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段家峡节水改造项目可研报告.doc
《6月段家峡节水改造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月段家峡节水改造项目可研报告.doc(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综合说明1.1 灌区概况宝鸡市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位于陇县南部,灌区辖陇县8个乡镇,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灌区是在1958年建成的千惠渠灌区基础上发展的, 1980年更名段家峡水库灌区。1.1.1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陇县位于宝鸡市西北部,千河上游,全县辖15个乡镇,158个行政村,总人口25.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73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2285km2,其中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均耕地2.42亩。陇县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01mm,多年平均气温10.9,多年平均风速1.3m/s,多年平均蒸发量1101mm。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
2、,据统计,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2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79元。1.1.2 灌区的基本情况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是国有中型灌区,辖曹家湾、东风等个乡镇,60个行政村,8.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灌区由水库枢纽、输水总干渠、配水枢纽、南干渠、北干渠及田间灌溉渠系组成。其中:总干渠1条长6km,干渠2条长35.6km,支渠2条长11km,斗渠130条148.2km,各类渠系建筑物383座(处)。1.2灌区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1 灌区骨
3、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段家峡水库灌区始建于1958年,受当时条件所限,建设标准低,配套不齐全。虽然经过多次改建、扩建,渠系工程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善,设施整体效益难以发挥。目前灌区水利工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干渠经过50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由于干渠均为东西走向,本地区平均气温在10.9,已衬砌渠道尤其是渠道右岸受冻胀破坏,导致渠道输水能力下降,输水损失大,严重影响灌溉效益的发挥。(2)渠道衬砌率低,输水损失大,供水不足干渠虽经多次加固维修,但衬砌完好率仍然较低,仅为50%左右,特别是主干渠下游段仍为土渠运行,导致渠道淤积严重,过流能力低。输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4、(3)渠系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灌区中大多干渠直接供水给斗渠,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需水量的要求,导致灌区内下游段农作物用水困难或因灌溉周期过长致农作物死亡。(4)建筑物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灌区渠系建筑物经过四十多年运行,年久失修,砌石损坏严重,部分控水建筑物变形沉降、闸门启闭不灵等。(5)工程管护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灌区工程管护设施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管理房屋破旧不堪,直接影响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测水量水设施均为人工观测,无自动化观测设施,信息化程度低。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段家峡水库灌区地处陇县的“白菜心”,是陇县粮食主产区。灌区自建成运行以来,不仅给灌区经济的增长注入活力,而且大大增加了农
5、业生产后劲,为促进陇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灌区设施老化失修,输水渗漏损失大,使改造后的田间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着工程运行安全和灌区效益的正常发挥,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灌区经过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及优质高效作物种植比例大幅度提高,对水的需求更为迫切,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实施段家峡水库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解决供需矛盾,提高工程供水能力和水的利用率,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灌区群众和当地政府长期的期盼。1.3 节水改造项目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
6、施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节水增效。通过采用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对灌区进行综合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根据陕西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大纲的要求,经过对灌区工程全面改造,渠道输水能力将大大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的0.52提高到0.62,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的0.44提高到0.52。1.4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项目规划要求及目前灌区存在的问题,经
7、实地勘测,主要建设内容为:(1)衬砌改造总干渠1.2km;(2)衬砌改造南干渠12.073km;(3)衬砌改造北干渠9km;(4)新修支渠2条11km;(5)新修末级渠道891条,447.6km;(6)维修改造各类渠系建筑物108座;新修各类渠系建筑物1940座;(7)新修蒲峪河水源补充工程一处;改造泵站10座;(8)改造工程管理设施4处,面积4000;(9)环保土保工程,渠道植树200km。(10)测水量水及信息系统建设。1.5 工程规划设计段家峡水库灌区经过近50年的运行管理,渠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项目处于千河一、二级阶地,渠道基础稳定。本次渠道平面设计维持原状,渠道纵断面比降基本不变。所
8、有渠系建筑物均按相关规范标准设计。1.6 工程管理为确保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按照陕西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将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利、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段家峡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在工程建设管理上,按照陕西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规范管理行为,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施工,确保工程高质量,按期完成。1.7 工程投资估算该项目估算总投资10378.4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9446.56万元,建设管理费229
9、.79万元,勘测设计费229.79万元,基本预备费472.33万元。段家峡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10378.47万元,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省级财政资金726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05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1050万元;灌区群众自筹1018.47万元。1.8 经济评价1.8.1 主要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可保证渠道正常输水,减少渗漏,节约水量,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的0.52提高到0.62,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的0.44提高到0.52,恢复灌溉面积1.3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99万亩。年可增产粮食1124.05万kg,经济作物27.84万kg,农产品增加总量1184.89万kg,合计增
10、加产值2726.21万元,年水利综合效益1090.42万元,对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1.8.2 经济评价根据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本项目经济评价结果为:经济内部收益率10.8%,大于8 %,经济净现值为1837.76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1,大于1,因此,本项目在国民经济上是可行的。1.9 保障措施1.9.1 健全水法规体系,强化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能力建设,实现各项执法任务的协调统一,把水行政执法
