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图片活现历史人物——以人教版选修四《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doc
《运用历史图片活现历史人物——以人教版选修四《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历史图片活现历史人物——以人教版选修四《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用历史图片,活现历史人物以人教版选修四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摘 要】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历史图片在历史人物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运用图片提高教学效率,较好达成教学教学目标却成为一线教师的难题。本文通过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的教学实践,运用图片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理顺知识线索,搭建学习框架;图后追踪相应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运用生动语言陈述图片,培养积极健康情感。【关键词】历史图片、历史人物、历史思维一、问题的由来在准备选修四第四单元第一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时,我很困惑。因为学生对于这课内容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是因为在必修一专
2、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和必修二专题二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和专题四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都有所涉及孙中山的历史活动。但又不熟悉,因为这些章节或从政治、经济、思想某个角度来展现孙中山。最后在学生脑海中留存下来的是支离破碎的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生为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殚精竭虑,被誉为“中国国父”。可是,他不是神,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中与时俱进,他的历史活动也是伴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了解他完整的发展轨迹,才能感受他为寻求救国之路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
3、气!通过本课的学习,如何让学生感知一个完整的鲜活的孙中山?如何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活动中感受国父探索救国救民的历史轨迹以及内心发生的思想巨变?从而能感悟作为中华儿女应该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而努力?正值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之际,我想以“百年辛亥、光辉永照”为主题,开展纪念孙中山诞辰145周年图片展形式展开教学,于是有了以下的课堂实践。二、教学的实施导入:同学们,100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为了纪念这段伟大的历史以及开启这段历史的先行者,让我们进入玉城中学纪念孙中山诞辰145周年图片展。第一篇章 弃医从政寻求救国
4、之路(1911武昌起义前)(教师展出第一组图片):1883年的孙中山、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与友人合影、1894年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投影。 (学生给出第一阶段标题):弃医从政,走向共和。(教师继续出示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6月。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教师追踪问题):1、根据
5、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学生):改良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转变?(学生):从“改良主义”转向“革命共和”3、为何会发生转变?(学生):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学生表格概括):第一阶段第一部分大事记: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弃医从政” ;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教师展出第二组图片):1894年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同盟会成立大会及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字稿、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学生给出第二阶段标题):创立政党,构想共和(学生表格概括):第一阶段第二部分大事记:1.1894年在美
6、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2.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武装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3.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教师再完整呈现第一阶段大事记)(教师追踪问题):1、为什么说兴中会的成立是孙中山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标志?(学生):从方式上:改良武装斗争;从斗争目标上: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学生):统一领导,统一纲领。3、对于这个阶段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你有何认识?(学生)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革命指导思想形成第二篇章 礼炮声中开启民国大门(武昌起义五四运动)(教师展出第三组图片):武
7、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手稿;(学生给出第一阶段标题):领导革命,建立共和。(学生表格归纳)第2阶段大事记第一部分:1.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2.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为使清帝退位,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台。(教师追踪问题):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匆匆过客”吗?(学生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国内影响:(政治)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最伟大的功绩),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
8、共和制;(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社会习俗)移风易俗之风盛行。国际影响: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展出第四组图片):宋教仁案、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组织护国运动、孙中山着大元帅图、第二次护法运动前的准备。(学生给出第二阶段标题):继续斗争,捍卫共和。学生完成表格概括大事记(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教师追踪问题):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的这些斗争结果如何?你认为失败的原因何在?失败原因:(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对于这阶段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你又有何认
9、识?(教师出示材料):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鲁迅(学生归纳):他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第三篇章 与时俱进实现伟大转变(教师展示第五组图片):孙中山手稿“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国民党一大召开会场图、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病逝图;(学生表格概括)第3阶段孙中山大事记: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教师追踪问题):为什么第一次国共能够进行合作?(学生归纳原因):孙中山坚持真
10、理、坚持斗争的精神;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促成;中共的帮助等。为什么新三民主义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表格进行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就民族主义而言,旧三民主义是“反满族贵族专制”,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在“反帝”。就民权主义而言,旧三民主义提出“推翻帝制,建立国民的政府”,新三民主义则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新”在强调民权普遍性,反帝反封相结合。就民生主义而言,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不仅提出“平均地权”(后提出耕者有其田),还提出节制资本(控制私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运用 历史 图片 活现 历史人物 人教版 选修 中国 民主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