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doc
《静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前 言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的增多,城镇居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农民使用农药、化肥增加,对本县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造成潜在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划分水源地的保护范围,确保饮水安全,并处理好本县经济、农业的发展与水源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
2、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为贯彻落实平凉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平政发201055号)的要求,为进一步掌握静宁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静宁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受静宁县环保局的委托,甘肃省平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承担了静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工作
3、。于2010年6月15日完成了报告的初1稿。本区划成果的技术路线、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2009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静宁县自然地理概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现状等诸多内容的基本数据。区划成果涵盖了现状水平年水源地饮用水的质量、水污染现状,确定了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的范围,提出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界桩和保护标志设立及规划实施保障等内容。本报告由甘肃省平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肖枫林编写,2010年9月2
4、0日由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审查,提出了修改意见,经修改完善后于9月30日提出了报告的审查稿。2010年11月7日由甘肃省环保厅召开审查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最终审查,提出修改意见后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形成终稿。成果报告由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胡兴林和高级工程师常继青审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陈文审查,正高级工程师牛最荣审定。在报告编制工作中,得到平凉市环保局、静宁县环保局、静宁县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为完成该报告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深表感谢!由于时间短、工作任务大及基础资料的局限性,报告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
5、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0一0年十二月十日 2目 录第一章 概述 . 11.1 项目背景 . 11.2 划分依据 . 11.2.1 相关法律法规 . 21.2.2 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 . 21.2.3 技术标准 . 21.2.4 技术文件 . 21.3 技术路线 . 21.4 工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 42.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所在区域的自然状况 . 42.1.1 地理位臵 . 42.1.2 气候特征 . 42.1.3 地表水资源 . 52.1.4 地下水资源 . 72.2 社会经济状况 . 92.3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概况 . 102.3.1 甘泉水厂(主水源地) . 102.3.2
6、五台山水厂(第一备用水源地) . 112.3.3东峡水库(第二备用水源地) . 112.3.4 各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 . 1212.4 水源地水质评价 . 122.4.1 甘泉水厂 . 122.4.2五台山水厂 . 132.4.3 东峡水库 . 132.5 水源地可供水量开采前景 . 142.6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 152.7静宁县发生各类污染事故情况 . 16第三章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 173.1 划分技术原则 . 183.2 划分方法 . 193.3 各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 203.3.1甘泉水厂 . 203.3.2 五台山水厂 . 213.3.3 东峡水库 . 213.4
7、 计算结果及分析 . 223.5 各级保护区定界的技术说明 . 233.5.1 一级保护区 . 233.5.2 二级保护区 . 243.5.3 一级保护区主要问题 . 253.5.4 二级保护区主要问题 . 253.6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状况 . 253.6.1 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污染物质量 . 2523.6.2 农田径流污染物流失量 . 263.6.3水源地现有问题 . 273.7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图件说明 . 27第四章 水源保护区管理措施 . 314.1 建立水源保护区 . 314.1.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志 . 314.1.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规划实施保障 . 425.
8、1 资金保障 . 425.2 法律法规保障 . 425.3 政策制度保障 . 425.4 组织和管理保障 . 433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446.1 结论 . 446.1.1 水源现状水质评价结果 . 446.1.2 保护区现有主要污染源 . 446.1.3 水源保护区区域划定 . 446.1.4 污染防治措施 . 446.1.5 污染源整治方案与原则 . 446.1.6 环境管理 . 456.1.7 应急能力建设 . 456.2 建议 . 456.2.1 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议 . 456.2.2 农业污染源控制 . 456.2.3 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 . 45附件:1.静宁县环境保护局
9、委托书2.平凉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平政发201055号)3.静宁县甘渭河流域庙堡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4.静宁县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5.静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初审意见6.各水源地及相关图片 4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背景饮用水水源地是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是人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源水质环境安全受到威胁。尽管各地对水源的保护工作都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
10、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别很大,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因此,科学合理的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2006年2月28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饮水安全问题,形成了研究饮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200622号),要求加强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改善水质。2006年10,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为农村安全饮水提供了保障。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原建设部、水利部、卫生部和原环保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对全国661个城市和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甘肃省环保厅在2
