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doc
《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为迎接物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把握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促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中央、省、市领导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至2015年。一、发展背景与现状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特定物体与网络(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电网等)及存储集控系统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自动控制,以实现对特定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被誉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
2、三次信息化浪潮”,代表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望成为下一个突破万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一)发展背景1、世界主要经济体大力推进物联网经济战略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的驱动力,世界各国纷纷寄希望于技术革命来实现全球经济发展再平衡。在技术领域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在此背景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以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将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日本和韩国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U-Japan”、“U
3、-Korea”战略,着力于发展泛在网及相关产业,2009年10月韩国又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进一步明确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此外,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紧部署物联网经济发展战略。2、我国将物联网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研究,目前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调研时,首次阐述了“感知中国”新理念,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2009年11月,温总理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
4、讲话,明确将信息产业列入下一阶段我国重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要着重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多部委也在加紧研究制定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积极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环境。3、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培育和发展领跑全国温总理“感知中国”理念一经提出,就掀起了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热潮,其中以长三角地区发展热情最为高涨,各省市在规划制定、技术应用、平台搭建等方面领先全国。江苏省明确将传感网产业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
5、,并研究出台产业发展规划予以引导和扶持;无锡则举全市之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提出要建成中国首个“感知城市”,意图抢占国内物联网发展制高点。上海市已制定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提出设立“上海物联网中心”,实施十大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我省也正在积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有望在年内正式出台。4、我市将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助推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面对“后危机时代”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日益趋紧的资源要素制约,杭州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不断暴露、激化,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物联网产业是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具有市场前
6、景广、综合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战略地位突出等特点。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我市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认识,充分发挥杭州优势,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推进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切入点和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抓手。(二)发展现状我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位处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在产业基础、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网络资源等方面已形成一定领先优势,为下一阶段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企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基础好位于我
7、市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等企业是国内较早涉足物联网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起步早,已形成一定先发优势。截至2009年底,我市已集聚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近80家(其中上市企业超过5家),年产值超210亿元,基本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其中,我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与终端设备制造以及传感元器件设计制造等物联网前端领域已形成初步优势,汇聚了20余家相关企业,年产值超60亿元;主营业务涉足物联网网络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以及网络运营和信
8、息服务领域的企业有30余家,总体收入接近50亿元,并涌现出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瑞思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电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上市企业。同时,我市还集聚了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全国领先的网络传输、存储、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集聚了浙江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富有竞争力的软件服务企业。另外,阿里巴巴集团在2009年成立了云计算业务的新公司,开始涉足云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填补了我市
9、在云计算领域的空白。此外,我市作为全国唯一的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于一体的城市,拥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物联网基础产业基地,具备较强的信息产业配套协作能力,成为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坚实产业基础。2、技术起点高,产业发展后劲足我市集聚了一批在物联网技术研发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在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截至2009年底,我市物联网企业已拥有相关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10、第52研究所解决了传感器节点、网关设备等硬件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自主设计了cetc-Stack协议,是国内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持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国际标准,并开发了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软硬件产品。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在交通、医疗和建筑智能化领域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同时,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在杭高校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软件专业学科和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多个物联网技术国家级、
11、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较强的基础研究开发能力。另外,我市众多物联网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支撑。3、应用亮点多,产业化经验丰富我市物联网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在智能电网、节能减排、安防监控、环境监测等领域成功实施了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积累了一定技术应用和服务经验。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与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建筑大楼能耗监测系统,也已在省内15个酒店建筑中应用;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将嵌入式指纹识别感应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金融机构门禁门锁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
12、识别设备供应商;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微功耗远距离射频识别产品已应用于省内监狱服刑人员生命体征监控、定位系统领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射频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绿野千传”天目山森林生态保护项目已进入实地部署阶段,实施成功后,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实际部署的民用传感器网络平台。4、运营商谋划早,网络基础扎实我市已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不断推进中的3G通信网络又为物联网信息传输增添新平台。另外,我市数字电视网络建设领先全国,是我市网络资源的又一大优势。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在国内率先构建由宽带互联
13、网、无线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视频监控网为一体的基础网络平台,并已成功推出“全媒体华数眼”、“华数家庭智能终端”、“全媒体智能检索”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服务产品,已具备大规模物联网运营能力。但从物联网产业发展进程而言,现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初创期,仍存在发展路线不清晰、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商业模式不成熟等产业共性问题。我市物联网产业虽然起步较早,具有一定领先优势,但企业分布相对较散、规模总体偏小、产业体系仍未培育完整。若不能有效破解这些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围
