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國小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的魔法寶盒.doc
《打開國小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的魔法寶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開國小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的魔法寶盒.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打開國小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的魔法寶盒李偉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收稿日期:2006年5月15日;接受刊登日期:2006年11月1日)摘 要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嘗試用質性研究設計中的參與觀察法進行研究,並輔以觀察時所拍攝的錄影帶,及對教師們的非正式訪談和收集相關文件的方式,做為資料的補強。本研究以一名國小集中式特教班男性教師的適應體育教學為研究的對象,研究進行的時間長達四個月,合計共觀察了16次和非正式訪談24次,觀察的適應體育細目有躲避球、墊上運動、器械遊戲和徒手體操四項運動。資料分析結果發現:一、躲避球、墊上運動、器械遊戲和徒手體操四項體育細目有效的教學調整策略分別有二十
2、一、十一、二十六和十三種,合計共七十一種。二、整體分析結果顯示,七十一種調整式教學策略概分為四大類:給予提示、徒手協助、活用器材和調整難度。最後根據研究的結果,對適應體育教學與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議。關鍵詞:適應體育、特殊體育、教學策略、調整式教學壹、緒 論一、研究背景與動機教育的目的在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優秀學生。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以身體活動為本質的教育(卓俊伶,民87)。而特殊體育(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是針對身心障礙者所特別設計的適應性(adaptive)身體活動教育,是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內涵中重要的一環。特殊體育
3、與特殊教育密不可分,黃明霞(民93)指出今日特殊體育是以發展動作能力、動作技能和健全人格為重點,透過肢體的活動來增進身心健康,並藉由學習情境來增進人際互動為目的,其目標與重點皆與特殊教育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特殊教育在當代教育思潮與國際社會重視弱勢族群的雙重趨勢引領下,一時之間成為教育中的顯學。我國政府因應這股潮流,近十多年來非常重視特教,所推行的一連串重要措施詳如表1,從頒佈的法令或政策中,我們可以窺出政府推動特教可謂不遺餘力,連帶也帶動了特殊體育在國內的蓬勃發展。表1 我國政府推行特殊教育重要措施一覽表推行時間推行項目備 註民81完成全國第二次的特殊兒童普查根據普查的結果研擬發展與改進特殊教
4、育五年計畫。民82訂定發展與改進特殊教育五年計畫該計畫一方面擴大接受特殊教育服務之學生數量,一方面提昇特殊教育服務之品質,其目標有五項:發揮特殊教育行政功能、增加接受特殊教育學生的數量、提昇特殊教育服務的品質、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建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民83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該報告書對身心障礙教育提出十一項建議,對身心障礙教育表現極大的關懷。民84.5.30召開全國身心障礙教育會議民84.12發佈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民86公布新修訂的特殊教育法特教法是政府推動特殊教育最重要的依據。民87訂定發展與改進特殊教育六年計畫該計畫的基本目標:發揮特殊教育行政功能、擴大特殊教育服務的範圍與數
