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传统民间艺术——辽南鼓乐的前世....doc
《浅析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传统民间艺术——辽南鼓乐的前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传统民间艺术——辽南鼓乐的前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传统民间艺术民族瑰宝辽南鼓乐一、辽南与辽南鼓乐的理论概述1. 辽南地区的历史综述2. 辽南地区民风与民众性格特点3. 辽南鼓乐的发展历史及艺术特色二、辽南鼓乐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 辽南鼓乐的发展现状2. 辽南鼓乐的发展面临着从现实发展和精神传承上的双重考验三、辽南鼓乐发展面临困境的主要因素1. 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促进机制缺失2. 现代文化发展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冲击(存在环境的变化)四、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1. 注重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2. 对民间艺人的保发展与传承3. 创造适应传统民间艺术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4. 加强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及
2、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五、结论正文简要陈述一、 辽南与辽南鼓乐的理论概述1、辽南地区的历史综述辽南旧称“管王之地”。狭义上专指大连,广义上还包括营口市、鞍山市的海城与岫岩县全境。其地域覆及整个辽东半岛区。具体说来“辽南”主要包括:大连市、以及大连市下辖的普兰店、瓦房店、庄河、长海、金州、旅顺;营口市、以及营口市下辖的大石桥、盖州;鞍山下辖的海城、岫岩满族自治县这十个县市区。古时有“金复海盖,辽阳在外”的说法。1965年国家曾设立辽南专属区。是“辽海文化”区的主要辐射带(盖县上帝庙“辽海威仪”碑)。因三国时期管宁(隐居海城管宁屯)王烈(隐居大连三山岛)等山东学者浮海来辽南隐居讲学,使此地风俗教化
3、迥异与关左其他地区,故后人称之为“管王之地”。又因为近代以来半岛盛产苹果,又被称为“苹果之乡”。该地又有“东方君子国”之称。辽南人祖先多为“小云南”、“海南丢儿”的山东移民,汉民族的风俗教化根深蒂固,以至于清初难以与满人同化。辽南是“东北四大古民族”(东夷、东胡、秽貊、肃慎族)之一东夷族的发祥地之一,。逸周书王会篇记载:“青丘,狐九尾”中的“青丘”之地即是指辽南地区。夏商周时期即是辽南(青丘)的“夷文化”时期。“青丘文化”是夷文化的一个分支,从辽南境内各处古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辽东半岛“巨石文化”石棚的遗存上看,夷文化有浓厚的神本主义色彩和开放的海洋性,夷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前身,后来融入华夏文化
4、,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代表。战国后期燕据辽东,经历秦汉达五百年,此时辽南“由夷转汉、接轨中原”,修建了燕长城。清代平南敬亲王尚可喜是辽南海州人。清末国学大师罗振玉晚年皆在此境内结庐隐居(大连),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海城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关向应(金州人),共和国少将吕正操先生(海城人)青少年时代皆在此茁壮成长。著名的金石学家于省吾(海城人),大书家沈延毅(盖州人),政治活动家阎宝航(海城人),历史学家金毓黻(辽阳人),“晚清四大书法”家之一张石船(古复州人今瓦房店)等一批批名人皆是辽南人中的佼佼者。2、辽南地区的民风与民众性格特点 “辽风淳朴”(奉天通志 风俗),“史称辽左自箕子教化以来,
5、门户不闭、妇人贞信。”(清康熙海城县志)此地“性刚悍,善骑射,务农桑,粗习礼。”(清盖平县志)“性悍果,善骑射,性朴实,气刚健,习礼乐,尚诗书。”(嘉庆一统志)该地“旧风朴直,其祭天地,敬亲戚、尊耆老、接宾客、信朋友。”(奉天通志 风俗)。辽南民风自古迥异于东北其他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温和水土和丰饶物产造就了辽南人“北人南相”,生活工细,精巧细致,碍于情面,好大喜功,精打细算,热情文雅,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等种种地域习气。辽南人无论男女老幼,他们受不了东北二人转的喧嚣聒噪,而更加钟爱于用笛子伴奏的唱起来文绉绉的“辽南戏”或是用笙管唢呐组合演奏的生活气息浓厚情绪饱满的辽南吹打乐辽南鼓乐。通过对比
