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0号线车辆增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地铁10号线车辆增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10号线车辆增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地铁10号线车辆(32列/192辆)增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2年7月第1章 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北京地铁10号线车辆(32列/192辆)增购工程可行性研究。1.2报告编制单位和编制目的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北京地铁既有运营线路运输能力的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为满足地铁10号线二期开通后全线进一步缩短运营间隔,最终实现2分运营间隔的目标,10号线须增购32列/192辆电动客车并投入使用。据此,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本报告,并在项目可研报告批准后正式开展实施工作。1.3报告编制依据(1)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尽快
2、启动10号线列车增购工作的通知(京交运输发201224号);(2)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关于尽快启动地铁10号线列车增购前期研究工作的函(京投资函2012138号);(3)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委托任务书;(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5)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6) 车辆应符合IEC、UIC、JIS、EN和ISO等有关的国际标准;(7) 车辆应符合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7928-2003)标准;(8) 业主所提相关要求与技术条件等资料;(9) 运营公司提供的相关测算依据;(10)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实施条例。1.4工程范围及
3、内容工程范围:北京地铁10号线增购电动客车。主要内容:北京地铁10号线增购车辆(含车载通信、信号及乘客信息系统设备等)32列/192辆,车载通信、信号及乘客信息系统设备应和前期车辆车载设备保持一致。1.5项目提出的理由及意义北京地铁10号线在三环外、四环内环形一周,呈矩形,由一期、二期组成。一期已于2008年7月19日开通试运营。10号线作为北京地铁第二条环线,具有连接中心城西北、东南方向的对角线功能,是线网中的骨架线路。10号线将有效缓解三环的地面交通压力。二期工程是一期工程的延伸线,起于一期工程终点劲松站,终止于一期工程起点巴沟站西侧折返线。沿线经过了中心城的朝阳区、丰台区和海淀区,北连C
4、BD,南接城市东南方向最重要的公共交通枢纽宋家庄公交枢纽,西连城市交通枢纽六里桥及五路居,计划2012年底开通运营。届时,10号线将实现环形运营。10号线线路连接了城市东南部、西北部最为密集的居住地区,与线网规划中的17条轨道交通线路衔接,客流增长潜力巨大。根据客流统计数据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地面交通环境、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应对客流大规模发展,优化路网结构,增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北京地铁既有运营线路运输能力的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最大程度挖掘地铁的运输能力,提高地铁路网运输效率,充分发挥地铁解决中心区交通问题的重要职能。深入分
5、析,系统研究,科学挖潜,不断缩小既有线路运营行车间隔。根据阶段实施目标,随着地铁10号线成环运营,为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高速、便捷、安全、准时的优势,10号线将逐步缩短运营间隔,最终实现2分运行间隔目标,进一步提升北京地铁的客运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第2章 工程必要性2.1 10号线概况北京地铁10号线是北京地铁线网的第二环线,环线长度57.438km。与地铁近期线网14条线路形成20处换乘站,串联起中关村、奥运公园、中央商务区、宋家庄公交枢纽、六里桥公交枢纽和五路公交枢纽等重要客运集散点,10号线是网络重要的联络线,具有直达、转乘、和缓解向心交通的功能。一期西起海淀区巴沟,
6、沿元代土城径直向东,在芍药居和亮马桥之间转了90度的大弯,然后向南经东三环路直到劲松站。由西北至东南呈倒“L”形。再向西南方向延伸,经过松榆南路、分钟寺、铁匠营路、成寿寺路,最终与5号线交会于宋家庄站并进行换乘。二期工程是一期工程的延伸线,起于一期工程终点劲松站,终止于一期工程起点巴沟站西侧折返线,二期开通运营时将按环形运营。10号线采用国家标准B型车,列车编组为6辆编组,二期开通后全线成环运营,基于预测客流规模,设计运营开通初期最小运行间隔为3分,一、二期工程共配属车辆84列/504辆。其中一期工程配属车辆43列/258辆,已于2008年7月开通运营。二期工程配属车辆41列/246辆,拟于2
7、012年底正式运营。2.2预测客流规模根据地铁10号线全环客流预测成果,10号线二期开通后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量及断面流量如下表所示。 设计阶段客流预测规模 表2-1时期指标2015年2022年2037年方案年运量(亿人次)3.065.327.06年日均(万人次)83.82145.63193.31高峰小时断面流量(万人次/小时)2.563.494.13换乘客流量(万人次)24.4254.5380.19(1)客流预测结果显示, 地铁10号线是市区内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初期全日客运量为83.82万人次,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2.56万人次;近期全日客运量为145.63万人次,最大断面客流量为3.