5、量、提昇特殊教育服務的品質、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民92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該次會議三大中心議題之一的增進弱勢族群教育機會,確保社會公平正義,與特殊教育息息相關。政府特別針對特殊體育也大力推行許多具體的措施(如表2),並在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中明確宣示:一方面應加強學校特殊體育教學,以達治療復健的目的;一方面應推動社會體育,訓練特殊體育選手,鼓勵身心障礙者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競技,以恢復身心障礙朋友的信心,並為國爭光(教育部,民84)。此外,為因應國際領域名詞的更改,在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召開的改進特殊體育教學中程發展計畫第一次委員會議中,特別將國內慣用的特殊體育改為適應體育(Adapte
6、d Physical Education),並將改進特殊體育教學中程發展計畫更名為改進適應體育教學中程發展計畫。此舉適應體育取代特殊體育,不僅僅是名詞上的改變,也象徵政府對身心障礙人士權益的重視與肯定(王志文,民92),並進而期望所有的身心障礙者都能得到適應性的教育機會。在政府長期、有計畫與連貫性的推動下,適應體育在國內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各種適應體育相關的研究也如雨後春筍般的表2 我國政府推行特殊體育重要措施一覽表推行時間推行項目備 註民82訂定發展與改進特殊教育五年計畫其執行要項中第十一項內容為推展特殊體育及殘障運動計畫。民83訂定改進特殊體育教學實施計畫主要內容包括七大項:研修特殊體育法
7、規、改進持殊體育課程教材教法、健全特殊體育教學評量制度、加強特殊體育教學之師資培育及進修、改進特殊體育教學環境設備、建立特殊體育教學輔導網、加強特殊體育教學研究發展。民84頒訂改進特殊教育教學實施計畫在七項主要實施內容中,最後五項皆與特殊體育有關:健全特殊體育教學評量制度、加強特殊體育教學之師資培育與進修、改進特殊體育環境設備、建立特殊體育輔導網路、加強特殊體育教學研究發展。民84.5.30召開全國身心障礙教育會議加強推展殘障體育運動,促進全民運動的推展。民84.12發佈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第七項:加強特殊體育、增進身心健康:研修法規,建立特殊體育制度、建置資訊,掌握特殊體育訊息、健全組
8、織,發揮特殊體育功能、改進教學,落實特殊體育功效、研編教材,充實特殊體育教學資源、培訓師資,提升特殊體育師資素質、改善設施,提供特殊體育適性環境、發展學術,提高特殊體育專業素養、推展活動,增加學生活動機會,培訓選手,激發學生運動潛能。民86公佈獎助績優殘障運動選手實施要點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鼓勵身心障礙者參與競賽所訂定的獎助辦法。民87設置身心障礙國民運動委員會積極推展身心障礙國民運動及銀髮族的休閒活動政策。民88訂定適應體育教學中程發展計畫此為五年發展計畫,計畫中確立七大推展方向:教學與策略、教材與教具、輔導與評鑑、研究與發展、進修與考察、場地與設施、活動與資訊。期待藉由提升適應體育的教學品質
9、,來增進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機會和體適能力。民89訂定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教練獎勵辦法針對參加國際性身心障礙運動會成績優異的選手,頒發獎狀與獎助學金;符合給獎資格選手之國家代表隊教練,則頒發獎狀,以資鼓勵。民92頒訂增進適應體育發展方案五大發展重點:加強適應體育活動之推廣、健全適應體育師資進修和培訓、強化適應體育課程與教學、改善適應體育學習環境、落實適應體育輔導機制。大量出現。但是國內外有關適應體育教學的相關研究卻一直都不多(闕月清、游添燈,民87),這不禁令人感到十分不可思議。殊不知教學是教育工作中最核心與實務的環節。教學策略是達成有效教學的手段(莊美鈴、林曼蕙,民87),忽略這方面的研究可
10、謂本末倒置、得不償失。根據相關文獻得知,適應體育常用的教學策略有四種:Mosston的教學光譜(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行為改變教學策略、工作分析系統與調整式教學(闕月清、游添燈,民87;潘麗芬,民94),但是目前有關適應體育教學策略的國內外研究僅有六篇(如表3),且都只和前三種教學策略有關,一直都沒有關於調整式教學這方面的相關研究。表3 國內外有關適應體育教學策略的相關研究研究者(年代)研究名稱研究對象研究發現Rafiq(1987)結構化提示對輕度智障成人足球技巧的獲得與類化成效的影響輕度智障成人4名口語教學、口語教學加示範和口語教學加肢體導引這三種
11、提示策略,運用工作分析的方法,能促進輕度智障成人三項足球技巧(運球、踢球和假動作停球)的獲得。Chen(1997)漸進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中重度智障者大動作技能學習成效的影響中重度智障成人4名漸進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中重度智障成人的三項大動作技巧(兒童棒球打擊、壘球擲遠和槌球技巧)是有效的。且漸進時間延宕教學策略使用口語的描述加上肢體的協助當作控制提示,能有效地教導中重度智障者的大動作技巧。陳文榮(民91)Mosston教學光譜應用於羽球教學之探討以台南市國小資源班為例五、六年級共51名資源班學生應用Mosston教學光譜,實施三週六節課的羽球教學實驗,各組學生動作技能教學效果其後測之差異均達顯著
