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课件.ppt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1,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一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二 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特点,三 学前儿童欣赏能力发展的特点,2,一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3岁左右,基本处于“涂鸦期”。,3岁半左右,开始进入“象征期”,4岁左右,开始进入“形象期”,5岁以后,逐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关系和联系。,2、学前儿童绘画中的特殊表现,抽象性,透明式,展开式,夸张性,拟人化,动态性,3,(一)涂鸦期(1.5岁3.5岁),关于涂鸦“涂鸦”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见于唐卢仝示添丁。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涂乱画顽皮之行,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卢仝有个儿子
2、叫添丁,喜欢乱涂乱画,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唯妙唯肖。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4,(一)涂鸦期(1.5岁3.5岁),1.能用紊乱不规则的线条、直线、波形线、圆形线。2.是游戏中的涂鸦活动。3.个体的最初绘画活动,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快乐。,5,无意识的涂鸦,无意识的涂鸦发生在 2岁左右,幼儿在 14个月左右时,即会开始涂鸦。据观察,1岁左右可以握玩具,部分的婴儿即有无意识涂鸦的能力、较小的幼儿在无意识涂鸦之初,由于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握笔和节奏的掌握上,因此,画面上的线条呈现
3、幼儿在此方面的努力,作品的节奏感较不明显,渐渐地,2岁左右孩子的涂鸦活动开始活跃,涂鸦源自婴儿拿着东西挥舞的动作,是比较筒单、机械化、富有反复的节奏动作(1-2岁);可以说,幼儿在此最初阶段反复地在练习某种动作的样式。,6,无意识的涂鸦动作协调性不够(精细动作的发展不足),儿童只会画一些随即的点和杂乱、无规则的线段,如横竖斜线。特点是:随意性,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没有上下左右的顺序,有时会画到纸外;靠手臂带动手画,手腕很少转动。,1岁4个月男孩画,7,女,1岁半,无意识涂鸦,握笔及掌握线条的能力均未成熟,节奏不明显,留白过多。,8,男,1岁7个月,无意识涂鸦,手眼协调能力差,无法将线条全部抹在纸
4、的范围内。,9,男,1岁7个月,同一动作反复涂抹同一位置,既形成一团乱线。,10,男,2岁,无意识涂鸦,由反复相同的动作使画面上产生节奏感。深色笔的运用较浅色笔更容易在白纸上帮助孩子识别线条与动作的关系。,11,无意识的涂鸦,12,涂鸦的意义:,幼儿的涂鸦,与他们的感觉和动作经验有关。画上的一个点,可能是一个跳跃、一个停顿、一个叹息、一个轻拍或一个重击;而画面上的线,则是他们身体移动的轨迹,无怪乎此时期的孩子在涂鸦时常会 伴随一些怪声,如“咻”“呜”等模仿把玩汽车或飞机玩具时所发出的 声音。随着幼儿语言能力的逐渐发展,他们开始会告诉父母画面上的乱线或圈圈代表什么,又如“我跑得好快”“哥哥在追我
5、”等与肢体动作有关的情节,也是此涂鸦期常见的题材。,13,有控制的涂鸦,1岁8个月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涂鸦活动,孩子逐渐发觉到自己的动作跟画纸之间有了某种联结,于是,孩子会尝试用视觉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即手眼协调。外在表现:出现了上下左右线段、锯齿、螺旋线等;不画到纸外,图形较集中。此时,手腕比以前较灵活,但是小运动,因此孩子不会画圈。,14,若我们给2岁的幼儿一支笔和一张纸,他便会自然地在纸上随意地涂鸦(眼睛未必注视着纸面)。在此阶段幼儿尚未能完全控制自身肌肉和关节的运作,其涂鸦线条的粗犷或雅致均取决于幼儿的性格、其生理的发育情形及涂鸦,显示出当时的身心状况。2岁左右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短
