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4doc.doc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4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4doc.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目标导航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3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方法。案例引入幼儿园认识小白兔的课上,老师抱来了小白兔让小朋友们看、摸,引导小朋友们说出小白兔的外形特征: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三瓣嘴、前腿短、后腿长。老师还准备了鱼、肉骨头、米粒、萝卜、青菜、草等食物请小朋友们喂给小白兔吃并观察小白兔喜欢吃什么。通过观察使孩子们得出,小白兔喜欢吃萝卜、青菜、草。此案例中,孩子们通过看、摸、观察感知了小白兔的外形特点和饮食习惯。“看”、“摸”、“观察”通常是感觉、知觉的行为方式,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那么,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2、?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有什么特点?怎样培养学前儿童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这些将是本章将要探讨的问题。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是什么 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要接触各种客观事物,每一种客观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属性,其中的每一种属性称之为个别属性。当事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就成为了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刺激物。感觉器官接受了相应的刺激,经传导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一定区域,脑就对事物的某种个别属性作出反映,这种反映就叫做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当一个苹果放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用眼睛看,能知道它的颜色
3、、形状;用鼻子闻,能知道它的气味;用嘴咬,能知道它的味道;用手摸,能知道它的表皮是光滑的,有点硬硬的。苹果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硬度和光滑等都是苹果的个别属性,人们的头脑接受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以外,还反映机体本身的状况。例如人们能够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内部器官的舒适、疼痛等。“吃药以后,我感觉舒服多了”,“从飞机上往下跳的时候,我感觉在飞一样”“我感觉好饿啊”等就是感觉对机体本身状况的反映。 (二)知觉是什么感觉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但任何客观事物,其个别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4、例如,当一个苹果放在面前的时候,人们绝不会单纯地看到它的颜色,闻到它的气味,尝到它的味道,摸到它的表面,而是在反映苹果的这些个别属性的同时,就认识到了这是“苹果”,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了对苹果的整个形象的反映,这种反映就叫做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的实质是回答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的。 (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2、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物对人的
5、作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感觉与知觉。 (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事物的整体是事物个别属性的有机结合,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也是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在头脑中的有机结合。要知觉整个物体,就必须首先感觉到它的色、形、味等各种属性以及物体的各个部分。由此看来,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要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感觉越精细、越丰富,知觉就越正确、越完整。 (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事物的整体是事物个别属性的有机结合,事物的个别属性总是离不开事物的整体而存在,所以当人们一经感觉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时,就会马上知觉到该事物的整体。例如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决不会脱离苹果而孤立地看苹果的颜色
6、,任何颜色必然是某种物体的颜色,当人们感受到某种物体的颜色或其他属性时,实际上已经知觉到该物体的整体。所以人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离开知觉的纯感觉是不存在的。因此,人们常把感觉和知觉连在一起,统称为感知觉。 另外,知觉还包含其他一些心理成分。例如,过去的经验以及人的倾向性常常参与在知觉过程中,因而当人们知觉同一个对象时,可以做出不同的反映。例如一座山,画家知觉它为写生的对象,着重反映它的造型;地质学家知觉它为矿藏资源的特征,着重的兴趣在于如何去挖掘、开发;旅游学家知觉它为美丽的风景区,兴趣在于如何去开发这片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
7、、感觉和知觉的功用 (一)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从理论上讲是从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开始的。通过感知觉,人们获得了关于周围事物的特性以及自己身体方面的最初的感性知识。人类的知识无论是来自自身经历的直接经验,或是通过阅读书本得到的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获得的。正如列宁所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知道任何事物的任何形式,也不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感觉所提供的内外环境的信息,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源泉,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也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二)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感知觉是比较简单
8、的心理过程,但它却给高级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必要基础,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对客观事物作更进一步的认识,感知觉不仅为形成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提供了材料,也是动机、情绪、个性特征等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中,也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在感觉剥夺实验中,人在感觉完全隔绝的情况下,记忆、思维、言语能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甚至还产生了幻觉与强迫症状,使正常的心理活动受到破坏。“感觉剥夺”实验充分说明了当人的感觉被剥夺或感知觉缺损不能正常感知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异常,人们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难以生存,所以
9、说,感知觉对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保证人与环境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知识链接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
10、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根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特点和刺激物的不同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其感受器都位于身体的表面或接近身体表面的地方,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其中,视觉和听觉在人的生活中最为重要,研究表明,人所获得的外界信息有90%以上来自视觉和听觉。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反映的是人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状态及其变化的特征,其感受器位于肌体的内部,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表41种类感觉种类适宜刺激感受器反映属性外部感觉
11、视觉可见光波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黑、白、彩色听觉可听声音耳蜗的毛细胞声音味觉溶于水的有味的化学物质舌上味蕾的味觉细胞甜、酸、苦、咸等味道嗅觉有气味的气体物质鼻腔黏膜上的嗅细胞气味肤觉机械性、温度性刺激、伤害性刺激皮肤和黏膜上的冷、痛、温、触点冷、痛、温、触、压内部感觉运动觉肌体收缩、身体各部分位置变化肌肉、肌腱、韧带、关节中的神经末梢身体运动状态、位置的变化平衡觉身体位置、方向的变化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毛细胞身体位置变化机体觉内脏器官活动变化时的物理化学刺激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 (二)知觉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知觉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根据知觉
12、时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等。 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对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物体知觉主要是对事物的知觉,主要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儿童出生时就已经出现各种感觉,出生后不久就会形成知觉。在成人的关爱和培养下,通过儿童自身的各种实践活动,儿童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感觉和知觉持续完善。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1视敏度视敏度也叫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
