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赵庄五矿2.40Mta新井设计.doc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赵庄五矿2.40Mta新井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赵庄五矿2.40Mta新井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赵庄五矿2.40 Mt/a新井设计 指 导 教 师 院(系、部) 矿业学院 专 业 班 级 采矿08-2 学 号 姓 名 日 期 2012年3月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选题的目的、意义在于:系统的综合的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结合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庄一矿实习的内容和收集到的现场资料,进行矿井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我们大致掌握矿井设计的方法、步骤和内容;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有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编写技术文件和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2、。即能使我们得到全面的训练,又有利于提高我们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向就业单位能够胜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现状:赵庄井田位于高平市西北17km处,行政区划隶属高平市寺庄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2 44 54.4 112 50 51.9 ,北纬35 51 02 .435 55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1年3月核发的第C1000002009051120015391号采矿许可证,井田批准开采山西组3号煤层,批准井田面积43.5099km2,生产规模为1.2Mt/a。井田东南距高平市17km,太(原)焦(作)铁路和207国道从井田东侧通过,长(治)晋(城)二
3、级公路和长(治)晋(城)高速公路从井田东侧约20 km处通过。井田北距太焦铁路赵庄车站3.3km,南距西阳车站4.7km,该矿工业广场与附近干线公路和铁路间均有柏油公路连接,由井田经铁路、公路向北可达长治、太原,向南可通晋城、焦作,然后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运输便利。赵庄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分述如下:(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旋回可将本组分为三段。一段(C3t1):K1砂岩底至K2石灰岩底,厚10.95-31.55m,平均19.93m。由浅灰-灰白中细粒砂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14、15、16号) 及1-3层不稳定石灰岩组成,
4、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含星散状黄铁矿及其结核。底部K1砂岩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硅质胶结,坚硬。顶部含主要可采煤层(15号)。K1砂体厚0-12.52m,平均1.59m。岩性为细粒石英砂岩,灰白色,分选好,颗粒呈园状或次圆状,硅质胶结,含大量黄铁矿、菱铁矿结核,为障壁岛环境。16号煤层原井田内仅3个钻孔发育,厚度0-1.91m,为潮道两侧及障壁岛周围浅水沉积。在扩区内本次施工的钻孔中长扩06号孔揭露了该煤层,厚度0.40m。 15号煤层据以往勘探资料,原井田内煤厚2.20-6.41m,平均4.18m。含硫量特高,夹矸一般2-3层,结构简单复杂。该层煤属障壁泻湖充填发育起来的滨岸泥
5、炭沼泽环境。二段(C3t2):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厚29.38-43.55m,平均34.87m。由深灰色石灰岩(K2、K3、K4)、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薄煤层(11、12、13号)组成。石灰岩中含大量动物化石,以K2、K3发育最为稳定,K4灰岩受后期冲刷而缺失。泥炭沼泽仅在海退后期废弃的三角洲前缘及潮坪上短暂发育,未形成足够厚泥炭沼泽即被下一次海侵所淹没。本段系下三角洲平原前缘碳酸盐台地沉积。K2石灰岩厚5.26-9.24m,平均7.25m,全区稳定,含介形类、孔虫、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局部夹燧石结核,黄铁矿结核。K2代表一次大规模的海侵碳酸盐岩沉积。K2顶-K3底厚7.98-18.7