6、可知:“辽南人和辽北辽西人,虽然都是辽宁人,但在生活观念、过日子的方式、待人接物、理家理财观念与方法都不相同,形成两种文化模式。辽北辽西人粗犷、直率,大大咧咧;辽南人精明、细致,谨慎讲究。辽北人喝酒可以一口闷,辽南人就浅斟细饮。辽南人有几垛柴火垛,都整整齐齐的;辽北辽西人很少有几垛柴火垛的,有的柴火卸了车就不管了。辽南人注意过日子,无论穷富,家里都窗明几净,妇女穿着都干干净净的,上供销社也要换换衣服;辽北人开朗、豪放,不拘小节,好喝点,过日子是粗放型的,辽南人好打牌,好打渔摸虾,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型的。”3、 辽南鼓乐的发展历史及艺术特色发展历史:辽宁省辽阳市出土的汉魏时期古墓壁画中就有古代
7、的鼓吹演奏图,并且题有“鼓吹演跌欢戏”六字。辽南鼓乐早期为笙管乐,明清时期加入了唢呐乐,清代中叶乐队定型并趋于成熟。从曲目上看,它保留了少部分唐宋曲牌,大部分则是元明南北曲和明清曲牌;从结构上看,鼓乐曲体十分严谨,每一类乐曲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板数规定十分严格。特别是其中的汉曲、大牌子曲,有着明显的唐代大曲和宋代曲破的结构痕迹。从某些乐曲的音调上看,辽南鼓乐曲明显地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音乐的影响。在乐调方面,辽南鼓乐用借字手法形成的“三十五调”实际是滥觞于唐宋的“移宫换调”,属“燕乐二十八调”的余绪。此外,辽南鼓乐中唢呐的七种调名称谓为研究唢呐形制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艺术特
8、色:从乐器组合的情况来看,辽南鼓乐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笙管乐和琐呐乐。唢呐乐在辽南鼓乐中占有显赫的地位,其运用的场合以及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远远超过笙管乐,其乐曲在辽宁地区各地的分类并不统一,分类标准也并不完全一致。杨久盛先生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辽宁卷中的分类方法是以乐曲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演奏方法(曲调变化、锣鼓配置)做分类的主要依据,将辽宁鼓乐唢呐曲分为汉曲、大牌子曲、小牌子曲、锣板曲四类。辽南鼓乐主要有“唢呐乐”和“笙管乐”两种演奏形式。两种形式各自独立,使用乐器不同、各有专用乐曲。唢呐乐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兼备堂鼓、小钹、乐子(铛)、包锣、大号(或挑子号)等。它有坐乐、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
9、又称坐堂、坐棚,艺人取坐式演奏。演奏时所有乐器全部参加,故亦称“全堂”。唢呐坐乐有婚娶作寿、为婴儿办满月时演奏的“红事”,和丧葬、办周年等演奏的“白事”之分。各地区红事坐乐使用的乐器有唢呐二只(只限240毫米以下的小唢呐)及堂鼓、小钹、乐子、挑子号各一只;白事坐乐使用乐器有唢呐二只(390毫米以上的大唢呐)、小钹、乐子、包锣各一只、大号(或挑子号)二支。由于乐器组合不同,演奏内容不同,坐乐还有大笙喇叭、小笙喇叭、咔戏、哑戏等演奏形式。除坐乐形式外,在一些民俗活动如迎亲、拜庄、送葬等活动时需要鼓乐跟随,于是出现了行乐,但其使用乐器不多,且多为轻便乐器。辽南鼓乐中的笙管乐以管(单管或双管)和笙为主
10、奏乐器,通常是一支管配两盘笙。其它还有堂鼓、小钹、乐子各一支,亦可加用笛、胡琴、坠琴、扬琴等,坐乐也是笙管乐主要的演奏形式。辽南鼓乐的演奏者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两种。职业艺人是以演奏鼓乐为谋生手段者;半职业艺人多从事农业、手工业等,忙时务农或操持手工业劳动,闲时或做仪式时出来演奏,也收取报酬。辽南鼓乐多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演奏,有坐堂和行路两种演出形式。坐堂是坐在喜家或丧家门前演奏,行路是在迎亲或送葬的道路上边行进边演奏。坐堂时多演奏较大型的乐曲,行路时多演奏较短小的乐曲。辽南鼓乐的曲目有元、明以来的南北曲牌子、戏曲唱腔、民歌和器乐曲牌等。在演奏中,乐手常在曲调的结尾处进行自由发挥,情绪热烈,技巧性
11、强。辽南鼓乐常用曲目有工尺上、梅花调、上菜曲、句句双、桂枝花。二、辽南鼓乐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辽南鼓乐的发展现状 由于辽南鼓乐的发展形势侧重于实际婚丧嫁娶较多,所以其发展的环境及其局限,随着现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渗透,辽南鼓乐的生存环境也被逐渐的侵占,辽南鼓乐的潜在观众群体逐渐减少,直接导致从事辽南鼓乐的艺人纷纷改行或放弃而选择其他的职业谋生,直接导致了辽南鼓乐的传承受到极大影响。2、辽南鼓乐的发展面临着从现实发展和精神传承上的双重考验民间艺术大都出自于社会下层,带有“原发性”,与大众生活直接联系,因而以实际应用者居多。追根溯源,它是在古代农耕制度下,经过长期的手工制作而发展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当代 社会发展 中的 传统 民间艺术 鼓乐 前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