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增加工程环评报告.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增加工程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增加工程环评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
2、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增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人代表殷焕明联系人魏兵通讯地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系电话22892265传 真邮政编码523000建设地点犀牛陂排渠中下游河段(北纬225310.10,东经1135320.17)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A5-河湖整治工程河道治理长度(米)4202.55绿化面积(
3、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5727.99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586.7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3.94%评价经费(万元)2.5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4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地处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中心坐标为:北纬225310.10,东经1135320.17),起点位于犀牛陂村口环湖路箱涵(桩号HO+OOO),途经华为终端总部用地、中以合作产业园用地、花园岗水库,终点位于松木山水渠(桩号H4+202.55),河道治理长度为4202.55m,河宽48m。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四个工程:防洪工程、河滩湿地工程、水质改善工程、河道绿化及生态修复
4、工程。建设单位于2015年9月委托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编写了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5年10月19日通过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审批同意,审批文号为:东环建(松山湖)【2015】83号。现因发展需求,建设单位需对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内容为:增加库尾截排工程管道埋设4.3km;迁改建现状截污主管网236m;建设华为规划停车场地块南侧封闭式箱涵约800m;葫芦塘清淤改造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本)的有关规定,本
5、项目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建设单位委托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收集有关资料并深入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地方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在建设单位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增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建设项目”现尚未开工建设,故本报告此次评价对“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进行总体评价。2、工程内容(1)水利工程本工程治理河段为犀牛陂排渠河口至环湖路箱涵段,整治河段全长约4.2km,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达标整治,河道控制底宽为10m,河道断面采用生态复式断
6、面,设计纵坡0.556.08。另外,考虑拦截上游犀牛陂村污水的要求,在环湖路箱涵下游设置一拦污堰,堰宽21m,堰顶高程21.3m。堰型为实用堰,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60.8m3/s。根据实用堰堰泄流能力计算公式计算堰顶水头,并以此为分界点计算上游环湖路箱涵设计水面线。拟治理渠道起点为犀牛陂村口环湖路箱涵南侧的起点,起点桩号-H0+079.200,渠道自西南至东北经河滩湿地、华为终端总部用地、中以合作产业园用地、花园岗水库,治理终点位于松木山排洪渠与犀牛陂排渠交界处,终点桩号H4+178.429,渠道治理长4257.629m。渠道采用复式断面,断面底宽10m,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1.5m高生态
7、砌块挡土墙,接1:2.5生态护坡,坡顶设置4.1m宽二级平台,平台高程为50年一遇设计水位+堤顶安全超高,作为人行及自行车道,兼防汛通道,平台以上采用1:2.01.2.5甚至更缓的边坡,进行微地形塑造,使渠道更适合生物生存,尽量减轻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1.5m高生态砌块挡土墙的基础为抛石600厚,同时墙身设置2层UX-B型土工格栅对墙身起到拉结的作用。1:2.5生态护坡的结构由下而上分别为150厚碎石砂垫层、无纺土工布300g/m2、120厚生态砖砌块。条件不允许的采用斜立式断面,设4.1m高生态砌块挡土墙,坡顶设置4.1m宽二级平台,平台高程为50年一遇设计水
8、位+堤顶安全超高,作为人行及自行车道,兼防汛通道,4.1m高生态砌块挡土墙的基础为抛石600厚,同时墙身设置6层UX-B型土工格栅对墙身起到拉结的作用。堤顶路面结构由下而上分别为150厚碎石砂垫层、200厚6%水泥石粉垫层、200厚透水砼。(2)截污工程本次设计排水管涵工程服务于松山湖南部片区,改造华为115地块现状土明渠为箱涵结构并排至犀牛陂总口位置;截流及收集犀牛陂村污水后接入已实施DN1200截污主干管,最终进入大朗污水处理厂;接驳库尾工程排水管并截流部分犀牛陂排渠初期雨水,跨沿线地块后,接入松木山排渠。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华为115地块土明渠改造:大致沿现状明渠位置,铺设30002000