8、49万人次;远期全日客运量为193.31万人次,断面客流量为4.13万人次。其在未来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较大的客流支持,未来本线运营效率较高。(2)地铁10号线的网络效应比较明显。几乎联络线网中所有的轨道交通线路,沿途与14条轨道交通线路交叉,在初、近、远期换乘站数分别为14、17、25个,这些线路给环线带来了丰富的换乘客流。西、南段沿线用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强度逐渐提高,与几处公交枢纽接驳后,存在较大的客流潜力。2.3运营现状客流规模地铁10号线作为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第二条环线,自2008年东北半环线开通运营以来,充分发挥了环线截流、客流疏散的功能,客流规模增长迅速,远超过了当
9、初设计阶段的预测客流规模。设计阶段预测地铁10号线环线全线成环后,初期2015年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规模为2.56万人;近期2022年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规模为3.49万人;现状(2012年4月数据)地铁10号线东北半环线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规模已经达到3.6万人,提前10年达到了设计阶段近期的预测客流规模。随着2012年底地铁10号线环线全线贯通,10号线客流规模会进一步增加,且增长幅度、潜力较大,参照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规模,预计在2015年地铁10号线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规模将达到4.5万人预测客流达到了4.5万人次已经超过了2min6B编组的运输能力,仍然采用2min是不是可行呢?如何
10、处理这个问题。,提前20年达到远期预测客流规模。故从现状运营实际客流规模和环线贯通后客流增长预期判断,地铁10号线在短期内实现2分最小行车间隔是客流增长的必然需求。2.4工程目标落实市政府关于提高我市轨道交通运营能力,增购车辆32列/192辆,实现2013年底全线2分运营间隔的目标,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2.4.1 行车交路、线路长度和最大列车对数2.4.2 配属车辆数按照10号线一、二期设计文件,列车平均旅行速度为35km/h。根据计算,10号线大交路全周转时间约为100分,最小运行间隔达到2分,需运用车100列,检修车8列、备用车8列备用8列的依据是什么。备用车平时停放在什么地方。作
11、用是什么。应对突发故障还是应对突发客流。对10号线来说达到了2min行车间隔备用车的作用是应对突发故障。这么多备用车需要提供如何使用的说明。,共计配属车116列。由于现配车数量为84列,故实现2分运行间隔需要新增车辆32列/192辆。2.5工程特点增购车辆需2013年陆续进场,2013年底全部到位,时间紧,难度大,须抓紧实施。为确保增购车辆投入运营后的安全、稳定、可靠,以及车辆维修、备品配件的一致性,降低运营成本。增购车辆需与一、二期工程采购车辆系统在技术标准、设计内容、技术参数、实现功能等方面保持一致。第3章 车辆方案车辆选型是地铁系统整体方案中的关键问题之一。10号线一、二期初期车辆已完成
12、采购并保持一致,为保证系统的适应性和车辆运用、维护、检修的便利性,以充分实现维修资源共享,节约工程投资,本工程车辆选型与一、二期初期采购车辆保持一致。 3.1车辆总体要求(1)车辆设计制造基本原则:应采用国际先进的设计、可靠的技术和成熟的产品;节省能源,降低维护和使用成本,美观实用;满足运行线路的环境保护要求;最大程度地使乘客和乘务员舒适;使车辆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2)十号线具有地下、地面、高架线路区段有高架吗?,车辆应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并尽可能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在保证车辆性能条件下,车辆国产化率满足国家发改委要求。(4)除维修手册中指出的易损易耗件以外,车辆结构设计寿命不低于30