11、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运转灵活、保障有力、管理科学的水行政执法模式,加强对各类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水利工程和水利资源免遭破坏。1.9.2 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努力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随着水价机制的逐步完善,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改变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开辟水利投入新渠道。1.9.3 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水管理单位的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选配好领导班子,扩
12、大企业经营者的选择视野。1.9.4 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遵守建设程序。规范水利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在合同管理上,要积极推行合同文本制度,引入合同争议的调节机制,提高合同履约率,规范建设中的经济行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不断完善法人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要通过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流、挤占和挪用水利建设资金。继续落实好项目稽查制度。1.9.5 推进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利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总体技术水平,加快水利科技成果的推
13、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水利建设与管理人才,切实加强水务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水务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1.9.6 社会参与,共同实施水利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实施,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识程度。在规划的制定中,既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专家的咨询作用,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水利工作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了解水利,了解水利面临的繁重建设任务,了解水利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广大群众自觉的关心水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
14、持和参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局面。1.10 工程特性表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一、基本情况1 耕地总面积万亩14.652 设施灌溉面积万亩12.463 设计灌溉面积万亩10.33二、水文气象1 多年平均降雨量mm6012 多年平均蒸发量mm110120cm3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1.244 多年平均气温10.9三、灌溉效益1 保证率%502 灌溉面积万亩10.33四、主要建设内容1、衬砌改造总干渠km1.22、衬砌改造南干渠 km12.073 3、衬砌改造北干渠km94、新修支渠km11 5、新修末级渠道km447.66、新修蒲峪河水源补充工程处17、改造泵站座10
15、8、新修各类渠系建筑物座19409、维修各类渠系建筑物座108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10、改造工程管理设施4处400011、环保土保工程km20012、测水量水及信息系统建设六、施工1主体工程数量土方开挖万m374.8土方回填万m351.67砌石万m36.67砼m34.11渠堤植树km2002 主要建筑材料 水泥t18728 砂m353340碎石m338576块(片)石m378337七、经济指标工程总投资万元10378.47建筑工程投资万元9152.14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万元294.52独立费用万元459.48预备费万元472.33八、管理单位个8农民用水者协会九
16、、综合利用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10.8经济净现值万元1837.76经济效益费用比万元1.212 灌区概况2.1自然社会概况2.1.1 灌区所在地概况陇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渭北黄土高塬西端,地处东经1062632107811,北纬34251735645之间,东连千阳,南临宝鸡,西北与甘肃省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灵台毗邻。县境东西长59.71km,南北宽57.6km,总面积2285km2。陇县地处宝鸡西北边陲地区,全县辖曹家湾、杜阳、东风等15个乡镇,158个行政村,总人口25.1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73万人。总土地面积2285km2,其中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42
17、亩。粮食作物种植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等,经济作物种植有油菜、辣椒、烤烟,林杂果等,农业生产复种指数150%。据统计,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2170万kg,油菜总产量243.8万kg,其它农作物产量1645万kg。陇县为主要的畜牧奶牛养殖基地,全县生产总值25.6亿元(现价),其中农业总产值9.7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079元。陇县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受地形影响,区域立体小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多年平均降雨量601mm,多年平均风速1.3ms,多年平均气温10.9,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7,多年平均蒸发量1101mm。陇县地势西北高
18、,东南低,海拔高程在600m2428m之间,区域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陇县境内主要河流为黄河流域渭河水系的一级支流千河,发源于甘肃省六盘山庙岭梁,全长152.6km,控制流域面积3494 km2,从陇县西部唐家河入境,横贯全县东西,县内流长68.75km, 流域面积1957.9km2,多年平均流量5.6 m3/s,年径流量3.54亿m3,流入千河的较大支流左侧有24条,右侧有2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石关沟河、北河、咸宜关河、蒲峪河、普洛河等。区域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及结晶岩裂隙水等三种类型。地下水年可开采利用量为2989.8
19、3万m3,现开采利用量为578.56万m3,占可开采利用量的19.4%,主要用于人畜饮水、乡镇企业用水。全县主要土壤类型有黑壤土、黄土性土等土类。西部山区植被较好,是山货林产基地之一;中部千河河谷地区,地势平缓,是本县主要的农耕区,段家峡水库灌区位于本区域;千河河谷两侧为黄土台塬浅山丘陵区。主要自然灾害以旱灾、冰雹为主,干旱四季均有发生,春旱和夏旱较为突出,其次为洪涝、滑坡等地质灾害。2.1.2 段家峡水库灌区概况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的前身为1958年建成的千惠渠自流灌区,1972年段家峡水库建成后改造为水库灌区,1980年更名段家峡水库灌区。灌区辖曹家湾、天成、堎底下、城关、东南、牙科、杜阳、
20、东风等个乡镇,60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8.9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劳力4.8万个,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耕地面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灌区由水库枢纽、输水总干渠、配水枢纽、南干渠、北干渠及田间灌溉渠系组成。2.2 水土资源概况2.2.1 水资源概况根据宝鸡市水文实用手册和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陇县地表水主要来自千河、大黑河、达溪河等,多年平均径流量5.64亿m3。千河全长152.6km,河道平均比降5.8,控制流域面积3494 km2,县域以上千河流域面积为1059 km2,多年
21、平均径流量1.78亿m3。段家峡水库位于千河上游的陇县曹家湾镇段家峡村,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43km3,多年平均径流量1.24亿m3,总库容1440万m3,有效库容885万m3。县域内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据陇县水利志数据显示,地下水年可开采利用量为2989.83万m3,现已开采利用量为578.56万m3,占可开采利用量的19.4%,其中灌区内已开采利用量为393.8万m3,主要用于人畜饮水、乡镇企业用水。段家峡水库灌区灌溉用水水源为段家峡水库。地下水主要用于人畜饮水、工业生产及其他用水,按需定采,实际供水量基本等于需水量。因此灌区水资源平衡分析计算中人畜饮水、工业生产及其他用水进多少出多少。
22、2.2.2 土地利用状况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耕地面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2.3 灌区概况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的前身为1958年建成的千惠渠自流灌区,1972年段家峡水库建成后改造为水库灌区,1980年更名段家峡水库灌区。灌区辖曹家湾、天成、堎底下、城关、东南、牙科、杜阳、东风等个乡镇,60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8.9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劳力4.8万个,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耕地面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灌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段家峡 节水 改造 项目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