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产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提高论文.doc
《芽孢杆菌产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提高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芽孢杆菌产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提高论文.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第一章 绪论31.1-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现状31.1.1-甘露聚糖酶的来源31.1.2-甘露聚糖酶的性质41.1.3-甘露聚糖酶的诱导41.2-甘露聚糖酶的纯化51.2.1 纯化的意义51.2.2 分离纯化工艺61.3-甘露聚糖酶的稳定性及稳定化71.4-甘露聚糖酶的应用81.4.1石油钻采81.4.2饲料添加剂81.4.3食品保健81.4.4造纸工业91.4.5纺织工业91.4.6工具酶91.5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91.5.1研究目的91.5.2研究内容10第二章 枯草芽孢杆菌-甘露聚糖酶的产生及性质102.1实验仪器与材料102.1.1实验仪器与设备102.1.
2、2试剂112.1.3菌种112.1.4培养基122.2实验方法122.2.1粗酶液的制备122.2.2酶活的测定122.2.3温度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响142.2.4不同浓缩倍数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影响142.2.5反复冻融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响142.2.6激活剂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响142.2.7防腐剂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响152.2.8金属离子螯合剂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响152.3实验结果与分析152.3.1温度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响152.3.2不同浓缩倍数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影响162.3.3反复冻融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
3、响172.3 反复冻融情况下酶的稳定性172.3.4保护剂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响172.3.5防腐剂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响182.3.6金属离子螯合剂对-甘露聚糖酶酶活稳定性的影响18结论18展望19参考文献20致谢22摘 要 一甘露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半纤维素酶,应用广泛,多采用微生物发酵制备。本文首先利用芽孢杆菌对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并通过分离纯化制得高纯酶进行运用。 对酶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添加稳定化试剂,储存于不同的温度,将酶浓缩成不同的倍数,以及反复冻融来研究酶的稳定性。主要工作如下: 对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的酶液进行稳定性检测试验,确定了芽孢杆菌产甘露聚糖酶的在各种不同
4、的条件下酶活的稳定性情况;优化了酶液在储存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大大降低了运输和储存成本,有利于产品的后续精制以及使用。 一甘露聚糖酶粗酶液经盐析、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及超速离心即可制得纯酶液。 利用酶活随温度和反复冻融、不同浓缩倍数以及各种添加剂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初步探讨了各种外界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 考察了七种添加剂(葡萄糖、海藻酸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明胶、EDTA、乙醇)在不同浓度下对制备的一甘露聚糖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可大幅提高酶的热稳定性,4时甘露聚糖酶的稳定性较高。确定了浓缩酶的稳定性,以及反复冻融对芽孢杆菌产甘露聚糖酶的稳定性的影响。关键词:芽
5、孢杆菌 甘露聚糖酶 浓缩 温度 反复冻融 添加剂 稳定性ABSTRACT -mannanase is an important hemicellulase, widely used, the use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The first use of Bacillus culture fermentation medium, and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high purity enzyme use.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enzyme by ad
6、ding stable reagent, sto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enzyme is concentrated into a different multiples, as well as repeated freezing and thawing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enzyme.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Enzyme produced by Bacillus stability testing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f the si
