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介绍.doc
《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介绍.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2008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在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宁波市、大连市、洛阳市、金昌市、广州市、宝鸡市和连云港市7个城市,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和重大装备等产业发展的需求,以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为发展重点,建设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一、宁波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 基地简介 宁波市于2000年8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基地分布在宁波各县市区,以宁波市三区、北仑区、镇海区、慈溪市、余姚市较为集中,基地是一个以一园多点形式建成的开放式的新材料基地。新材料产业在宁波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重要
2、地位,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磁性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车辆材料、纺织材料、特种材料等。宁波以基地建设发展为契机,引导地方企业界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壮大,大力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如宁波科宁达公司与美国合作在国内率先实现Nd-Fe-B永磁材料在VCM中的高档应用开发并实现产业化;宁波韵升集团与北科大等单位联合承担国家863项目,开展高性能Nd-Fe-B永磁材料产业化开发;宁波雪龙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兴办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并实施橡塑材料及汽配件的产业化等等。新材料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基地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已初步形成。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家,市
3、级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兵器材料专业研究所1家。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包括青年科技基金、博士科技基金、科技攻关计划、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试和产业化)计划等,积极推荐有关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对国家中心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予以地方经费配套优先安排基地材料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2、 细分领域磁性材料产业已成为特色优势产业。1984年宁波科宁达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Nd-Fe-B稀土永磁材料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为中国Nd-Fe-B产业的先驱,拥有包括科宁达、韵升强磁等国际著名企业在内的Nd-Fe-B专业生产厂家十五家,磁体加工、贸易单位百余家。全市Nd-Fe-B生产总量
4、占全国的4050%、产品出口量占全国60%,宁波已成为国际著名的Nd-Fe-B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高分子材料产业前景看好。建有“中国塑料城”的宁波,是国内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基地,为发展高分子材料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依托。甬兴LG扩建项目的完成,将使宁波成为亚洲重要的ABS生产基地。建于1999年的宁波杰事杰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目前已达到年产4500吨改性工程塑料和复合型工程塑料的生产能力,有望成为国内重要的工程塑料生产基地。宁波大成化纤集团公司,具有年产各种化纤2万吨的生产能力,所开发的新产品有四项纳入国家火炬计划、二项列为国家级新产品。其中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纳
5、米材料产业初见端倪。以纳米材料的应用市场开拓为先导,络续引进了数项重要的纳米材料制备生产技术。目前在纳米金属(镍、铜)粉体材料,纳米氧化物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宁波彩虹公司研制的高清晰度显示器用纳米防眩液新产品,其性能完全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水平;洁达公司的尼龙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项目和广博纳米材料公司的纳米镍项目即将正式投产。能源材料产业异军突起。宁波是我国电池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市场基础。宁波申江实业公司引进国家863项目技术成果,投资2200万元,已建成年产450吨的贮氢合金粉体生产线,并已正式投产。宁波双能公司的无汞锌粉项目进展
6、顺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产业开始启动。浙江大学宁波海纳公司项目的建成投产、浙江中意多晶硅太阳能硅片材料及太阳能电池项目的发展,标志着我市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产业已开始启动。宁波海纳公司整体收购了日本日立公司的全套硅材料生产线,具备了年产200万片6英寸集成电路抛光硅片的生产能力,同时可兼容8英寸抛光硅片的生产,这意识着宁波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完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硅材料生产基地。由中国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和意大利欧洲太阳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浙江中意公司,承担了多晶硅太阳电池硅片方面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和中意政府合作项目,建立了国内第一条
7、多晶硅太阳电池硅片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项目已由试生产转入生产阶段。此外,还着手向多晶硅片的下游应用领域扩展,研制开发和生产多晶硅太阳光电池及相关组件。车辆新材料产业蓄势待发。在粉末冶金技术,铝、镁等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挤压铸造等成形技术及装备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技术优势明显。宁波东睦公司在“九五”期间投资4800万元,建成年产2500吨汽车、摩托车粉末冶金零件生产线,每年开发新产品、新品种上百种,是行业公认的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宁波南方新材料公司自行开发的高品质挤压铸造高硅铝合金汽车用活塞、空调气缸体等新产品已为别克、美日汽车配套
8、。3、 产业特色 材料产业门类较齐全,涉及面较广。按照国家统计法统计除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业外,其他的材料行业均已涉足,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较大,2002年共有1434家,工业总产值达959亿元。新材料产业包括磁性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车辆新材料、密封材料、高分子材料、纺织材料和特种材料等九个材料技术领域,2002年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已达313家,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产业发展已形成地方区域特色,如宁波的Nd-Fe-B稀土永磁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产业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产业界享有较高知名
9、度的优势企业,如磁性材料领域的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宁波韵升集团;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宁波海纳公司、浙江中意公司;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宁波杰事杰公司、甬兴(LG)公司、宁波大成新材料公司;纳米材料的宁波广博纳米材料公司、宁波际荣电子材料公司,凌目表面公司;特种材料领域的兴业铜带公司、宝新不锈钢公司等等。产业发展的下游应用地方市场广阔。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宁波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塑料制品、汽配件、空调配件、模具、不锈钢制品的生产和贸易基地。4、 产业规划根据宁波市政府新近出台的宁波市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宁波市将重点建设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力争到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亿元。根据规划,宁波市将以市场
10、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重点发展磁性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材料、新型纺织材料等大领域。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则将形成“两园、四区、多点”格局。“两园”是指依托现有研发集聚区,吸引新材料研发及相关科技中介服务企业入驻,形成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产业研发园和高教园区新材料产业研发园等两大研发基地。“四区”具体指以宁波化工区为核心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以宁波高新区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聚区、以鄞州望春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新能源及环境友好材料产业集聚区、以慈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根据规划,到年、年和年,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产
11、值将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和亿元规模。通过十年左右努力,将宁波市打造成为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显著、研发能力领先、配套服务完善、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5、 联系方式宁波市发改委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处 (市经济动员办公室)负责人:张永伟 联系电话:(0574)87186813(0574)87183515 Email地址:office_gyc二、广州新材料产业基地1、 基地简介 广州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广州开发区为核心区(含广州科学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和广州出口加工区等四个功能区),以开发区向南部延伸经黄埔、番禺至南沙区和向西北部延伸经白云至花都区的两个重点发展的南、北
12、新材料产业带,同时配套完善位于这两个产业带及其他行政区的特色材料产业园,以此形成点面结合、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的“一区两带多园区”的空间布局。目前广州科学城已集聚了超过100家的新材料骨干生产企业和新材料技术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2、 发展规模2007年,广州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约440亿元,约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6.4。目前,广州拥有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27个省级以上的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汇集了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的2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源头上极大地提升