9、混凝土箱涵。DN2000排水管:在犀牛陂排渠总口位置截取部分合流水后及库尾排水后,沿防汛检修道边坡铺设DN2000排水管,最终排入松木山排渠。迁改现状DN1200污水管:将落入规划排渠或与华为拟建桥涵基础冲突的现状污水管进行迁改,迁改后管径维持原管径规模。(3)景观工程设计范围:项目地形呈带状景观绿化范围:起点处湿地地块(约10万平方米)、沿湖景路人行道北侧及排洪渠花园岗水库北段工程开挖边线外3m范围。景观绿化面积约:21万平方米。根据现状地形及周边用地企业的情况,结合周边环境特色和松山湖的旅游文化特色。为本工程提出了四个主题:“一境衔天”“柳岸闻茑”“水镜花台”“曲廊流香”。一境衔天(起点-
10、湿地出水口溢流堰)由于犀牛陂排渠上游段是雨污河流,所以对松山湖高新区境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该地块是犀牛陂排渠经环湖路箱涵流入松山湖高新区境内的第一个地块。该区域地势低洼,现有自然水塘和积水洼地形成了自然湿地面积约10平方米。我们将该地块功能设定为生态湿地,污水由截污管全部截走,场地内表层换土34m,场地北部挖大型的湖体用于收集场地周边的雨水,雨水用于日常供养湖体周边植物。该处营造一个环境优美水质洁净的景观湖体,场地区域与松木山水库仅隔着湖滨南路,在环湖路和湖景路上望去,洁净水面衔接在一起形成百里碧波印天际的景象,体现出本段“一境衔天”的美丽愿景。湿地地块主要景观设计有:景观水体、花海梯田、
11、景观跌水、园路、沿湖岸线放置一些景观石起点缀作用。景观湖原场地下挖3-4m,四周驳岸缓坡向湖中心延伸。蓄水高度达到3m3.5m,湖岸四周种植水生、湿生乔木灌木形成生态景观湖的景观效果。花海梯田是利用湿地西面堤坝路与湿地间的高差边坡关系,打造出梯田式的花海。游人可以穿梭于花海中观赏,无论是在环湖路、华为轻轨、园区道路上观看花海都有很好的景观视觉效果。柳岸闻莺(溢流堰出水口-科研路)该段结合地形主要景观元素以绿化为主,在绿化范围主要种植乔木以柳树为主结合花色、叶色丰富的灌木地被,呈现出一幅轻风拂杨柳,花香随风散,莺鸟自由翔的美丽画卷。在排渠中设置跌水堰壅高水位形成景观跌水效果,增强水的流动力。水镜
12、花台(科研路-府前路规划路)该段现状有2个大型水塘和花园岗水库,其中1个水塘上有滨水走廊,排洪渠上有景观拱桥,花园岗有亲水小木屋。现状拥有良好的景观条件,在设计中结合实际充分运用现有的景观元素打造一个水面四处花繁叶茂,水面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倒映着清风徐来花姿摇曳的美丽景象。该处景观设计元素有:木栈道、亲水平台、观景台、景观廊架等。曲廊流香(府前路(规划路)-松木山总排渠)该段以林地山体居多,因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地势较高,坡度较陡所以导致该段河道呈狭长的空间。区域内的水通过上游的一系列处理沿河道顺流下来通过河道的自净功能。水质以得到大大的改善,潺潺的流失伴随着四周植物散发出来的花香一起优雅的汇入松木
13、山排渠。3、工程规模本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明挖39.98万m3、土石方填筑29.83万m3。本工程主要材料用量:水泥200t、钢筋50t、柴油1100t、砂1000m3、碎石18000m3、块石2000m3、商品砼10000m3。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总投资共25727.99万元,其中环境保护工程3586.77万元。4、辅助工程(1)给排水项目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本项目用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和冲洗机械用水,生活用水量约为1200t/施工期,冲洗机械用水量为300t/施工期。本项目内排水实行雨污分流,排放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080t/施工期,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
14、管道排入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冲洗机械废水产生量为300t/施工期,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不外排。 (2)供电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给,电量约为50万kWh/施工期。项目不设备用柴油发电机。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现有工程为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现有污染源为施工期污染源,现有工程运营期无污染物产生;而施工期污染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故本项目不存在有关的现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地理位置:项目工程地处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中心坐标为:北纬225310.10,东经1135320.17),起点位于犀牛陂村口环湖路箱涵(桩
15、号HO+OOO),途经华为终端总部用地、中以合作产业园用地、花园岗水库,终点位于松木山水渠(桩号H4+202.55),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隶属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块。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东莞市寮步、大朗、大岭山三镇接壤处,以莞深高速为中轴,西至莞长路,东到莞樟路,北起莞深高速寮步出口,南至大朗出口往北2km处。二、气候气象项目所在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热冬暖,时有酷热,偶有低温,夏长冬短
