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羊肉生产体系探讨.doc
《青海省羊肉生产体系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羊肉生产体系探讨.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海省羊肉生产体系探讨郭继军 马月辉近几年来,青海省羊肉生产发展较快,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引进肉羊品种多。主要包括夏洛来、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萨福克、波德代等。第二,以肉用为主的杂交试验多。检索相关报道有陶赛特藏系羊、陶赛特青海半细毛羊、陶赛特小尾寒羊;萨福克青海半细毛羊、萨福克小尾寒羊;特克塞青海半细毛羊、特克塞小尾寒羊;夏洛来藏羊;小尾寒羊藏羊。第三,肉羊引种范围广。海东地区,海北州,海西州,海南州都有引进。第四,杂交试验效果好。几乎所有的试验都验证了引进肉羊能够显著提高当地羊肉用生产性能,建议推广。我们在看到我省羊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突出
2、问题。首先是对羊肉生产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思想认识上的再统一。政府部门和业务单位认识相近,关键在于牧民群众的认知接受能力。没有一线群众的积极参与,羊肉生产很难落到实处,这不仅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利益驱动。而牧民群众的养殖效益来自市场,源于科学,这需要政府的作为,企业的合作,技术的支持。其次,近期青海省调整出台了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的生态、生产条件,规划了现有畜种的生产发展方向和模式,但是缺乏可操作性。第三,也就是最根本的体系建设问题,尤其是羊肉生产体系建设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本文就此作些探讨,供参考。1青海省羊肉生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在我国草原
3、畜牧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养羊业是全省畜牧业生产的主体,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活的根本产业,也是以藏羊这一独特畜种为载体的资源优势产业。现阶段,我国养羊业的发展趋势是:从“毛主肉从”向“肉主毛从,肉毛兼顾”的生产方向过渡;从放牧向半放牧半舍饲、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羊肉生产由普通羊肉生产向高档优质羊肉生产过渡;养羊业的生产经营由数量竟争转向质量竟争。如何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肉羊产业,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是我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而羊肉生产体系建设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目前,我省用于羊肉生产的地方品种有藏羊、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及其杂交后
4、代,相对于专门化的肉羊品种而言产肉性能有很大差距。羊肉生产主要是放牧形式的自然育肥,少量进行集中阶段育肥,有些是老弱病残类的淘汰肉用羊。这种羊肉的生产方式远远滞后于现代羊肉生产的需要。青海地方品种能够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但产肉性能较低。据统计都兰县藏羊产肉量20世纪5060年代,母羊胴体重2025Kg,羯羊2535Kg;母羊屠宰率在43%以下,成年羯羊在43%44.5%。70年代后,由于草场超载等原因,藏羊个体产肉量有所下降。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及其改良羊产肉性能为:二、三岁羯羊、老龄母羊、当年羔羊的平均胴体重分别为21.96,18.88和11.88Kg;屠宰率为46.26%,42.
5、99%和41.03%。国外优秀肉羊品种生长发育快,体格大,繁殖生产性能高,如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萨福克等,46月龄育肥羔羊的胴体重可达20Kg以上。引入肉用品种羊与青海地方品种杂交试验效果良好,杂种一代生长速度加快,体重增大,产肉性能提高,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小面积推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肉羊的引种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种用公羊及其杂交后代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观察,有些杂交组合还要进一步验证。如何发挥当地品种和引进品种的优势,是坚持“纯种繁育”还是“杂交改良”,如何进行“纯种繁育”、“杂交改良”,这些都是肉羊生产体系建设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草原兴发集团、青海省三江集团等龙头企业涉足青海畜牧业
6、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青海羊肉生产的传统模式,牧区羊肉生产已经逐步由自主盲目经营向定单羊肉生产转变,企业对羊肉产品也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青海肉羊生产体系,生产模式已经初现雏形,引导和规范青海省肉羊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是政府和业务部门的职责。2构成羊肉生产体系的要件2.1种羊主要是经济杂交用肉羊父本的生产。试验研究表明,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羊在青海都有良好的适应性,与当地羊杂交能够显著提高当地羊的产肉性能。但是数量十分有限,满足不了市场需要,种用肉羊以引进活体为主。另一方面,种羊生产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种质鉴定有待进一步加强,应严格按照“青海省肉羊生产综合标准”来组织种羊生产,按照“青海
7、省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种用肉羊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省三角城种羊场为核心加快省级肉用种羊场建设,保证全省肉用种羊需求。2.2基础母羊在肉羊生产体系中基础母羊的数量决定了肉羊生产的规模和效益。尤其是在羔羊肉生产模式下,母本的繁殖性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小尾寒羊“热”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肉羊进行经济杂交的母本青海牧区应当以杂种羊为主,藏羊、青海细毛羊、半细毛羊因地适度种间杂交;青海农区建立小尾寒羊纯种繁殖场,形成以小尾寒羊及其杂种羊为主以当地品种为辅的母本繁育体系。现阶段人工授精技术是肉羊生产体系中良种母羊扩增和商品羊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基于以下几方面理由:种用父本数量限制;繁殖母本相对分散,基
8、本以村为单位;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简便,宜于掌握;乡级畜牧兽医体系完善,便于技术培训;便于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所以要加强绵羊人工授精工作,在人口密集,羊群集中的地区设立人工授精站、点,培训技术人员。2.3商品羊在肉羊生产体系中,现阶段商品羊生产主要是二元、三元肉羊杂交后代的生产与经营。具体做法是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和羊的品种资源情况,选择专用肉羊作为杂交和终端父本,选择繁殖力高、母性强、泌乳能力好的羊作为母本,通过杂交生产肉用羔羊。在美国,通常用作母本的品种有蓝布列特、美利奴、考力代、哥伦布和塔基羊,作为父本的品种有萨福克、汉普夏、雪洛泊夏、牛津和南丘羊。在澳大利亚,通常用边区莱斯特公羊与美利奴
9、母羊交配,然后再用南丘羊和有角陶赛特公羊与杂种母羊配种,所生产的肥羔效果很好。在我省牧区利用萨福克公羊与当地藏羊杂交在海北州海晏县的生态条件下,采用全天放牧无补饲的饲养管理方式,萨藏1的生长发育快于同龄藏羊,8月龄活重比藏羊多8g(0.01);体长、胸围、管围、尻宽、体高、胸深、胸宽均极显著大于藏羊(0.01),具有父本明显的肉用性能特点,同时又保持了母本藏羊对严酷环境的适应性;陶藏F1除初生体尺与同龄藏系羊后代的体尺接近外,4月龄、6月龄陶藏F1体高、体斜长、胸围比同龄藏系羊后代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在当地饲养管理条件下,不仅保持了母本的耐粗饲的优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羊肉 生产 体系 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