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复合氧化剂对维生素D31位α羟基化的工艺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复合氧化剂对维生素D31位α羟基化的工艺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复合氧化剂对维生素D31位α羟基化的工艺研究.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 南 交 通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SeO2/t-BuOOH复合氧化剂对维生素D31位羟基化的工艺研究年 级:2004 级学 号:姓 名:专 业:生物工程指导老师: 2008 年 6 月 摘 要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以其活性代谢物1,25-二羟基维生素D的形式发挥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生长和骨骼钙化。维生素D主要有维生素D2和D3,以维生素D3为主。近年来研究发现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治疗多种疾病如佝偻病、肾脏骨营养不良、骨质疏松、非白血性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艾滋病等有着很高的潜力 。1-羟基维生素D3又称阿法骨化醇,是一种
2、重要的维生素D3活性代谢物,可不经肾脏由肠道迅速吸收进入血液,经肝脏微粒体25-羟基化酶作用使侧链25位羟基化后生成具有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分布于肠道及骨等靶组织内与受体结合而表现出促进肠道吸收钙的作用、骨盐溶解作用以及骨形成作用等一系列生理活性。国内外报道的阿法骨化醇的合成方法,一般以维生素D3为原料,经过酯化、环化、氧化、开环、水解五步最终生成阿法骨化醇。本次毕业设计实验包括三步反应,第一步由维生素D3和对甲苯磺酰氯生成维生素D3对甲苯磺酸酯;第二步由上步产物与NaHCO3、无水甲醇生成3,5-环合维生素D3;第三步用SeO2/t-BuOOH做氧化剂,最终合成1-羟基3,5-环
3、合维生素D3,最主要的反应就是第三步氧化反应,这步反应的收率很低,所以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反应的收率。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为了寻求最优化生产和实验条件,都需要做许多实验。如果影响实验的因素较多,这时就需要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科学的安排实验,减少实验次数,获得有效的结果。本次设计为了找出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条件,首先做了几组实验,结果显示影响氧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时间、SeO2:TBHP的摩尔比以及反应温度,并由此确定正交设计的因素水平表为三因素三水平表;接着根据因素水平表选择出合适的正交表L9(34),最后进行了9组正交试验实验再经过正交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提高了产物的收率。实
4、验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试剂,在进行实验前需要自己制备,如无水甲醇、过氧化叔丁醇(TBHP)、无水二氯甲烷等。关键词: 维生素D3;SeO2/t-BuOOH;1-羟基维生素D3;正交设计AbstractVitamin D for the steroid derivatives, is an important fat-soluble vitamin, to play a role in the form of its active metabolition 1,25-dihydroxy vitamin D in body,can improve the bodys absorption of ca
5、lcium and phosphorus,and promote bone growth and bone calcification.Vitamin D usually contains vitamin D2 and D3, mainly to vitamin D3.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found that 1,25-dihydroxy vitamin D3 has a very high potential in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such as rickets, malnutrition of kidney, o
6、steoporosis, leukemia, breast cancer, prostate cancer and AIDS. 1-hydroxy vitamin D3 also known as alfacalcidol,is an important active metabolite of vitamin D3, can quickly absorbed by the intestine into the bloodstream not through the kidneys, then hydroxyed 25 side chain of activity by the liver m
7、icrosomal 25-hydroxy enzyme to formate the 1,25-dihydroxyvitamin D3, which distributed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bone and other target tissues, binding with the target receptor and demonstrated to promote calcium absorption of intestine, bone salt dissolution and bone formation as a series of physica
8、l activit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ports show that the main synthetic method of alfacalcidol , generally takes vitamin D3 as a raw material, after the esterification, the cyclization, the oxidation, the split-ring and the hydrolisis five steps, finally produces the alfacalcidol.The experiment of
9、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ncludes three-step reactions, firstly, produces Vitamin D3 para-toluenesulfonic ester by Vitamin D3 and -toluene sulfonyl chloride; the second step gains 3,5 cyclovitamin D3 by the product of last step, the absolute methanol and NaHCO3; the third step makes SeO2/t-BuOOH as
10、the oxidant to synthesize 1-hydroxyl-3,5 cyclovitamin D3.The main reaction is the third step of reaction, the yield of this step is very low, s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o raise the yield of reaction.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seek the optimal produ
11、ction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 need to do many experiments. If the impact of the factors is more, we need to through the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s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arrangement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access to effective results.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irs
