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doc
《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当今世界新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孕育和催生新的海洋产业,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食物、健康、能源等重大问题开辟了崭新的路径。世界沿海各国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力争抢占海洋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超前谋划、布局高端、加快发展海洋产业是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构建“高、新、软、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深圳质量”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为加快培育海洋产业,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务院关于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
2、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81号)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所述海洋产业,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直接从海洋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直接从海洋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和管理。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海洋产业初具规模。2012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约1000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3%,占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的10%。20062012年,全市海洋交通运输
3、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三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合计均占当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95%以上。目前,已形成招商局国际、中集集团、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华侨城等一批年营业额百亿级的涉海核心企业。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尚小,发展潜力巨大。优势产业特色突出。深圳已建立规模庞大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通过融合渗透,可快速延伸嫁接到海洋电子、海洋装备等产业。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位居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城市前三位,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深圳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及科技创新政策较为完善
4、,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创新载体、国家级科研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领先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优势突出,为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区位条件优势显著。深圳是南海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我国实施南海开发最具条件的城市。同时毗邻香港,与香港在海洋科技、教育、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位于珠江出海口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海洋产业发展有利于辐射粤东、粤西,并带动全国海洋经济联动发展。产业环境日趋完善。深圳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海岸线257公里,具备海洋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金融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创投
5、活跃,服务企业能力强,可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各类人才集聚,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深圳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为海洋产业开放式发展、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阶段性问题:产业总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拓展;海洋新兴产业的比重需大幅提高;海洋科技支撑能力亟待不断加强;海洋发展方式仍需提升优化。(二)面临形势。全球海洋竞争日趋激烈。海洋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空间,占地球70%面积的巨大空间,使得海洋孕育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海洋已成为财富源泉与全球经济重要增
6、长极和发动机。海洋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1970年占2%,1990年占5%,目前已达到10%左右,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到20%,主要增长领域集中在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休闲娱乐、海洋服务和海洋新能源等。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格局孕育着深刻变化,产业发展格局和发展路径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包括海洋在内的新兴产业越来越成为竞争的焦点。为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沿海国家普遍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关注海洋问题,实施海洋行动计划,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优先布局海洋新兴产业,力图争夺发展主导权,抢先确立国际竞争优势。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海洋竞争,
7、尽快抢占海洋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深圳义不容辞的责任。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当前,信息、能源、生物等科技领域创新活跃,融合渗透的趋势日益凸显,信息科技与产业依然发挥着战略基础和引擎作用,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发明和成果转化的周期大幅缩短,带动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产业科技不断突破,并支撑和引领海洋产业的迅猛发展。海洋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使深圳以科技创新支撑实现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海洋产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3.5%,持续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2012年海洋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为
8、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由陆域走向海洋、由浅海走向深海,发展海洋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抉择,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条件。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海洋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海洋产业发展步入了历史新阶段。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海洋产业成为深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海洋产业成为沿海省市发展布局的新重点。2011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五个海洋经济试验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成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国家级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
9、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沿海区域发展规划相继实施,各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百舸争流的局面正在形成。发展海洋产业,瞄准未来、打造新优势、争当全国海洋发展“排头兵”成为深圳的必然选择。海洋产业成为打造“深圳质量”的新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赋予了深圳“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历史使命。作为国内率先发展地区,深圳也较早地遇到了发展瓶颈,资源环境压力更趋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在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我市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也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探索新的道路。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
10、指导思想。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将海洋经济发展提升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牢牢把握“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前瞻布局、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依托南海区位优势,抓住南海开发机遇,以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海洋科技发展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造海洋产业“深圳质量”,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使海洋经济成为深圳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把深圳打造成为全国海洋经济中心城市。(二)基本原则。适度超前原则。立足深圳海洋及相关产业发展基础,准确把握全球海洋产业发展规律与海洋科技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布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性海洋科技领域,成为未来引领全市
11、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创新原则。以全球化视野配置国际海洋资源,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有利于海洋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海洋产业的开放创新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优化创新生态,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加大海洋创新载体和公共平台建设,提高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重点突破原则。有取有舍,集中力量发展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海洋产业领域;引导我市电子信息、生物等现有优势产业向海洋领域拓展延伸,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现代海洋产业群。市场主导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政府引导,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海洋经济建设;加快海洋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海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
