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生产调度大楼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生产调度大楼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生产调度大楼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生产调度大楼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简介- 1 -1.2 建设单位简介- 1 -1.3 项目可行性研究概况- 2 -1.4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3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5 -2.1 项目建设背景- 5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8 -第三章 项目场址和建设条件- 20 -3.1 项目选址和用地- 20 -3.2 场址现状- 20 -3.3 建设条件- 22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25 -4.1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25 -4.2 结构专业- 25 -4.3 给排水专业设计- 25 -4.4 电气专业设计-
2、29 -4.5 暖通专业设计- 31 -4.6项目建设规模计算- 32 -4.7 项目建设规模- 32 -4.8 项目建设方案- 32 -第五章 节能节水- 34 -5.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34 -5.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36 -5.3 节水措施- 39 -5.4 能源消耗- 39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41 -6.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41 -6.2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41 -6.3环境保护措施- 41 -6.4环境影响评价- 42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43 -7.1、设计依据- 43 -7.2、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43 -7.3、安全设施及措
3、施- 43 -7.4、消防设施- 44 -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45 -8.1 城市公交企业的组织架构现状- 45 -8.2 城市公交企业的组织架构职能转变- 46 -8.3 公交企业组织架构改革的新思路- 47 -8.4 总结- 50 -第九章 项目管理- 52 -9.1 工程招标- 52 -9.2 建设工期安排- 54 -9.3 实施进度横道图- 54 -9.4 组织管理- 54 -9.5 劳动安全- 55 -第十章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61 -10.1 投资估算- 61 -10.2、资金计划与筹措- 62 -第十一章 社会评价- 63 -11.1 社会影响分析- 63 -1
4、1.2 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 64 -11.3 社会风险分析- 64 -11.4 社会评价结论- 64 -第十一章 问题与建议- 65 -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简介项目名称: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生产调度大楼工程建设单位: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项目地点:赣州市站北区东环路C-01-05地块建设内容和规模:建筑面积4856、楼高31.9米(9层)的建筑。近两年来,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的出台,市委、市政府对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扶持。随着公交公司的发展,公交线路的增加和车辆不断增多 ,赣州市公交总公司的部门与人员也随
5、之增多,为了跟上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步伐,所以赣州市公交总公司决定根据指导意见精神,向社会融资对“生产调度大楼”项目重新调整和更改,将原审批的建筑面积1584(6层),更改为建筑面积4856、楼高31.9米(9层)的建筑。生产调度大楼内部功能设计也更加完善和实用了,更改后的“生产调度大楼”按规划配备了现代化的智能信息调度中心、储备物资库、驾驶员与维修人员值班休息处、分公司办公区、车辆维修部、结算中心、对外供应物资的供应部等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管理楼,更符合了公司发展的需求。因此,赣州市公交总公司特向赣州市发改委申请对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东环路生产调度大楼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予以审批。本建设工程含室建筑
6、工程、结构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专业工程、暖通工程等工程。本工程的建成,除将满足赣州市公交总公司生产调度系统的特殊要求外,还可改善公司智能化办公条件。为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提供技术基础。投资估算:本工程项目总投资1400.1008万元。其中建安费1218.1912万元。1.2 建设单位简介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前身为赣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于1957年10月(2009年11月经赣州市政府批准更名为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现为隶属于赣州市交通运输局的国有企业,主要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包含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运营等业务。多年来以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为赣州市民的工作生活
7、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赣州市经济社会的追赶与跨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截止2012年9月,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现有正式职工和外聘职工共计1276人,营运线路41条,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总数506台,营运线路总长度726公里,年运营里程2271万公里,客运量6715万人次,出租汽车营运车辆总数200辆。详址:江西省赣州市章江新区兴国路7号联系电话:079780829091.3 项目可行性研究概况1.3.1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简介编制单位:赣州同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证书编号:工咨丙117201584011.3.2 研究工作依据1、赣州市公交总公司与我咨询公司
8、签订的任务委托书;2、赣州市公交总公司提供的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3、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4、行政办公楼建设标准(试行);5、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公共机构节能条例(531号国务院令);6、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其它相关专业标准规范与勘测规程。1.3.3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本可行性研究重点对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生产调度大楼工程的背景和必要性、工程条件、工程规模和内容以及技术方案、项目节能、环境影响和保护、项目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投资估算以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的社会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研究。1.3.4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项目所在地区域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规
9、划背景;2、项目场址和施工条件;3、项目的工程内容及规模;4、项目节能评价;5、环境影响评价;6、工程实施计划;7、项目投资估算、资金来源与筹措;8、社会影响评价。1.4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1、项目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本可研认为该工程所在地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建筑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2、2008年由市规划局支持规划审批的原公交综合停车场项目已经陆续完成,其中“生产调度大楼”(原规划6层面积为1584)由于当时资金不足至今未能建设。选址已经论证交通便捷,位置靠近处京九路中心,合适作为京九路调度办公地址。3、
10、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生产调度大楼设置于公交综合停车场京九线路侧,总建筑面积合计4856平方米。本项目一九楼为生产调度办公服务用房,大楼整体布局简洁合理。本工程项目包括土建工程(含桩基础、室内外装饰)、电气和照明工程、供暖通风工程、给排水工程等。4、节能评价。本工程项目依照国家节约能源法精神进行设计、建设和使用。在设计上从照明度的合理设定、灯器具的选择、线路的配置、自然的采光、通风降温等都将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考虑以进行节能,在使用中执行公共结构节能条例,在日常维护管理上严格依照制定的规章进行,做到完全符合有关节能法规、规范和标准。5、环境影响评价。拟建项目将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
11、响微乎其微,针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特点,根据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本项目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6.地质情况本项目已做地质勘察,勘察场地位于东环路东侧,场地原为山地,场地平整,地表局部可见基岩出露,显示岩性为粉质粉砂岩,区域地貌单元为岗丘地貌,由地质勘察可知: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层和基层,填土层为素填土,基岩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详见后附地质钻探图。7.水质、土质情况场地内未发现地下水,根据场地周围水文地质环境,结合地区经验,判定场地内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对钢结构无腐蚀。6、工程实施计划。本工程项目计划在10个月
