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吐蕃地支纪与敦煌四部书的断代.doc
《论吐蕃地支纪与敦煌四部书的断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吐蕃地支纪与敦煌四部书的断代.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吐蕃地支纪年与敦煌四部书的断代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地支纪年;四部书;断代 论文摘要敦煌写卷中的地支纪年虽然主要属于吐蕃时期,但具体到敦煌四部书写卷,地支纪年可以延伸到张氏归义军时期,至少也在张氏归义军初期;以敦煌经部写卷为例,对带有地支纪年的经部写卷重新进行了断代梳理。 十二生肖纪年、地支纪年等都是吐蕃时期常见的纪年法。“地支纪年”方式主要属于吐蕃时期,翟理斯把这类带有地支纪年的写卷大多断代在吐蕃前,是错误的,如:s.4927小钞一卷题记”辰年五月九日比丘写毕”,翟理斯(No.4659)疑辰年为620年。s.4153维摩诘经卷上题记“申年四月五日比丘法济共福胜点勘”,翟理斯(No
2、.3363)疑申年为708年。s.2992观世音经题记“申年五月廿三日写”,翟理斯(No.3195)疑申年为768年。例多不烦举。按:上述都为地支纪年,按敦煌写卷的一般纪年习惯,当属吐蕃时期,上引三例池田温(分别见于No.1838、1289、1280)断代都为九世纪前期。翟理斯断代违背了敦煌写卷纪年的一般规律。 然而,地支纪年主要使用在吐蕃时期,但并不绝对属于吐蕃时期。地支纪年并没有随着吐蕃的瓦解而随之消失,在张氏初期仍然使用。如s.3927(池田温No.1914)题记“大中十一年四月廿一日、蕊蒭明照写。大唐大中十一年岁次丁丑六月廿二日、国大德三藏法师法成、于沙州开元寺说毕。(背)丑年六月廿二
3、日说”,背面的丑年即大中十一年857年;-70(M.886)、.296题记“寅年闰正月廿二日龙兴寺沙门明照随听写”,孟列夫、池田温(No.补24)、刘永明都指出这里的寅年指大中十二年858年,称003(7210)题记“寅年六月十一日比丘明照写记”,池田温(No.1956)断代“寅年六月、九世纪半”;p.2716(池田温No.1871、1972)题记“大中九年三月廿二日、辛生令狐再晟写记。海源押咸通五年四月十二、童子令狐文进书记。”,池田温(No.1972)指出“背首有亥年九月七闩记”,这里的亥年显然是指归义军时期的亥年,许建平亦认为卷背之“亥年”盖即正面的大中九年。s.1947va咸通四年(8
4、63年)敦煌管内寺窟算会,本文“大唐咸通四年岁次癸未河西释门都僧统,缘敦煌管内一十六所寺及三所禅窟,自司空吴僧统酉年算会后,至丑年分都司以来,从酉至未一十一年(以下缺)”,卷中的酉年、丑年分别指归义军时期的853年、857年,从酉至未即从853年至癸未(咸通四年)863年,正好一十一年。p.4667vb益算经(池田温No.1980),题记“辰年三月廿五日巳时写记。(以后上下逆行书写、今改录)咸通六年七月五日、分付庆庆冢图经一卷,破葬决一卷,明堂一卷,式决一卷,备?神符本一卷。含含禄名付了。宅经一卷在高师。文书目录在式决背。”此辰年当与成通六年(865年,乙酉)不远,亦在归义军时期。p.3243
5、b残片四十四片,第一片有“戌年二月十六日学士”,戌年为878年(按断代过程详下)。p.3558a王梵志诗一卷,题记“亥年正月十七日三界寺”,池田温(No.2511)认为“亥年、大约十世纪”。据上至少可以说,地支纪年在863年前的归义军初期仍在使用。 综观吐蕃时期的写卷,满眼都是佛经,以及一些少量的生活文书,种类单一。吐蕃时期,与中原隔绝,落后,文教不兴,几乎没有人涉足中原四部书之类的传统典籍。到了归义军初期,写卷种类开始丰富起来,渐渐有人在阅读学习(读诵题记)甚至亲手抄写(抄写题记)四部书等典籍。结合前述,仅据地支纪年断代四部写卷为吐蕃时期是值得商榷的,整体上不符合吐蕃时期的写卷特点。用地支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吐蕃 地支 敦煌 四部 断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