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二号垃圾中转站信东新纬三路以南经一路以北龙环评报告.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二号垃圾中转站信东新纬三路以南经一路以北龙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二号垃圾中转站信东新纬三路以南经一路以北龙环评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信江新区二号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鹰潭市信江新区管委会编制日期:二O一六年三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
2、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信江新区二号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鹰潭市信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法人代表薛建福联系人艾晓辉通讯地址鹰潭市信江新区经一路联系电话13607016272传真/邮政编码335000建设地点信江新区纬三路以南、经一路以北、龙虎山路以东、经三路以西的地块立项审批部门鹰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鹰
3、发改投资字201405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N7820 环境卫生管理占地面积(平方米)11326.32绿化面积(平方米)3681.05总投资(万元)544环保投资(万元)3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5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信江新区生活垃圾主要有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贸市场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公共场所垃圾、机关、学校等单位的生活垃圾等。目前乡里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主要由乡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收集方式为混合收集。收运顺序为:各类生活垃圾人工收集垃圾运输车垃圾堆放场。信江新区内没有一座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车也都是一些人力三轮车和
4、板车。现有垃圾场均为自然堆放,缺少场地底部的防渗处理,也没有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填埋气体处于随意排放状态,所有这些直接造成了地下水和大气的污染,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变信江新区垃圾处理现状、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属“U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 148、生活垃圾转运站”,需实行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管理。因此,信江新区管委会委托本单位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本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派技术人员踏勘现场和收集有关资料,并征求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按照环境影响评
5、价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作为污染防治建设的依据。二、建设项目基本概况1、项目建设位置本项目位于鹰潭市信江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135.37,北纬281550.71,项目东面隔经三路为安置房小区,距项目东厂界约65m;南面和西面均为树林,北面隔纬三路为正在建设中的恒大御景小区,距项目北厂界约55m。项目周边现状分别见图1-1、图 1-2、图1-3、图1-4。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平面布置图、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分别见附图一、附图二、附图三。图1-1 项目东面现状示意图 图1-2 项目南面现状示意图图1-3 项目西面现状示
6、意图 图1-4 项目北面现状示意图2、工程建设规模根据信江新区总体规划,本项目设计日处理转运生活垃圾总能力为90t/d。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信江新区二号垃圾中转站规模均为小型类。3、工程建设内容项目总占地11326.32平方米(16.99亩),其中建筑面积8332.28平方米,绿化率32.5%。垃圾中转站建设内容包括垃圾转运中心、管理用房、公厕等。主要建筑内容见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2,主要设备见表1-3。表1-1 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内容项目名称建筑内容主体工程垃圾转运中心共2F,总建筑面积为605.84m2;位于厂区西南角,占地面积302.
7、92m2。辅助工程管理用房共5F,总建筑面积为7514.04m2;公厕1F,建筑面积为137.28m2;门卫1F,建筑面积为32m2;公用工程供电市政供电,年供电量24000kwh,另设50kw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供水市政供水,年用水量为460m3/a排水雨污分流 消防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配套工程道路机动车环路、步行道路绿化绿化率30%环保工程废水在信江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前,综合废水经厌氧+RO+纳滤深度处理装置处理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规定的质量浓度限值后排入信江(日处理10m3/d); 在信江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垃圾渗滤液收集
