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毕业论文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doc
《陈志华毕业论文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志华毕业论文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摘 要随着电力系统负荷的增加,对无功功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无功功率在电网中传输会造成网络损耗以及受电端电压下降,使电能利用率大大降低且严重影响供电质量。因此,在电网中的适当位置装设无功补偿装置是满足电网无功需求的必要手段。本文介绍了无功补偿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无功补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针对低压电网,本文分析了无功补偿原理及补偿接线方式,讨论了几种不同负荷情况下电网最佳补偿点的位置及容量配置的问题。同时,在分析各种无功补偿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将模糊控制理论引入电容器的投切控制,兼顾了提高功率因数与改善电压质量,并且避免了无功补偿装置往复投切问题。 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
2、于低压电网进行集中无功补偿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装置。在装置设计中采用电压无功复合投切判据,以无功功率作为主判据、电压作为辅助判据,有效地克服了以功率因数作为投切判据的控制方式中的轻载时容易产生投切振荡而重载时容易出现补偿不充分的缺点,同时兼顾了降低功率损耗与改善电压质量;投切复合开关采用单独的脉冲触发装置触发,保证了晶闸管在两端电压过零时触发,从而在硬件电路上实现电容器组的无过渡过程投切,且简单可靠;控制系统采用价格比较便宜的AT89C51 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主体。装置能够实现无功功率的快速、准确补偿且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阐述了该控制系统的原理及软硬件设计过程。最后
3、,本文通过软件MATLAB/Simulink 对装置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有效的对系统无功进行补偿。关键字:无功补偿,模糊控制,单片机STUDIES ON THE LOW-VOLTAGE DYNAMIC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ABSTRACTDue to increasing loads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demand on reactive power was also increasing. Because transmission of reactive power in electric ne
4、twork can lead to network loss and step-down voltage, resulted in reduction of using efficiency of power energy and severely effected voltage quality. It became necessary means that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s were installed in proper position of electric network.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
5、rinciple and objective of var compensation, and presented thedevelopmental actuality and trend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system. Based on compensation principle and connection way, this paper studied switches of capacitors and themodel of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planning about low voltage s
6、ystem. Based on analysis of other criterion methods, the paper introduced fuzzy control into var compe-nsation. This new method can man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tage quality and power factor properly and eliminate the repeatedly switching problem.A TS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 which
7、was fit for low-voltage distributionNet work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compound criterion whose main criterion is reactive power and whose assistant criterion is voltage was applied in the device, which effectively overcame the defects of the power factor criterion in which switching oscilla
8、tion was often resulted in under light load and compensation was insufficient under heavy load, and the compound criterion gave attention to decreasing power loss and improving voltage quality. The system adopted thyristor as switch that connect capacitors to main circuit, and the Thyristor was trig
9、gered by a special device in the zero-voltage condition and thus greatly reduced surge current. This sort of switch circuit achieved switching of capacitors without transition course and was simple and reliable. The device took the AT89C51 which is a sort of cheap single chip micro-controller as mai
10、n control chip. This device could fleetly and truly compensate reactive power and was low-cost. It processed preferably practicability and wide application foreground in low voltage network.At last, the device was simulated through software MATLAB/Simulink, an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show that th
11、e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was totally feasible and effectual.KEY WORDS: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fuzzy control,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目录摘 要1ABSTRACT2目录4第一章 绪论61.1无功补偿的意义61.2 无功功率补偿的历史与现状7第二章 无功功率补偿有关理论的研究132.1交流电路的无功功率132.2并联电容器组补偿无功功率的原理.142.3永磁真空同步开关投切电容器组低压无功补偿装置152.4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162.5无功补偿的经
12、济效益分析17第三章 无功补偿装置硬件设计193.1主电路结构设计193.2无功补偿控制器硬件总体结构设计213.2.1信号采集通道及转换电路213.2.2功率因数测量电路223.2.3晶闸管触发驱动电路243.2.4显示电路253.2.5键盘电路263.2.6电源电路273.2.7复位电路273.2.8通信接口部分293.2.9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部分293.3 硬件设计中的抗干扰设计30第四章 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系统软件设计324.1主程序结构324.2功率因数采样及数据处理模块设计334.3模糊控制算法程序模块设计354.3.1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354.3.2无功补偿模糊控制器的计算机实
13、现374.4 投切控制程序模块设计374.5软件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39第五章 无功补偿装置的MATLAB 仿真425.1仿真软件简介425.2无功补偿装置的仿真实现42第六章 结论45致 谢46参考文献47附录48第一章 绪论1.1无功补偿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工业企业数量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导致电力负荷的增长速度迅猛,相比较而言,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和输配电能力显得不足,致使全国的多数省份出现供电紧张的“电荒”情况,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用电负荷较大的大中型城市。更有甚着出现了部分省、市的用电高峰期采取拉闸限电以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措施,严重制约了
