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调查研究.6.28.doc
《对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调查研究.6.2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调查研究.6.28.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2010年第26期 (总第608期)对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调查研究市专顾委课题组城市棚户区是指城市建筑区范围内20000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平房密度相对较大、贫困人口居多、建设使用年限久、结构简易、人均居住水平低、居住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齐全、道路狭窄、治安和消防隐患大以及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棚户区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城市品位,破坏了城市的整体景观,造成地区的不稳定和居民生活的不安定,对城市的发展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一项利在当前、造福于民、影响深远、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的进展情况分析(一)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哈尔滨市只对
2、个别危棚房进行零星拆迁。成规模的危棚房改造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王兆、新发、安字片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地德里、新阳、大方里等大规模成片危房棚户区改造,19901999年共改造危房棚户区近200万平方米。2000年以后,危房棚户区改造步入新的发展期。2000年至2003年,以道外区为重点,采取省市共建、政策倾斜,执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建设用地行政划拨,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11项费用,减半收取委托拆迁承办费等14项费用,共改造成片危房棚户区近300万平方米。20032006年底,实行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危棚房改造项目通过土地交易平台公开招标、挂牌,挂牌底价及中标
3、价款中包含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费和防洪保安费等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国有土地出让契税,建设单位中标后不再另行缴税,四年共改造危房棚户区430万平方米,共成交危棚房改造项目35个,成交价款10.5亿元。2006年以后,新一轮棚户区改造遭遇“瓶颈”。前期大面积改造后遗留下来的棚户区或为城市中心区的零星小块,或为城市边缘市政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连片大块,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07年10月,哈尔滨市成立了由市长张效廉为组长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市棚改办组织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制定了棚改方案、拆迁政策、棚改计划、审批提速等相关政策、规定,并赴沈阳、长春学习工作经验。针对棚户区
4、内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比例较高的特点,在新一轮棚改中,市委、市政府把大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确定了“通过棚户区改造,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对棚户区内符合政策条件的被拆迁居民就地落实政策,一次性解决住房困难”的改造方案。最终确定在3年内集中改造主城区内现存的总建筑面积530万平方米的85片棚户区,涉及居民约8.5万户。2008年,哈尔滨市完成棚改拆迁项目13个、拆迁面积23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拆迁面积230万平方米的年度计划目标,实现了三年总目标的44.7%,涉及被拆迁居民22435户,为历年来棚改拆迁面积最大的一年。当年棚改项目开工总面积125万平方米
5、,总开工面积达19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0亿元。2009年,哈尔滨市启动棚改拆迁项目30个、拆迁面积达173.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拆迁面积150万平方米的年度计划目标,涉及被拆迁居民2.5万户,建成回迁房127.8万平方米,1.6万棚改户喜迁新居,超额完成1.5万户的回迁目标。2010年是哈尔滨市原定“3年内完成主城区全部棚户区改造”任务的“收官”之年。根据城市“中兴”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原定的“3年计划”基础上,哈尔滨市棚改范围和任务大幅度“扩容”:棚改范围由原来的“主城区”外延至“绕城高速”以内区域,该区域内现有棚户区1134万平方米,力争3年内基本完成改造,5年内全面达标。其中2010年计
6、划拆迁改造345万平方米,实施棚改项目建设总规模465万平方米,预计年内竣工279万平方米,回迁房总建设面积164万平方米,竣工90万平方米,回迁进户1万户。目前已经列入拆迁计划的56个项目,拆迁面积53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0306户,棚户区拆迁改造面积超过2008年和2009年合计410万平方米的总和。(二)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成效1促进住房条件改善。以群力新苑小区为例,该小区是哈尔滨市新一轮棚改首批启动项目,占地23.6万平方米,建设规模44.2万平方米,可提供优质安置房源4139套,其中92%以上为建筑面积407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住宅。原工农大街北棚户区被拆迁群众将全部原地安置在这
7、里。据测算,该小区回迁后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将达22平方米,比改造前增加12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达到66平方米,比改造前增加26平方米。2促进交通路网改善。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棚户区改造配套市政道路11条。2010年,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配套建设市政道路12条。3促进城区绿化改善。根据规划,仅2008年拆迁净地的棚改项目全部建设后,即可新增绿地191处,增加绿化面积80.2万平方米。4促进基础管网改善。截止2009年底,结合棚改项目的实施,已同步完成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线12万余延长米,预计2010年棚改项目将配建相应管网7.68万延长米。5促进住区设施改善。在棚户
8、区改造项目中,超前规划了未来社区公务用房、公厕、公交候车站点、群众休闲娱乐以及一些文化活动场所。截至2009年底,配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幼儿园、警务室等配套设施101处。2010年棚改项目将同步配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卫生站、警务室、公交首末站、学校等居住区公共设施260余处。6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按棚户区原居民生活取暖用燃煤户年均2吨计算,2008、2009年改造近5万户棚户区,每年可减少燃煤散烧10万吨,年少排放煤尘6000吨,少排放二氧化硫480吨。7拉动投资就业。2008年和2009年棚改项目拆迁建设已完成投资70亿元,直接拉动当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个百
