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赵庄四矿3.0Mta新井初步设计.doc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赵庄四矿3.0Mta新井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赵庄四矿3.0Mta新井初步设计.doc(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文题目:赵庄四矿3.0Mt/a新井初步设计外文题目:THE NEW SHAFT DESIGN OF ZHAOZHUANG NO.4MINE(3.0MT/A)毕业设计(论文)共126页(其中:外文文献及译文19页) 图纸共4张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 答辩日期 2012年6月摘要赵庄四矿拥有四层可采煤层,煤层和煤厚分别是2#(5)、3#(5)、8#(2.5)、15#(4.5)。煤层南北走向约为4100m,东西倾向约为3700m,井田面积约为15km2。平均倾角为6度。工业储量为3.59亿t,设计储量为3.42亿t,可采储量为2.35亿t。本设计从矿井的开拓、开采、运输、通风、提升及工作面的采
2、煤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设计严格遵守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整个矿井采用了先进的皮带运输,提高了运输能力,为矿井的增产打下了良好的运输基础。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工作面支护方式为液压支架支护方式,端头支护采用端头支架。本设计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大巷采用集中布置。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本次设计是赵庄四矿新井设计,地质资料都是在实习矿上搜集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并合理运用平时及课堂上积累的知识,查找有关资料和文献,力求设计出一个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矿井。关键词:煤矿开采;开拓布置;运输;开采方式;通风AbstractZha
3、ozhuang mine has a four-story coal layer, coal seams and coal thickness, 2 (5), 3 (5), 8 (2.5), 15 # (4.5). Seam north-south is about 4100m, something tendency of about 3700m, Ida area of approximately 15km2. The average inclination of 6 degrees. Industrial reserves of 359 million tons, the design r
4、eserves of 342 million tons,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35 million tons. The design from all aspects of mine development, mining, transport, ventilation, upgrade and face mining method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designed in strict compliance with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the Coal Mine Safety Regulati
5、ons , the entire mine employs advanced belt transportation, increasing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yield of the mines laid a goo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Mining Longwall mechanized mining method. Face support for hydraulic support to end support to end bracket. This design uses a vertical shaft
6、single-level down to open up the main shaft skip hoisting, auxiliary shaft cage hoisting the roadway centralized layout. Ventilation for the central parallel. This design is zhaozhuang four mine design of new wells, and geological data are collected in the practice min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n
7、structor, and rational use of the knowledge accumulated in the usual class, fi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and strive to design a high-yield, efficient, safe, modern mine.Key words: Coal mining; Development arrangement; Transport; Mining methods; Ventilation 目录前言1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21.1 井田位
8、置、范围和交通条件21.1.1 井田位置和范围21.1.2 交通条件21.2 自然地理21.2.1 地形地貌21.2.2 水系31.2.3 气象31.2.4 地震31.3 井田内及周边煤矿31.4 矿井地质41.5 煤层质量及煤层特征51.5.1 煤层51.5.2 煤质61.6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81.6.1 瓦斯81.6.2 煤尘爆炸危险性101.6.3 煤的自燃倾向性101.6.4 地温地压102 井田境界及储量112.1 井田境界112.1.1 井田境界112.1.2 边界煤柱留设112.1.3 论述所定边界的合理性112.2 井田的储量122.1.1 井田储量的计算原则7122.2.2
9、井田的工业储量122.2.3 矿井的设计储量132.2.4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133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153.1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53.1.1 矿井年产量153.1.2 矿井的服务年限163.1.3 矿井的增产期和减产期,产量增加的可能性163.2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174 井田开拓184.1 井筒形式及井筒位置的确定184.1.1 确定开拓方式的主要依据184.1.2 开拓方式的确定原则184.1.3 井筒形式的选择194.1.4井筒数目的确定194.1.5 井筒位置的确定194.2 开采水平的设计234.2.1 水平划分的原则234.2.2 水平划分的依据234
10、.2.3水平高度的确定244.2.4设计水平储量及服务年限254.2.5 大巷位置264.2.6 大巷的数目264.2.7 大巷运输方式264.2.8 大巷的用途及规格274.3 盘区划分及开采顺序294.3.1 盘区形式及尺寸的确定294.3.2 盘区划分的合理性304.3.3 开采顺序314.4 开采水平、回风水平及井底车场324.4.1 开采水平和回风水平324.4.2 井底车场形式、线路布置及通过能力324.4.3 硐室位置、规格尺寸及支护方式334.4.4井底车场工程量364.5 开拓系统综述364.5.1 系统概况364.5.2 开拓系统中的井巷系统364.5.3 通风系统364.
