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问北大校长许智宏谁之北大 何谓公平.doc
《质问北大校长许智宏谁之北大 何谓公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问北大校长许智宏谁之北大 何谓公平.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问北大校长许智宏:谁之北大 何谓公平2006-05-30 09:21:16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网友评论 86条 相关评论:北大成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N个理由“北大无小事”这是一个并不正常的,却又让许多北大人感到忧喜参半的事实。大学本来不该如此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大学应当在安静与寂寞中从事文化教育的事业。北大却是一个特例:从近代以来,北大在中国历次社会变革中先后自觉或被迫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国人眼中,北大已经不仅仅是一所普通的学术和教育机构,乃是中国社会的某种象征物和风向标。北大有过光荣,也有过羞辱。近年来,关于北大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地出现,这所过去一直高高在上的最高学府开始遭遇到越来越
2、多的质疑和批评:从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的“官员先富说”到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招收博士的“怀德门”事件,从北大教授巩献田撰文高调反对物权法到近期北大未名湖核心区的拆迁工程,以及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和卖糖葫芦的故事均“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北大校长显然不是一个轻松悠闲的职务,用现任北大校长许智宏的话来说,“没有一天特别安稳地睡好觉”这样的生活状态,简直可以同负责安全生产的李毅中局长相媲美了。近期,新京报记者在一次对许智宏的采访中询问道:“全国各地的高校都普遍存在高招指标各省分配不一的情况,比如北大在北京的指标就多于其他省份,很多人批评这是教育不公平,你怎么看?”许智宏回答说:“我每年都
3、讲,教育的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即使在美国也一样。事实上,我们在北京的指标也不是特别多。就北京而言,北京的学生在北大的比例大约是百分之十三到十五,这个比例比其他地区大学中的本地学生比例低多了。”记者继续追问说:“给多大的比例由谁来定?这种机制怎么形成?”许智宏回避了这两个“高度敏感”的问题,大而化之地回答说:“任何一个指标都不可能绝对公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能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争取做到区域平衡。”这样的官话和套话,在我看来,等于什么也没有说,表明许校长根本没有正视问题的诚意。但是,这场质量不高的对话激起了我的深入思考:谁之北大,何谓公平?显然,北大乃是全国人民的北大,而不是北京的北
4、大;北大的财政支持来自于中央财政,换言之,来自于全国所有纳税人的血汗钱,而非北京一地居民的奉献。因此,北大对北京地区学生的特别优待是毫无道理的。许校长以北大学生中北京学生的比例大约是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十五的数据,来说明北大比很多地方大学更少照顾地方利益。这种比较是一种拙劣的障眼法,因为北大与许多地方大学的性质根本不同许多地方大学的财政支持来自地方财政,它们偏向于在本地招生、为本地培养人才,乃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做法;而北大作为由一所由全国纳税人供养的、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学府,理应在全国范围内追求更大的公平。全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人,北京人口为一千多万人,北京人口仅仅是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然而,在北大就
5、读的学生当中,北京学生人数占到百分之十三至十五,此比例高出前者十五倍。难道我们能堂而皇之地说这样的数字是正常的吗?难道我们仅仅用“任何一个指标都不可能绝对公平”的中庸之言来开脱吗?许校长不敢回答记者问及的“此比例究竟是由谁来制定、这种机制又是如何形成”的问题,因为这一切全都是幕后暗箱作业,并未经过公开的讨论、科学的研究和民主的听证会等过程。许校长不同意举行听证会以遏制大学乱收费的建议,他所举的例子还是西方大学如何如何“西方国家的很多公立大学都没有进行过学校收费方面的听证”,此时此刻他再不提“中国特色”了。许校长维护的是一种历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潜规则”,这种“潜规则”严重伤害了、并正在伤害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问北大校长许智宏谁之北大 何谓公平 质问 北大 校长 许智宏谁 何谓 公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