8、后用槽车运送至信江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和冲洗废水经预处理达信江新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信江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排入信江。废气一套喷淋除臭除尘装置固废危险固废暂存间(30m2)噪声安装隔声罩、减振垫、利用墙体隔声,运行期间关闭门窗表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用地面积m211326.322建筑占地面积m22196.23总建筑面积m28332.28其中垃圾转运中心m2605.84管理用房m27514.04公厕m2180.4门卫m2324建筑密度%19.45容积率/0.746建筑密度%30.257机动车停车位个45表1-3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
9、单位数量规格1垃圾压缩机台12垃圾集装箱个23可卸式垃圾车辆44拉臂式底盘车辆25控制系统套16降尘除臭排气系统套17电气设备管线套18渗滤液收集池套29公厕设施套110发电机组套150KW4、方案比选中转站比选综合国内外现代化中转站的特点,分成下列几种形式: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其工作原理是把垃圾在固定的箱体内压缩成块,然后一次性推入对接车的大型集装箱内。其特点为:垃圾在固定箱体内压缩成块,压缩比高;箱密封,可收集垃圾挤出液,防止二次污染;重量和压力检测精确,垃圾压缩过程不须集装箱半挂车配合,投资小,工作效率高。直接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直接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其工作原理为垃圾倒入料
10、槽,车辆对接后,压装机直接将垃圾压入大型集装箱内,压装过程需反复多次。其特点为:设备体积较小,配套的土建设施规模较小;压装过程完全自动控制;全封闭,无二次污染;与预压缩式中转站相比,车辆等候时间较长。配套车辆可选用车厢一体,也可采用车厢分离的拉臂车。分选式垃圾中转站分选式垃圾中转站,其工作原理是压装前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将垃圾按不同的粒度进行分选,只对大粒度的垃圾进行压缩,为后续处理提供条件。其特点如下:采用国际先进的分选工艺方案,压缩与分选组合,可实现垃圾减量化。一次性投资较高。压缩打包式垃圾中转站压缩打包式垃圾中转站,其工作原理是对垃圾分选后,将大粒度垃圾压缩,然后用铁丝捆成2m3的垃圾包,
11、用平板车运往垃圾填埋场。其特点如下:工艺先进,实行分选与打包相结合,可减少填埋场防渗工程投资;垃圾的压缩比较大,可减少填埋空间,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与其它几种模式相比,投资最高。本工程在满足垃圾转运处理工序的条件下,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用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结构型式。压缩设备比选目前,目前国内外垃圾中转站的基本形式有:水平压缩和垂直压缩两种形式。水平压缩方式水平压缩是利用推料装置将垃圾推入水平放置的容器内,容器一般为长方体集装箱,然后开启压缩机,将垃圾往集装箱内压缩。该种压缩方式的压力完全靠机械力,压缩比较大,对垃圾的成分适应性强。由于压装机在装箱过程中对箱体内垃圾有较大的挤推压
12、力,使箱体内垃圾有较高的密度,垃圾的压缩比大。另外,由于箱体后门最低处高于箱体底部30cm,底部还有排放垃圾渗沥液的排放口,在压缩垃圾的过程中,可打开排放口,使渗滤液做到有序排放,在运输过程中关闭排放口,垃圾渗沥液不会流出箱体,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另外压缩机构与集装箱内表面有摩擦,需定期更换衬板。垂直压缩方式垂直压缩方式即是将垃圾倒入垂直放置的圆筒形容器内,压缩装置由上至下垂直将垃圾压缩,垃圾在压缩装置重力和机械力同时作用下得到压缩,压缩比较大,压缩装置与容器不接触,无摩擦。该种压缩中转站由于容器是垂直放置,因此占地面积小。又由于垃圾可直接倒入容器内,因此不需要垃圾槽和进推料装
13、置。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另由于本项目离居民区较近,考虑到地基承载力等因素,故选用水平压缩方式。压缩设备比选从节省成本的方面考虑及根据本项目的设计规模,拟选用小型垃圾压缩机。三、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项目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第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20、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项目的建设,因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四、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劳动定员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965号),小型类
14、定员4人。工作制度垃圾中转站年工作天数为365天,1班/天,8小时/班工作制度。五、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规范(CJJ27-2005)和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要求,垃圾中转站选址应符合如下要求: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路线的地方。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不得设在立交桥或平角路口旁、临近学校、餐饮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等。小型类转运站与相邻建筑物相隔距离不小于10m。中型类转运站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5m。项目选址靠近垃圾产量较集中的地方,
1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条件好,远离水源地,布局科学合理。项目用地属公共设施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本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不涉及占用耕地。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中的规定,中转站绿化率达20%30%的要求,同时满足与建筑物的距离10米,绿化隔离带宽度8米,本项目项目绿化率为30%,厂界周边建筑物最近距离为55m(恒大御景)(距离垃圾收集压缩房102m),要求项目建成后绿化隔离带宽度厂界5米,满足技术规范中的要求。鹰潭市信江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通过现场踏勘、测量,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100m内没有常住居民以及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综
