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藻门Pyrrophyta.doc
《甲藻门Pyrrophyt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藻门Pyrrophyta.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甲藻门Pyrrophyta甲藻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大多数甲藻个体微小,为单细胞体制,有的单细胞通过细胞外的各种突起,联结成不同形状的群体。甲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其产量可作为海洋生产力的指标,与海产经济动物有密切的关系,有人将其称为“海洋牧草”。甲藻中的许多种类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大量繁殖,从而形成“赤潮”,对海洋生态及渔业危害很大。由于引起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同,其危害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夜光藻等赤潮种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物窒息。有些甲藻还可分泌毒素,有些毒素可直接毒害其它水生生物,如短裸甲藻Gymnodinium
2、 breve所分泌的神经性毒素,释放进入到海水以后,能使鱼、虾、贝类等大量死亡。多边膝沟藻Gonyaulax polyedra则在藻体死亡后产生毒素,危害海洋生物。而有些种类产生的毒素对鱼类、贝类等虽不造成直接致命影响,但可在它们体内积累,如果人类或其它脊椎动物食用了这些有毒鱼类、贝类就会发生中毒、死亡,如织纹螺、波纹唇鱼、河鲀鱼等。不少甲藻也具有发光能力,如夜光藻,细胞个体大,是研究发光生理的良好材料。甲藻也是间核生物,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型,它们的形成、分类研究,将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新的参考资料。全世界约有甲藻2000余种,海水、淡水、半咸水均有分布,多数种类分布于海洋,几乎世界
3、各大海区都有它的踪迹,少数产于淡水或半咸淡水。4.1、甲藻的主要形态特征1)、外形特征及体制大多数甲藻为单细胞,且具2条鞭毛,可以运动。外形多种,细胞常呈球形或针形、梭形、卵圆形等,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常有背腹之分。细胞裸露或具纤维质细胞壁(壳)。纵裂甲藻类,细胞由左右二片组成,无纵沟(longitudinal furrow) 和横沟(tranverse furrow)。横裂甲藻类的细胞壁则由许多小板组成,板片有时有角、刺或乳头状突起,板片表面常具孔纹。大多数种类具一条横沟和一条纵沟,横沟位于细胞中部,故又称腰带,并将细胞分成上下两部分。纵沟位于腹区,纵、横沟内各有1条鞭毛,一条环绕于横沟中,
4、另一条沿纵沟后伸,拖于细胞后端。图4-1 甲藻类外形1a. 多甲藻Peridinium b. 角藻Ceratium c. 夜光藻Noctiluca miliaris图4-2 甲藻类外形2a.原甲藻Prorocentrum b.裸甲藻Gymnodinium c.角毛藻Chaetoceros2)、细胞结构甲藻细胞裸露或具纤维质细胞壁(壳),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c和-胡萝卜素,此外还有甲藻特的的甲藻素(phycopyrrin)和多甲藻素(peridinin)。故藻体一般呈现黄褐色。贮存物质为油滴和淀粉。大多数甲藻,原生质体内含有一个特殊的细胞核,染色质排列成串珠状,在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