11、010年5月份,召集全省各地市、县环保部门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布臵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任务。受静宁县环保局的委托,甘肃省平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承担了静宁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工作。1.2 划分依据 11.2.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2)(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1.2.2 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1)静宁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2)静宁县“十一五”规划和远景目标规划1.2.3 技术标准(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2、5749-2006)(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1.2.4 技术文件平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2009.6 平凉市水务局1.3 技术路线静宁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按照以下技术路线开展工作:(1)资料收集。收集静宁县辖区内的水文气象及水文地质、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生态与环境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2础资
13、料;搜集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收集地下水相关的各类科研和试验的成果。(2)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调查各水源地供水井数量、位臵和供水量,结合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等已有成果,分析评价静宁县水源地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静宁县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对静宁县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污染源对水源地的潜在影响,提出备用水源地的规划建议。(4)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地水质状况,补给和开采条件,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计算确定一级保护、二级保护区的范围、面积及界线。(5)成果汇总与协调。依据划分结果,编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表,绘制水源保护区划分
14、成果图。(6)成果上报与审查。编写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文字报告,完成相关图件的编绘工作,完成成果上报和审查。1.4 工作内容(1)调查水源地及其外围的环境地质条件。(2)调查和收集水源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有关资料。(3)调查和评价水源地水质状况,分析水源地附近及周边区域污染物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4)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计算分析确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范围、面积及边界控制条件。(5)提出对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3第二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2.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所在区域的自然状况2.1.1 地理位臵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东经1052010605,北纬
15、35013545,地处华家岭以东,六盘山以西。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甘肃省的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同庄浪县相依。东距平凉110km,西至兰州220km。县境南北长81km,东西宽68.75km,土地总面积2193.9km2。静宁县地理位臵见下图。 静宁县属渭河流域,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340-2245m之间。全境梁峁起伏,沟深坡陡,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分布较广,其次为石灰性新积土,黑麻垆土分布量较少。2.1.2 气候特征静宁县地处内陆,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春旱少雨,4夏、秋季
16、多东南风,且雨量多而集中,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雨雪。年平均气温8.6,最高37.8,最低温度-25.7,年平均降水量432.8mm,年最大降水量为690.4 mm(1964年),最小降水量为228.8mm(1971年),降雨分布不均匀,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9.6%,年蒸发量为937.0mm(E-601), 干旱指数2.2。年平均日照总时数达1948h,全年无霜期180d,最大冻土厚度0.83m。年平均风速1.5m/s。2.1.3 地表水资源根据平凉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规划研究成果,静宁县水资源总量为5269万m3,其中地表水水资源总量为5108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914万m3
17、,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2753万m3。(1)葫芦河葫芦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月亮山,河源处海拔高程2550m,由北向南流经静宁、庄浪两县入秦安至天水市南河川汇入渭河。河流全长300.6km,流域面积10730km2,河床平均比降2.93。河流在静宁县内河长53.5km,控制流域面积371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0.577亿m3。根据北峡水文站资料,最大年径流量为19195万m3,最小年径流量为484万m3,多年平均输沙量431万t。1991-2009年,葫芦河径流量锐减,估算其减少量在2/3以上,枯水期年断流天数在60d以上。(2)渝河渝河属葫芦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
18、县杨家5店,河源处海拔高程2600m,流经静宁县司桥乡至城川胡家河汇入葫芦河,河长56km,流域面积606.2km2,其中境内面积171.2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0.30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28万t 。(3)高界河高界河属葫芦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会宁县党家岘,于会宁县口子川流入静宁县高界,经张家小河汇入葫芦河,河长51km,流域面积40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720万m3,其中区内自产水量0.069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93万t 。(4)甘沟河甘沟河属高界河的支流,发源于静宁县四河乡上硷沟,河源处海拔高程2200m,与高界河汇合后入葫芦河,河长47.6km,流域面积270km2,多年平均
19、径流量0.041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57万t。(5)甘渭河甘渭河属葫芦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六盘山西麓的宁夏隆德县山河乡,经张家新庄流入静宁县曹务乡,在威戎新华汇入葫芦河。河长50km,流域面积259km2,其中本县境内面积151.5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0.084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55万t。(6)李店河(南河)李店河(南河)属葫芦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通渭县侯川乡,经中庄乡进入静宁县新店乡,在仁大乡刘家川汇入葫芦河,河长90km,流域面积1236km2,其中本县境内面积456.71km2,多年平均径流量0.31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438 万t。 62.1.4 地下水资源静宁县地下水的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宁 县城 集中 饮用水 水源地 保护区 划分 技术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