16、上,项目选址合理。六、总平面布置要求转运站的总体布局应依据其规模、类型,综合工艺要求及技术路线确定。总平面布置应流程合理、布置紧凑,便于转运作业,能有效抑制污染。转运站绿地率应为20-30;垃圾中转站应按方便使用、服务均衡、运输线路合理、有利于市容观瞻等原则布置,一般在居住区域农村的工业、市政用地中设置。本项目垃圾中转站绿地率为32.5%,垃圾转运中心位于厂区西南面,管理用房位于厂区北面,厂区大门位于东面。项目东面为经三路,北面为纬三路,均为信江新区城市主干道,交通运输方便,因此项目中转站总体布局符合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及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
17、2009)等相关规范。七、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设计日处理转运生活垃圾总能力为90t/d,属于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GJJ47-2006)小型类。项目转运中心占地面积为302.92m2,绿化面积3681.05m2,根据国土资源局对本项目的预审意见(见附件一),项目用地规模基本合理。根据鹰潭市城乡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见附件二),该项目符合鹰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该项目符合城乡规划要求。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没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和主要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
18、、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与交通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处东经1164111730,北纬27352840。东部、北部分别与上饶的弋阳、铅山、万年、余干接壤,南面、西面分别与抚州市的金溪、资溪和东乡毗邻,东南一隅与福建省的光泽县相连,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项目位于信江新区纬三路以南、经一路以北、龙虎山路以东、经三路以西的地块。项目所在地四周均为城市规划用地。2、地形、地貌、地质全境基本上属于低丘岗地地带,仅江北河套多为海拔3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含水域),境内最高山岭为南部的带宝山,海拔144米。河流以蜿蜒
19、北部的信江为主,支流有白露河、童家河等。土壤多为偏酸性。低丘岗地以红壤为主,耕作土以红壤性水稻土和冲积沙壤较多。区域地质基础属白垩系的红砂岩,上部为第四系土壤层,下部为白垩系的砂页岩(包括砂岩、粉砂岩和砂质砾石等),基础比较稳固。该地区属地下水贫乏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土壤层中,属上层滞水和地下潜水型。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本项目区域地震动峰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烈度小于6度。3、气象气候鹰潭市地处赣东北部,红砂岩丘陵地带,夏季气候炎热,为江西省的高温地区。鹰潭市属中亚热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气多变;汛期常有暴雨
20、,有时酿成水灾;盛夏酷热;秋季天高气爽;往往有伏、秋旱发生;冬季较温暖、霜雪较少。按气候标准分季,则冬夏长而春秋短(春季70天、夏季120天、秋季62天、冬季113天),年平均气温18.1;最热月(7月)平均29.7;最冷月(1月)平均5.6;年极端最高温度41,年极端最低温度-15.1;大于0以上的正积温平均为6586.4;大于10的有效积温达5705.6;持续天数平均有252天。无霜期平均达26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数有186天;汛期降水占全年的48.3%,旱季占20%。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81.2毫米;最长连续阴雨日数为17天,最长无降雨日数为51天。太阳年辐射总
21、量为108.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总量为63.1千卡/平方厘米,4-10月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37.9千卡/平方厘米。4、水文 信江信江为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浙赣边界的三清山和怀玉山一带,由东向西流经鹰潭市汇入鄱阳湖,全长306公里。汇水总面积为16890平方公里。本区上游流域面积12211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22万m3/s,枯水流量480m3/s,水量充沛。信江河流概况及不同频率水文特征为:河床宽度:250600米洪水期水深:1115米;枯水期水深:25米;河床构选:砂、卵石等;洪水位:33.1米;常水位:19.98米;枯水位:16.17米;最大流量:1.22万m3/s;最小流量:
22、9.12m3/s,保证率为91%;最大流速:25米/秒;最小流速:0.65米/秒;平均流速:0.60.7米/秒;信江鹰潭市江段最大含砂量:0.502公斤/立方米。 地下水概况地形大部分为波状起伏的缓坡丘陵,其岩性主要为含水极弱的第三纪红砂岩层。场地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介于0.21.8米,水位标高介于29.134.51米,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0.5米,近期年洪水期间洪水最高水位标高为32米。本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覆盖层及风化基岩孔隙、裂隙之中,其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54.8米左右,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社会环境简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公示 信江新 二号 垃圾 中转站 信东新纬三路 以南 一路 以北 龙环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