5、不消失,不形成纺缍体。有的种类细胞核不含碱性蛋白。所以有的学者认为,甲藻是介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间核生物(Mesocaryon)。也有些学者将甲藻门归入为原生动物中的鞭毛虫纲。4.2、甲藻门的分类甲藻门只有一个甲藻纲,根据生活习性和鞭毛着生位置等,通常分为纵裂甲藻亚纲Desmokontae(又称半甲藻亚纲Haplodinophycidae)、横裂甲藻亚纲 Dinokontae (又称双鞭甲藻亚纲Dinophycidae)和囊甲藻亚纲Blastodinophycidae(营寄生生活)三个亚纲,共10个目。1)、纵裂甲藻亚纲Desmokontaea单细胞,细胞壁由左右两瓣组成。鞭毛2条,不等
6、长,位于细胞前端,一条伸向前方,另一条螺旋环绕于细胞前端。本亚纲种类,分成纵裂甲藻目Desmonadales和双甲藻目Porcentrales2个目,营浮游生活,大多数为海产。、纵裂甲藻目Desmonadales藻体单细胞,细胞壁纵分为两半,但纵裂线不明显。鞭毛2条,呈带状,着生于细胞前端,一条伸向前方,另一条螺旋环绕于细胞前端。本目仅纵裂甲藻科Desmomonadaceae1科,为海洋浮游藻类,细胞卵形,前端略凹入,由此生出两条带状鞭毛,细胞壁薄,由左右大小不等的两瓣组成。色素体大,片状,内含蛋白核,以细胞分裂进行繁殖。代表种:啮蚀纵裂甲藻Pleromonas erosa啮蚀纵裂甲藻Pler
7、omonas erosa、双甲藻目Porcentrales(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细胞可纵裂为两瓣,纵裂线明显,本目也只有原甲藻科Prorocentrales1科。原甲藻属Prorocentrum,又称双甲藻属,细胞卵圆形或似心脏形,左右侧扁,壳壁(细胞壁)自中央分成左右相等的两瓣。鞭毛2条,自细胞前端两瓣壳之间伸出。在鞭毛孔的旁边。在一个壳上,或两半壳之间有一个空心或实心的齿状突起。壳面上除了纵裂线外,在两侧还布满孔状纹。色素体2个,片状或颗粒状,侧生。鞭毛基部有一个细胞核,或有12个液泡。海生。本属许多种都是太平洋东、西岸形成赤潮的主要种类,如利马原甲藻 Prorocent
8、rum lim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等。利马原甲藻 Prorocentrum lima细胞倒卵形,由2瓣壳组成,前端有V形鞭毛孔,中心有一淀粉核,后部是细胞核,叶绿体大而明显。世界性广布种,分布于热带水域直到亚南极水域。附着在河口或沿岸浅海底的海草上以及浅海底沙粒上,也可有偶然性浮游生活。我国海南省三亚海区珊瑚礁海域的大型海藻上多有附着。由本种引起的赤潮可产生腹泻性贝毒(DSP)。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藻体壳面观呈卵形、亚梨形或几乎圆形。前端圆,后端尖,藻体中部最宽,顶刺尖生,顶生,翼片呈三角形,副刺短,鞭毛孔多个,位于细胞前端。两壳板厚
9、,坚硬,表面覆盖着许多排列规则、凹陷的刺丝胞孔。世界性种,广泛分布于沿海、河口和大洋海域。我国渤海、东海、香港和南沙群岛等水域也有分布,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种类之一。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 藻体壳面观呈心形或卵形。体长为1523m,宽度为1317m,顶刺长约1m。顶刺短小,叉状,顶生,副刺短。两壳板表面布满突起的小刺,壳板表面稀疏分布刺丝胞孔。沿岸种,世界性分布,我国沿岸和内湾都有分布。图4-3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a.利马原甲藻 Prorocentrum lima b. 闪光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c. 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
10、um minimum2)、横裂甲藻亚纲Dinokontae为甲藻门中主要发展的一支,种类最多。大多数为游动的单细胞或由单细胞联成的各种形式的群体。多数种类的细胞外被纤维质的壳壁。壳壁中间(一般在细胞中央略凹入的部位)有一条横沟,由它将壳壁分成上壳及下壳两部分。在体的后部,横沟以下有一条纵沟。一般有纵沟的一面称为腹面,反之为背面。大多数种类的横沟都螺旋状环绕细胞一周,故又称为环沟。纵沟较宽,有的纵沟纵贯整体,有的则仅伸至横沟附近。一般纵沟、横沟和上、下锥部各由数片小甲片组成,每一种类的小甲片的数目、形状和排列都有差异,因此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有些种类的壳面上还有各种形状的突起,或由真孔、拟孔组成
