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doc
《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而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无实战演练的残酷性,对中国的国家防务是一个巨大挑战。一旦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遭到金融战打击,会迅即造成国内局势动荡,由“外患”引发“内乱”。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当一个政府依赖银行家的金钱时,掌握着局势的便是银行家,而不是政府的领导人,因为给钱的手始终高于拿钱的手。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
2、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老三内森主宰伦敦金融城。老二詹姆斯征服法兰西。老三所罗门问鼎奥地利。留守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家老大阿姆斯洛。老四卡尔被执掌家门的三哥内森派往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银行。在他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眼里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口号和宣言,也没有牺牲或荣誉,他们忽略了这些迷惑世人眼睛的东西。他们的眼中只有垫脚石。威廉王子是一个,下一个就是梅特涅。 18141848年的欧洲被称为“梅特涅时代”,而实际上控制着梅特涅的是背后的罗斯柴尔德银行。 只要你们兄弟凝聚在一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与你们竞争、伤害你们,或是从你们身上渔利。你们合在一起将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都
3、要大的威力。28戴维森给内森的信,1814年6月24日老罗斯柴尔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立下了森严的遗嘱:(1)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这一规定在前期被严格执行,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3)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4)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5)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首领,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选次子接班。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29。中国有句俗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家族内部通婚严格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在
4、100多年里,家族内部通婚18次,其中16次是在第一表亲(堂兄妹)之间。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在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到20世纪初,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控制的财富估计达到了当时世界总财富的一半。到19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大权均落入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控制之中,“神圣的君权被神圣的金权所取代”。策动和资助战争符合银行家的根本利益,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例外,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乎所有近代战争的背后,几乎都闪动着他们的影子。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当今主要西方发
5、达国家最大的债权人。老罗斯柴尔德的夫人(Gutle Schnaper)在去世之前说道:“如果我的儿子们不希望发生战争,那就不会有人热爱战争了。”如果说中国的历史是围绕着政治权力斗争而展开,不理解帝王心术就无法洞察中国历史的精髓,那么西方近代史则是沿着金钱角逐而进化的,不明了金钱的机谋就不能把握西方历史的脉络。美国的成长历程充斥着国际势力的干预和阴谋,其中尤以国际金融势力对美国的渗透和颠覆最令人惊心动魄,而却最不为人所知。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建立几乎是全神贯注地防范封建专制势力的威胁,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民主制度本身对金钱权力这一新生的、致命的病毒,却没有可靠的免疫力。新生的民主制度对
6、于“国际银行家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权来控制整个国家”这一战略主攻方向的判断和防御出现了重大漏洞。“金钱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与美国民选政府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金融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七位美国总统因此被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的伤亡率比美军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年仅33岁就完成了万古流芳的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也是美国第三届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有一句警世名言: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有银行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那么这些银行将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直到有一天早晨当
7、他们的孩子们一觉醒过来时,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父辈曾经开拓过的土地。10两百多年后再来聆听1791年杰斐逊的这一段话时,我们不禁惊叹他的预见惊人的准确。今天,美国私有银行果然发行了国家货币流通量的97%,美国人民也果然欠着银行44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般的债务,他们也许真的有一天一觉醒来就会失去家园和财产,就像1929年发生过的一样。我坚信银行机构对我们自由的威胁比敌人的军队更严重。他们已经创造出了一个金钱贵族阶级,并且藐视政府。(货币的)发行权应该从银行手中夺回来,它应该属于它正当的主人人民。12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845年6月8日,第五任美国总统杰克逊总统去世。他的墓志铭上只有
