫搬迁。3.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人均耕地较少、产业结构单一、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制约较大、经济效益较低,是该村农业的主要特点。辖区内虽有7个小型水电站,但村集体经济没有任何分红或收益。2014年
16、,该村致富能手、岳西天顺驾校校长王世遐发起成立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村部周边200多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50多亩,种植无公害高山蔬菜,流转并整修濒危山塘4口,整修渠道引山泉水养鱼,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4.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群众生活所需的水、电、路灯问题基本解决,但其他方面的公共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又由于近年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文体娱乐活动难以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无法得到满足。二、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较落后。通村水泥路面过于狭窄,通组道路路况较差。目前虽在村部建有一文化休闲广场,但没有一村民组建小型休闲设施。(二)人才技能欠缺,贫
17、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由于历史、经济发展、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市场信息获取方式狭窄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贫困户增收解困难度较大。(三)精准识别有待提升。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年来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三、今后开展精准扶贫攻坚的几点思考(一)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村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村两委会联
18、席会议制度、村重大事务决策制度、村两委会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村文书定期办公制度、村印章档案管理制度、村两委会干部轮流值班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管理,规范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基本的日常运行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以承诺践诺为总抓手加强载体建设,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卫生、环境整治、实际依岗承诺,促进无职党员领岗履责,组织农村党员与发展能手实施“双培双带”。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星级创评,着力整治党员大会到会率不高,少数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够经常等问题,扎实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对党员意识淡薄、长期表现差得及时教育提醒,对丧失党员条件的予以组织处理。三是
19、加强从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定期与在外务工党员定期联系机制,通过在外流动党员了解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种的优秀分子,积极将他们培养成党组织的后备力量。四提升村级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积极争取支持,建成村民活动广场。科学合理的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部分闲置、半闲置的房间整合利用,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二)精准识别帮扶必须到位。一是扶贫对象必须精准。1、扶贫过程中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攻坚要“靶向精准”,2、精准识别贫困户。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
20、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确保如期稳定脱贫。3、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如期脱贫奠定坚实基础。(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力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再提升。在将选派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山水间合作社,获得部分年
21、收益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成立村集体服务公司,开发集体山场,发挥林下经济并提供环卫、清洁等服务。二是继续支持合作社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继续发展高山蔬菜、猕猴桃、养殖等产业,争取在两年内发展成一个较大规模的龙头产业,带动农产品的种、养、加工、销售和其他二、三产业的发展。三是招商引资开发旅游资源。加强宣传推介,制作新浒旅游资源宣传图册,为开发神马峰旅游景区打下基础;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开发旅游资源,以垂钓休闲开发为中心,打造登神马峰、逛七姑潭、游青龙峡一日游活动。完善婚纱摄影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周末经济”。(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加速村民组活动广场建设。争取健身器材和建设资金,打
22、造村民休闲健身文化广场,引导农民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倡导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二是开展中心村庄环境整治。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整治村主干道两旁、浒槽河两岸猪圈、旱厕、牛栏、垃圾等脏乱差现象,整修浒槽河河道,打造宜居宜游的美好乡村。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推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融合联动,充分发挥双联行动在精准扶贫中的平台和载体作用,不断加快全县扶贫攻坚进程,近期,崇信县人社局安排人员入驻新窑镇青泥沟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驻村帮扶调研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在该村村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的带领帮助下,采取走门串户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建设、查阅相关村级资料、与村“两委”班
23、子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逐户逐人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了解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青泥沟村是崇信县的贫困村,属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村,县人社局50名干部联系64户贫困户。该村位于新窑镇西南部,全村辖4社10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33户129人,低保户12户37人,残疾人14户16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面33%,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234人;中共党员27名,高中文化程度20人,初中文化程度151人,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程度196人,退伍军人3人。全村耕地面积3132.5亩,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油料(胡
24、麻)为主,户均种植小麦3.6亩,平均亩产660斤,户均种植玉米3.8亩,平均亩产1000斤,户均种植胡麻1.3亩,平均亩产200斤。全村牛存栏171头,其中牛存栏5头以上的10户。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124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815元。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情况。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崇信县人社局围绕“助农增收、为民富民”这一目标,送政策、送技术、解难题,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及时修订完善了崇信县人社局联村联户等6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联村联户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对青泥沟村小康发展规划(2012-2020)、崇信县人社局帮扶工
