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韦小宝的毕业论文.doc
《关于韦小宝的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韦小宝的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浅析韦小宝的反侠形象院 系: 人文学院-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2013年5月2013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 Analysis Wei Xiaobaos anti-Xia imageDepartment: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School of HumanitiesMaj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rade: 2009 Students Na
2、me: Wang JuanStudent No.: 200901050221Tutor: Lecturer Guo Lei May, 2013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王 娟 日期: 2013年 5月26日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
3、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王娟 指导教师签名:郭磊日期: 2013年5月 26日 日期: 2013年5月26日 王娟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王凌虹副教授红河学院中文系组长郑 琦讲 师红河学院中文系组员郭 磊讲 师红河学院中文系组员张雪学 生红河学院中文系 记录员欧佐丽学 生红河学院中文系 记录员 摘 要 韦小宝是金庸作品鹿鼎记中的主人公,因其另类的言行举止而饱受争议
4、。本文提出韦小宝是反传统武侠的反侠形象,并从侠与反侠的界定中管窥金庸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武侠文学。该文本运用下定义的形式,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层层深入,从而揭示出韦小宝反侠形象的深层意蕴,以及这种意蕴所蕴含的时代气息。关键词:韦小宝;侠;反侠;形象分析ABSTRACT Jin Yongs works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in which the hero Wei Xiaobao has been concern , and the analysis of Wei Xiaobaos image also has its own rhetoric. In this
5、paper , considering the image of Wei Xiaobao is an anti-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he anti-Xia and Glimpse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Xia and anti-Xia seeing Jin Yongs works are a reflection of the martial arts literature. Use to define the form of the tex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la
6、yers of depth, which reveals deep implication of the Wei Xiaobaos anti-image, and this implication inherent flavor of the times.Keywords : Wei Xiaobao; xia; anti-xia; image analysis 目 录一 绪言1二 对侠与反侠的界定1(一)对侠的界定1(二)对反侠的界定2三 韦小宝反侠的体现3(一)独立于三教(儒、道、佛)之外31.儒之侠郭靖、萧峰32.道之侠令狐冲、杨过43.佛之侠张无忌、石破天4(二)非正派的“痞”性5(三)
7、“游离性”的立场61.江湖与朝廷之间72.正与邪之间73.满人与汉人之间8四 塑造韦小宝这一形象的深层意蕴8(一)对传统侠义文化的反讽8(二)对旧传统文化和旧社会体制的批判9五 结语10参考文献11致谢12一 绪言“侠”一直是金庸作品的主旋律,在金庸的作品中侠者风范的正面英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鹿鼎记中却一反武侠小说的惯用主题,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描写了韦小宝的成长史。鹿鼎记中,金庸理想中的“阳刚”世界受到了颠覆。韦小宝的这一“反侠”形象,是金庸对自己定义的理想男性的嘲讽。韦小宝这一反侠形象的出现,既可以看做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终结,也可看做是金庸对武侠小说的另辟蹊径。因此,韦小宝的反侠
8、形象很有研究价值。本论文通过对“侠”与“反侠”的界定,对韦小宝反侠形象做了深层分析,得出韦小宝反侠的深层内涵的结论。结合鹿鼎记的写作年代1969年,这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当时社会动乱。韦小宝就恰恰变成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金庸借用喜剧的形式道出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这对我们研究反思当时的社会文化与社会体制很有价值。本文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武侠小说中侠与反侠的界定,对儒、佛、道三家思想中侠者形象的具体体现,探讨分析了韦小宝反侠形象所体现的时代气息,从而揭示了韦小宝身上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时代意蕴。二 对侠与反侠的界定(一)对侠的界定“侠”在现代汉语词典
9、中的阐释是:侠客,指有武艺、讲义气、肯舍己助人的人;侠义,指讲义气,肯舍己助人的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第1354页。关于侠的界定,有人认为,武侠的精神最早来自于墨家的“兼爱”精神。也有学者认为,侠来自于儒家,因为儒家有一种精神,叫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道这个事情不一定能够成功,但因为它是正义的,我就要做它,即使不成功,我也要做到底,这是一种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说,在儒家的思想里面,也有一定的侠义精神的反映。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最早的源头。司马迁论述侠的特点,说他们的主要特征是:“言行不合乎社会主流。不是说领导说什么,他马上就跟着说什么。但是他们做事,是言
10、必信,行必果,这人讲义气,说话算数,男子汉大丈夫。然后是不爱其躯,就是不过分的爱惜自己的生命。”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底部脚注格式不标准下同。陈平原先生认为:“武侠小说中的侠的观念,不是一个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可用三言两语描述清楚的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历史记载与文学想象的融合,社会规定和心理需求的融合,当代的视野和文类特征的融合。”朱寿桐:王际兵: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从韦小宝形象看精神产生的异化现象,新华网浙江频道。他说了这么几个融合,也就是说,武侠小说这个侠其实是一种融合,既有历史上真的武侠的影子,也有我们头脑中的想象,最后融合成武侠文学中的侠客。因此,我们认为广