12、水準。經事後比較得知,命令式與互惠式之差異達顯著水準,練習式與互惠式之差異達顯著水準。王志文(民92)體育與特教教師之教學行為比較以啟智班適應體育教學為例國中男性體育教師與特教教師各1名體育教師較重視修正性回饋。特教教師較重視正面性之口語回饋,常運用問答法。潘麗芬(民94)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輕度智能障礙者動作技能學習成效的影響八、九年級輕度智障學生各1名一、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教導輕度智障學生學習連鎖運動技能,都能使實驗參與者產生良好的立即學習效果,且達到正向滿意度。二、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教導輕度智障學生學習運動技能,以羽球、桌球的發球動作具有某些類化效果,且達到正向滿意度。賴秋進(
13、民95)適應體育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研究台北縣蘆洲某國小資源班3名輕度智障男學童與1名中度智障女學童透過適當的適應體育教學,對於智障學生健康體適能的提升會有所幫助。雖然許多專家學者提出調整式教學的相關建議(如表4),且歸納這些建議可知:適應就是調整(鄒啟蓉,民93),調整就是彈性化,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方法、教學評量、技巧的複雜度、動作的標準度、規則、場地、設備器材和教具等十方面來做彈性調整(李偉清,民87)。調整的精神在於教師能否運用創造力適時、適地、適度地調整體育教學的內容,以考量學生的個別差異與需求,進而增進學生活動的可能性與活動範圍。然而這些建議都缺乏實
14、證性研究的支持,且都只是原則性的概說、不夠具體明確,也沒有針對單一體育項目有哪些調整式教學做深入、完整的描述,因此這樣的建議可能無法讓人理解詳細的調整方法到底是什麼?這一直是研究者不解之處與對此主題深感興趣的動機所在,也是本研究亟欲探討的重點,故本研究對適應體育的教學而言,具有實質上的意義與重要性。表4 專家學者對適應體育教學調整的建議姓名(年代)建議內容陳在頤(民64)大部分遊戲和運動經過某種變通和修正後,大部分的肢障者對它都感興趣。陳在頤(民71)很多體育活動之規則、場地、器材應予修改,使能適應學童之障礙狀況、能力與興趣。邱明發(民71)不要太重視姿勢的美與正確,要把握特殊學生個別的行動能
15、力,以發揮其個人的潛能為原則,而不必太拘泥於標準的姿勢應該如何,要直接發掘每位特殊學生的特殊適應動作。Demchak(1994)應依學生動作能力,調整設施、修改目標或教學方式,使難度適中又有趣味,進而產生興趣,使能持久參與。杞昭安(民85)視障體育教材的施教可使用複製、變更、代替和省略的處理方式。卓俊伶和陳新燕(民85)活動的場地器材要適合動作失能學生。多數活動只要稍加調整器材或改變制式規定,動作失能學生一樣能熱烈參與體育活動。陳弘烈(民85)應對活動或遊戲規則做少許的修正,修正時愈接近活動本來的傳統性愈好,不要影響到活動的一些組成因素。黃文傑(民85)應適時加以修正與變通原來的教材。黃月嬋(
16、民85)修正體育活動的教學原則如下:一、方法簡化:規則、場地、器材、設備及人數之修改。二、技能重點修改:改變技能的複雜度(空間、時間、人數)。三、改變說明方式:如多重感官刺激之提示。四、針對學生的動作能力或體適能之需要。五、社會人際關係(角色、責任)結構之改變。游添燈(民85)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反應適當地調整課程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活動目的的需要,視需要將規則、教具、場地及器材加以修正。潘裕豐(民85)在考量學生需要與個別差異的原則下,在教學目標的擬定、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具器材的應用和教學方法的變通上,需加以適當的修正與運用。賴復寰(民86)適應體育視需要可變更器材、技術複雜度、
17、比賽規則和距離空間的修改。Holowach(1997)活動的替代性策略是讓學生經由使用替代性的材料與策略,而能在某特定環境中表現某一活動或一系列的活動,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改變物理環境。二、改變規則。三、改變活動的順序或改變傳統上表現此活動的方式。李美玲(民87)只要將一般的測驗稍作修正,便可適用在身心障礙者的身上。進行測驗時,某些動作亦應根據身心障礙學生的特殊限制與需求來做修正。陳弘烈和朱敏進(民87)特殊學生無法依照傳統的方式來實施,教師必須考慮修正或替代方式來教導他們。必要時可在方法、器材、環境、規則上加以修正。闕月清和游添燈(民87)由於有些失能學生的活動能力受到相當的限制,為擴大