13、了广州新材料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3、 骨干企业基地内集聚了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其中,广州金发公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内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具备产年40万吨改性塑料的生产能力,开发了包括阻燃树脂、增强增韧树脂、塑料合金、功能母粒和降解塑料5大系列60多个品种2000多个牌号的产品,2007年完成销售额达75亿元人民币。广州新材料产业目前已逐渐形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规模效应明显、产品附加值高、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的崭新局面。4、 研发创新平台新材料领域市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名单序号名称依托单位1.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2.光电
14、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4.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6.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7.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广钢企业集团有限公司8.广州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9.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广东省金属材料公共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11.广东省化学工业公共实验室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12.广东省造纸技术与装备公共实验室广东省造纸研究所、华南理
15、工大学13.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14.广东省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15.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16.广东省工业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17.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型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18.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19.广东省矿物物理与矿物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1.广东省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22.广东省稀土合金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钢铁研究所23.广东省显示材
16、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24.广东省现代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25.广东省新型涂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26.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27.广东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广东能源研究所28.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9.聚合物复合材料与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0.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31.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暨南大学32.广东省白云粘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33.广东省表面工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17、34.广东省化学灌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35.广东省建筑地坪涂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秀珀化工有限公司36.广东省金发科技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广东省金属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38.广东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华南理工大学39.广东省特种涂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高科力新材料有限公司40.广东省粘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宏昌胶粘带厂41.广东省珠江化工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珠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42.广东省广州建筑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43.广东省低聚糖与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双
18、桥股份有限公司44.机械工业橡塑密封工程研究中心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45.广州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46.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47.广州市阿波罗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阿波罗建材科技有限公司48.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49.广州市纳米光电材料与技术研发基地中山大学50.广州市纳米环境及能源材料与技术研发基地中山大学51.广州市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研发基地华南理工大学52.广州市LED工业研发基地华南师范大学53.广州市建筑材料及构件检测技术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
19、研究所54.广州阿波罗休闲卫浴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阿波罗有限公司55.广州电子信息用聚合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56.广州市广橡橡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橡胶制品研究所57.广州市华轮高性能轮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58.广州市聚赛龙家电用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聚赛龙工程塑料公司59.广州市石磐石阻燃剂和阻燃塑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石磐石塑料公司60.广州市天赐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天赐化学公司61.广州市秀珀建筑地坪涂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秀珀化工有限公司62.广州市立白日用化学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63.广州市合
20、诚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及配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合诚化学有限公司64.广州市赫尔普炼油化工助剂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赫尔普化工有限公司65.广州市福田不饱和树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福田化工工业涂料有限公司66.广州市鹿山热熔胶粘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鹿山化工材料有限公司67.广州市浪奇MES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8.广州市广纸制浆造纸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69.广州市焊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5、 联系方式广州市发改委高技术处 地址:广州市连新路45号邮编:510032电话:83123750传真:8333823
21、5三、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 基地简介 2008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此为标志,连云港市的新材料产业正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目前,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成长性的产业。2、 细分领域碳纤维材料产业“一枝独秀”。依托自主创新成果,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自2006年3月开始在连云港开发区建设碳纤维生产基地以来,目前已形成了1200吨T300级碳纤维生产能力,并正在全力攻关研制T700级碳纤维,2010年可实现万吨碳纤维生产规模。由连云港杜钟氨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差别化功能性氨纶纤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金玛
22、泰公司开发生产的SP易撕膜、LP电池膜和中复连众集团从美国引进的大型玻璃钢贮罐现场立式缠绕设备和技术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硅材料产业特色彰显。依托区域内独特的硅资源优势,连云港市将硅材料产业链引向纵深化发展。由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骨干企业江苏林洋集团等投资20亿元在开发区建设的阳光晶源项目,已形成了年产360吨单晶硅棒和2400吨多晶硅锭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近100亿元。该公司还计划用3年时间,累计投资30多亿元在开发区建成一个集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为一体,涵盖硅晶体加工、太阳能光伏组件、应用系统及石英、石墨制品等系列化产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园。电子信息和太阳能电池材料产业方兴未艾。近
23、年来,连云港市积极引进电子信息和太阳能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登泰产业园年产6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项目已投产;总投资4000万美元的香港高立平板电视和液晶电脑显示器、总投资7000万美元的香港珩星电子封装、总投资2600万美元的东方星发光二极管等项目,都在建设之中。3、 产业特色江苏省连云港在硅资源深加工材料、电子封装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能源和信息材料方面,特别是碳纤维技术及生产设备研发方面特色明显,发展前景较好。基地新材料产业领域拥有一批省级工程中心,发展环境较好,逐渐形成了以重点企业为载体、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支撑的创新体系。另与多家国外大型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基于自身产业特色和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材料 产业 国家 高技术 产业基地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