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通用技术+不空手进教室.doc
《中学综合通用技术+不空手进教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综合通用技术+不空手进教室.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不 空 手 进 教 室通用技术自制并运用教具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摘要】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会动手操作,进而掌握技术。要做到每堂课都带教具,不空手进教室,教师就必须自己学会制作教具。本文就结合自制教具对通用技术学科的意义,详细分析了自制教具在学科中的作用:1巧用自制教具,帮助上课解决知识难点;2精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解答题目;3妙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设计制作活动。进而引发了对自制教具在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再思考。【关键词】自制教具 通用技术 再思考在笔者所在学校,每个备课组办公室门口的墙上都悬挂着自己备课组的“名片”,上面有一栏就是写着自己工作的承诺。在通用技术组的“名片”上,承
2、诺是:不空手进教室。的确,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会动手操作,进而掌握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及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其它教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它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做到每堂课都带教具,不空手进教室,教师就必须自己学会制作教具。毕竟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开的课程,新教具的开发、研制、定型、生产,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相对课本而言,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还不能及时满足新的实验教学的需要,自制教具就成为教师填补这一空白的重要手段
3、。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对通用技术自制教具的制作和运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一、自制教具对通用技术学科的意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直观教具的解释是“教具是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 教具的教育性包含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它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当中;直观性包含着人体感官的直接感受以及感知的方式方法。教育性和直观性是教具的本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上述理解,可以给教具做如下定义:“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用器具以及实验训练器材。”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对教具的定义是从教育学的
4、根本原则出发去定义的。有人从字面去理解,以为教具是“教师使用的器具”,从而把学生使用的东西叫做学具,这种按使用对象划分方法,会造成对教具的片面理解,事实是教具使用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两个方面。教具如此,作为教具的一种,自制教具也是如此。顾名思义,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自制教具在教具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教具更有使用价值。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noncost)或“廉价”(Lowcost)教具。这种称呼只指花钱少,不是指教具本身的使用价值。国外教育界的人士,非但不小看廉价教具,相反,还非常推崇它,广为提
5、倡。许多关于廉价教具的国际研讨会都是围绕教学原则和方法来开展的学术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下面是笔者摘引教具的活用技术(日大隅纪和著,刘济昌译)中一段关于设计自制教具的原则的论述。 1做大一些(Large scale) 2使用信手可得的材料(Easy available materials) 3结构简单(Simple mechanism) 4能进行鲜明的演示(Splend presentation 5教育目标恰当(Objective reasonable) 6做好一点(Nice looking) 把这些原则的英文字头连起来,正好是Lesson。当然,这是字母
6、的巧合,但是, 它作为经过长期合作的同行们的口号,的确很好记,很合适。二、自制教具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实现的”,只有在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所谓正确的感性材料,首先应具有直观性,即通过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与实物、模象直观相结合等形式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及深,由个别到一般的感性材料。从知识的学习过程来看,一类属于认识过程;一类属于学习参与过程。在认识过程中感觉和知觉是首位,是前提条件,没有它学习过程将无从开始。在学习参与过程方面,首先必须充
7、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注意学习,保持饱满情绪。培养顽强地学习精神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特别在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时期,正确把握学习参予过程尤其重要。在以上两类学习过程中,正确运用教具会产生奇特的功效。下面就结合笔者自己的针对自制教具的体会,着重介绍如下:1巧用自制教具,帮助上课解决知识难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点“惟恐天下不乱”),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对较短。教师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教法单调死板,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保持,容易犯困。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所教的内容直观
8、、形象、生动。通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生活气息浓郁的学科,如果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材料作为教具,用它们来解释一些技术知识,让学生从“知”的环境中发现“未知”,学生会倍感亲切,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好像真理的发现者就是他们,从而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特别是那些平时不愿学习的差生,在课堂上有时也会变得异常活跃起来。实践证明,如果上课时教师能采用一些方便实用的实物作为教具,对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图1角铁横梁金属挂钩如在结构与稳定性这节课,课本点出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我发觉如果纯粹按照书本内容讲解,学生对知识点也可以接受
9、,但是估计透彻理解原理应该有难度,而且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对学生而言,兴趣不大。于是,针对本课内容,笔者专门设计制作了一副教具(如图1)。该教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两边支撑的是2个倒T字形的木质支架(支架顶端均有凹槽),上面是由2块角铁拼装而成的横梁,横梁中部还有1个挂钩。这三部分的连接不是固定的,可以随意组装。上课一开始,我把2个支架靠紧合在一起,然后上面放上横梁。学生注意到我的这些动作,感到很好奇,议论纷纷,“把2个支架分开来,这样横梁架上去就方便了”,“老师你要做跷跷板吗”,“前面的,吹口气让架子倒掉”感觉大家的注意力差不多都在我这里了,并且有些议论已经点到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了,我说了一句:“不
10、管支架靠紧与分开,反正真正接触讲台的也就这点面积,有什么用啊?”学生们没想到他们的老师竟然也这么笨,哄堂大笑,少数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开始讲解起了“接触面积与支撑面积的区别以及支撑面越大越稳定”,可是没想到我竟然还“没有”真正听明白,紧接着还请了一位学生站起来帮我讲解了一遍。这一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知道了“接触面积与支撑面积的区别以及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老师我也“明白”了,于是马上把支架分开架上横梁,同时趁热打铁把“影响稳定的因素之支撑面的大小”这个知识点作了进一步说明和强调。至此,学生才明白,他们被“卑鄙”的老师耍了,当然也学到了一个知识点。图2接下来,我又在横梁上挂上了一个红色的沙包(如图2)
11、,并且提了二个问题,“悬挂沙包的细绳长短有关系吗?”,“沙包的个数多少影响稳定吗?”,在学生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影响稳定的因素之重心位置的高低”这个知识当然我肯定是再接再厉,话锋一转,问了一句“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样子稳定吗?你有没有办法让它更加稳定?”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度点燃,钉钉子,胶水粘,绳子绑,甚至个别学生喊出了焊接等等之类的方法。方法虽多,但是几乎都是没有用的。于是我提醒了一句,这个架子我下节课还要去其他班级用的,按照你的方法,能行图3吗?终于,这一下,提示到点了,有同学开始提出加横梁、斜档等的方法了。看到时机差不多成熟了,我从工具包里取出2根斜档安装了上去(如图3)。这个时候,可
12、以请学生自己上来摇动架子,体会安装前后稳定性的差别。当然“影响稳定的因素之结构的变化”这个知识点也可以清楚给学生讲明白了。其实,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完全还可以在图3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探究,看看还有没有方法可以让结构更加稳定。图4竹筷PPC管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
13、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其实,只要我们教师真正投入了,可以发现通用技术中许多知识点可以利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5如技术与设计1“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中提到了纺纱机,而当前的学生对此根本没有什么具体的感觉,于是笔者在课前设计制作了一部分简易纺纱工具(如图4),并在课堂中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体验纺纱操作(如图5)。在这个基础上,紧接着给学生介绍了纺纱机的发展简史,从最初的手摇纺纱到秦汉时的单锭纺纱车再到元代黄道婆的三锭脚踏车,从1737年保罗的罗拉式纺纱到1764年哈格里弗斯发明的以他妻子名字命名的珍妮纺纱机再到1769年亚克
14、赖特发明的水力纺纱机,最后还介绍了最新的涡流喷气纺纱机。学生们拿着手中简易的纺纱工具,一时间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没想到原以为很简单的纺纱竟然还有那么曲折的发展历程。那一节课,感觉学生们比平时学得更认真更用心。2精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解答题目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丰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综合 通用 技术 空手 教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