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报告.doc
《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报告.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报告二七年四月目录摘要2一、序言5二、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概述7(一)软件产业发展情况7(二)软件企业情况10(三)软件产业发展特点14(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17三、软件产业主要发展领域19(一)产业主要构成20(二)软件外包服务20(三)数字娱乐21(四)行业应用软件22(五)嵌入式软件23(六)信息安全24(七)IC设计24四、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25(一)自然气侯环境25(二)经济发展环境26(三)政策环境27(四)人才环境29(五)市场环境31(六)信息化建设环境33(七)软件产业载体建设环境34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布局39(一)总体框架39(二)
2、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定位40(三)武侯区发展定位40(四)都江堰发展定位41六、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十大事件41摘要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成都软件产业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充分发挥成都软件产业及信息服务业比较优势,加速软件产业发展。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环境基础,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自主创新、健康发展的软件产业发展新格局。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报告初步总结了成都2006年软件产业发展情况:(1)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产值达206.26亿元,同比增长52.30%,
3、软件出口达1.13亿美元;软件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21家,其中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2)产业的聚集效应开始显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聚集的软件产业达200多家,占全市软件认证企业总数的50%以上,形成了以高新区为中心,连接武侯区、都江堰的软件产业带;(3)产业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强。INTEL、微软、IBM、摩托罗拉、诺基亚等3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蓉设立分公司、研发机构和办事处;(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产业总收入中软件服务比重不断上升,增速超过软件产品增速;软件出口快速增长,软件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5)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底,累计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达454家
4、,通过CMM/CMMI认证企业9家,累计认证的软件产品达1368个。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报告基本载明了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原因:(1)成都主动融入全球软件产业分工体系明确了软件外包、IC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娱乐、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重点发展领域,形成聚集发展态势;(2)通过扶持优势企业、重组整合、招商引资、“以大带小”等措施促进软件企业快速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互动的产业集群;(3)以天府软件园、高新孵化园、武侯科技园、科技一条街、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等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地和公共平台建设;(4)充分发挥在蓉高校、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培养软件经营管理人才、国
5、际市场开拓人才、行业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人才等高级软件人才,加强人才体系建设;(5)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拓展软件应用市场、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不断完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6)进一步完善成都软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完善软件产业统计体系,形成工作合力,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报告深入分析了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1)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0616号),旨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加快推进我市软件产业发展;(2)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
6、业化,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努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应用为主线、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速软件企业集聚;(3)必须选准软件产业发展定位。坚持实施大企业战略,以软件外包及信息服务业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快推进软件企业、市场、人才和环境等国际化进程,实现软件产业速度、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努力将成都打造成中国软件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国际著名软件企业的主流汇聚区,实现成都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4)必须明确发展软件产业的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如重点发展以软件外包、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娱乐、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六大领域。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构建软件人才保障体系、拓展
7、信息化应用市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软件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软件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强软件产业政策扶持。一、序言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趋势加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信息成为重要关键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加速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了技术创新步伐,加速了信息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全球软件服务外包的转移。信息技术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支撑,软件产业是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基础上催生出的新型产业,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灵魂。软件业以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点,正加速
8、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向软件和服务主导的结构转变,推动信息产业的“软化”,引领信息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软件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安全,竞相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已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深入,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明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
9、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轨道;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这样国际国内宏观形势下,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气候环境以及人文条件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面对国内信息化的机遇,面对国际软件服务转移的重大机遇,推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是成都深入贯彻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
10、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成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概述(一)软件产业发展情况2006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软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0616号)文件,落实配套措施,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软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1、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2000年以来成都软件业年均增长幅度超过35%,2006年全市软件产业完成销售收入达206.26亿元,同比增长52.30%,比2002年的51亿元增加了4倍
11、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图1、图2),销售收入在全国排名第六,增幅位居第二(图3、图4)。软件产业逐步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1 2002-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销售额对比情况(单位:亿元) 图2 2002-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销售额同比增长幅度图3 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与兄弟城市销售额对比图(单位:亿元)图4 2006年成都与兄弟城市软件产业销售额同比增长对比图2、软件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成都是中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电子产品制造业基础好、发展快,软件与硬件的日趋融合,为成都软件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2006年成都电子产品制
12、造业完成销售收入达306.47亿元,同比增长45.6%,实现利税收入22.43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03亿元,同比增长41.9%,比同期高出23.2个百分点;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市工业的15.2%、15.4%、15.1%,增幅比全市增幅分别高出16.3个百分点、17.4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3、软件出口继续增长。2006年成都被认定为全国5个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之一,全市软件出口额达到1.13亿美元(含嵌入式软件),同比增长259.46%,增幅比去年(56.95%)高出202.51个百分点,也高出全市总出