9、分点左右,还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建筑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棚户区改造新建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中,通过优先安置低收入家庭人员参与小区的保洁、保安、维修等物业管理工作,也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三)被拆迁群众收益情况原被拆迁房屋平均估价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上靠户型面积差部分平均按2000元/平方米补交差价款计算,则回迁户付出的回迁总成本平均为2000元/平方米。以平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回迁安置户型为例,以市场多层商品住宅平均4000元/平方米计算,回迁户回迁房屋的市场估值约为20万元;以回迁成本平均为2000元/平方米计算,回迁户回迁房屋付出的成本约为10万元;以回迁房屋市
10、场总估值减去回迁户的回迁成本,每户回迁居民通过棚改大约获得10万元的收益。另外,对被拆迁要求超过标准户型建筑面积安置房屋的,超出部分按规定应按商品房销售价格交纳购房款。在实际执行中,各棚改项目都不同程度地给予优惠,进一步让利于民。如群力新苑项目对被拆迁居民的商品房价格为每平方米3750元;清河湾为每平方米3800元,这两个项目商品房价格预计都在每平方米4700元以上,优惠幅度达20%。二、哈尔滨市棚改的经验与政策创新(一)哈尔滨市棚改的经验拆迁难是我国许多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搞好棚户区改造的关键在于搞好拆迁。在以往的拆迁过程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基本是两个处于相对对立的
11、利益主体,由此而产生的矛盾甚至对抗,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棚改工作的推进。为此哈尔滨市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工作理念,用新的工作思路改进拆迁工作,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并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服务,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1实施“人本拆迁”,争取群众支持。一是发动群众深入参与。一般在拆迁工作启动之初,通过社区推荐、群众推选的方式选出若干名群众代表,从组织法规政策培训,到入户调查摸底;从拆迁动员大会,到评估承办单位的公开招标;从签订搬迁补偿协议,到强制拆除私建滥建,全程进行实质性参与。二是依靠群众促进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群众代表的积极作用,通过群众代表把拆迁工作的新理念、新政策、新
12、举措及时全面地反馈给广大被拆迁群众。另一方面,通过群众代表及时了解广大群众对拆迁工作的反应,掌握群众的思想动向和行为动态,并与群众代表一起研究促进问题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三是尊重群众赢得信任。首先是“以情感人”,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释疑工作,特别是对于群众一时不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反复做工作,用真情实意打动群众。其次是“以理服人”。向群众详细交待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宣传拆迁项目的重大意义,并实事求是地帮群众算好、算透经济账,设身处地帮助群众权衡利弊得失,用政策法规说服群众。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与被拆迁群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四是服务
13、群众争取支持。在工作安排上,想方设法为群众创造方便条件。积极协调供水、供电、网通、煤气、公证、民政、残联等部门现场办公,让居民群众足不出院就可以办理各种相关手续。2实施“阳光拆迁”,赢得群众信任。一是公开工作程序。主动向群众公开所有与拆迁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工作流程,凡涉及到拆迁的单位和居民每户都发放一张“明白纸”,对拆迁的范围、时间做出明确界定,对拆迁政策和办理拆迁手续的有关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帮助群众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以及需要履行的工作程序。同时实行公开选号,按照搬迁顺序将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房屋置换的选号顺序。二是公开处理问题。针对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的普遍性问题,专
14、门组织召开听证会议,邀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集中回答群众的问题。通过领导和专家权威、客观的解答,有效地控制群众的不稳定情绪。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随时组织召开现场会,由区领导和熟悉政策的工作人员参加,群众畅所欲言,当场提问,区领导和工作人员现场进行公开解答。对于那些通过套取拆迁补偿款来实现盈利目的私建滥建,坚决予以公开拆除,充分体现政府公平待人,公正办事的决心,消除群众对拆迁工作的疑虑。三是公开接受监督。首先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拆迁工作进行视察,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其次请群众代表对拆迁工作进行监督。群众代表不仅可以随时查阅
15、相关文件,而且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可以代表被拆迁群众要求工作人员进行解答,工作人员必须予以认真答复,对于解答不清楚的,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直到群众满意为止。第三组织纪委、监察、审计、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对拆迁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予以及时纠正和严肃处理,同时设立并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现场处理群众投诉,直接解决问题。(二)哈尔滨市棚改的政策创新1“拆一还一”靠户型。为避免棚户区居民因拆失居,并且保证拆后住房条件切实改善,哈尔滨市根据棚户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计了50、60、70平方米的安置户型,原房面积实行“拆一还一”,建筑面积70平方米以下部分免交结构差价,向住房最
16、困难的群众实行政策倾斜。上靠户型大于原房面积差按照综合建设成本交纳差价款。对住房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家庭实行保底安置。其中,选择建筑面积40平方米保障户型的,超原房面积部分,按建安成本890元/平方米交款;如被拆迁人无力按890元/平方米价格交款的,可以暂按成本租金标准承租;其他户型超出原房面积,但在就近上靠标准户型面积之内的部分,按综合建设成本14001800元/平方米交款;超标准户型以外的部分按商品房价格补交差价款。2最低保障“股折租”。对选择40平方米保障户型房屋,但无力交纳超面积价款的,可不交款先入住,原“拆一还一”部分属私产,其余面积属公产,整体房屋属“共同产权”。被拆迁人入住共同产
17、权房后,公产房部分按使用面积每月每平方米1.44元(哈尔滨市现行公房租金标准)交租金。对生活困难交不起租金的,将“拆一还一”面积,即私产房面积拿出一部分,按时价“股折租”,按月扣缴租金。被拆迁人经济条件改善后,按欠缴资金、租金加利息总额购回公产面积,拥有房屋全部产权。3补偿价格有底线。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新旧程度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估价确定。对补偿低于7万元的,按照最低补偿标准7万元给予补偿。4优抚对象有保障。对拆迁范围内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给予2万元照顾;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成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每人给予1万元照顾;对未享受城市居民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市 棚户区 改造 情况 调查研究 6.28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