13、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研究表明,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视觉敏锐度在不断地提高。研究者对47岁的幼儿进行视敏度调查:在不同年龄段幼儿面前出示同一画有缺口的圆形图,让幼儿站在一定距离观看,测量幼儿刚能看出缺口的距离。得到的结果是: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07.5厘米5-6岁幼儿平均距离270厘米,67岁幼儿平均距离303厘米。如果把6-7岁幼儿视觉敏锐度的发展程度假设为100%的话,那么,45岁幼儿为70%,56岁幼儿为90%。可见,视觉敏锐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但不同年龄段发展的速度不均衡,5岁是视觉敏锐度发展的转折期。根据幼儿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教室的采光要充足,桌椅的高度要考虑
14、孩子的身高,幼儿上课时与图片或者实物距离要恰当,在制作教具、图片时,对于年龄越小的幼儿,文字、图画要大些,这样才会有利于幼儿视觉敏锐度的发展。知识链接 “弱视”现象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病,弱视儿童的视力达不到正常的水平,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无立体感,不能判断自身的空间位置,分不清物体离自己的远近高低,定位不准确,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弱视的成人在许多工种方面受到限制,而儿童的弱视是可以治疗的。因此对儿童弱视应早期发现和治疗,据研究: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经过及时治疗后,绝大多数可以获得正常视力。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巩固,难以治疗。 2颜色视觉颜色视觉
15、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能力。幼儿期,颜色视觉继续发展,对颜色的辨别和掌握颜色名称结合起来。幼儿初期,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混合色和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幼儿中期,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画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混合色和近似色的名称。 根据丁祖荫、哈永梅于1983年作的幼儿辨色能力的研究,曾得到以下结果: (1)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2)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班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
16、有差异。 (3)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能否掌握颜色名称,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淡棕、橘黄,幼儿同样可以掌握。 (4)幼儿辨认颜色所以发生错误,可能由于辨认颜色能力没有很好发展,也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仔细区分辨别等原因。 (5)幼儿对于某些颜色,如天蓝、古铜等,不能辨认或不善于辨认,并非完全由于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在生活中接触机会少,成人也没有做有意识的指导。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离不开生活经验和教育。研究表明: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在掌握颜色的名称。所以研究者建议在教育中要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明确的颜色名称;通过近似色的对比指导幼儿辨色;使幼儿多接触各种颜色,并经常教育幼儿作精确的
17、辨认。 (二)听觉 1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幼儿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但总的来说,幼儿的听觉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完善。 2言语听觉幼儿辨别语音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儿童可以辨别语言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儿童基本上能辨别本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语音。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应特别注意幼儿是否听得清楚,要及时发现幼儿在听觉方面的缺陷,例如“重听”现象。所谓重听就是指幼儿对别
18、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出说话的内容。一般认为幼儿出现“重听”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幼儿的听觉器官(主要是耳)出现问题,导致幼儿听力上的缺陷;二是幼儿在听话时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现象往往不易被人们觉察出来,但它却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及智力的发展具有危害,因此,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针对以上两种原因及时加以解决。一是经常对幼儿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幼儿的听力缺陷,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想方设法排除各种影响幼儿注意的干扰,同时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听力训练,例如复述
19、故事、说话接龙、按要求补画等方法。做到了这两点,就可以逐步恢复幼儿的听力,“重听”现象就可以纠正。 (三)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粗糙等属性进行感知,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对于人的认识过程、情绪的发展过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的视觉、听觉具有代偿作用。儿童触觉的绝对感受性在很小的时候就发展起来了。触觉的差别感受性在幼儿期才开始发展起来。例如在实验中,要求幼儿不看而用手去掂估物体的重量。其中四岁幼儿对物体重量的估计错误率大干90%而七岁幼儿对物体重量的估计错误率只有26%。这说明幼儿的触觉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
20、运用掂量的方法不同,四岁幼儿运用同时比较的掂量法,而七岁幼儿可以采用先估计一个,再估计另一个的相继比较的掂量法。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需要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才能实现。在幼儿期,各种空间知觉在实践活动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着。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丰富的表象,还依赖于掌握表示空间关系的词,所以教师要通过绘画、泥工等教学活动以及拼板等玩具,并利用散步等活动为幼儿提供认识空间特性的机会,丰富幼儿有关空间特性的词。1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形状的知觉。它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幼儿的形状知
21、觉发展很快,有研究者认为四岁到四岁半是辨认几何图形正确率增长最快的时期,五岁幼儿已经能够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实验表明,幼儿对八种常见的几何图形的辨别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圆形最容易被幼儿掌握。所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要求小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中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大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能适当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 幼儿形状知觉逐渐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形状知觉的发
22、展,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幼儿在看与摸的结合中学习几何图形,另一方面要使幼儿掌握关于几何图形的词语。 2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幼儿对于所熟悉的物体或场所可以区分远近,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还不能正确认识。幼儿不能很好理解透视原理,不懂得 “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所以他们在绘画时,不善于把实物的距离、位置、大小等空间特性正确表现出来,不能正确判断作品中所观察对象的远近位置。如把图画中远处的树理解为小树,把近处的树理解为大树。 3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例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
23、。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三岁幼儿能辨别上、下方位,四岁幼儿能辨别前、后方位,五岁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六岁幼儿虽然能完全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仍很困难。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要到七八岁后方能完全掌握。 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从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辨别,因此,教师在舞蹈、休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示范,即以幼儿的角度来做示范动作,不能抽象地说“左右”,否则,容易引起混乱。 (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由于时间比空间更为抽象,时间知觉不能通过某一个专门的感官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学前 儿童 感知 发展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