13、口增幅(54.80%)204.66个百分点(图5)。软件出口地分布呈现多元化。成都软件出口到了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在美国,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5.53%,第二是日本,占出口总额的44.88%(图6)。软件出口主体多元化,全市目前进行软件出口合同登记的企业有13家,除了颠峰软件、音泰思、索贝、四凯、启明、迈普等出口超百万美元的企业外,还涌现出杰华、迈思、基尔、科来、风之翼等新型出口类型企业。软件出口层次在逐步提升,软件服务占出口的比重增长较快。在全国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5个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成都软件服务出口排名全国第6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大连等五城市。图5 2
14、004-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软件出口额增加幅度图6:2006年成都软件出口额在不同国家的比例情况4、软件产业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累计达454家,2006年新增认证企业76家。有9家企业通过了CMM/CMMI国际管理标准认证,数量为中西部第一(表1)。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数量居全国前列。累计有102家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同比增长20%,四川银海软件、成都三零盛安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认证。现累计认证的软件产品有1368个,其中系统软件产品32个,占软件产品总数的2.3%; 支撑软件78个,占软件产品总数的5.7%;应用软件产品
15、978个,占软件产品总数的71.4%;其它类软件280个,占软件产品总数的20.4%。有四家企业(四川汇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成都)有限公司、成都神州数码有限公司、三零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销售收入前50强的软件企业累计收入达到141.5亿元,占全市销售总收入的68.6%。企业名称CMM/CMMI级别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研发中心CMM5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CMM5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CMMI5成都三零盛安信息系统有限公司CMMI3成都颠峰软件有限公司CMMI3音泰思计算机技术(成都)有限公司CMMI3时力科技(成都)有限公司CMMI3成都融微软件服务有限公司CMMI2成都
16、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研究中心CMM2表1:成都通过CMM/CMMI认证企业(二)软件企业情况1、软件企业收入情况。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软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79.02%以上。全市软件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21家,占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4.6%,累计销售收入达124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60.11%,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4家,介于1亿到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17家;销售收入介于1000万元和1亿元之间的企业有204家,占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38.3%,累计销售收入达60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29.1%;销售收入介于500万元和1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有178家,占
17、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39.2%,累计销售收入达1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7.28%;收入低于500万企业有51家,占认证企业总数的11.2%,累计销售收入达7亿元,占总收入的3.4%。2、软件企业所有制结构情况。成都软件企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以及其它经济成份等多种类型,其中外商独资、合资、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是我市软件企业的主体,占全部认证软件企业总数比例接近90%,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2家,占全市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3.3%,私营企业360家左右,占全市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79.2%(图7)。图7 成都软件企业经济成分构成3、软件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情
18、况。成都软件企业注册资金在100至500万元企业最多,占全部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65%,注册资金在500至1000万元企业约占10%左右,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企业接近15%,另有10%左右的企业注册资金不到100万元。4、企业从业人员情况。2006年成都从事软件开发、研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软件企业以及兼营软件业务的企业大概有3000余家,现有软件从业人员6.5万人。软件企业人员规模普遍偏小,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认证软件企业有240家左右,占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52.8%。从业人员在50人至100人的企业有100余家,约占总数的22%。从业人员在100人至500人的企业约100家,占总数的22
19、%左右。超过500人以上的企业约有14家,占总数的3.1%。成都软件从业人员素质较高,软件人员总体结构趋向年轻化。软件企业6.5万从业人员中从事软件技术研发人员达4万人左右,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1.54%,从事管理活动人员5000千人左右,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69%,从事软件销售、策划、运营、测试等服务人员约有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0.77%(图8)。图8 成都软件人员构成情况从业人员学历素质较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根据2006年软件产业统计数据,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30;本科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57;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11;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所
20、占比例约2(图9)。在年龄结构上,成都软件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28岁,其中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75,30岁35岁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17,35岁以上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8(图10)。图9 软件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图10 软件从业人员年龄结构5、软件企业薪资情况。2006年成都城镇居民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880元左右,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薪资达3000元左右,属于高收入行业。据调研,专科及以下毕业生在软件企业工作前两年,从事客户服务、市场销售、策划、运营、测试人员工资水平在800至2500元/月之间,本科毕业生则在1200至2500元/月之间。两年以上从业人员工资平均在2500至3500元
21、/月之间。企业部门经理人员工资在3000至5000元之间:从事软件开发人员工资相对较高,一般性的基础研发人员薪水在2500至3500元之间;相对熟练、具备研发经验的员工工资则在3500至5000元之间;部分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研发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总体来讲,成都地区软件从业人员薪酬相对本地经济水平,具有较高的购买能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城市,成都地区软件从业人员工资水平较低,具有较强人力成本的竞争优势。(三)软件产业发展特点1、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软件企业开始做大做强,管理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软件产品市场、研发人才、资金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一批有实力、有特色、发展后劲充足的知名骨干企业
22、脱颖而出,形成了以国腾集团、汇源科技、迈普数据、成都神州数码有限公司、成都四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四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鼎天软件、索贝数码、银海科技、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成都本地软件企业骨干群体,有四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有220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达6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数量成都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全市认证的454家软件企业中,超过500人的企业有14家,100人到500人间的企业有100家。本地企业不仅在人员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在业务领域也积极拓展。2006年9月,成都软件外包重点企业颠峰软件公司与美
23、国GENESIS公司就美国财产保险理赔估价业务,签订了金额高达600万美元的BPO服务外包合同,是近年来成都软件企业承接国外服务外包业务的最大金额之一。鼎天软件公司在激烈的竞争招投标中胜出,一举中标“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企业门户平台软件”项目。2、产业的聚集效应开始显现。软件产业进一步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区集聚,形成了产业规模较大、布局相对集中、综合实力较强、辐射作用明显、产业链比较完善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产业基地的聚集效应开始显现。高新区仍为软件产业主要聚集区,聚集的软件企业达300多家,占全市软件认证企业总数的66%,销售收入占全市总收入的60 %左右;武侯
24、区、都江堰等区市县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下,发挥自身区域优势,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占全市软件销售总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发展步伐开始加快。产业规模继续向优势企业集中,成都积极推进大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扶持引导企业走调整、联合、并购、重组之路,扶持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构建和完善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分工、产业协作的企业格局。软件企业前50强2006年销售收入达141.5亿元, 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 68.6%。支持企业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扩大规模,增强能力,拓展市场。在数字娱乐领域,以联合众志(成都)软件公司、视魔映画工作室等6家本地数字娱乐企业为代表共同组建了成都数字娱乐信息产业(集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软件产业 发展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