8、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1837年恐慌”以及后来的“1857年恐慌”、“1907年恐慌”,再次印证了罗斯柴尔德的一句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订法律。”如果说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那么政治利益冲突的背后正是经济利益的较量。这种经济利益的较量表面上体现为南北方的经济利益差异,但其实质是国际金融势力为分裂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而玩弄“分而制之”(Divide And Conquer)的策略。内战结束以后,为了支付俄国舰队总计720万美元的费用,美国政府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宪法没有授权总统支付外国政府的战争费用,当时的总统约翰逊与俄国达成了以购买俄国阿拉斯加的土地来支付战争费
9、用的协议。这件事在历史上称为“西华德的蠢事”(Seward誷 Folly),西华德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人们强烈批评他不应该花720万美元去买当时看起来不值一文的荒地。由于同样的原因,亚历山大二世在1867年被行刺,但没有成功。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终于还是死于刺客之手。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七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
10、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诚如俾斯麦所言:林肯的死是基督徒世界的重大损失。美国可能没人能够沿着他伟大的足迹前行,而银行家们将会重新掌握那些富有的人。我担心外国银行家以他们高超和残酷的手腕会最终得到美国的富饶,然后用它来系统地腐蚀现代文明。 多数中国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是美国政府发行着美元,实际情况是,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美国政府最终丧失了仅剩的“白银美元”的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美联储的性质和来历在美国的学术界和新闻媒体中,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区”。媒体每天
11、可以长篇累牍地辩论“同性恋婚姻”这类无关痛痒的问题,而对到底谁控制着货币发行这样一个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分钱收入、每一项贷款利息支付的“利益攸关”的问题,几乎只字不提。读到这里,如果你有吃惊的感觉,说明这一问题是重要的,而你居然不知道。这一章将讲述被美国主流媒体刻意“过滤掉”的美联储成立的秘密,当我们拿着放大镜,用慢镜头回放这一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最后关头时,事件发展将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华尔街七巨头:美联储的幕后推动者.华尔街的七个人现在控制了美国大部分基础工业和资源。其中J.P.摩根、詹姆斯希尔、乔治贝克(纽约第一国家银行的总裁),属于所谓摩根集团;其余四人,约翰洛克菲勒、
12、威廉洛克菲勒、詹姆斯斯蒂尔曼(国家城市银行总裁)、雅各布希夫(库恩雷波公司),属于标准石油城市银行集团。他们所构成的资本的核心枢纽控制着美国.什么时候开始抽水捞鱼却只有几个最大的银行寡头知道,当一个国家建立了私有的中央银行制度以后,银行寡头对放水抽水的控制就更加得心应手,收获也就越加精确。经济发展与衰退,财富积累与蒸发都成为银行家“科学饲养”的必然结果。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蓄谋已久的精确定向爆破,熠熠夺目的崭新金融大厦总是建筑在成千上万破产者的废墟之上。从金本位到法定货币:银行家世界观的大转变19世纪末以来,国际银行家对金钱的认识再一次实现重大飞跃。原有的英格兰银行模式,即以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货
13、币,通过两者的死锁,实现政府举债,银行发行货币,确保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保证了银行家不断增长的巨额收益。在金本位体系之下,银行家坚决反对通货膨胀,因为任何货币贬值都直接伤害了银行家的利息实际收入。这种思路还是比较原始的放贷吃利息的办法,主要的缺点就是财富积累得太慢,即使是用上部分储备金制度(Fractional Reserve),仍然不足以满足银行家们日渐膨胀的胃口。特别是黄金和白银增加缓慢,这就等于给银行放贷总量设了一个上限。在银行家的资助之下,通货膨胀的经济学探讨逐渐被引导到纯数学游戏的轨道上,由于增发纸币所导致的通胀(Currency Inflation)的概念,在现代已经完全被价格上
14、涨的通胀(Price Inflation)理论所淹没。这时,银行家们赖以发财致富的手段中除了原有的部分储备金制度、货币与国债死锁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工具:通货膨胀。从此,银行家实现了从黄金的卫道士到黄金的死敌这一戏剧性的转变。凯恩斯就通货膨胀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用这个办法,政府可以秘密地和难以察觉地没收人民的财富,一百万人中也很难有一个人能够发现这种偷窃行为。”准确地说,在美国使用这个办法的是私有的美联储而不是政府。银行在美国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拥有470个董事席位,平均每个主要公司里有3.6个董事席位属于银行家们。、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真正理解国际放贷者的运作方式。美联储的账目从来就
15、没有被审计过。它完全在国会控制的范围之外运作,它操纵着美国的信用(供应)。美联储是世界上最为腐败的机构之一。所有能听见我讲话(国会演讲)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我们的国家实际上是被国际银行家统治着。有些人以为美联储银行是美国政府的机构。它们(美联储银行)不是政府机构。它们是私有的信贷垄断者,美联储为了自己和外国骗子的利益盘剥着美国人民。打仗就要花钱,越大的战争花钱越多,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问题是,谁花谁的钱?由于欧美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政府必须也只能向银行家借钱。战争使物资消耗达到燃烧般的速度,战争使交战国砸锅卖铁也要坚持,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地向银行家融资,难怪战争始终是银行家的最