13、年。(5)所有安装在车辆上的设备均应在安装环境中良好工作,且能耐强风、沙尘、高温、高湿、振动、噪声、腐蚀及清洁剂污染。(6)尽量轻量化,减振、减噪、节约能源。(7)造型和色彩要求简洁、流畅、明快、富有时代感。3.2车辆使用条件3.2.1自然环境海拔: 不超过1200m 环境温度:25 45(年平均温度为1112)相对湿度:最湿月份,平均最大湿度为90,该月平均温度不大于25。使用环境:车辆在地下和高架线路运行,在地面库内检修和停放,库内温度不低于0。3.2.2线路参数轨距: 1435mm最小曲线半径:正线 300m 车场线150m 最小竖曲线半径:正线 3000m 车场线 2000m 最大坡度
14、: 正线 30 辅助线35 3.2.3供电条件供电电压:DC750V变化范围:500V至900V再生制动时不高于1000V受流方式:接触轨上部接触受流,接触轨中心线与走行轨道中心线距离为1417.58mm,接触轨顶面高出走行轨顶面1406mm。 3.3列车编组及车辆主要特点3.3.1列车编组及设备配置10号线车辆按其设备配置的不同分为:Tc车(带司机室的拖车)、T车(不带司机室的拖车)及M车(不带司机室的动车)三种车型,并由T、M两种车组成动拖比为1:1的动车组单元。10号线列车初、近、远期均为6辆编组,编组方式:+Tc-M-T-M-M-Tc+注:+ 采用半自动车钩,- 半永久棒式车钩。地铁电
15、动车辆车体端部用作司机室,并安装部分电气设备,其余大部分电气设备及辅助机组均安装在车体下面与车体顶面。为了防尘、防雨雪的侵入,绝大多数电气设备均集中安装在箱体内。3.3.2车辆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1)设备有良好的可接近性,易于安装和拆卸,便于维护和检修。(2)保证车辆轴荷重均匀分布。(3)保证电器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别是保证安全的绝缘距离和良好的通风条件,良好的接地装置。(4)尽量使电缆、空气管路和风道的长度最短,尽量减少风道弯曲,并使风量分配均匀。(5)对于产生强磁场的设备要加装屏蔽,以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电子控制系统和通信信号系统的正常工作。(6)使乘务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操作方便和
16、安全;保证乘客乘坐舒适和人身安全。3.3.3主要技术参数(1)主要结构尺寸车体长度:19000mm1列车长度:619520mm+2(:300500mm)车体宽度:2800mm车顶距轨顶面高度:3800mm车内高度:2100mm(地板面到天花板中心最小高度);1900mm(客室内乘客站立区最小高度);车钩中心线距轨顶面高度:660+10mm地板面距轨顶面高度:1100mm车辆定距:12600mm;固定轴距:2200mm;轮对内侧距:13532mm;车轮直径:840mm(新轮)、805mm(半磨耗)、770mm(全磨耗); (2)自重和载客量自重: Tc车:不大于30吨M车:不大于35吨T车:不大
17、于29吨载客量:见表3-1。 载客量 表3-1车型单车人(人)列车人(人)座席站席总载员六辆编组定员Tc车361942301460M、T车42208250超员Tc车362582941864M、T车42277319注:额定载员:站立乘客按6人/m2计;超员:站立乘客按8人/m2计按照国家标准应该为9人;乘客人均重量按60kg计。(3)运行参数最高运行速度:80km/h起动平均加速度:在超员载客情况下,列车速度从040km/h,不小于0.83m/s2;从080km/h,不小于0.5m/s2。平均制动减速度:在额定载客情况下,列车从最高运行速度到停车。最大常用制动不小于1.0 m/s2紧急制动不小于