11、的网纹,或翼状突起,这可能与更好地适应浮游生活有关。本亚纲种类的鞭毛着生于纵横沟交界处附近,一条为横鞭带状,能围绕横沟作波状或螺旋状运动,以使细胞旋转,另一条为纵鞭,经纵沟伸向体后,能作弧状波动,推动细胞前进。在细胞体内有一个明显的细胞核,海洋浮游种类在细胞中央还有一个囊状的液泡。本亚纲种类通常分为裸甲藻目Gymnodiniales、多甲藻目Peridiniales、两栖壳藻目Amphiothales、根管甲藻目Rhizodiniales、单壳藻目Kolkmitzielles、球甲藻目Dinococcales、鳍藻目Dinophysiales以及丝甲藻目Dinotrichales等8个目。、裸
12、甲藻目Gymnodiniales 单细胞,群体少,细胞裸露或有固定周质膜,色素体小盘状,横沟环状或螺旋状。本目有3科。、夜光虫科Noctilucaceae 细胞圆形,呈囊状,没有外壳,具有一条能动的触手。幼体似裸甲藻,成长后横沟及鞭毛均不明显。只夜光藻属Noctiluca。又称夜光虫,单细胞。球形或肾形。个体大,长达12mm。肉眼可见。纵沟很深,与口沟相通,末端生出一个触手,鞭毛退化。细胞中央有一个大液泡。细胞核1个。原生质浓集于口沟附近,呈黄色。在海洋中由于受海浪的冲击,在夜间能发光,故名。夜光藻是沿岸表层性种类,为近海发生赤潮的主要种类之一(图4-1 c)。、裸甲藻科Gymnodiniac
13、eae 又称裸环藻科,单细胞,具有周质膜和纵、横沟,横沟位于细胞中央,或靠近前端。纵沟略延伸到上锥部。常见有4个属,即:裸甲藻属Gymnodinium、环沟藻属Gyrodinium、后沟藻尾Massartia和前沟藻属 Amphidinium。裸甲藻属Gymnodinium又称裸环藻属,细胞卵形、圆形或椭圆形,大多两侧对称。细胞上、下端钝圆,或顶端钝圆末端狭窄。上、下锥部大小相等,或不等大。多背腹扁平。横沟明显,通常环绕细胞一周。纵沟长度不等,多数略向上锥部延伸,有的则仅位于下锥部。细胞裸露或具薄壁,薄壁由许多相同的多角形的小板片组成。细胞表面多数平滑,罕见有纹饰。色素体多个,呈金黄色、绿色、
14、褐色及蓝绿色,有盘状、棒状,但个别种类无色素体。裸甲藻是水生动物易消化的饵料,但过量繁殖,就会形成强烈的赤潮。在我国沿海出现的赤潮主要是裸甲藻。本属常见的有长崎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 藻体单细胞,营游泳生活,运动时呈左右摇摆状。细胞长15.631.2m,宽13.224m。下锥部的底部中央有明显的凹陷,右侧底端略长于左侧。世界广布种,常见于温带和热带浅海水域。本种具有毒性(图4-4)。图4-4 长崎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 藻体单细胞,向前旋转游动。细胞长2150m,宽1536m。细胞背腹略为扁
15、平,由于横沟沟缘向外隆起,使横沟以下部分的腹面观呈内凹状,特别是上锥部似平顶山蜂的细胞更为明显。横沟窄而深,左旋。本种常见于温带和热带河口、浅海水域,产毒的可能性较大(图4-5)。图4-5 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多沟藻科(链环藻科) Polykrikaceae 藻体由2、4或8个细胞连成链状群体,横沟下旋,纵沟彼此相连,自群体前端直达后部,海生种类如多沟藻属Polykrikos。斯氏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 藻体营群体游泳生活,长椭圆形,由28个小细胞组成,长80130 m,宽4055m。横沟宽且深,位于各个细胞的近中央部;纵沟窄且直,作
16、为各细胞的共同纵沟从群体顶端直达底端。底部小细胞的纵鞭毛比其它细胞的略长(图4-6)。在中国海南水域、大连湾等有本种出现,东南沿海有本种孢囊分布。图4-6 斯氏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多甲藻目Peridiniales单细胞,有时数个细胞连成链状群体。细胞具明显的纵、横沟,具二条鞭毛,能运动。横沟位于细胞中央,呈环状或螺旋状,将细胞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上壳,下部称为下壳。细胞壁由大小不等的多角形板片组成,这些壳板的片数量、形状和排列方式为本目的主要分类依据。本目种类最多,分布广,是甲藻门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是海洋中主要的浮游藻类之一。常见的有2科。、角藻科Cerat