12、t of all, do several group of experiments,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oxidizing reaction is the reaction time, the mole ratio of SeO2 and TBHP,as well a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us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orthogonal factors to three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tab
13、le, then chooses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the orthogonal L9 (34)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table,finally carried on nine group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In the end, to determine the bes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fter the orthogonal analysis.Improve the yield of the product finally.In the course of ex
14、periments, some reagents is needed, we have to preparate them before the experiment , such as anhydrous methanol, tert-Butyl hydroperoxide (TBHP), and anhydrous dichloromethane.Key words :Vitamin D3 ; SeO2/t-BuOOH ;1-hydroxy vitamin D3;The orthogonal design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维生素21.1.1 维生素概述21.1.2 维生素的分类3
15、1.2 维生素D41.2.1 维生素D简介41.2.2 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及毒性41.2.3 维生素D的代谢51.2.4 维生素D3 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91.3 维生素D3活性代谢物合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1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合成的研究现状121.3.2 1-羟基维生素D3合成的研究现状251.4 烯丙位氧化的几种方法:261.4.1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氧化剂或催化剂的烯丙位氧化271.4.2 硒化合物在烯丙位氧化中的应用311.4.3 其它的烯丙位氧化方法341.5 本次设计的主要思路36第二章 实验部分372.1 实验材料及仪器372.1.1 实验材料372.1.2 实验
16、仪器382.2 实验内容382.2.1 部分试剂的制备392.2.2 实验原理与步骤392.2.3 实验结果及分析:412.3 正交设计分析及实验优化452.3.1确定因素和水平452.3.2选用合适的正交表452.3.3实验结果462.3.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472.4 问题与讨论512.4.1反应机理推导与讨论512.4.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53结论55致谢56参考文献:57第1章 绪论维生素是一种特殊的营养成分,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对人体却有类似的生理功能和营养意义。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与健康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现已证明,大多数维生素是机体内某些酶的辅酶的组
17、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没有维生素,人就无法维持生命,同时,每种维生素有着不同的功能,他们之间不能互相取代。维生素,顾名思义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它存在于各类食物中,跟其他营养成分最大的差别是既不供给热量,也不构成人体组织,只需少量就能满足生理需要。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忽略了维生素的补充,但人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如维生素A用于治疗夜盲症;维生素B1用于脚气病;烟酸用于糙皮病;维生素C用于坏血病;维生素D用于佝偻病1。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和D3两种,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维生素D3,是人和动物皮下含的7-脱氢胆固醇(即维生素D3原)在紫外照射后转变而成,
18、又名胆钙化醇。维生素D3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调节体内的钙磷代谢水平并参与骨的形成,最近研究还发现其在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如佝偻病、肾脏骨营养不良、骨质疏松、非白血性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艾滋病等)有着很高的潜力 。维生素D3本身没有生理活性,在体内以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形式发挥作用。2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自身合成或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并将其转化为活性形式。但一些肾脏功能不全的人和大多数老年人血浆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降低,尤其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研究显示,健康且积极活动老年人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无明显的增龄改变,而对于住院失去活动能力又未补充维生素D的
19、老年人,血浆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则显著降低。1,25-二羟基维生素D3增龄性的下降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25-OH维生素D3(即维生素D营养缺乏)和雌激素缺乏,肾1羟化酶活性降低或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代谢清除有关。阿法骨化醇(1-羟基维生素D3)不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产物,系人工合成制剂,在体内转化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发挥其生物活性作用。 1-羟基维生素D3的合成主要有5步:酯化、环化、氧化、开环、水解4。其中最主要的一步是通过SeO2/BuOOH复合氧化剂对维生素D3 1位进行羟基化,这是一种有效烯丙位氧化方法,在有机合成中经常用到烯丙位氧化,有效且对环境
20、无污染的氧化剂将是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1.1 维生素1.1.1 维生素概述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1911年C.丰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 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以后陆续发现许多维
21、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发现许多维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丰克的命名延续使用下来了,只是将最后字母“e”去掉。最初发现的维生素B后来证实为维生素B复合体,经提纯分离发现,是几种物质,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维生素B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
22、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维生素大
23、多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本身不提供热能。有些维生素如 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人体有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复合 氧化剂 维生素 D31 羟基 工艺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