18、1.2m/s2平均旅行速度不小于35km/h,35km用于计算车辆的数量,应该是日常运营的速度,给车辆性能提要求的话是不是应该高于35km/h,这样运营速度才能更有把握满足35km/h。技术速度不小于50km/h牵引、制动冲击极限:0.75m/s3平稳性指标:2.5(4)电气参数接触轨电压:DC750V牵引电动机额定持续功率:180kW辅助系统电源:AC 三相 380V DC 110V3.3.4车辆机械和电气系统的特点车体基础结构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性能好、不涂装的不锈钢型材、底架无中梁的整体承载焊接结构。客室每侧为四扇大开度双叶电动门,司机室前端设紧急疏散门,整列车所有车辆的客室通过贯通道连接
19、。转向架为无摇枕外置式轴箱二轴结构形式。构架为钢质压型焊接结构;设二系悬挂装置,一系悬挂采用钢制圆簧或橡胶金属一体化弹簧;二系悬挂采用空气弹簧。采用微机控制的模拟制动机控制单元式基础制动装置的方式,实现无级制动。车辆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并设有应急通风系统。一体式空调装置使夏季客室内温度及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电气传动系统采用VVVF交流逆变调速,实现无级调速。列车具有再生制动和空气制动。采用顺序制动的方式,优先采用电制动,减少空气制动。为了充分利用粘着、保护轮轨、提高牵引与制动性能,设置较完善的空转与滑动保护系统。静止逆变器为辅助系统提供三相交流电及直流控制电源。列车诊断系统具有对主要车载设备
20、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诊断、评估、存储、显示和报警的功能。列车运行自动控制(ATC)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驾驶(ATO)、自动监控(ATS)和自动保护(ATP)等子系统。噪声指标按GB1489294地下铁道电动车组司机室、客室噪声限值执行。列车在故障情况下的运行能力:6辆编组列车在超员状态下,当损失1/3动力时,列车仍然可以在35(考虑新线车辆的通用性)的坡道上起动,并以正常运行方式完成一次单程运行。6辆编组列车在空车状态下,当损失1/3动力时,列车仍然可以在35的坡道上起动,并返回车辆基地。第一条满足,第二条肯定可以满足,写的意义不大,按照规范的规定应该是损失1/2动力。本线采用3动3拖的方
21、式,采用列控时无法损失一半,采用架控时仍然有可能失去一半的动力。列车救援能力:一列6辆编组的空车能将另一列停在35(考虑新线车辆的通用性)坡道上的6辆编组超员故障列车移至最近的车站(上坡需要考虑线路的具体情况,如果存在长大区间,有可能需要前后两列都是载人救援。对于动力的要求较高。)。一列6辆编组的空车能将另一列停在35坡道上的6辆编组故障空车救援到车辆基地(上坡)。3.4车体及车钩3.4.1车体(1)车体材料地铁电动车辆对车体的主要要求:第一,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第二,足够长的使用寿命;第三,尽量做到轻量化。第四,技术成熟,国内制造。车体结构材料选择的前提是能在安全运行和检修方便的基础上使车辆结
22、构重量减轻,从而达到节约原材料及能源的目的。目前国内外车辆的车体结构材料的选用基本上有耐候钢、铝合金和不锈钢三种。耐候钢车体(碳钢)耐候钢车体具有良好的冲压性和焊接性,以及较好的强度和较高的韧性,同时车辆造价较低。但耐腐蚀性较差,车体结构容易产生严重腐蚀,维修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大。铝合金铝合金车体外形美观,重量相当于耐候钢车体的1/3左右。此外铝合金车体耐腐蚀性比耐候钢高得多,并且也具有与耐候钢相当的耐冲击性。同时,铝合金易于挤压成型,可以制成所需各种断面形状,且无需二次加工,组装工艺省时、省力。但也存在着耐燃烧性能较低,可修复性能差的缺点。同时铝合金车体价格相对耐候钢车体要高得多。不锈钢车体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铁 10 车辆 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