7、tuation Bacillus mannanase activity in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to optimize the enzyme during storage may encountervarious situation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cost of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follow-up of refined products and the use of. -mannanase crude enzyme solution by salting out, ultrafil
8、tration,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ultracentrifugation can be obtained pure enzyme solution. Activity varies with the temperature and repeated freezing and thaw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factor, and a variety of additives changes the law, and discussed a variet
9、y of external factors on the enzyme activity. The seven additives (glucose, sodium alginate, potassium sorbate, sodium benzoate, gelatin, EDTA, ethanol)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preparation of -mannanase stability,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glucose significantlyimprove the thermal
10、 stability of the enzyme, mannanase stability at 4 C higher.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f the enzyme concentrate, and the repeated freezing and thawing of Bacillus mannanase stability.Key words:Bacillus; mannanase; enrichment; temperature; freezing and thawing ; additive; stability第一章 绪论 1.1-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现
11、状1.1.1-甘露聚糖酶的来源 -甘露聚糖酶在自然界中来源广泛,其中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如翡翠贻贝(Perm viridis )1及亮大蜗牛2(Helix lucorum)甲壳纲动物圆口螺和爬行动物蛇等的低等软体动物的肠道分泌液中,在植物如芝麻、葛芭的种子、豆类植物(长角豆、瓜尔豆等)发芽的种子及天南星科植物魔芋萌发的球茎中,以及多数微生物中都能提取到-甘露聚糖酶。其中,微生物是-甘露聚糖酶的最重要来源,已报道的如细菌中的芽抱杆菌、假单胞菌和弧菌,真菌中的曲霉、青霉、核盘菌及多孔菌等都是产-甘露聚糖酶的常见类群。 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糖中的一种半纤维素,很多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
12、放线菌等都能分泌-甘露聚糖酶进行分解甘露聚糖作为自己的碳源或能源物质。如细菌中的芽袍杆菌3(Bacillu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弧菌(Tlibrio sp.)单胞菌(Aeromonas sp.)等;放线菌中的链霉菌treptomyces sp.);酵母(Yeast);以及真菌中的曲霉(Aspergillus sp. )根霉(Rhizopus sp. )木霉(Trichoderma sp.)等均可分泌-甘露聚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如嗜碱芽袍杆菌4(Calkalophilic Bacillus sp.) 嗜热菌(Rhodothermus ma
13、rinus),那不勒斯栖热胞菌5(Thermotoga neapolitana )及嗜热真菌6(Thermomyces lanuginosus)等也可产生-甘露聚糖酶,并且以其特有的酶学性质(如耐热性)拓宽了-甘露聚糖酶的应用领域。 真菌来源的-甘露聚糖酶的作用范围偏酸,一般pH值在4.05.5之间,最适反应温度一般在5575。如1990年Johnson KG7研究的里氏木霉,最适pH为5.5,最适反应温度为65;李江华等研究的黑曲霉,最适pH为5.5,最适反应温度为35。细菌和放线菌来源的最适pH却常为中性或者偏碱性,最适反应温度为4570。细菌中,研究最多的是芽袍杆菌,除1991年马延和和
14、田新玉报道了嗜碱芽袍杆菌产碱性-甘露聚糖酶外,最适反应pH值多为5.57.0。马建华等研究的枯草芽袍杆菌最佳反应pH值为6.4,最适反应温度为50。1995年,南开大学杨文博8等人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中性-甘露聚糖酶的地衣芽袍杆菌,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获得一株酶活高产菌株(NK-27),并考察了不同碳源及培养条件对摇瓶发酵产酶的影响,得出地衣芽袍杆菌(NK-27)的-甘露聚糖酶为诱导酶,葡萄糖、半乳糖不利于产酶,魔芋粉、角豆胶为最佳碳源,有机氮源豆饼粉优于其它氮源,酵母膏对产酶有促进作用,通气量大对产酶有利等结论。 微生物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具有活力高、成本低、来源稳定、提取方便等明显优点,
15、己在实际生产和基础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1.1.2-甘露聚糖酶的性质 来源于动物的-甘露聚糖酶大多为多体酶,等电点偏酸。酶的分子量约为35kDa44kDa酶作用的最适pH偏酸,约为pH5.26.6,最适温度约为5055。 植物的-甘露聚糖酶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储藏器官和种子中,与种子的萌发有密切关系。植物细胞产生的-甘露聚糖酶分子量大小约为35kDa45kDa,最适反应温度和耐性比细菌和真菌低,最适反应pH为4.55.5,略显酸性。这些特点是由植物生长环境和生理条件决定的。不同的植物、植物器官的不同时期产生的-甘露聚糖酶的性质和量都可能不同。 微生物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具有活性高、成本低、来源稳定、提