16、,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为23.1,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季风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E风,次主导风向为NE风,全年以NE风占绝对优势。年均风速1.8m/s。三、水文、植被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水体包括松山湖、寒溪水。松山湖位于河涌松木山水上游,是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松山湖集雨面积54.2 km2,设计库容为5399万m3,正常蓄水时水面面积8.36 km2,正常库容3970104m3。松山湖目前为大朗镇生活用水和常平镇、大朗镇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并列入东莞市应急水源之一。为保护松山湖的水质,松山湖园区内的废水、污水都不排入松山湖,因此建设项目的污水通过园区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寒溪
17、水。寒溪水为非感潮河流,其发源于大屏嶂,终于峡口,全长59km。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位于寒溪水,寒溪水的水来自于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排污水附近的湖泊。四、地形地貌项目所在的东莞市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和中南部多丘陵,西北部属于东江三角洲;西南部为珠江地带。项目所在地地势较平坦,有部分小丘陵,无高的山地。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概况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岭山、寮步3镇交汇处,地处东莞几何中心,拥有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分为北部高科技产业区、中部教育研发区、东部台
18、湾高科技园区和南部国际总部研发区。松山湖相继被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国际企业创新园”、“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部省共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称号。2013年1-2月,松山湖税收收入6.2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收1.31亿元,同比增长26.1%;完成工业总产值92.78亿元,同比增长83.5%;二、社会经济结构截止2013年2月底,高新区共有44家规模以上工业投产,比去年同期多16家,其中重点企业产值增长较快,例如华为本月完成产值25.44亿元,同比增长71.9%;宇龙完成产值2
19、4.75亿元,同比增长97.53%;华贝完成产值11.98亿元,同比增487.3%。受园区工业产值增长较快影响,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额也随之大幅增长。松山湖管委会表示,2013年是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发力之年,也是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超常规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之年。迈入新的一年,松山湖高新区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三、教育文化体育松山湖中心小学、实验小学等特色教育初见成效,园区教育品牌逐渐形成。开展“幸福东莞、和谐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校园科技节及英语节等活动。承办全市小学英语、语文教研工作会议和小学数学的研讨活动。中心小学
20、被授予“小学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广东省少年儿童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实验小学被评为“中华吟诵示范学校”。中心小学的市级课题拓展型课程的行动研究结题,中心小学全体音乐老师申请的课题“葫芦丝进课”音乐校本课程建设及应用的研究通过市级课题的立项。实验小学在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大中华区广东省选拔赛中取得好成绩并参加全国比赛;在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中获广东省第一名并选送参加全国比赛。四、文物保护项目地块附近无环境重点保护对象,无其它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等。主要编制依据及环境功能属性主要编制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
21、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执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执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起施行);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发布施行);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HJ2.4-2009)、(HJ19-2011);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公示 东莞 松山 犀牛 陂排渠 整治 工程 增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