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县城旧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神池县城旧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池县城旧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目 录1 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1.2项目建设地点11.3主要建设内容11.4施工进度安排21.5项目投资21.6建设项目政策、规划的符合性3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5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5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53 环境影响预测及措施93.1施工期污染影响及防治措施93.2服务期环境影响预测及处理措施123.3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173.4建设项目经济损益分析193.5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214 公众参与274.1公众调查的原则和工作程序274.2公众参与调查时间、内容和方式274.3公众调查及结果分析304.4公众的其他意见和建议314.5公众参与意见的反馈和落实3
2、14.6公众参与结论315 结论325.1项目概况325.2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325.3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335.4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结论335.5厂址可行性355.6公众参与结论365.7环境经济损益结论365.8总结论366 联系方式391 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目前神池县城旧城区的煤炉采暖和分散小型锅炉房的供热方式,严重污染了神池县县城的大气环境。此外,分散供热,耗煤量大,产生的尘渣多,也是环境污染因素。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减少污染,改善县城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发展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大幅度降低采暖煤耗,不仅可以节约社会成本,还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目前,加强节能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是节能的需要。城市发展需要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环境,发展集中供热可以节省土地,改善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根据神池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相关要求,神池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拟建设神池县城旧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1.2项目建设地点项目热源厂选址位于神池县城旧城区北侧,对泉沟沟口以南(学府街以北约200m处),具体地理位置详见图1。热源厂占地面积9400平方米;供热范围为铁南区以北,利民路以西,学府街以南,西海路以东,县城旧城区的公建、住宅、工业建筑采暖。1.3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建
4、设内容包括热源厂及所供区域一次管网和换热站。热源厂拟建2台29MW高效环保型煤粉锅炉,总供热能力58MW。考虑县城远期供热需要,锅炉房内预留一台29MW煤粉炉位置(本次评价不包括这台锅炉)。同时配套敷设一次管网总长度约6.079千米,配套新建14座换热站,其中3MW换热站8座,6MW换热站3座,9MW换热站3座。具体建设内容详见表1。表1 工程内容一览表名称内容工程组成备注主体工程热源厂热机系统锅炉房L=48m,B=29m,H=12.5m锅炉辅助间L=38m,B=9m,H=12m风烟系统引风机、除尘器室L=48m,B=16m H=7m一次管网敷设一次管网总长度6.079km换热站14座换热站3
5、MW的8座,6MW的3座,9MW的3座公用工程运输系统煤粉运输外运灰渣给水系统锅炉软水处理系统消防蓄水池200m3供电系统10/0.4KV变配电站辅助工程热源厂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锅炉房辅助间浴室警卫传达室L=9m B=6m 单层汽车库L=30m B=10m 1层厂区围墙环保工程热源厂大气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2套锅炉烟气双碱法脱硫设施2套锅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2套内径2.5m ,60m高烟囱1座噪声减震、隔音设施生态绿化1.4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工程规模,本项目的进度如下:2012年3月8月,完成项目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2012年8月,施工图设计2013年3月,土建、安装动工2013年8月,安装结束2
6、013年9月 土建、安装扫尾工程2013年10月,试运行,调试阶段2013年11月, 正式投运并供热。1.5项目投资工程总投资8898.93万元。其中一类费用6502.79万元,二类费用1367.39万元,工程预备费944.4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4.32万元。资金筹措:自筹资金3559.57万元,占总投资的40%;神池县地方政府支持1779.79万元,占总投资的20%;拟申请国家财政支持3559.57万元,占总投资的40%。1.6建设项目政策、规划的符合性1、政策符合性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属于国家发改委2011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第二十二城市基础建设中“11 城市
7、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因次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本工程设计供热规模为77万m2,2台29MW环保型煤粉锅炉,集中供热工程生产工艺简单可靠,投资少、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技术成熟容易掌握,污染防治措施到位,符合山西省环保政策的要求。2、规划符合性根据神池县县城供热专项规划,县域内重要城镇和一般乡镇逐步采用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拆除分散小锅炉,以解决能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的问题,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主城区分为五个热区:旧城区R1:学府街以南,七道街以北,利民路以东、西海路以西区域。旧城区R2:七道街以南,崞水路以北,利民路以东、西海路以西区域。城东新区R3:学府街
