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鲫鱼精编.doc
《钓鲫鱼精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钓鲫鱼精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钓鲫鱼精编鲫鱼分布广,繁殖快,耐受力强,食性杂,喜爱群游,常栖息在杂草丛生地,到有腐殖质的水底觅食。鲫鱼胆小而警觉,稍有惊动即逃。同时,鲫鱼还常因气温的变化而游戈于不同水域,并随之改变其食性。它在产卵期也不停觅食,故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能钓到鲫鱼。这就要求垂钓者,不但要选好钓位,而且要采取适宜的钓具和钓饵。所以,钓鲫鱼是初学钓鱼的起点,也是检验运动员垂钓技艺的重要标志之一。()学习钓鲫鱼的启示 (二)钓鲫鱼的室内实验 (三)钓鲫鱼的几种方法 (四)钓鲫鱼的饵料 (五)关于脑线的长度 (六)钓鲫鱼的注意事项()学习钓鲫鱼的启示 1989年5月6日在杭州,同年5月13日在北京,海峡两岸举行了两场钓鲫
2、比赛,结果前6名均被台北队所囊括。为此,我对台北队的垂钓技艺进行了研究,阅读了有关文章。他们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l小渔钩、极细的线,是钓鲫鱼的重要一环。 这是由鲫鱼胆小而警觉、个体较小的特点所决定的。台北队所用的脑线粗O.44毫米,主线粗0.77毫米,丸袖式无倒刺渔钩46号,均 为日本所产。2长脑线、立柱形两头带金属环的铅坠、漂坠搭配适当,反应灵敏。 台北队所用的脑线长度为3350厘米。为什么要用长脑线?这是由鲫鱼叼食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实验观察时,看到它的吞饵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是围着钓饵转,有时用身体蹭或用尾巴扇。这时反应在短脑线的渔漂上,表现为上下抖动,提竿时可能挂住
3、鱼体或鱼尾,偶尔能提上岸,但绝大多数是空钩,或钩上挂点鳞片。这种上下抖动的现象,若用长脑线(50厘米)就会消除,渔漂纹丝不动。第二阶段,经过看、围转、蹭或扇,感到无危险或口味适宜,将饵钧一口吞下,叼着饵钩起游逃走。反应在长脑线渔漂上,是迅速下沉,见沉漂就提竿,十拿九稳能得鱼。没有假信息,从来不送漂,这就是长脑线的优点。因为脑线和主线都很细,酷似蛛丝,从而解除了鲫鱼的警觉,只见它头朝下、尾朝上一口吞下饵钩,抬头游走。所以,出现闷漂”和“领漂”。这对动作比较缓慢的老年垂钓者是比较适用的,就广大青壮年垂钓者而言,落空的机会就更少了。立柱形两头带金属小环的铅坠,长约3335厘米,上环与主线联结,下环与
4、长脑线打结,保持了原线固有的拉力强度。因为与金属小环联线不存在线与线之间打结。根据渔漂的浮力大小,在立柱体上增加或减少卷上去的铅皮重量,是十分便当的,可以把漂坠搭配到最佳灵敏度。台队的钓法是两条脑线各挂一只渔钩,一长一短,上下仅差3335厘米。好的漂坠状况是,下面那只渔钩刚好擦地,上面的那只渔钩悬浮在水中,反应非常灵敏。我在仿效实践中,唯感美中不足的,就是两条长脑线极易绞在一起。为了克服此弊,可把脑线与下金属环联结处,各加衬一段长约2厘米的细小塑料管,从管中穿线,并固定在金属环的两侧,使两条长脑线分开,并保持57厘米的间距。3拉直主线,为缩短提竿时间创造了条件。投钧之后就把主线拉直,并把竿消插
5、入水中。 这样,能抗风,防止钓竿晃动,保持渔漂的稳定性。这是台北选手的第三种做法。需要注意的是,把主线拉直后的多余线段不好处理。为此,可将威海产45O厘米长手竿装上导线环,安上小1O2型绕线轮,使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不仅是钓鲫鱼的常用竿,用小铅坠能甩出 3O多米远,钓其他底层鱼,代海竿用也挺好。或在手竿柄节上装一个塑料圆盘式绕线轮(渔具店有售),在其与竿相衔接处,夹入一小条塑料板(如废旧的X光胶片),剪成6X2厘米的 长条,固定在绕线盘与竿柄衔接处,摇盘收直主线后,把线勒入此夹缝中。假若大鱼上钩后,鱼要线时又可自由抽出拉动绕线盘倒转。为使竿与线保持一体或不乱线,可根据竿身的长度,套上35条扎辫
