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西海岸海涛东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海口市西海岸海涛东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西海岸海涛东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口市西海岸海涛东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修编)(简本)建设单位:海口市西海岸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海口首创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时间:二一三年三月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本工程位于海口市西海岸新区南片区的东南部,北起长滨五路街与长流三路交叉处,由北向南穿过规划路、长秀大道、长韵路(海榆西线),终点接南海大道,地理坐标分别为:X=182114.34、Y=216832.886,和X=182545.222、Y=211374.22。地理位置详见图1.1-1。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1.2 建设背景20
2、10年海口市西海岸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海涛东路项目环境报告书,并于2012年获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批复(琼土环资审字201048号),但已获批复的道路是根据南片区旧版控规编制完成的,与2012年调整并获批的新版控规中该道路的选线、宽度均不一致。海涛东路与原道路选线完全改变,原道路长度为4318.581m,道路宽度为100m,现控规控制道路长度为5524m,宽度为42m。因此,根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要求,海涛东路项目须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调整新版控规后,该道路北接长滨五路街与长流三路交叉处,贯穿规划长秀大道、长韵路(海榆西线),南接南海大道,红线宽度为42m,全长5524m。设计
3、速度为60km/h,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沥青路面。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工程(含桥涵)、给水工程、雨污水管网工程、供电工程(不含电缆)、绿化景观工程、燃气工程、照明工程等。工程总投资43421.09万元。该道路中长滨五路街至长滨十七街段长约2437m,其业主为海口首创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长滨十七街至南海大道段长约3087m,其业主为海口市西海岸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1.2 工程概况1.2.1 建设内容及规模拟建海涛东路位于海口市西海岸新区的东南部,道路呈南北走向,北接长滨五路街与长流三路交叉处,贯穿长秀大道、长韵路(海榆西线),南接南海大道,红线宽度为42m,全长5524m。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
4、时,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沥青路面。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工程(含桥涵)、给水工程、雨污水管网工程、供电工程(不含电缆)、绿化景观工程、燃气工程、照明工程等。1.2.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2-1。表1.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 标单位数 值备 注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道路全长m55243设计行车速度km/h604交通量(2028年)小型车辆/日151865设计荷载道路标准BZZ-1006最大纵坡5.57最小纵坡0.38红线宽度m429道路断面分配情况机动车道m211.5中间绿化带m2机非隔离带m22.5非机动车道m23人行道m2310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11设计
5、年限a1512桥梁涵洞情况跨径为80m桥梁座/m2/8013项目总投资万元43421.091.2.3 工程方案1.2.3.1 道路工程1.2.3.1.1平面设计根据规划所提供道路坐标确定道路平面布置,道路沿线共设转角6处,最小圆曲线半径1000m。1.2.3.1.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在满足规范技术要求、道路排水布置以及与周边场地利用协调一致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尽可能少挖填土石方量。道路一般路段纵坡小于0.3%,交叉口及公共汽车停靠站范围内纵坡小于3%,道路沿线最大纵坡1.659%,最小纵坡0.3%。1.2.3.1.3横断面设计根据规划设计条件,道路一般路段横断面宽度42m,断面布置为二块
6、板的横断面形式;其中中央绿化带宽4m,两侧车行道各宽8m,两侧机非隔离带各宽3m,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3.5m,两侧人行道及绿化带各宽4.5米。1.2.3.1.4道路路基工程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利用既有路基、路面、防护工程,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观念,追求道路与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的原则,灵活掌握路基的断面组成、路基强度、压实度、最小填土高度等各项技术指标,力求建设方案经济、实用,使道路建设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应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质条件及老路的实际情况,对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全面调查研究,收集既有公路各项技术指标、使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等资料。1.