8、以南,崞水路以北,利民路以东、公园路以西区域。城东新区R4:学府街以南,崞水路以北,公园路以东、迎宾路以西区域。铁路南区R5:崞水路以南,过境公路以北,西海路以东、龙泉路以西区域。规划近期县城城东新区热源厂在现状214MW基础上扩建一台29MW高温热水锅炉,供热规模达到57MW,远期不扩建。近期规划新建一座热源厂(旧城区热源厂),近期安装229MW高温热水锅炉,远期增加一台29MW高温热水锅炉。热网采用间接连接供热系统,即通过热源热力站热用户的方式供热。热网设计供水温度为130,回水温度为70。管网采用枝状布置形式,敷设方式为直埋敷设。规划中提到的近期规划新建一座热源厂(旧城区热源厂)即本项目
9、神池县城旧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为旧城区R1和旧城区R2两个热区。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神池县县城供热专项规划,符合神池县城总体规划。根据神池县城国土资源局出具的预审意见,项目选址符合神池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供地政策。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1)环境空气本次环评收集了神池县城两个例行大气监测点位2011年12月25日31日连续7天的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详见第六章中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章节。评价区2个例行监测点中采暖期的连续7天的现状监测数据中SO2、NO2、PM10三项污染物均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PM10最大浓度占标率为4
10、5.3%, SO2最大浓度占标率为48.7%,NO2最大浓度占标率为31.2%,由此说明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水环境地表水:神池县境内有朱家川河、县川河、野猪口河、涧口河4条季节性河流。项目选址距离神池县地表水体较远,且项目无废水外排,本次不做地表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下水:神池县城供水水源地位于县城西约6km的南辛庄水源地,水源地有两口供水井,水井深600-656m。2011年神池县城集中供水水源地供水量为62万m3/a,根据县疾控中心每月对饮用水质进行化验,饮用水合格率100%,能够满足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GB/14848-93)中类水标准。(3)声环境热源厂:厂界四周共设4
11、个监测点,昼间监测值在47.4-55.9dB之间,夜间监测值42.6-49.2dB之间,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厂址南侧现有的居民住宅监测点,昼间监测值在52.4dB,夜间监测值50.2dB,昼间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的要求,夜间监测值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因为该区域为神池县城的最北侧,居住相对分散,居民院落中养狗,稍有动静,就会引起狗吠,造成现状监测值超标。所监测的6座换热站中,103#、104#、206# 3座换热站处于旧城待改造区,现状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由表8-7知,这3座换热站除103#夜间现状监测值
12、略有超标外,其余噪声现状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昼间60dB,夜间50dB)的要求。105#、106#、203#这3座换热站位于已建成的居住小区和行政办公用地区域内,属于1类区,昼间现状监测值略有超标,夜间现状监测值超标较为严重。根据现场调查及现场监测人员反馈分析其超标原因,主要是换热站建设临近道路,道路交通噪声及商业噪声等造成现状监测值超标。随着县城旧城区的改造、规划和管理,这种噪声超标的现状会得到改善。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该报告书评价等级的确定如下:(1
1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工程分析结果选择锅炉通过烟囱排放的烟气中的SO2、NOx、烟尘作为特征污染物,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定依据判定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热源厂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热源厂生活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进入神池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换热站生产及生活污水经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神池县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项目无废水外排入地表水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1993)的规定,本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不足三级。因此,地表水环境影响仅作一般分析,不进行预测。(
14、3)地下水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规定,本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场地岩土层厚度大于1m,渗透系数K小于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强;项目场地地下水为多层含水系统,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为中;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不敏感;项目废水水质简单,经处理后回用,无废水外排。根据导则中表6(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4)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有关要求,本项目热源厂、各换热站位于GB3096-
15、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1类、2类、4a类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不超过3dB),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综合上述情况,确定本项目的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5)生态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中关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的规定(详见表1-3),本项目位于一般区域,热源厂占地面积9400m2,供热管网长度为6.079km,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2、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以锅炉烟囱为中心点,2倍的D10%(3.07km)为边长的矩形区域,即边长为6.14km
