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报告.doc
《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报告.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五批重大地质灾害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报告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0一0年四月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五批重大地质灾害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报告提交单位:重庆市高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院 长:谢常伟总工程师:王家海审 定:王家海审 核:张顺斌项目负责:易朋莹编 写:任 佳 魏有勇 李登健 陈 涛提交日期:二0一0年四月内审意见2010年4月18日,我院对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五批重大地质灾害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报告进行了内部审查。在听取了项目负责人介绍后,经过审查组认真评议,形成的评审意见如下:1、勘查采用的技术标准恰当,勘察手段合理和查明了泥石流灾害体的分布、规模、主要诱发
2、因素、稳定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危害特征等。2、正确提出了泥石流治理的有关物理力学参数指标,为泥石流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3、针对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提出治理工程比选方案,推荐最佳方案,并据此编制可研设计和初步设计。4、报告图件清晰,数据准确,文字阐述简明,同意通过内部审查。请项目组按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后,同意报送上级部门审查。审 查: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0年4月18日 目 录0 前言60.1任务由来60.2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60.3 工作目的、任务60.4 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70.5 勘查工作的依据70.6 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70.6.1 勘查工作概况70.6.
3、2 工作质量评述8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91.1位置与交通91.2 气象、水文101.2.1 气象101.2.2 水文10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112.1 地形地貌112.2 地层岩性112.3 地质构造与地震112.3.1 地质构造112.3.2 地震活动122.4 水文地质条件122.5 人类工程活动133 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133.1 地形地貌及沟道条件133.1.1 形成区地形地貌条件133.1.2 流通堆积区地形地貌条件143.2 物源条件153.2.1 崩滑堆积物源153.2.2 沟道堆积物源163.2.3 坡面侵蚀物源173.2.4 滑坡堆积物源173.2.5 泥石流物源的转化关系
4、173.3 水源条件184 泥石流基本特征184.1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危害性分析184.1.1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184.1.2 泥石流危险区及范围194.1.3 泥石流堵溃下游河道的可能性194.2 泥石流各区段冲淤特征204.2.1 形成区冲淤特征204.2.2流通堆积区冲淤特征204.3 泥石流堆积物特征214.3.1 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特征214.3.2泥石流堆积物叠置关系及成因分析214.4 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214.5 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和引发因素224.51 泥石流成因224.5.2 泥石流的引发因素225 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计算235.1 泥石流流体重度235.1.1 现场配
5、浆法235.1.2 查表法235.1.3 综合取值235.1.4 泥石流固体物质比重235.2 泥石流流量245.2.1 雨洪法245.2.2 形态调查法245.2.3 综合取值245.3 泥石流流速计算255.4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255.5 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255.6 泥石流整体冲压力265.7 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265.8 泥石流弯道超高266 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276.1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析与评价276.2 泥石流的发生机率和发展阶段276.3 泥石流发展趋势预测287 既有防治工程评述及泥石流防治方案建议287.1 既有防治工程评述287.2 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287.3
6、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287.4 防治方案建议287.5 各类建筑材分析与评价298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298.1 经济效益评估298.2 社会效益评估298.3 环境效益评估298.4 减灾效益评估299 结论与建议299.1 结论299.2 建议30附图:1、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五批重大地质灾害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地质平面图1:5000;2、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五批重大地质灾害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拟设工程区平面图1:1000;3、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沟主沟纵剖面图1:1000;4、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沟横断面图1:500(9张);5、崇州市梁家山沟钻孔柱状图(4张);6、崇州市梁家山沟槽探展
7、布图(8张)。附表:1、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五批重大地质灾害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费用决算表附件:1、单位资质;2、项目负责人资质证书;3、试验报告;4、照片册;5、成果报告电子文档6、其他 0 前言0.1任务由来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烈度达度,使得山崩地裂,山河破碎。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造成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因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威胁到交通、民房和安置点。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厅根据四川省汶川“5.12”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请组织支援开展我