7、2.3.1.5道路路面设计本设计推荐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设计荷载采用BZZ-100kN作为标准轴载,沥青砼路面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结构层设计使用年限15年。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8,级配碎石底基层不小于96。沥青路面基层必须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可采用液体沥青,洒铺量宜为1.1L/m2。应在层间设粘层沥青,可采用液体沥青,洒铺量宜为0.4L/m2。沥青路面的基层上设下封层。采用沥青单层表面处治,厚度1cm,沥青用量1.1kg/m2,矿用料8m3/1000m2。1.2.3.2 桥梁工程K0+100规划水系桥上部结构采用单跨80m预应力钢筋混凝
8、土,下部结构采用D1200钻孔灌注桩。K2+930规划水系桥上部结构采用单跨8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下部结构采用D1200钻孔灌注桩。1.2.3.3 给水工程(1)道路北侧新设计DN150DN200给水管道,道路南侧新设计DN200DN700给水管道。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结合道路沿线地块开发情况,在给水管道上设置DN200预留支管,在管道高点设置排气阀,低点设置排泥阀。(2)设计给水管在规划路口处根据片区给水规划预留DN200DN500给水管,与远期规划给水管网形成环状。(3)设计给水管埋深根据管线综合情况确定,一般覆土1.01.5左右。(4)给水管道每隔240m左右设预留支管;不超出120
9、m的范围内设置一座消火栓(地上式)。每600m左右设碟阀一个。(5)管材: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1.2.3.4 排水工程(1)雨水海涛东路沿线雨水共分三个排水系统,分别为:一、海涛东路在起点段及终点段雨水分别汇集后,沿着西侧规划绿地内分别敷设雨水管道,最终排入规划区中部的水系内;二、海涛东路中间段部分雨水汇集后向西就近排入长秀大道、长韵路及各规划道路的雨水管道内,最终排入规划区中部的水系内;三、海涛东路中间段部分雨水汇集后向东就近排入规划道路雨水管道内,最终向北排入已建长流三路雨水管道系统内。(2)污水按海口市排水规划要求,建设中的长流污水处理厂在规划区西北部邻海处,本规划区大部分污水集中流向长
10、流三路已建污水主干管(D1500mm)内,经设在滨海大道与长流三路相交处的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排向长流污水处理厂。设计海涛东路污水的排放,共分两个排放方向,一、污水根据道路坡度,分段排向东侧规划路上的污水管道系统内,沿着南北向规划污水干线,向北排向长流三路现况污水管道内,经提升泵站后最终输送至长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二、污水根据道路坡度,排向西侧规划路上的污水管道系统内,向西排入滨海大道规划污水干线,向北经提升泵站后最终输送至长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1.2.3.5 照明工程道路照明设施的建设,需要有可靠的电源、供电方式和控制方式。本项目供电电源拟采用单电源、单变压器供电方式。由供电部门提供一路可
11、靠的10KV电源,架设或铺设线路,经过箱式变电站降压到0.4KV,再传送给路灯等用电设备。道路照明控制方法有:手动控制、定时自动控制、光电控制。本工程拟采用光电控制。根据海口市日出、日落时间自动调整路灯的开关时间,也可将转换开关切换到海口市路灯管理处的控制中心,进行集中控制。1.2.3.6 交通工程为确保道路建成使用后能安全、快速的引导机动车及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交通组织,对道路进行标志、标线进行设计。1.2.3.7 绿化工程道路绿化设计应结合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城市美化等要求,选择种植位置、种植形式、种植规模,采用适当树种、草皮、花卉。道路绿化应选择能适应海口市自然条件和城市复杂环境的乡土树种。
12、选择树种时,要选择树干挺直、树形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能抵抗病虫害、风灾及有害气体等的树种。道路绿化设计应处理好与道路照明、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关系。1.2.3.8 燃气工程根据海口市西海岸新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燃气管线按双侧布置。1、本工程燃气管道设置在道路东西两侧的人行道上,且与其它管线的间距满足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2、本次设计燃气管道主管全长11048m,为两侧布置。共设主阀23座,支阀29座。3、本工程燃气管道埋深以道路设计地面标高计,当管道穿越机动车道时,管道最小敷土厚度(管顶至地面)不小于1.0,管道埋设在非机动车道下时,管道最小敷土厚度(管顶至地面)不小于0.