11、5.4 运输系统364.6移交生产时井巷的开拓位置、初期工程量375 盘区巷道布置385.1设计盘区的地质概况及煤层特征385.1.1 盘区在矿井中的位置及界限385.1.2 邻区开采情况、煤层的赋存情况385.1.3 盘区范围及工业储量385.1.4 盘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95.2 盘区形式405.2.1 采区形式的确定405.2.2 盘区形式、主要大巷的数目、位置及用途405.3 盘区区段划分、盘区巷道布置405.4 盘区车场及硐室415.4.1 盘区车场415.4.2 采区硐室415.5 采区生产系统415.5.1 采准系统415.5.2 通风系统425.5.3 运输系统425.5.4
12、 排水系统425.6 盘区开采顺序425.7 盘区巷道断面尺寸,支护方式,盘区准备工程量435.8 盘区的巷道掘进率、采区回采率455.8.1盘区的巷道掘进率455.8.2 盘区回采率466 采煤方法486.1 采煤方法的选择486.1.1选择采煤方法一般应遵循的原则:486.1.2 选择采煤方法的影响因素486.1.3 选择的要求486.1.4 采煤方法的确定496.2 主采层的煤层赋存条件、煤层结构及围岩条件496.3工作面长度的确定496.3.1 按通风能力条件校验496.3.2 按采煤机能力校核工作面长度506.3.3 按刮板输送机能力校验工作面长度516.4 采煤机械的选择和回采工艺
13、的确定516.4.1 采煤机械的选择516.4.2 回采工艺的确定536.4.3工作面布置566.5 循环方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566.5.1循环方式的确定566.5.2 循环图表的编制576.5.3 工人出勤表576.5.4 机电设备586.5.5技术经济指标597 建井工期及开采计划617.1建井工期及施工组织设计617.1.1 施工队伍的人员配备617.1.2 建井工程量617.1.3 井巷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及施工速度637.1.4 工程排队及施工组织排队647.1.5建井工期及工程排队647.2 开采计划657.2.1 开采顺序657.2.2 开采计划658 矿井通风678.1 概述
14、678.2 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选择8678.2.1 通风方式的选择688.2.2 通风方法的选择688.3 总风量的计算与风量分配698.3.1 矿井总通风量的计算698.3.2 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总和Qc计算698.3.3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总和Qj计算718.3.4硐室所需风量总和Qd计算728.3.5 其他地点所需风量Qq计算738.3.6 矿井总风量Q计算738.3.7 风量的分配738.4 矿井总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748.4.1 计算的原则748.4.2 计算的方法748.4.3 计算等积孔758.4.4 矿井通风容易、困难时期工作面758.5 通风设备的选择798.5.1 对
15、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要求798.5.2 矿井主要扇风机的选型计算798.5.3 电动机选择808.5.4 总耗电量及吨煤耗电量818.6 矿井灾害防治综述818.6.1 井底火灾及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9818.6.2 预防煤尘爆炸措施828.6.3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828.6.4 防水828.6.5 避灾路线839 矿井运输与提升849.1 概述849.2 盘区运输设备的选择849.2.1盘区平巷皮带的选择849.2.2 轨道辅助运输的选择859.2.3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选择859.2.4 运输平巷转载机和皮带机选择869.3 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869.4 提升879.4.1 选型的一
16、般原则879.4.2 主井提升设备的选择889.4.3 副井提升9010 矿井排水9310.1 矿井涌水9310.1.1 概述9310.1.2矿山技术条件9310.1.3 矿井排水系统9310.2 排水设备的选择9410.2.1 选择水泵9410.2.2 水泵的选择9410.2.3 管路铺设9610.3 水泵房的设计9610.3.1 水泵房的设计要求9610.3.2 水泵房规格尺寸的计算9610.4 水仓设计9710.4.1 概述9710.4.2 水仓容量及尺寸9810.4.3 水仓清理方式9811 技术经济指标10011.1 全矿人员编制10011.2 劳动生产率10111.2.1 采煤工效
17、n110111.2.2 井下工效n210111.2.3 生产工人效率n310111.2.4 全员效率n410111.3 成本10111.3.1 工作面成本10111.3.2 盘区工作面成本10311.4 全矿技术经济指标103结论105致谢106参考文献107附录A108附录B117前言煤炭工业的粮食,它推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但煤炭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国虽为万亿吨以上储量的第三富煤大国,但人均资源仅为世界人均资源的一半。因此,要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提高经济效益。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