16、的矩形区域。(2)声环境评价范围:热源厂界、各换热站边界及周围200内敏感点作为本次声环境评价范围。(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项目选址西北距朱家川河直线距离约7km。项目热源厂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热源厂生活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进入神池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换热站生产及生活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进入神池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无废水外排入地表水体。本次地表水评价只涉及热源厂生产废水回用的可行性和换热站废水及热源厂生活污水达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查资料,其主要补给水源为降水和地表水下渗,确定地下水评价范围为厂
17、址周围浅层地下水。(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厂址周围200m以内区域和管网涉及区域。3 环境影响预测及措施3.1施工期污染影响及防治措施建设项目施工期主要的施工内容包括:地基处理、土建工程、设备及管道的安装、供热管网敷设、换热站建设等。施工中产生的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废水、施工垃圾、施工粉尘等,对施工场地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一定负面影响。(1)施工噪声施工噪声来源于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推土机、搅拌机、气锤打桩机、钻机等。其噪声声级值在75-105dB(A)之间。这些设备在使用时会对附近的居民产生较大的影响;为减轻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要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在靠近敏感点处设置
18、临时的隔声措施。另一方面按照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噪声防治条例的要求,采取分时段施工,避开周围环境对噪声敏感的时间。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源设备的运行时间建议在:早7:00-12:00,午14:30-22:30。各机械设备在运行时的噪声值见下表2。表2 施工期各类机械设备噪声一览表序号机械名称声级值(dB(A))序号机械名称声级值(dB(A))1推土机78-965钻机87-902搅拌机78-886卷扬机75-883气锤82-927运输车辆80-944打夯机95-1058挖土机80-90(2)施工废水施工废水来源于砖的浸湿、砂浆配制过程中溢流于设备周围的废水和混凝土搅拌机加入清水时
19、洒于设备周围废水等,这些废水主要含有悬浮物,废水产生量较少,设置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复用于和砂浆。另外还有一些废水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由于施工人员住宿多数为工棚,居住地设置旱厕,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漱用水,产生量较少,采取就地拨洒抑尘,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3)施工粉尘本工程施工期的粉尘来源较广,主要包括原料贮存、挖土方、汽车运输及管道施工引起的二次扬尘。这些粉尘对局部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降尘量会明显增大。环评要求在施工期内要按政府有关部门文明施工规定的要求,在施工划定的施工界限内,设置施工周边的挡围,对于施工过程中现场的清理、土石方挖掘等产生的弃土,应划定场地定点堆放,并对弃土堆场
20、周围采取一定的覆盖围护等,减少粉尘污染周围环境。对于用车辆运输物料或垃圾,应为车辆配备蓬布,防止运输过程中的风吹扬尘。(4)施工固废本工程施工固废主要包括碎砖、废灰浆和混凝土、废木屑和包装袋、生活垃圾以及换热站建设产生的废碎砖、废渣和管网敷设施工时破路产生的沥青块等。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影响其局部生态环境。环评要求施工产生的废碎砖、废渣和管网施工时破路产生的沥青块以及施工积累的固废应及时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清运至神池县指定的渣土处置场,以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和道路交通堵塞。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封闭式垃圾桶收集,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5)生态环境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占地影响、水土流失、
21、植被减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工程永久占地影响热源厂占地的永久性占用,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属不可逆影响。根据现场调查热源厂占地为城区边缘黄土坡地,需进行场地平整,对土地产生扰动。临时占地影响项目在道路、敷设管网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活动、施工机械辗轧、施工材料堆放等施工临时设施建设,会占用临时用地,主要表现为对地表形态、周围景观的影响。临时占地的影响性质是暂时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和随着时间的推移,破坏的土地能够得以恢复,它未改变土地的利用性质,属可逆影响。水土流失项目热源厂所在地为坡地,施工过程中挖方、填方会产生水土流失。管网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水土流失。对地表植被的影响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
22、现在工程占地对植被的影响以及施工时人员、机械等对植被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恢复,加强对热源厂厂界及厂内绿化。(6)管网敷设施工影响管网敷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挖沟过程中挖土机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以及挖沟剩余的土方占地的影响。其中,挖沟过程中挖土机产生的噪声对沿路周围居民的影响、管网敷设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以及挖沟剩余的土方对景观的影响等。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这些影响也随之消失,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减小。环评建议在管网施工前对城市区域的地下其它管道设施做详细调查,合理规划,若发现有敏感因素的应采取保护措施。管网施工时,特别在主要街道、居民区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池 县城 城区 集中供热 工程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