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魏树人著(珍藏版) .doc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魏树人著(珍藏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魏树人著(珍藏版) .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魏树人著(珍藏版)发布时间:2009-05-15 07:30目 录 第一章 太极功法说明 第二章 太极功歌诀与修练法第一节 练神功法第二节 练气功法第三节 练神功法 第一章 太极功法说明 太极功法是融动与静于一体,开发人体神气之潜能的一种高层次的内功练法.先师讲,师爷健候公夜晚常坐在草编的蒲团上练静功以养神意气.还曾不厌其烦地提示我们要注重内气的培养,内气不足则不能催促姿势的运行,也达不到气势之“圆”,气势不圆满,精神就提不起来。初时我们不解其意,动作气势散漫,因而老师经常批评我等内里没有东西。1984年春,我们师兄弟邀请老师游香山公园,那天,老师特别高兴,和大家一起游逛,拍
2、照留念。我想 给想给老师拍几幅拳照,就请老师做个白鹤亮翅的姿势,老师故意不抬胳膊,笑着让我拍无身形的白鹤亮翅,我说,这只能拍出精神气势,看不出招式来。老师一拍掌说:“这就对了,抬胳膊的是白鹤亮翅,这不抬胳膊内里练的也是白鹤亮翅呀!”一句话使我恍然大悟,始知太极内功的神气意原本是不拘于形式的。由此我对太极功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不知疲倦的进行太极内功的探索和修炼。不要认为太极功法是盘拳以前进行的桩功练习法,那种一练拳必须先站桩的刻板做法与融会自然的行功境界相悖。为了不出偏差,学者应依书中提示的顺序学练。首先,明白并掌握了内功理法之后再盘拳,就不会索然无味的 练空架子。经过一个时期的盘拳,能分清
3、什么是招式,什么是内功以后,才能有的放矢的体现内功理法。待内功理法运用娴熟,用时便能自然出现时才是修炼太极功法的最佳时机,通过太极功法的修炼,滋养神意气,使之渐趋充足,进而求达阴阳自然平衡,圆融无碍的妙境。总之,太极功法要在招熟,懂劲之后才能真正明白如何去练。太极功法由练神,练气,连意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练神的程序,第二部分是练气的程序,第三部分是练意的程序。功法随分三部,但彼此之间却又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习太极功法日久后,能自发地体现和掌握行功时机,并从中领略奥妙的存在与其出现时所显现的灵通变化。 第二章 太极功歌诀与修炼法 第一节 练神功法 术的内涵是神意气,就全面调动和发挥人体所蕴
4、涵的功能而言,它们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三要素.其中神居首位,主宰着周身一切运动和变化的现象,其运动方式隐显交替,变化万端.其作用于形却不显露于迹象,运用于势而不拘泥与成规,灵动活泼,优游往来.正合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比喻。 神的内在威势是在深识理法并运用自如而自然掌握了拳术中的招与术既要相互以来而又不能相互脱离的对立统一规律之后,就会明白招式有局限性,空架子则无益。而以下介绍的内功之术却不拘于任何形式,既可伴随着着招式合练,又可以在无形无相的神意气流动中默默挖掘,积蕴内在的能量和功效。(一) 练神歌诀心令形运身从心,体内舒松形自停。混沌初澄心定意,沉着转换神自提。宇气落顶头光释,心中寂然
5、静生形。空漭之气腹自纳,勃然不动背光生。二目炯炯乾坤转,时机奥妙现神通。(二) 修炼方法1 起始之际,全身内外俱寂,有不知身处何地之感,更无一处不适;此谓“无我无为”。2 一片寂静到极处,动念悄然而至,精神随之勃然提起。在神的统领下,于瞬间完成开胸,张肘,塞腰,鼓腕内之内气运行的全过程。3 内气悠然下行至会阴(狭义的会阴,即太级所指的会阴,在男性系指阴囊根部至肛门之间、在女性系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结构。 )转而上生,促使两手处于腾虚状态并开始运行。形体的运行依赖心劲的促使和驱动,听命于十字中心(十字中心即人体的中心)的指令才会达到没有四肢感觉的自然运行。此即“心令形运身从心”此心非指供血
6、脏器之心脏,乃内心之意,心意由衷(中)而发,发自十字胸部之十字中心。要点:在具备一定的行拳基础后才易于入静,进入状态;在熟练的掌握拳架之后修炼太极功才能体会神意气的细微变化。4 两手听命于心向上运行,当内气松散至内有微醺的感觉时,手的运行就茫然中止在通身舒泰之中。此为歌诀“体内舒松形自停”的着落处。集而进入寂静的混沌界即为“入静”,此处混沌的景象是指十字中心处像天地未开时一片谜漭;而后心中“一定”继而缓缓呈现出阴阳渐分,天地处开般的光景,心神自会从容镇静,心使意停呈静止状态,此为“混沌初澄心定意”的意境。5 由于意和形的动态停止而转入静态,神气相抱升腾而起形成自然悬顶,而后在头部周围形成一轮光
7、环,宇宙之气自然进入光环顶端而形成阴阳二气的交融。同时以神气驱动两手内旋进入交换。此为“宇气落顶头光释”的意境体现。6 胸中十字寂然不动,阴静至极点时,自会化生出阳动之形,转入再度起始,运行,此既“阴阳互为其根的体现,并由此促使两手向前伸展。此为“心中寂然静生形”的着落处。7 两手听命于心向前运行,当体会到身体有松散的舒适感时,手的运行就茫然而止。继而心中自然“一静”,刹时精神团聚升起,两目炯炯有神遥望前方;片刻后有一似幻似真的气团迎面扑入怀中并自行入腹,透达两肾而使背后三关自然竖直。同时背部散发出犹如佛像之背光外放的感觉,形成胸腹与背部之间阴阳二气的交融,周身内气勃然不懈。此为“空漭之气腹自
8、纳,勃然不动背光生”的着落处。8 随着意念的变换,两手外旋至手心向上,缓缓拢回肩前,这一过程含着神意气的起始,运行和终止三个环节。9两手拢到肩前终止,随即内翻进入变换。要点:变换在这里起着衔接前后姿势,贯通气势的枢纽作用。变换有两端,一端与下一式的起点相接,行拳意识在上一式的起点相接,行拳在下一式的终点沉潜下来,又在下一式的起点复萌。阴阳的相互交合和转换都包含和渗透在变换之中。变换之后内气催动再度运行。10 心中“一定”,精神提起而引起致悬顶,二目炯炯有神,神气在头部四周之气相融,遂现出神采奕奕的神态;在内气圆散下落的同时,意想两手变得很长,自头后方如同擦着天际侧旋至身前远方的地平线上。 此为
9、“二目炯炯乾坤转,时机奥妙现神通”的着落处。要点:练神之功重在神与意合,意与气合。运行时要以神为帅,心为令,气为旗,掌握好阴与阳的转换时机,神奇与奥妙会自然出现。练气与养生:当练神过程中自然出现不可思议的神奇现象时,切不可贪恋和深究,以免走入偏途。太极拳艺的神气与奥妙是前人遗留下来探索不尽的大课题。人体潜在的神奇功能的开发与运用会完善的与拳架融会贯通,资助神意气之不足,使人更加深刻的理解拳义,拳理。通过练神功法的研习,会使人进一步分辨平日盘拳之所惑。所得的内功积累是假是真,进而练功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比如明确了胸中十字即前人注重修炼的“中丹田”之所在,那么在盘架时就会有意识地做到所有的动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魏树人著珍藏版 太极拳 内功 修炼 树人 珍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