25、作规划(2012-2016)和个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2012-2020)进行了修订完善,确定了牛果产业、劳务、技能培训等10个方面的帮扶措施。举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和种养殖知识讲座4期,培训群众483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60多份,召开“双联”行动群众会4次,征求帮扶对象意见建议12条,排查化解邻里等纠纷9起,维护了和谐稳定。结合青泥沟村适合发展核桃种植的实际,在新庄、黄湾、杨坪3个社新建480亩核桃示范园,建成后向农民定补资金5000多元。优先推荐帮扶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向华煤集团、崇信电厂等企业输送农民轮换工23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8万多元。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帮
26、扶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先后进村入户开展帮扶36次,为13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太空被、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物资,总价值5000多元;捐款1000多元,帮助1名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投资1000多元修建了5口水井,向村上捐赠办公家具20多件、惠普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有效缓解了村部办公设施紧张的局面。坚持每月深入联系村开展一次帮扶,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联”工作图表式管理模式,确实把帮扶责任落到了实处。(二)经济发展情况。2014年,青泥沟村人均纯收入3124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玉米、胡麻(菜籽)等种植、家庭养殖、劳
27、务输出等收入。一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2014年全村小麦种植372亩,人均1亩;玉米种植388亩,人均1.04亩。二是养殖业,全村现牛存栏171头,养殖5头以上的有10户;羊饲养量68只;兔饲养量30只。三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116人。其中,在县外务工的54人,在家门口就近务工的62人。(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青泥沟村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20人,入学率100%。其中,上幼儿园6人,上小学14人。目前在校大学生6人。(四)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73人,参合率达到10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234人,
28、参保率100%。全村60岁以上老人51人,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上有医疗卫生室一间,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有乡村医生1名,但乡村医生为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医务水平低,村民认可率和就医率偏低。(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村级办公场所需要改善。现有村部为2009年修建的3间砖混结构平房,条件所限,没有配备专门的文化室、阅览室、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功能室。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黄湾社至吊沟岭社、黄湾社新农村村社道路未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村民出行主要靠摩托车、三轮车等,全村有摩托车50辆,三轮
29、车21辆,拖拉机9台。三是人畜饮水问题需要解决。该村未接入自来水,人畜吃井水的有47户,长年吃山泉水的有30户(所谓山泉水就是在山坡较低的地方挖一个坑,靠雨水和地表渗水聚集而成)。四是通讯设施质量不高。全村电、电话、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均入户,手机信号网络虽然已覆盖,但吊沟岭、杨坪两社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且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七)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群众文化娱乐方式单一,主要是参加新窑集市活动。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差,牛、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多,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比较普
30、遍。(八)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任1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村委委员4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大专文化程度1人。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27人,其中有女党员3人,党员年龄老化。三、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近几年来,青泥沟村在新窑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帮扶
31、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全县同等村社相比,该村人民群众生活还比较贫困,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该村群众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单一,少数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对自家脱贫致富没有好的打算、计划,对相关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参训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脱贫致富方面主要依靠镇上和县直帮扶单位投资及一些惠农资金的补贴。(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由于该村受地理环境所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社大都
32、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三)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通村道路虽然已经硬化,但现在有些路面已经破损,没有很好的养护。村社道路有些为泥土路面,路面凹凸不平,雨天群众出行困难。二是人畜饮水比较困难。该村自来水未通村,人畜饮水主要为井水和山泉水,卫生安全难以保障。三是群众缺乏文化生活基础设施。该村没有群众文化阅览室及文化学习室,没有群众文化休闲娱乐活动设备及场所。四是危房改造任务艰巨。由于群众收入来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设资金非常有限。虽然这几年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
33、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危房,但全村还有27户农户居住在简易土木结构的房子或危房中,这些房子多建于上世纪,大部分已严重倾斜,均属于危房,安全隐患大。(四)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一是青泥沟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辅以种植胡麻、菜籽、荏等油料作物,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该村户均耕地面积达30亩以上,但多为山地,群众每年户均种植农作物不到10亩,其余耕地多为闲置撂荒地,没有很好的利用。二是果树栽植业没有很好的发展。该村果树基本为核桃树,除崇信县人社局今年帮扶集中栽植的480亩核桃园外,有少数群众早年零散栽植的核桃树,不具规模且品种不良,经济效益不显著。三是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