6、,且由于手眼协调能力差,往往无法将涂鸦的线条完全画在纸张的范围内,甚至涂到纸外的部分多于纸内的部分。由于此阶段的涂鸦,主要靠整只手臂和肩膀关节的动作,再加上手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协调困难,因此 其涂鸦的动作拙劣,面面上的留白部分多,且涂鸦的线条常因用同一动作反复地画在同一位置上,而形成一“团”乱线的现象。,15,有控制涂鸦阶段,16,男,2岁3个月,,控制涂鸦,手眼协调能力较佳,能掌握线条的方向,分布匀称。,17,男,2岁半,,控制涂鸦,手胳膊的反复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大圆圈,孩子能自由地更换颜色,并均匀地涂抹。,18,控制涂鸦(2岁半左右),2岁半左右的幼儿,开始被施以定点的排便训练。如同其肛门
7、附近的肌肉控制能力逐渐增强一样,幼儿对于其涂鸦的动作控制,也有明显的迸步,一旦幼儿在涂鸦时开始反复某一动作,在画面上形成类似的轨迹,则我们便可以确定,此时他的手和眼之间已经具备相当好的协调能力。又因为此时期的幼儿已可灵活地运用其手肘关节,因此,他的涂鸦画面上会出现左右或上下反复,进而大圈圈的画线,在此阶段,或在其精神状况较差时(如刚睡醒或肚子饿时)一些已经控制的线条和一些未经控制的乱线还是会常常地混在一块:正如同幼儿此阶段开始经验其控制大小便的排泄一样,能控制手部的肌肉和动作对他而言,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验。幼儿不但从控制的感觉中得到自信,也首次从视觉上体会到肌肉运动的伟大。,19,男,2岁8
8、个月,控制涂鸦,垂直线条的涂鸦,在此时期中属于较“高级“能力的表现。,20,涂鸦,孩子尝试变换各种不同的动作和颜色,了解其行为在纸上所造成的意义。,21,有控制涂鸦,未控制涂鸦,22,圆形涂鸦(2.5岁左右),由于肩、肘、手腕关节的发育,孩子能够画圈,同时能注视涂鸦时笔的运动方向(在控制涂鸦阶段,视觉控制动作,此时已经转移到笔上了)未封口的、封口的、螺旋的圆。随着圈的变小,更精细,孩子将进入命名涂鸦阶段。,23,连续圆,24,男,2岁半,手胳膊的反复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大圆圈,孩子能自由地更换颜色,并均匀地涂抹。,25,幼儿反复练习圆的造型,人脸由单纯的圆逐渐分化出来。随着圈的变小,更精细,孩子将
9、进入命名涂鸦阶段。,26,命名涂鸦(涂鸦过程伴随故事),爸爸和妈妈,小点点是脚印,圆圈是妈妈,长长的线条是头发或者车车,当孩子这样描述时,就证明孩子进入了此阶段。此时,孩子虽然仍不能画出具体的形象,但开始意识到所画的线条与实物或自己的经验之间的联系,生活经验与涂鸦联系到一起了。此时孩子会边画边说,边画边想。,27,命名涂鸦,圆圈内的小点为某人或某事的附属物,如爸爸带眼镜看报纸。,28,命名涂鸦,线条流畅,分布均匀,小圆圈的出现表现孩子的小肌肉及指关节的运作成熟,通常圆圈越多,孩子所讲的故事情节也越丰富。,29,命名涂鸦,火车,30,命名涂鸦期,我,31,命名涂鸦期,好朋友,32,涂鸦探因,认知
10、是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兴趣和练习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33,启示:1、重视涂鸦,不加以制止,创造条件;2、发挥适当作用鼓励、倾听、尊重,34,涂鸦期幼儿绘画的要领一、让幼儿充分地涂鸦。二、如果幼儿已进入命名涂鸦阶段,那么当他完成涂鸦后,教师要注意多通过幼儿的画面与他们进行交流。三、不教幼儿画形状,不评价幼儿画得像不像,也不要关注幼儿所画的对象缺少什么结构特征。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画得“像”,并不表示画得“好”。四、不需要使用多种颜色,最好只给一种与画纸颜色对比明显的就够了。但如果幼儿自己选择了两种或三种,也不要强制他们不许用。五、此阶段涂鸦的工具:蜡笔和表面平滑的纸。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美术 活动 特点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