14、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在各种不同的工矿企业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的用电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功率因数偏低的现象。如工矿企业建设时供电容量都较大,如果企业没有满负荷运行就会出现功率因数偏低的现象。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主要分为感应电动机、变压器、感应电炉与电弧炉、电焊机和电焊变压器、整流设备等,这些用电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都会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造成电网功率因数偏低。就我国来说,电动机所耗的电能占整个工业用电的6070。根据上海市的统计资料,仅风机、水泵两项就占工业用电的40左右,加之其他种类的电动机负载,整个电动机的耗电量超过全部工业用电的60以上。大量的感性负载的使用
15、使得电网必须提供足够的无功容量来满足负载要求,否则会造成电网电压降低,电网供电质量下降的不良后果。感性负荷分布的不规律性也要求电网根据负荷情况合理分配无功,否则容易形成大量无功功率在电网的流动,降低电网容量,使得电网线路损耗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供电成本,影响电力系统供电的经济性,尤其是在我国的农网供电区域内,变电站数量少,供电线路覆盖面积大,长距离供电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过低的功率因数使得线路损耗增大,供电网末端电压下降较大,这也间接的提高了供电成本。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电网进行无功功率补偿。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主要来源就是采用各种无功补偿设备本着尽可能就地补偿的原则在各个环
16、节对电网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无功补偿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带有微处理器控制器的智能无功补偿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课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试图就高性能、多功能的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进行有益的探讨。1.2 无功功率补偿的历史与现状1.2.1无功功率补偿的分类 无功补偿可以分为串联补偿和并联补偿。串联补偿的目的在于控制线路的阻抗参数,欧美一些国家普遍采用串联补偿来提高输电线的传输能力。而我国大多采取并联补偿的方式来补偿系统无功,并联补偿的目的在于控制线路的电压参数。并联补偿按补偿对象不同可分为系统补偿和负荷补偿两大类。 系统补偿通常指对交流输配电系统进行补偿,
17、目的是维持电网枢纽点处的电压稳定,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增大线路的输送能力以及优化无功潮流、降低线损等。负荷补偿通常是指在靠近负荷处对单个或一组负荷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目的是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减少或消除由冲击性负荷、不对称负荷、非线性负荷等引起的电压波动、电压闪变、三相电压不平衡及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等危害。负荷补偿可分为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6。静态补偿是根据三相负荷的平衡化原理,通过在负荷点串、并入无功导纳网络,把三相不对称负荷补偿成对供电系统来说是三相对称的。该方法优点是结构和控制简单、造价低,缺点是对工业电弧炉、电焊机等动态负荷难以达到理想的补偿效果。真正意义上的不对称负荷动态补
18、偿是从1977 年Grandpierre提出分相控制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y,SVC)的方法后开始的。分相控制的SVC能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可控硅触发角来改变SVC的各相补偿度,从而达到补偿负荷负序分量和调整负荷功率因数的目的。因此,该方法一提出就受到了普遍关注913。1.2 .2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发展概况早期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主要为同步调相机(Synchronous Condenser,SC)和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是专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在过励磁或欠励磁的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发出不同大小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几十年
19、中,同步调相机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中一度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它属于旋转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和噪声都比较大,维护复杂,且响应速度慢,在很多情况下已无法适应快速无功功率控制的要求,目前在现场仅有少量使用。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具有结构简单、经济方便等优点,按电容器安装的位置不同,通常有三种补偿方式: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就地补偿。一,集中补偿是电容器组集中装设在企业或地方总降压变电所的610kV 母线上,用来提高整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保障供电范围内无功功率基本平衡,可减少高压线路的无功损耗,而且能够提高供电电压质量。二,分组补偿是将电容器组分别装设在功率因数较低的车间或终端配电所高压或低压母线上,
20、这种方式具有与集中补偿相同的优点,仅补偿容量和范围相对小些,但补偿效果比较明显,采用比较普遍。三,就地补偿是将电容器或电容器组装设在异步电动机或电感用电设备附近,就地进行无功补偿,这种补偿方式既能提高用电设备供电回路的功率因数,又能改善用电设备的电压质量,对中、小型设备十分适用。若能将这三种补偿方式统筹考虑、合理布局,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并联电容器的缺点是只能补偿固定无功,且还可能与系统发生并联谐振,导致谐波放大,但是由于并联电容器在其它方面的优势所致,到目前为止在我国仍是主要的无功补偿方式。现今所指的无功补偿装置一般专指使用晶闸管的无功补偿设备,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5,7:一类是具
21、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Saturated Reactor,SR);第二类是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 Reactor,TCR);第三类是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 Capacitor,TSC)。下面依次介绍此三类无功补偿装置的情况:(1) 具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Saturated Reactor,SR)这种装置是最早的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早在1967 年,这种装置就在英国制成。饱和电抗器分为自饱和电抗器和可控饱和电抗器两种,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也就分为两种。具有自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是依靠电抗器自身固有的能力来稳定电压,它利用
22、铁心的饱和特性来控制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的大小。可控饱和电抗器通过改变控制绕组中的工作电流来控制铁心的饱和程度,从而改变工作绕组的感抗,进一步控制无功电流的大小。但是这种装置中选用的饱和电抗器造价高,约为一般电抗器的4倍,且电抗器的硅钢片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铁心损耗大,比并联电抗器大23 倍,另外这种装置有振动和噪声,调整时间长、动态补偿速度慢,由于具有这些缺点,目前应用的比较少,一般只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才有使用。(2)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 Reactor,TCR)这种装置是利用晶闸管的相位控制来调整电抗器的电流,从而达到调整无功功率的目的。其单相原理图如图1.1 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志华 毕业论文 低压 动态 无功 补偿 装置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