17、iaceae在有些分类书中称铠角虫科Ceratiidae,单细胞或有时连接成群体。细胞具一个顶角和23个底角。有些种类只有一个较发达的底角,另一个短小或完全退化。底角大多向上弯曲,末端开口或封闭。只角藻属Ceratium。角藻属是最常见的海洋浮游甲藻,种类多,分布极广。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 又名二角铠角虫,藻体长,前后延伸,上体部长,略呈等腰三角形,向前端延伸逐渐变细,形成开孔的顶角。体长为100200m,宽为3050m。顶角与上体部无明显分界线。横沟部位最宽,呈环状,平直,细胞腹面中央为斜方形。下体部短,两侧平直或略弯,底缘由右向左倾斜,2个后角呈叉状向体后直伸出,左、右角近
18、乎平行,末端尖而封闭,左后角比右后角长而稍粗壮。典型的沿岸表层性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寒带海洋,是渤海、东海和南海习见种(图4-7)。图4-7 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梭角藻Ceratium fusus 又名单角铠角虫,藻体细长,前后延伸,直或轻微弯曲,有一个前角和两个后角,右后角常退化。藻体长一般为300550m,宽为1529m。横沟部位最宽,几乎位于细胞的中部,上体向前端逐渐变细,延长成狭长的顶角。下体向底端渐渐变细成瘦长的左后角,右后角极短小或退化。两后角间凹陷为纵沟。壳表面由许多不规则的脊状网纹和刺胞孔覆盖。细胞核位于上壳,细胞内含物有黄褐色、圆盘状的叶绿体等。热带和寒带海洋
19、都有分布。我国在南海、渤海、黄海、东海及内湾,香港等海域广泛分布。本种在内湾常形成赤潮 (图4-8)。图4-8 梭角藻Ceratium fusus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 又称三角铠角虫,细胞宽6093m。前体部短,左侧边少许凸出,右侧边凸出明显。后体部与前体部等长或略长,左侧边一般凹入。三个角均很粗壮,前角较长,2个后角不向后伸,而是直接自基部向前弯曲,与前角平行或略倾斜,底部基本斜平。本种为近岸性暖温种,在长江冲淡水及以外水域四季都有分布。该种在三大洋均有分布。我国沿海分布广泛,数量很多。1982年8月在长江口外曾发生赤潮,面积约40km2。目前赤潮敏感度较低 (图4-9)。
20、图4-9 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多甲藻科Peridiniaceae在有些分类书中称鼎形虫科Peridiniidae,细胞呈球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大多数为双锥形,纵横沟明显,上锥部前端圆顶状或突出呈角状,下锥部后端钝圆或分叉呈角状,细胞壁厚,成为甲片。上、下锥部、横沟和纵沟皆有数块甲片组成。多甲藻属Peridinium是一个大属,现生种类约200余种,均为浮游种类,其中170种以上为海产。单细胞,球形、椭圆形、卵形,罕为多角形,横断面常呈肾形。横沟显著,多数为左旋,也有为右旋或环状的,横沟将植物体分为上、下壳,纵沟略上伸到上壳。胞壁厚,具平滑或具窝孔状的板片,其间具板间带,具或
21、不具顶孔,顶板4块,前间插板0至3块,沟前板7块,沟后板5块,底板2块。鞭毛2条,色素体多数,颗粒状,呈黄、褐色,部分种类具蛋白核。具或不具眼点。常具一个搏动泡。具一个间核型细胞核。繁殖为细胞纵分裂或产生休眠孢子(图4-10)。锥形多甲藻Peridinium conicum细胞双锥形,背腹扁平,大小在7080m。下壳侧面略凹陷,末端明显叉分成两个后角,但底角短。细胞表面呈网状。世界范围种,冷水、暖水、大洋和沿岸均有分布。该种在我国沿海也为广布种。图4-10 多甲藻属Peridinium灰甲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pellucidum 细胞球形,长3050m,个体差异较小,背腹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甲藻门 Pyrrophyta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