16、爱。他们策划战争,他们挑动战争,他们资助战争,国际银行家们华丽的大厦,从来就是建立在死亡枕籍的废墟之上。国际银行家另一个赚大钱的手段就是制造经济衰退。首先是扩大信贷,将泡沫吹起来,等人民的财富大量投入投机狂潮后,然后猛抽银根,制造经济衰退与资产暴跌。当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时,他们再出手以超级低廉的价格收购,这在国际银行家们的术语中叫做“剪羊毛”。当私有中央银行成立后,“剪羊毛”行动的力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巴黎和会其实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们的狂欢节,在大发战争横财之后,他们随手播下了下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剪羊毛”是银行家圈子里的一个专用术语,意思是利
17、用经济繁荣和衰退的过程所创造出的机会,以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拥有他人的财产。当银行家控制了美国的货币发行大权,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变成了可以精确控制的过程,此时的“剪羊毛”行为对于银行家来说,就像从靠打猎为生的游牧阶段进化到了科学饲养的稳产高产阶段。经过近80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我们仍然要惊叹这些国际银行家们的智商,他们毫无疑问是人类最为聪明的一群人。这样的手法,这样的权谋,这样丝丝入扣的设计,这样玩弄天下于股掌之中的胆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甚至直到今天,大多数人完全不相信他们的命运实际上被操纵在极少数人的手中纸币自由兑换黄金实际上成为了人民最基本的经济自由的基石,只有在此基础之上,任民主和其
18、它形式的自由才具有实际意义。当政府强行剥夺人民将纸币兑换黄金这一与生俱来的权力的时候,也就从根本上剥夺了人民最基本的自由。在危机和衰退的威胁之下,人民最容易妥协,团结最容易被打破,舆论最容易被误导,社会注意力最容易被分散,银行家的计谋最容易得以实现。所以危机和衰退被银行家们当作对付政府和人民最有效的武器在历史上被反复使用。剑桥的”使徒会“由三一学院和国王学院的最优秀的名成员所组成,这些人不仅要绝顶聪明,而且要出身显赫,每一个人都注定会成为英国统治阶层中的一员。他们每周六在一处秘密会所聚会,讨论范围从哲学、美学到政治、商业。他们有自己严格的清规戒律,同时也蔑视社会的普通道德,他们自认为拥有人类最
19、智慧的头脑,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世界的治者,并相互之间反复灌输这一信念。凯恩斯在写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这样说道:”我们这种道德上的优越感是不是有些自大狂?我有一种感觉,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从来就看不见任何事物(的本质)(因为)他们太愚蠢,或者是太邪恶。“5.3 在这个圈子里,除了凯恩思和著名哲学家罗素这样的学者型精英,还包括罗斯切尔德男爵这样的金融巨头。离开剑桥之后,每周六仍然参加”使徒会“秘密会议的成年使徒被称为”天使“,他们积极参与选拔新使徒和其它活动。和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Royal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的积极倡导者,这两个组织可谓是欧美
20、政界的“中央党校”。 1932年8 月20日罗斯福在俄亥俄州的竞选演讲中声情并茂地说道:“我们发现2/3 的美国工业集中在几百家公司手中,实际上这些公司被不超过5 个人控制着。我们发现30来家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证券交易商决定着美国资本的流动。换句话说,我们发现一个高度集中的经济权力被操控在集少数人手中,这一切与总统先生(胡佛)所说的个人主义正好相反。”5.111812年,美国第一银行被废除而招来了罗斯切尔德的报复,爆发了英美1812年战争,最后以美国政府屈服,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而告终。1837年,杰克逊总统废除美国第二银行,银行家们立刻在伦敦狂抛美国债券,招回各种贷款,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直至1
21、848年。1857,1870,1907年为迫使美国政府重新建立私有的中央银行,国际银行家再度出手制造衰退。最后终于建立了私有的中央银行- 美联储,从而完全控制了美国的货币发行权。1929年的大衰退的最终目的直指废除金本位,实施廉价货币政策,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铺平金融通道要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1944年布雷顿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Dollar Exchange Standard)取代黄金兑换体系(Gold Exchange Standard)实现
22、了第二步,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凯恩斯摇旗呐喊,银行家推波助澜,罗斯福瞒天过海终于拔掉了金本位这个镇魔瓶盖,赤字财政与廉价债务货币这一对孪生怪兽终于从牢牢的禁锢中挣扎了出来。德国不仅完全摆脱了1923年超级通货膨胀的经济灾难,也从席卷全球的严重衰退中快速恢复过来,在承担着巨额战争赔款的巨大经济压力下,以惊人的速度装备起来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并在年月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仅仅用了六年时间!而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仍然在年大衰退的泥沼中苦苦挣扎,直到年美国直接参战,美国的经济状况才得到根本扭转。德国以区区年的时间迅速完成经济复苏和大规模战争准备,如果没有外来强大的金融资助是完全
23、不可想象的。如此庞大的外来资金挹注如果不是为了准备发动战争,就难以有合乎逻辑的解释。汤塞(Charles C. Tansill)认为对日本的作战早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1932年,美国海军就已经证实了从珍珠港海域60英里发动袭击可以重创太平洋舰队。美国情报部门于1940年8 月破译了日本军方的密码,并可以解码所有早前截获的日本电报记录。美国制造的破译密码机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唯独漏掉了珍珠港这个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许多历史学家都相信,罗斯福事先就已经知道日本海军将偷袭珍珠港。1943年1 月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发表了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声明,这个声明令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战争 隐蔽 战例 借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