6、5m,平均11.72m,由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及13号煤层组成。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逆粒序,从下到上,由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的分流间湾,河口砂坝组成。K3石灰岩厚0-4.13m,平均3.04m。为深灰色石灰岩,含苔藓虫等动物化石,属水动力能量较低的碳酸盐台地沉积。K3顶-K4底厚7.40-19.63m,平均12.04m。由泥岩、粉砂岩、细粗粒砂岩,偶夹0-2层薄层石灰岩及11号煤层组成。K4石灰岩厚0-3.36m,平均1.27m。系潮间带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三段(C3t3):K4石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38.88-54.06m,平均43.15m。以碎屑岩发育为特征。主要
7、灰色-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K5、K6等)及煤层(8、9、10号等) 组成。泥质岩中含菱铁矿及黄铁矿结核,含大量植物化石碎片。砂岩层理构造发育。本段海侵作用减弱,过渡型三角洲平源广泛分布,分流河道决口频繁,未形成可采煤层。K4顶K5底厚19.98-49.47m,平均26.68m。主要由浅灰-灰白色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偶含1-2层薄层石灰岩或泥质灰岩。系三角洲的分流间湾,分流河道、潮坪、泥炭沼泽,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决口扇等环境。K5石灰岩厚2.70-6.33m,平均3.44m。全区稳定,属浅海低能环境。K5顶-K6底厚3.48-14.78m,平均9.67
8、m。以泥岩、粉砂岩为主,K5顶部泥岩,含丰富的腕足类化石。K6燧石灰岩厚1.05-4.60m,平均2.51m。为深灰色硅质泥晶灰岩或灰黑色燧石灰岩,动物化石较少,极坚硬,系闭流水域的碳酸盐岩地沉积。K6顶K7底厚1.10-8.16m,平均2.51m。由黑色含有机质泥岩,砂质泥岩,深灰黑色粉砂岩组成。具水平纹理,含大量黄铁矿结核,系前三角洲或分流间湾环境。(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本组与太原组K6以上沉积构成由前三角洲-前缘-平原的完整三角洲旋回,3号煤层之上以河流作用环境为主体。其上部系上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间湾(含决口扇、天然堤)、沼泽等沉积。K7砂体厚0.60-3.10m,平均1.
9、70m。主要由石英、硅质岩屑和菱铁矿鲕粒组成,具波状、脉状、小型交错层理,孔隙式铁质胶结,偶含植物化石碎片。系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K7顶3号煤层底厚1.82-11.81m,平均8.97m。主要由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具水平纹理,波状、透镜状等潮汐型层理,含丰富的植物化石。系被充填淤浅的分流间湾沉积。3号煤层据以往勘探资料结合井田内井下巷道见煤点资料,井田内厚度0.30-10.60m,平均5.70m。顶板岩性一般为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中含大量植物叶部、茎部化石,具水平纹理;系分流间湾沉积。底板为含丰富植物根部化石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系三角洲平原上泥炭沼泽沉积。3号煤层顶K砂岩底一般
10、厚0.00-7.95m,平均2.96m,由泥岩、砂质泥岩组成。系分流间湾环境。K砂岩厚1.27-20.25m,一般7.88m。岩性为细中粒砂岩,浅灰或白灰色,岩屑含量较高,富含菱铁质鲕粒,具小型交错层理。系分流河道沉积。K砂岩顶K8砂岩底一般厚16.68-35.73m,平均28.12m。主要由1-3层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1-4层薄煤层组成。系三角洲平原上的泛滥盆地、天然堤、决口扇、泥炭沼泽等环境构成。2号煤层为岸后泥炭沼泽环境。井田内厚0-3.02m,平均0.71m。1号煤层极不稳定,系泛滥盆地泥炭沼泽环境。此次选题在于结合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在以上研究现状下设计赵庄五矿2.4
11、0 Mt/a新井。二、设计任务、内容及目标(一)、设计的主要任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完成说明书和图纸两项任务:1、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内容包括:封面,扉页,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外文翻译资料及参考文献。2、图纸部分包括:矿井开拓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和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二)、设计的内容1、在了解矿区概况和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的情况下,按照井田的境界和煤层的赋存情况首先计算井田的储量;2、根据所要设计的矿井的年产量和所了解的矿区煤层赋存概况来计算矿井的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3、矿井的开拓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井筒形式及井筒位置的确定、开采水平的设计、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 报告 赵庄五矿 2.40 Mta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