16、取方便以及比动植物更广泛的作用pH,温度范围和底物专一性等显著特点,易被理论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应用5。因此选育优良菌株是能否得到大量-甘露聚糖酶的关键。 大多数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可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筛选产-甘露聚糖酶菌株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其如下特性:-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可诱导的细胞外泌酶,它可以分泌到菌体外的培养基中,作用于培养基中的底物,使底物降解产生单糖或二糖,常用的筛选方法有透明圈法,水解圈法和降解物着色法等。富集培养基需添加甘露聚糖物质,如槐豆胶、角豆胶、瓜尔胶及魔芋粉等,富集后可从培养基上生长的菌群中分离出有酶活的菌株。 目前己有部分研究筛选出高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如杨幼惠等利用刚果红平板
17、筛选法从芽抱杆菌属中筛选到产-甘露聚糖酶的理想菌株;罗强等利用离子注入和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筛选到了一株产-甘露聚糖酶的优良枯草芽抱杆菌9(Bacillus subtilis)M-66并采用系统全而反馈实验优化技术优化了发酵条件;蒙海林等以魔芋、番鬼芋、土壤和海水等从自然界采集到的样品为实验材料,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选出一株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再对该菌株进行钻诱变,经过分离、平板水解圈初筛和摇瓶复筛,得到一株优良变异菌,其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2倍。1.1.3-甘露聚糖酶的诱导 对于微生物所产生的甘露聚糖酶,除极少数的-甘露聚糖酶为组成酶外,大部分为诱导酶,即: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甘露聚糖类物质能极大
18、地促进-甘露聚糖酶的生物成,否则只有基础水平的酶产生。研究还发现10,诱导物除-甘露聚糖酶的底物或底物类似物外,一些半纤维素类物质或苯酚类化合物也能有效地增加某些微生物-甘露聚糖酶的分泌水平。如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11在含有梭甲基纤维素、木聚糖的培养基中,-甘露聚糖酶的合成量几乎与以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为诱导物时相同;在培养基中添加微量的黎芦酸、阿魏酸及香草酸,能有效地提高一株分解木质素的真菌(Phlebia radiates Frivo)12产-甘露聚糖酶。这可能是由多糖的水解一般需多种糖基水解酶参与,它们的表达常常相互影响,因此不同结构的诱导物有时
19、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通过对酶性质的研究,可知这些酶的分子量小的只有22000,大的可到62000,相差十分悬殊;最适反应pH值真菌来源的一般偏弱酸性细菌和放线菌的常为中性或偏碱:绝大多数-甘露聚糖酶的等电点都在2.56.5之间,对重金属离子及琉基修饰剂比较敏感,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人对一株黑曲霉的-甘露聚糖酶做了分析测试,发现该酶经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显示基本为单一蛋白带,凝胶过滤法测的全酶相对分子量为49000, SDS-PAGE法测的全酶相对量为51000,等电点为3.8。此外,研究还表明:许多真菌及某些放线菌-甘露聚糖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蛋白糖链,在细菌及植物的-甘露聚糖酶中则很明显。 许多
20、微生物产生的-甘露聚糖酶为多分子型13,即产生几种同工酶。这些分子型可能在分子量或等电点上有着微小的差别,但在水解甘露多糖时活力却明显不同,有着一定的互补关系。这说明微生物-甘露聚糖酶的诱导和分泌是一个有区别的忆谢调节过程。1.2-甘露聚糖酶的纯化1.2.1 纯化的意义 从微生物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或酶反应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通常称为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downstream processing )14,是生物技术的一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一个生物技术成果能否转变为一个具有实用价值和具争力的产品的关键因素。其特点如下:发酵液或培养液通常是复杂的多相资分散在其中的固形物具可压缩性,密度
21、又与液体相近,固液分离困难。发酵液中所含目标产物的浓度较低(如抗生素约0.22% ,酶约0.52% ,胰岛素0.001%左右),而且常存在与目标产物理化性质极其相似的异构体,因此提纯多步操作,总收率较低。生化物质在体外通常很不稳定,遇热、酸碱、有机溶剂会引起失活或分解,此外酶蛋白的活力还与其它蛋白酶、一些辅因子和金属离子的存在有关,这就加大了处理难度。生物培养通常为分批操作,要求下游加工具有一定的弹性。由于-甘露聚糖酶常和其它糖酶共存且自身往往含有多个组分,多个组分之间的理化性质非常相似,故酶的纯化有一定难度。多数微生物所产-甘露聚糖酶为胞外酶,成熟发酵液离心去除菌体,首先用硫酸铵盐析收集含-
22、甘露聚糖酶的蛋白质粗样品。进一步的纯化可采用离子交换、吸附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疏水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式,可获得均一的酶蛋白纯品。目前已有许多来源的-甘露聚糖酶获得了纯化。国内田新玉15等首先报道了嗜碱芽袍杆菌(Bacillus sp.)N-16-5产生的二种胞外碱-甘露聚糖酶经硫酸铅沉淀、两次离子交换柱层折、经轻基磷灰石吸附柱层析及制备PAGE等步骤,得到了凝胶电泳均一的样品。1.2.2 分离纯化工艺 分离提纯工艺是生化产品开发者关注的焦点,如何设计一个高质量、高产量、低成本的提取工艺是对生化分离工程师的挑战,这不仅需要全面了解各种提纯技术,有时还依赖十设计者的经验。 一般在工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芽孢 杆菌 甘露 聚糖 酶酶活 稳定性 提高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