12、作用。海陆统筹原则。开发和保护并重,大力发展湾区经济,以“海陆一体”的战略眼光整体谋划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布局,更加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一)发展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部分海洋科技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国内领先。1结构目标。到2015年,形成超100亿元规模企业68家,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23个;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25%以上,占海洋经济的比重大幅提高。2空间目标。以前海、大鹏东西两翼为重点,以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珠江口所形
13、成的天然海洋湾区为核心,打造规划有序、定位明确的海洋产业空间,初步构建出湾区经济发展格局。3科技目标。海洋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新建23个海洋基础研究平台(重点实验室)、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工程中心与产业孵化器),建设12个国家级海洋研发基地,建设规模宏大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建成规模宏大、技术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群,跻身国内海洋产业发展先锋城市,海洋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二)发展重点。2020年前,优先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邮轮游艇等四个产业领域,积极培育海水淡化、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深海矿
14、产、海藻生物质能等海洋资源利用产业。1优先发展领域。(1)海洋电子信息。 海洋电子信息设备。船舶电子,重点发展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舶通信导航设备;海洋观测和探测,重点发展水声和浮标等船载传感器、深海观测仪器和运载设备;海洋通信,重点发展基于4G技术、水下声学等的海洋专用通讯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军民两用高端通讯器材;海洋电子元器件等。 海洋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发展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海洋地理信息与遥感探测系统、海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水下无线通信系统、船联网及其他海洋电子信息服务应用的集成与开发、数据储存、加工及数据挖掘。(2)海洋生物。 生物育种。重点发展基于生物基因工程的遗传
15、育种,海洋生物工厂化高效养殖,提高培育品种的优良性状和抗病能力。 海洋生物制品精深加工。依托远洋渔业,重点开展海洋生物功能活性物质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营养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和新型营养源、生物质能源产品等,开展海洋医用材料、创伤修复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生物制药。重点利用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微生物抗肿瘤、心血管疾病的活性物质和疫苗,开发基于生物基因工程的抗肿瘤、抗血栓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 远洋渔业。围绕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打造集远洋捕捞、冷链物流、休闲旅游、美食消费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远洋渔业产业链。(3)海洋高端装备。 新型海工装备与特种船舶。重点发展高端海上石油、天然气钻井平台
16、和生产平台,LNG船等特种船舶设施设计与开发。 高附加值钻井平台配套模块及关键设备。重点发展动力定位系统、动力设备、控制系统和循环系统等配套产品设计与开发。 深海探测设备。重点发展海底地形探测系统、深潜器关键技术和装备、海底作业机器人、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深海装备用新型材料。 海洋环保设备。重点发展海洋生态与环境监测等设备研发与产业化。(4)邮轮游艇。 邮轮及相关配套产业。重点建设邮轮母港及服务配套设施。 游艇消费。稳步发展游艇高端消费;推广游艇大众化消费。 游艇产业链高端。重点发展研发设计,鼓励中高档游艇或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开发;重点发展交易展示,发展国际国内游艇展示、交易与评估;重点发展
17、游艇服务业,包括游艇租赁、保险、服务、培训、装饰、维修等相关配套产业。2重点跟踪培育领域。(1)海水淡化。重点开展超滤和反渗透膜、水质自动监测、新能源海水淡化、能量回收、新兴管阀等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利用试点示范。(2)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开展南海可燃冰的勘探工作,重点跟踪可燃冰开采与环境保护以及储运技术,逐步开展商业化开采。(3)深海矿产。重点发展海洋矿物采集、海底行走与输运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逐步开展半工业试验程度的采矿海试和商业化开采。(4)海藻生物质能。重点发展海藻燃料炼制技术,扩大海藻生物质能应用范围,逐步实现海藻生物质能商业化开发及应用。四、主要
18、任务(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夯实海洋科技创新基础。针对深圳海洋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面向全球,有效整合和集聚国内外相关科技力量,加快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扎实推进与国家部委、国内外海洋大学及研究所合作,争取国家海洋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落户深圳,打造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学研基地;加强海洋基础研究工作,推动在深高等院校设置海洋学科和海洋学院,探索组建深圳海洋研究院;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新型科研机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突破关键技术。选择产业基础良好、增长空间巨大、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统筹安排、整体推进,重点部署急需发展
19、、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优先主题,密切跟踪国内外先进海洋技术的研究进展,超前布局能够促进产业更新换代、具有较好研究基础的前沿技术。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若干重大攻关计划和重大专项,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打造优势技术链。积极组建海洋产学研资联盟,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在一些优势领域建立专利池,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在深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1重点实施嫁接延伸策略,推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支持我市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重点培育海洋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动
20、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鼓励我市电子信息企业与船舶、海洋工程企业联合开发海洋电子设备;重点引进海洋电子信息大型央企、上市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支持我市电子信息企业以OEM(原始设备制造商)、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形式承接海外海洋电子信息订单,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带动本地海洋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鼓励海洋电子信息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组织和参加专业会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育海洋信息消费需求,拓展海洋信息服务业态。2重点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策略,实现海洋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针对我市海洋生物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实施海洋生物产业扶持计划,重点引进国内外海洋生物领域优质项目和
21、核心技术团队,大力培育我市海洋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实施重点突破专项计划,加大对海洋生物基因、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领域的研究开发力度,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基地与特色园区,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建立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远洋渔港,延伸和拓展远洋渔业产业链。3重点实施高端发展策略,提升海洋装备产业层次。加强与欧美、新加坡、韩国等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国家的合作,引进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技术,推动关键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力引进国内海洋工程装备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建设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总部基地;依托南海开发优势,积
22、极推动相关企业为国内外油气企业提供海洋开发高端工程装备配套;与国家海洋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深海探测关键技术和设备;研究在深汕合作区等周边区域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金融,解决海洋工程装备企业融资问题。4重点实施消费拉动策略,拓展邮轮游艇上下游产业链。加快邮轮母港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邮轮通关便利化;规划建设游艇公共码头及配套基础设施,推动游艇大众化消费;探索建立游艇保税仓,建设游艇展示中心和船艇交易中心,举办国际性游艇展会,扩大游艇文化影响力;重点发展游艇设计、维修、培训、配套金融等游艇上下游产业,打造游艇服务产业集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研究制定港澳游艇入出境查
23、验监管的便利通关模式、积极推进港澳游艇单向自驾通行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深港游艇两地牌制度。(三)大力提升优势产业。加大海洋油气开发力度,加快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建设南海油气开发综合服务基地,为油气开发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搭建南海油气开发与海洋工程技术平台,提升深海油气开采能力。推动海洋交通运输高端发展,继续保持全球集装箱大港的优势地位,完善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从仓储物流向商贸物流、金融物流转型升级。丰富海洋旅游元素,拓展高端海洋旅游方式,强化滨海旅游产品的度假、国际会议和休闲娱乐功能,形成以高端滨海休闲度假、会议旅游、赛事活动为核心,滨海观光、娱乐、海洋饮食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市 海洋 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