18、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矿物资源工程就是一门针对矿物资源开发、开采、利用以及其原理、设计等诸多方面开设的一个专业,这门专业所学的知识包括了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而毕业设计是学生锻炼自己动手操作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设计能够全面系统的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矿井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内容,培养自己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禁的工作态度,培养自己的科学研
19、究能力,提高了编写技术文件和运算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本设计是赵庄四矿3.0Mt/a新井设计在所收集地质材料的前提下,由指导教师给予指导,本设计力求追赶先进的采矿理论,讲究开拓创新,并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以及各参考书中的规定和事例进行的。力求设计出一个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矿井。本设计说明书从矿井的开拓、开采、运输、通风、提升及工作面的采煤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在很多处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完成了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同时说明书中要求图文并茂,使设计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接受。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及其他原因,本设计中可能存在诸多不妥之处,请老师提出指正
20、。 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1.1.1 井田位置和范围赵庄四矿位于高平市西北17km处,行政区划隶属高平市寺庄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2 44 54.4 112 50 51.9 ,北纬35 51 02 .435 55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1年3月核发的第C1000002009051120015391号采矿许可证,井田批准开采山西组2号、3号、8号和15号煤层,批准井田面积15km2,生产规模为3.00Mt/a。井田东西长4.1km,南北宽3.7 km,面积15 km2。1.1.2 交通条件井田东南距高平市17km,太(原)焦(作)铁
21、路和207国道从井田东侧通过,长(治)晋(城)二级公路和长(治)晋(城)高速公路从井田东侧约20 km处通过。井田北距太焦铁路赵庄车站3.3km,南距西阳车站4.7km,该矿工业广场与附近干线公路和铁路间均有柏油公路连接,由井田经铁路、公路向北可达长治、太原,向南可通晋城、焦作,然后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运输便利。1.2 自然地理1.2.1 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南段西缘,沁水煤田之东缘,地貌形态属于丹河流域侵蚀中低山区,井田东部为开阔的丹河河床,中西部为中低山和黄土梁、峁,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地形最高点位于西南部山顶,标高1310.66m,最低点为东部丹河河床,标高878.00m,最大相对高差
22、432.66m。1.2.2 水系丹河为井田及附近主要河流,在井田东部边界处由北向南流过,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丹河支流。丹河河水流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旱季水量较小,雨季水量增大。其观测流量0.00415m3/s(1998年6月30日)1.4088m3/s(1998年7月22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890.30m。另外,井田内还发育有三条较大沟谷,由东向西依次为冯家村沟,釜山村沟和海则沟。其中,东部冯家沟村由西北向东南穿越井田东部,平时干涸无水,仅雨季有短暂洪水排泄,向东排入丹河。中部釜山村沟由西北向东南穿越井田中部,属季节性河流,平时有微小流水,雨季汇集洪水后水量猛增,向东南流出井田汇入丹河。东河道
23、中段釜山村西建有一处水库釜山水库,水库常年储水,为井田最大地表水体。井田西部海则沟由东北向西南穿越井田西北部,向西南汇入沁河,属季节性河流,平时有细小流水,雨季汇集洪水后水量增大。1.2.3 气象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据晋城市气象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0.88,最高气温为38.6,最低气温为-22.8;年降水量为292.01008.8mm, 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年平均蒸发量为1009.6mm,干旱指数为1.58,属半湿润区;该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十级。一般为34级;全年无霜期180d左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冻土深度一般为0.300.43m。1.2.4 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 论文 赵庄四矿 3.0 Mta 初步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