6、子用的橡皮筋。为了使上线下线方便,可在主线上穿入长25厘米的气门心,上线时把气门心套在等消上即可,下线时从气门心中抽出竿梢即可收残。经过这样改装后的手竿,不仅钓鲫鱼时好用,钓其他鱼也好用。台北队参赛的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钓鲫鱼专门研究团体一“名人会”的会员,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钓鲫技术,并用比赛等各种形式进行实地训练,对钓技精益求精,曾在世界性钓鲫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钓具方面也比较先进,如用日本产的54米碳素竿,其重量仅有145克,既轻便,又有高强度。抽拉式竿架,既能调长度又可调角度。伸缩式两节的抄网把柄既方便,又灵活。岛内还有专门生产各种鱼饵的工厂,有香型独持专用于钓鲫鱼的饵料。这些都是他们的
7、优势。(二)钓鲫鱼的室内实验 为摸清鲫鱼的习性,特别是它的食性特点,可把钓回来的鲫鱼放在一个大玻璃缸中,进行人工喂养,作“垂钓”实验,不仅另有一番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第一手资料。初入缸中的鲫鱼,或因刺伤等原因表现为惊恐不安,食欲不好。一周之后,若再增加了伙伴,无论是喂荤饵或素饵,都会出现抢食现象。但当鲫鱼的数量减少,这种抢食现象较为罕见,特别是喂素饵时,在吞饵之前,鲫鱼总是头朝缸底,翘着尾巴,向饵团拱动或用身子蹭,或用尾巴不停地扇动,有时吞人嘴中又吐出,吐出后再吞入。经过吞吞吐吐24次之后,才压磨嘴吞入。这种现象说明:鱼多时抢食,咬钩凶猛;鱼少时特别是喂素饵时,鲫鱼吞钩分为两个阶段,即头朝
8、下拱、蹭、扇、吞吞吐吐为第一阶段;吞入后压磨嘴为第二阶段。为实验装钩方法与钓获的关系,把同样的小钩、同样的素饵,一个装成钩尖裸露,一个把钩尖全用面饵包封。结果,钩尖裸露的只要吞进就无法吐出,而不露钩尖的吞进后仍可吐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装钩时以裸露钩尖为好。因为只要鲫鱼咬上这种钩,就惊恐万状,四处乱窜,拼命挣扎。越挣扎,刺鱼越深,也就越难挣脱,形成刺鱼有力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裸露式饵钩的威力是比较大的。 再看用糟食诱钓鲫鱼的实验。将集束式无托饵器炸弹式钩,捏上粮食后投入玻璃缸中,饵团刚落缸底就被鲫鱼团团围住,用嘴不停地拱饵团。此刻鱼尾扇动次数,较其他时间快得 多。这是一种“信号”,是在呼喊同
9、伴来此觅食,也是一种“高兴”的表现。饵团被鱼拱动后,提前溶化散开,有的鲫鱼吞入一小片豆饼渣游到缸角处压磨嘴,而有的则是在吞食溶化饵液的同时,也将渔钩吞入,此时只见原来的“小雾团”被上钩鱼使劲搅动,范围迅速扩大,未咬钩的鱼表现惊恐不安,有的乱窜,有的企图找到一个地方藏身,个别胆大的继续吸食饵液又上了钩,饵液呈雾状。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两点:一是鲫鱼遇到危险时,会发出信号,让其同伴离开危险区;二是液态饵较块状饵更便于鱼吸食,看不出吞饵阶段 鲫鱼食性虽杂,但在多种饵料中,则有明显的选择性。如把细玉米面制成酸、臭、香和不加任何添加剂的4种颗粒状饵料,分别放在鱼缸的4个角,鲫鱼就先吃带气味的,后吃无味 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鲫鱼 精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4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