14、绕打造“天堂硅谷”和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培育为主线、示范工程实施为牵引、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公共平台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网络建设、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三位一体”协同发展,逐步完善融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将我市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和产业化应用好、专业化水平强、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经济强市,开创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蓝海”,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及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二)基本原则1、坚持网络建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三位一体”原则依托我市现有网络基础优势,整合多方网络资源,构建覆盖
15、广、成本低的物联网基础承载网络体系;坚持应用为先、以用促产,落实物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参与,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标准、汇聚人才,蓄势向外拓展,推进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2、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和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突出政府顶层规划,增强政府资源整合、政策制定、服务企业等功能,营造优异支撑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鼓励探寻适宜商业模式,构建产业发展的“自主生态系统”。3、坚持高端切入与技术标准化相结合原则引导优势企业切入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领域,积极突破核心技术环节,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迅速抢占产业化发展制高点,主导、参与制定物联
16、网标准体系,吸引企业进入物联网产业发展领域。4、坚持内源型发展和外引型发展相结合原则注重内源型发展,鼓励现有企业勇于创新,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合作机制,主动开展跨区域技术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内外物联网领域优势企业与研究机构来杭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产业化及市场拓展。(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2年,在示范应用、核心产业、关键技术以及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率先将我市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初步形成年产值达50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群。力争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技术融入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率先将杭州打造成产业化应
17、用好、专业化水平强、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经济强市,显著提升杭州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2、具体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力争到2012年,全市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产值500亿元,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到2015年,全市物联网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其中市物联网产业园高新区块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市物联网产业园余杭仓前区块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企业培育。力争到2015年,集聚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产业带动性和行业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并新增
18、上市企业5家以上。技术研发。力争到2015年,引导国内外研发资源向我市汇聚,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超过20家,物联网领域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累计总量达到1000项。智力支撑。争取五年内,引进和培养物联网创新团队50个。其中,“海归”创新团队20个以上,培养500名以上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联网工程师,初步满足我市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需求。示范应用。率先在公共安全、医疗保健、生产与物流、大气环境监控等领域启动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力争五年内,在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智能“两化”、智能环境监控等四类试点示范领域内实施示范应用工程50项以上,并推动标准化应用开发模式走向全国。(四)空间布局
19、依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企业分布状况,坚持规模化、集聚化、协同化发展,以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和余杭仓前创新基地为核心区,其他主城区及萧山、余杭(除仓前创新基地之外)、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协同发展构成支撑区,以及临安、富阳、桐庐、建德和淳安等五县(市)构成拓展区,全力构建覆盖全市、产业链体系健全、配套能力强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网络,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一网三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空间布局图参见附表4)。1、核心区高新区、余杭仓前区块高新区以现有物联网企业为基础,结合“两强两优两新”产业发展战略,依托拥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
20、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发展优势,不断汇聚高端发展要素,努力打造融合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物联网创新示范区,争取成为引领我市乃至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区域内重点打造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高新区块)和杭州市物联网孵化园,力争从产业链和产业化应用两个方面协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在高新区江南区块规划建设由东、西两区构成,总占地面积达2000余亩的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高新区块),其中长河路、江晖路、滨安路和滨康路之间区块和聚光科技、浙大中控所在区域以及滨兴路、滨安路、建业路和长河路之间区域为西区,江南大道、风情大道、月明路
21、和江陵路之间区域为东区。西区以积极推进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落实海康威视生产和研发基地的搬迁入驻,逐步提升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产业化应用能力,打造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发展高地。东区积极筹建浙江物联网中心大楼,集聚一批物联网创新型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企业和研究机构,吸引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引进一批物联网产业中介服务机构,力争将其打造成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地标性建筑。同时,吸引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生产、制造企业落户东区,逐步将东区建设成产业配套能力强、研发优势突出、技术应用特色鲜明、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物联网产业综合区。将位于高新区江北区块的东部软件园打造成杭州市物联
22、网孵化园。围绕“培育无线传感技术,发展物联网经济,抢占绿色能源高地”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园区物联网企业集聚、配套设施完善等优势,积极推进和完善物联网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展示、演示和试验平台建设,为广大中小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努力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创新型物联网企业的重要孵化基地。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余杭仓前区块)以浙江(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简称:海创园)建设为契机,以余杭仓前创新基地现有物联网相关产业为基础,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物联网领域优质研究院所和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着重发展面向物联网的软件产业、系统集成应用服务业、关键传感元器件和
23、终端设备设计制造业,力争打造杭州物联网产业的西部创新基地。近期,积极做好已签约落户的南京邮电大学杭州三维无线与物联网研究项目、恒生电子等建设工作。2、支撑区除高新区、余杭仓前基地之外的城区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等区块城区(除高新区外)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等要充分发现各自优势,以物联网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引进物联网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以及中介组织,与其他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形成密切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支撑和推动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西湖区。积极依托网络安全、软件、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创新人才集聚、企业创新能力突出等优势,围绕
24、“一街两带六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园中园”、科技孵化器以及科技楼宇建设,在西湖科技经济区块、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集聚一批新型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及读写器具、生物识别等传感、监测设备研发与生产制造企业,以及从事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食品溯源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实施企业。下城区。围绕“两区多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架构,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区内优越的通信网络、商务环境和旅游资源,以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等通讯服务业巨头为龙头,结合武林商圈丰富的商业资源,利用二维码技术、3G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杭州市 联网 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