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doc
《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对县等五个产业集聚区的考察报告(年7月18日)7月13日至14日,许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带领6个县(市、区)的常务副县(市、区)长,经济开发区、东城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以及全市1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的负责同志先后来到、南阳西峡、三门峡、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4市的5个产业集聚区,围绕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主导产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体制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两天时间,我们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和座谈发言,既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又受到了启发、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干劲。现将4市5个产业集聚区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规划
2、面积16.25平方公里,2008年以来区内累计投入77亿元,建成“五横十三纵”18条道路61公里,配套设施同步到位,入驻工业项目68个,亿元项目38个。其中,今年完成投入21.1亿元,修建道路8条18公里,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下半年将有8个亿元项目陆续开工,预计全年投入突破50亿元。被确定为全省24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二)南阳西峡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规划面积20.1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8.17平方公里,发展区5.5平方公里,控制区6.5平方公里。目前累计入驻企业182家,投产企业137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11家,超千万元企业30家,外资企业10家,2009年
3、产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税收4.9亿元,同比增长30%和17%。截止目前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45.18亿元,从业人员2300人。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三)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规划面积10.85平方公里,发展区和控制区3.2平方公里,建成区7.65平方公里。管理机制设置为正县级管委会。入驻企业158家。其中23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高新技术产业项目35个。年1-5月份,该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投资强度达到230万/亩。(四)三门峡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位于三门峡市西部,于2006年5月成立,是全省重要的铝工业、节能照明产业基地和全省对外开放重点
4、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下辖1个办事处、1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26万人。集聚区“三规一评”已批复,主导产业为铝工业、节能照明和装备制造等。目前,累计入驻企业85家,企业固定资产达256亿元;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税收6.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今年1-5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46亿元,实现税收收入3.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28%和58%。(五)郑州国家高新区该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3000余家。经过20年的建设,现已形成电子信息、动漫创意、新能源、新
5、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1/3,2009年以来新引进和扩大再生产亿元以上项目38个,与广州、天津、苏州高新区一起,经科技部批准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同年7月被中组部批准为河南唯一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二、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一)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原动力,创造性地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一是抢抓发展机遇。西峡是我省西南边陲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也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发展工业的优势并不突出。近几年,之所以发展迅猛,关键是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抓住了全省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良好机遇,倾注全县之力高起点编制规划、大力度
6、推进招商、快节奏建设项目,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爆发点。 二是树立创新理念。考察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在于拥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数量,企业的竞争力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西峡县产业集聚区累计建立博士后工作站2个、国家级实验室及现代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39项,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知名商标6个。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引进的恒生公司柠檬酸氢钾项目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 “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嫦娥一号”等航空航天设备,并对核心技术拥
7、有自主知识产权。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拥有全省三分之一的科研机构、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8个部属研究院所,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它们还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西峡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九城集团有限公司汉冶特钢项目秉承“差异化”经营理念,生产“特重、特厚、特型”钢材,在全国钢铁市场占一席之地,成为全省百强企业。三是突出市场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破解产业集聚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资金和土地瓶颈,是每个地方面临的共同难题。在这方面,、西峡县
8、等地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就是遵循市场规律,大胆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成立土地收储中心、出台优惠政策、包装项目、定向招商、吸引民间资本等方式,引进市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本地经济社会建设,形成了产业集中布局、项目集中开工的建设热潮。(二)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县产业集聚区发挥“中国食品名城”和中原腹地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培育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链条。西峡县产业集聚区依托资源和环境优势,培育以特钢及冶金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链条,今年有21个工业项目被列入省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依
9、托资源和技术优势,打造以黄金及有色金属冶炼、铝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链条。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则依托技术创新优势,大力培育信息通讯、动漫创意、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通过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突出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县产业集聚区围绕食品加工这一主导产业,利用其良好的闽商基础面向福建、浙江等地开展定向招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局委,提出“二线干部上一线、一线干部上火线”招商要求,实行项目建设“三个一”工程,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包到底。每个项目都有一名县级干部、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三名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包招商洽谈、包项目
10、落地、包建设进度、包问题解决。对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集中入驻产业集聚区,投产后形成的税收按“飞地经济”模式,由产业集聚区与引进项目的乡镇按二八比例分成。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由分包县级干部向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汇报研究解决。对未引进项目的单位负责人不得参加相关会议或在后排听会。通过奖惩激励,形成了“大员上一线、干部上火线”、“招商有功、误商有责”的浓厚氛围。今年1-6月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投入21.1亿元,下半年将有8个亿元项目陆续开工,预计全年投入突破50亿元。三是坚持规划引领,集中布局项目。考察的五个产业集聚区都把规划工作放在先行位置突出抓好。一方面按照“三规合一”的要求,投入4
11、00万元左右的资金,高标准编制了产业集聚区的各项规划,并在醒目位置制作了产业集聚区鸟瞰图、三规平面示意图。另一方面严格按照规划的功能分区集中布局项目,实现产业的集群发展。如县产业集聚区新上的11个亿元项目,8个都是食品加工项目。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国家动漫产业园集聚60余家动漫设计制作企业,占郑州市的70%.。(三)坚持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保证,扎实有效地推动项目建设工作。针对现有行政管理框架下“有人不干事,有事没人干”的现象,西峡县重点建立四大机制:一是政策激励机制。出台对产业集聚区新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分档奖励土地征收费用和所
12、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返还政策。实行县统一规划建设、乡镇项目税收和统计渠道不变的“两不变一统一”政策,提高乡镇上项目的积极性。二是环境优化机制。县委、县政府公选一名专职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负责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在媒体公示“涉企收费明白卡”,实行“保姆式、一站式”审批服务,做到企业与部门、群众“零接触”。 三是要素保障机制。在用地保障上,成立土地收储中心收储土地,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对拆迁户集中安置,对项目用地采取移山添沟的办法进行平整;在融资保障上,县财政注资1.5亿元,成立县财和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以西排公司为主体组建源盛公小额贷款公司。四是组织推进机制。明确县直部门在产业集聚区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集聚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