34、业主要以牛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主要是散养放养,现在户均存栏数少,没有上规模的养殖户。有一户养殖獭兔,但缺乏技术指导和防疫技术药品,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五)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234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在家门口煤矿等企业就近就业的,相对收入较高,但在外地务工的,大多数因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导致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六)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据
35、统计,全村党员共27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17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1名。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现有村部办公场所已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严重影响到村“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农村农技培训等活动,另外村部还存在办公桌椅陈旧、办公设备老化等问题。三是村干部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带头发展、带头致富的后劲明显不足,村“两委”班子对全村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和目标,只仅限于上级安排的正常性工作。村主任在外长期经营一个小工程队,自家收入较好,但对村上的发展关心谋划不够。四、破解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和精准扶贫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
36、,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对制约青泥沟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加强宣传教育,改变群众传统落后思想观念。要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详细讲解党的政策,详细了解村民致富的愿望,宣传各地新农村建设经验,增强视觉冲击力,让农民明白“新农村建设要依靠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道理;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要通过开展养殖致富、种果致富等各种竞赛活动,培养一批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标兵等发展农村经济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与活
37、力,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普法教育,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和“五好家庭”、“卫生家庭”、“ 文明村”创建及好邻居、好婆媳评比表彰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二)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帮扶人员要摸清联系户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指导联系户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或计划。帮扶单位要协调指导村“两委”班子根据该村村情实际编制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针对贫困户要制定扶贫脱贫方案。做到一户一策、户户有方案,村上有整体方案,并确保按期落实。(三)加大
38、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行动这一大好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投入,通过整合各部门扶贫资金,重点解决好行路、饮水、上学、就医、群众文化生活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一是加快村社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通过积极争取衔接交通部门,尽快对现有入村道路进行修缮,对黄湾社至吊沟岭和黄湾社新农村道路进行水泥硬化,解决群众出行困难的问题。二是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通过积极争取衔接水务部门,力争1-2年内对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新庄、黄湾两社接入自来水,先期解决部分群众人畜饮水问题。
39、三是做好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工作。由新窑镇政府牵头,统筹安排,对现居住在简易土木结构房子或危房中,有条件的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对较偏远的吊沟岭社山上现居住1户农户实施移民搬迁,集中解决住房、吃水等问题。四是修建改善村部办公场所。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按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选址新修建集村办公场所、群众文化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和户外休闲娱乐场所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彻底改变该村的村容村貌。(四)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继续大力发展种植业。重点应以玉米种植为主,小麦、胡麻等为辅,根据玉米种植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采取科技种植,大力发展双垄沟播、地膜覆盖等技术,
40、立足改良品种和加强种植技术培训,促进玉米规模种植。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青泥沟村现有养殖专业户普遍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等现象。应积极争取蓄牧部门支持和鼓励有意向的养殖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引进其他特色养殖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核桃园及闲田增收。要加强对已栽植和新栽植的510亩核桃园管理,定期邀请县林果业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实行农户自主经营管理,全面落实修剪、追肥、覆膜、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力争在3-5年后实现较大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对闲置撂荒田地的农业综合开发,鼓励土地流转,实行大户承包经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群众
41、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一是要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生等“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增加劳动技能,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二是由县人社局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针对该村情况,制定以青泥沟村为主,辐射周边村社具有规模的培训计划,力争培训全覆盖,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使得大部分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能。同时,依托该村地域优势,积极联系衔接附近煤矿企业,引导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三是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发展培育创业典型。针对个别群众思想活跃,致富积极性高,指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政策、技术和妇女贷款及小额担保贷款等资金支持,培育创业典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村干部,改善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吸收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年轻入党积极份子,争取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1人。认真抓好党员培训工作,学理论、学科技,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有序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