13、8,当管道穿越机动车道时,应设套管或管沟加以保护。1.2.3.9 电力通讯工程1.2.3.9.1 电力工程根据海口市西海岸新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电力管沟按双侧布置。(1)根据规划本工程电缆沟设置在道路东西两侧人行道上其规格为1.0X1.0m。 (2)每隔200左右或在路口处设一组动力横过管电力电缆保护管6150以满足南、北侧电力需求,管口末端设接力井。1.0X1.0m电缆沟在经过路口采用电力电缆保护管35150连接,埋深一般为管顶距路面0.7。管材采用玻璃钢管。(3)为防止沟内积水,要求在沟内最低点及过路管下设置排水管,以此为基点每隔一雨水井或80左右设置排水管,井内预埋一根Upvc1
14、50管,将积水按大于1%的坡度排入就近雨水井。(4)电力电缆沟内通长敷设16镀锌接地圆钢,采用排管过路时加设1根接地线。接地线每隔30需设置1根接地极,接地极采用长2.5m的L50505镀锌角钢,顶端埋深不少于1m。1.2.3.9.2 通信工程根据海口市西海岸新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海口市长秀片区(B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通信管线按双侧布置。(1)根据规划通信管道采用110高强度PVC管,管道设置于道路南、北两侧人行道下,埋深为管顶距路面0.7。孔数为PVC-68110。(2)每隔200左右或在路口处设一组横过管6110以满足南、北侧通信需求。管孔末端设人孔井,便于将来接线用。(3)通信管
15、道采用塑料排架固定,内填细砂,排架间隔2m。通信管道要求受压后外径变形1/3无裂缝,耐压不小于0.1MPa。(4)通信人孔井间距一般为70120m左右。1.2.4 项目用地情况海涛东路建设直接征地面积为348亩。道路占用的农田和菜地属非基本农田。1.2.5 建设周期和投资本项目建设期为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共12个月。项目总投资43421.0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78.00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1.56%。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城市道路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中的二十二大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是海口市西
16、海岸新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规划道路,项目建设符合区域控规要求;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上可以看到,由于最新的海口市西海岸新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新调整,且已通过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详见附件中-海府函201295号),该片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在调整,调整后的农转用征地类型及数量列入海口市2012年度城市建设用地预算当中,并获得国家及海口市国土部门的批准(详见附件)。经调整后本项目与原先规划的海涛东路走向完全不一样,占地大部分规划为建设用地和少量一般农用地。根据现场调查, 所征用的土地现状为主要为耕地(非基本农田)、园地、村庄用地、草地等。因此,工程涉及非建设用地
17、的征用、转用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海口市市政府门户网公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海口市环境状况。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91天。全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季平均浓度分别为5ug/m3、16ug/m3、27ug/m3、10ug/m3;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浓度、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一级达标率均为100%。细颗粒物(PM2.5)日均值
18、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为91天。综上,2012年第二季度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一级标准。2.1.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可看出,14监测点昼夜环境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2.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2 噪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3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污染物类型建设项目
19、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非污染生态影响。3.1.1.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2)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气污染源主要为行驶在道路上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等。3.1.1.2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2)运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营运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路面及桥面径流时的悬浮物、石油类等。3.1.1.3 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噪声污染排放情况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主要的噪声源是各类机械的辐射噪声和
20、运输材料车辆的交通噪声,噪声声级为90120dB(A)。(2)运营期噪声排放情况道路建成后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道路行驶的各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3.1.1.4 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项目的实施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等。(2)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沿途会洒落一些物体,如砖块、瓦砾等。行人在行驶时,也会抛弃一些垃圾。3.2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本项目评价重点保护目标为周围环境居民点和水系环境,敏感目标见表3.2-1及图3.2-1。图3.2-1 道路沿线敏感目标分布图表3.2-1 海涛东路沿线环境敏感区
21、一览表序号对应道路桩号环境保护对象相对本道路方位拆迁前后第一排建筑与道路红线距离(m)环境特征关键环境因子及影响范围影响人口1K3+040堂善村道路西侧120居民区交通噪声49户,172人2K3+240长流镇镇区道路东侧穿越/60居住办公区出行、交通噪声300人3K4+230文盛村道路东侧穿越/60居民区出行、交通噪声66户,244人4K4+900那卜水库道路终点西侧150地表水施工废水5K0+000K5+524一般农田道路沿线穿越农田生态占地生态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在路面均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道路
22、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粉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路基开挖及路基填筑等施工过程,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如运输、装卸等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泄漏,产生扬尘污染;物料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本项目评价范围200米内的敏感点有2个村庄和1个城镇区,因此,如果在路面施工、材料运输(特别是粉煤灰等运输)、拌料等过程中,不采取防尘措施,产生的粉尘将对200米范围内的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污染,特别是基层完工而面层未铺设阶段,施工车辆在路面行驶时,将卷起大量扬尘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此外,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行驶
23、时也会产生大量扬尘。为控制扬尘的污染,工程中将采取洒水措施,禁止大风天气施工,并合理确定施工场所。采取上述措施后,粉尘影响和污染程度会明显减轻。3.3.1.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3.3.1.2.1施工生活污水影响分析工程拟设置的两个临时驻点,生活区选址附近没有饮用水源环境敏感目标。但生活污水乱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须立即进行整改完善。严格控制施工工地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本报告要求施工工地设临时化粪池,将生活污水收集经预处理后回用于沿线周边农作物沤肥,不对外排放,以避免其对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3.3.1.2.2施工生产废水影响分析施工生产污水主要是SS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口市 西海 海涛 东路 工程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