18、其活動範圍,可從器材或輔助器材、活動場地方面之改變著手設計。教師可依學生能力的高低而重新訂定課程目標,以因應個別化的需求。除了改變器材,適應體育教師千萬不要拘泥於公式化,或不必要的運動規則與其他相關活動規定。成功的適應體育活動除了有賴於教師打破規則限制,隨意做可行的替代外,就是教師有能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謝文寬和謝瓊渝(民89)適應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訓練過程中,適性的改變教具、修改教材、規則、活動方式、或運動的姿勢,甚至於創作新教材,以減少學生動作學習上的挫折感,提高上課的樂趣,進而讓學生產生興趣、學會欣賞比賽,或因此學會各種運動技能,做為其終身之休閒活動。適應體育之教學、教具之應用,與殘障
19、之類別息息相關。其體育運動項目及器材,部分需經過適性的修改、或特殊的設計、或改變原貌創新項目。甚至於比賽規則,常因其障礙程度之不同,而給予適性的修改或廢除。教師可適應性的修改適合他們上課的體育教材或教具。可依學生障礙之類別、程度,得適應性修改上課內容、規則、教具規格、教學方法、及輔具之使用。教學目標亦可因學生障礙之類別,得適應性修改。教具在體育課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適應體育之教材、教具若經由適性的修改後,將使體育課學習容易,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達到體育教學目標,建立教學成效。許素真(民93)調整與修正必須針對學生的個別需求以及活動的內容和場所來做變動。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透過質性
20、研究的方法,實地瞭解適應體育調整式教學有哪些確實可行的策略,並期望此研究可扮演一拋磚引玉的角色,能對未來適應體育的發展略盡棉薄之力。三、重要名詞詮釋(一)國小特教班本研究所稱國小特教班係指在國民小學教育階段,依據特殊教育法為身心障礙學生所成立之集中式特殊教育班級。(二)適應體育適應體育一詞係由復健體操逐漸演進而來,本研究所言適應體育係指針對身心障礙學生之需要與個別差異之原則,在教學目標之擬定、課程內容之選擇、教具與器材之運用與教學方法之變通等等方面,加以適當之調整與應用所進行之體育課程。貳、研究方法本研究係根據研究目的,採質性研究設計中的參與觀察法進行研究,之所以不用量化的研究方式是因為研究者
21、是在自然的情境中進行,想探索整體和完全的面貌,希望能從參與者的觀點蒐集資料,設法掌握及理解當事者在過程中的表現與想法,以達到瞭解社會事實(social reality)的完整面貌(引自劉仲冬,民85),並以獲取真實、豐富與深層了解的資料為目的,進而由蒐集資料中歸納出結論,這些過程若用量化的研究方式卻不易達成上述的目標。一、研究對象本研究欲觀察的對象M老師(男性),師院特教系畢業,任教於北市某公立國小五年級的集中式特教班,之所以會選擇M老師,一來是因為他在特教班的服務年資已超過十年,這十多年來M老師都一直很有興趣從事特教班的適應體育教學,並常參與各種有關適應體育的進修研習,可謂對適應體育的教學很
22、有經驗與心得,謝文寬和謝瓊渝(民89)曾指出適應體育教學成敗的關鍵,決定於經驗之累積與體認;二來是因為研究者與M老師以前是同學,現在是同事,彼此非常熟悉並有緊密與長期的接觸,這可避免被觀察者有不自然表現的情形發生,故研究者在現場進行研究時,不只是被動的觀看人們,同時也是經驗局內人和局外人的角度,一方面入乎情境之中,經驗局內人的情感和經驗,一方面出乎情境之外,觀察現場中的人們和活動。二、研究場域本研究的現場是一所市中心的小學,辦學績效佳,也頗負盛名,帶領該班的教師除了M老師外,還有一位F老師(女性,較資淺),該班共有八名學生,五男(小翰、小翔、小邦、小頡和小天)三女(小如、小暉和小美),學生的障
23、礙類別有智能障礙、自閉症和多重障礙三種,障礙程度輕、中、重和極重度的小朋友皆有,全部都有智能方面的障礙,年齡介於10至11歲之間。該班主要上體育課的地方有五處:大操場、川堂走廊、後花園遊戲場、感覺統合教室和M老師自己的教室(皆位於一樓),這五處地方是本研究觀察的焦點場所。三、研究時間正式進入現場的時間是在民國九十三年九月十三日,並於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七日正式退出現場,整個研究歷時近四個月的時間在現場蒐集資料。四、研究程序在正式進入研究現場之前,研究者曾於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中旬與M老師說明研究者的來意與詳談研究的計畫,希望他能參與這次的研究,剛好M老師下年度任教的學科領域有安排到體育課,於是經過一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打開國小 特教 班適應體育教學 魔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