12、内建设完成,即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7、项目投资估算、资金来源与筹措。本工程项目总投资1400.1008万元。其中建安费1218.1912万元。资金全部由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负责自筹解决。8、社会影响评价。该项目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项目的社会风险很小。9、问题与建议。建议在下阶段工作中加快设计、招标工作进度。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优化设计方案,在节能方面精益求精,在观感上落落大方,在适用方面恰到好处,并尽最大可能降低工程造价,使本工程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
13、.1.1 项目区域经济和社会背景1、赣州市社会经济概况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赣南土地面积3938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23.6%,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赣州市现辖一区两市十五个县,2010年年未总人口897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7.8人。全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573.4毫米,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58.6万千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重点建设的十八大林区之一。赣南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稀有金属不稀有”之说,是全国重点金属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之称,“稀土王国”之美誉。赣南地处中亚热带
14、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宜人,为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赣州市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既是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的前沿腹地,又是通往闽西、粤北、湘南的交通要道。京九铁路的贯通自然把宋城赣州推到举世瞩目的位置上,与港、澳、台变成一衣带水,与东南亚也成了近邻。赣州市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是江西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现存的文物古迹又数宋代最多、品位高,被专家学者誉为“宋代博物馆”,有中国唯一的北宋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北宋建造的慈云塔、名
15、扬海内外的八镜台、郁孤台,均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改革开放以来,赣州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综合实力得到加强。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9.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新高。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1.8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96.7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增加值425.1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10.88亿元,增长15.5%,增速比上年提高3
16、.1个百分点。从增长贡献率来分析,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第二产业增势强劲,是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2%,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2%,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观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8.9%,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4.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为38%,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6.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2、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赣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17、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时期,是赣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的重要时期。本规划纲要是依据中共赣州市委关于制定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未来五年其他各级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1)指导方针和目标(1)、发展基础(2)、发展背景(3)、指导思想(4)、遵循原则(5)、主要目标2)区域布局(1)、空间布局
18、(2)、生产力布局(3)、主体功能区3)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 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1)、促进产业集群建设(2)、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4)、推进产业平台建设4)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着力构建赣南城市群(1)、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群(2)、推进特大城市建设(3)、发展现代服务业5)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切实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6)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推进生态建设(2)、加强环境保护(3)、推进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4)、发展循环经济7)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19、增强基础保障能力(1)、加强投资引导(2)、完善综合交通体系(3)、提升能源保障能力(4)、健全信息通信网络8)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3)、推进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4)、开展生态环保先行先试改革试点9)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1)、优化开放环境(2)、加强对接融合(3)、扩大对外开放10)推进科技教育大发展 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1)、提升科技创新水平(2)、办好人民满意教育(3)、加快人才高地建设11)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文化软实力(1)、着力提升文
20、明素质(2)、全面繁荣文化事业(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12) 致力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1)、提高社会就业水平(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加强医疗卫生保障(4)、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3)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1)、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2)、强化规划协调管理(3)、加强重大项目实施2.1.2 地方发展规划背景1、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简介规划期限:本次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启动为2006年,规划期限分为近期、远期、远景三个阶段: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30年左右。发展战略目标:在本规划期内,把赣州建设
21、成为综合实力雄厚,有较强辐射力和吸引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江西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力争实现赣州在江西崛起中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泛珠三角区域内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和重要通道;成为以有色金属产品(钨、稀土)精深加工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世界钨都,打造城市品牌效应;塑造集聚力强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基地和区域性科研培训基地;依托良好的山水环境和千年宋城的文化底蕴,创建环境优美、适宜创业居住的山水生态城市。城市性质: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宜居城市。城市人口规模:2010年赣州中心城区
22、城镇人口控制在70万人以内,总人口92万人,城镇化率在76%左右;2020年赣州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140万人以内,总人口不超过168万人,城镇化率在83%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0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城市发展方向:通过区域开发管制的研究,确定赣州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形成“南进、西拓、东延、北控”之势。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结合自然地形、空间管制规划、重要对外交通规划,并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方向而确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为:西至厦成高速公路(G76
23、6)、北至马祖岩、东至京九铁路以东山地(依自然地形确定)、南至城市规划区边界。中心城区规划结构: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脊两带、三心六片”的规划结构。“一脊”既赣州的城市发展“金脊”中心城区段,串联着河套老城、章江新区和创新区三个城市核心,是整个城市公共生活的核心区段。“两带”指环城产业带和京九产业带。其中环城产业带在水西湖边片区和西城片区与成厦产业带复合,是中心城市主要的工业生产区和物流集散区,折向创新区后,主要承载研发、孵化功能,在空间上形成半环状集聚在城市外围,在功能上形成“产-学-研-流通”一体化的产业链。京九产业带主要串接七里组团、沙河片区、沙石组团,主要依托京九铁路轴线发展,连接几个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赣州市 公共交通 总公司 生产 调度 大楼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