11、义的侠是指有武艺、讲义气、言必行、行必果且肯助人为乐的人,狭义的侠则是指有武艺的人。(二)对反侠的界定反侠就是与侠相反的一种形象,有学者认为“反侠是在一般的武侠世界中表现出与英雄侠士相悖逆、相背反的素质”孔庆东:鹿鼎记的思想艺术价值,华文文学,2005.5。,也有学者认为“反侠是素质和行为与一般武侠小说中的意识规矩所不同甚至相反的侠客”孔庆东:鹿鼎记的思想艺术价值,华文文学,2005.5。在此,我们赞同后者的观点,认为反侠是素质和行为与一般武侠小说中的意识规矩所不同甚至相反的侠客。鹿鼎记中韦小宝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反侠典型,他不会武功却能叱咤风云、问鼎天下成为皇帝上边的大红人;他说谎、拍马屁甚至
12、还用撒石灰粉这样连坏人都不用的下三滥手段,但是最后他却能成为天下第一大会天地会的总舵主;此外,韦小宝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人,这就和一身侠气,讲道义、讲学识、甚至还讲出生的侠者们形成鲜明对比,和真正的侠者们相比,韦小宝是一个满嘴粗话脏话、不拘礼节、不能称之为君子的反传统侠者形象的人,韦小宝虽然有很多为人所不齿的地方,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韦小宝也不例外,我们不能放大他的缺点而忽视了他的优点,韦小宝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他的忠孝义的优点奠定了他“侠”的身份,因此我们说韦小宝是一名与传统武侠不同的反侠。三 韦小宝反侠的体现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在70年代之
13、后出现的一股文化艺术潮流。从时间上讲,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研究者们强调1968年的西方学生运动而带来的文化现象:“嬉皮士,性解放,反文化,乃至极左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等等。它的特征之一是彻底的反传统”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E%E7%8E%B0%E4%BB%A3%E4。韦小宝与郭靖、令狐冲、张无忌是完全不同的形象,他身上有着十足的痞性,他没有坚定的信仰和理念,他唯利是图,是一个为了存活可以使用各种伎俩的无赖小人。和以往金庸作品中的主人公相比,韦小宝是最不具备侠的资格的人,但是金庸却赋予这样的人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妻妾成群、飞黄腾达。这并不是偶然,这是金庸
14、对韦小宝这个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痞性进行的文学解构,韦小宝无赖、不诚实、唯利是图,这种反传统的侠者形象恰到好处的诠释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即彻底的反传统,这种特征在韦小宝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独立于三教(儒、道、佛)之外1.儒之侠郭靖、萧峰儒侠就是以儒家精神道义奉行侠的作为,以侠的行为方式济世救人,以求在现实世界实现儒家理念(亦即儒家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人。此时儒即是侠,侠即是儒,儒与侠是二而一,一而二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便是体与用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侠义精神是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洁矩之道,是“急人之所急,苦人之所苦”的悲悯,是“仁者爱人”的表现。在金庸的作品中有“侠之大者,为国为
15、民”的郭靖,“为国为民”四个字,又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郭靖的一生就是这四个字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利益而奋斗,体现了中华民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郭靖死守襄阳的精神,是儒家思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在金庸的作品中另一位典型的儒侠人物是萧峰,纵观萧峰一生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着儒家的道义和精神,萧峰最后因仁而死,其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萧峰身上所体现的重承诺,讲诚信,是朋友之义,也是儒家之德。萧峰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仁、义、勇的精神,正是儒家思想核心的体现。然而,在鹿鼎记中,韦小宝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身上,他没有郭靖那样的为国为民、大义凛然的精神,在利益面前,他永远都是唯利是图,他的价值观永远和利有关,
16、他所想的更多的是“小家”,而不是“大家”。此外,韦小宝也不可能做到像萧峰那样抛开所有顾虑的去履行承诺、讲求诚意,他只会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才会想到所谓的承诺和诚意,他不可能做到连性命都不顾的去履行所谓的承诺和诚意,也就是说,韦小宝的义,是有条件的,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义。所以我们说,韦小宝是一个独立于儒家精神道义的反侠。2.道之侠令狐冲、杨过道家的思想在金庸作品中也有所表现,这主要体现在其对武学的刻画上。要练成最上乘的武功,就必须做到忽略所学招式的境界,做到“以无胜有”。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提“无招胜有招”的理论。风清扬指导令狐冲学剑时,告诉他待把这些剑术掌握之后,要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且从中认真
17、揣摩,领悟其中的真谛。后来令狐冲确是以“无招”的剑术击败了不少武林高手。这种以无胜有的武学要诀,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时时可见。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从独孤求败的剑术中体悟到了这种变化。独孤求败所埋的四口剑,代表了他一生武功与剑术的四个阶段。剑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遵循从无到有,从有至无的变化规律,它重视以人为核心的主导作用,遵循自然和谐的思想。相比之下,金庸在鹿鼎记中对韦小宝的刻画显然没有蕴含道家精神,韦小宝是一个十足的痞子,从不遵从所谓的条条框框,他最怕麻烦,凡事能直接一步到位的绝不拐弯抹角,所以在他身上体现不出所谓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他学武功的目的只是为了在危难时便以脱身,从不会有意识的花时间
18、和精力去思考和领悟这些武功所蕴含的哲理。所以,韦小宝是完全独立于道家精神道义的反侠。3.佛之侠张无忌、石破天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一个“空”字,即万物皆为空。但人活着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所以常人成佛的希望渺茫。金庸的笔下有几个令人羡慕不已,佛缘不浅的人。张无忌身上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佛家的慈悲心,他不愿伤及无辜,凡事以慈悲为怀,在他的一生中,几乎都是在别人的逼迫下行事的,受赵敏的逼迫而没有和周芷若拜堂成亲,受小昭之请而练成的乾坤大挪移,受局势所逼而无奈当上明教教主等等,这些都是张无忌无为,甚至无奈的体现,最后他卸任明教教主之职,说明了他不被名利世俗所牵绊,看透了世俗的尔虞我诈,追求心境自然的一种佛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韦小宝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