8、省地震灾区第五批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工作的函,以及相关文件精神,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了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任务。0.2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梁家山沟泥石流位于崇州市鸡冠山乡竹根村5组梁家山沟内,为境内鞍子河主要水源之一。汶川“5.12”特大地震在梁家山沟内诱发多处的滑坡、崩塌和欠稳定斜坡,5月1618日暴雨所诱发的泥石流,将整个梁家山沟以及支沟全部充填,总方量约23.4万立方,泥石流造成区内多户房屋掩埋,淹没了区内居民通往外界的主要公路,并威胁着泥石流流域区内40户12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调查,梁家山沟泥石流流域面积约5.3km2,纵沟长约4.8km,从水体供给上属
9、暴雨泥石流、从土体供给上属坡面侵蚀型泥石流、从集水区地貌特征上为沟谷型泥石流、按冲出物成分上为稀性泥石流。该泥石流沟近来来主要发生一次泥石流为2008年5月16日18日发生的泥石流一次性冲出物达23.4万方,而沟内尚有132万方的松散物,故该泥石流沟从规模上为大型泥石流。根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0239-2004)表2-1,该泥石流防治工程等级为三级。0.3 工作目的、任务查明梁家山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危害,为泥石流应急治理方案选择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勘查的主要任务:1、查明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包括物源类型、分布范围、可转化为泥石流的松散固
10、体物动储量及泥石流固体堆积物的粒度沿沟道的变化特征等;2、查明形成泥石流的沟道条件,包括沟道的宽度、长度、弯曲度、纵比降、跌坎、卡口等沟道特征;特别是泥石流堆积扇的发育特征及沟道泄流能力;3、查明形成泥石流的水源条件,包括降雨量、水库、堰塞湖等水体对形成泥石流的补给特征;4、调查泥石流沟道上、中、下游及支沟汇入主沟口等典型断面的过流特征,推算不同设计频率下泥石流的水文特征值(流体重度、水位、流量、流速、一次性冲出固体物质量、弯道超高、冲击力等)5、综合分析研究泥石流的暴发频率、活动规律,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与可能的危害程度,划定泥石流灾害的危险区范围,调查泥石流危害特征(对象、范围、方式);6
11、、调查已有泥石流治理工程的效果,针对拟进行工程治理(拦沙坝、谷坊、排导槽、防护堤等)的地段和部位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查,提供满足工程设计需要的平剖面图和工程地质参数;7、调查工程治理区的水电、原材料供应、施工道路、作业场地、工程占地拆迁等施工条件。0.4 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区内开展的地质工作程度总体上较低,部分资料为本次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茂汶幅、灌县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四川省地质局,1975);四川省崇州市2006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5.11);四川省5.12地震灾区崇州市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总结报告(2008年6月)。0.5 勘查工作的依据本次勘查工
12、作的主要依据如下:1)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029号);2)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五批重大地质灾害崇州市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设计书(2010年3月24日通过审核,3月29日通过复审);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5)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T/T02212006);6)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 50021-2001);7) 钻探技术规范(DZ/00791);8)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0141-94);9)
13、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10) 工程测量规范(GB BV50026-93);11) 国家水准测量规范;12)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13)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2004-2005)。14)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1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16)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99);17)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99);1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0.6 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0.6.1 勘查工作概况我院在接
14、受勘查任务后,立即成立了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项目部,项目部于2010年3月5日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梁家山沟泥石流开展现场踏勘和调查工作,在踏勘、调查访问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于2010年3月15日完成了勘查设计书的编制工作。2010年3月24日勘查设计书通过成都市国土局组织的专家组审查工作,并与2010年3月29日通过专家组组长复核。项目部于2010年4月5日组织测量、地质、钻探、槽探及后勤等人员进场开展勘查外业工作。本次勘查于2010年4月18日完成各项野外工作并进行了验收。各项数据资料经汇总、整理、计算分析后,于2010年4月18日完成本勘查报告的编写工作。在本次勘查过程中,严格按照勘查设计书中
15、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部署进行勘查工作,并根据现场实际地层及环境条件,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前提下,对勘查设计方案略作适当调整。本次勘查采取资料收集、地面调查、地形测量、地质测绘、钻探、槽探、室内岩土样品测试及现场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勘查手段符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相关规定。本次勘查实际完成工作量见表0-1。表0-1 梁家山沟泥石流勘查实物工作量统计表序号勘查项目单位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1工程测量GPS控制测量(E级)点63带状地形图测量(1:500)km20.80.8地形图修测(1:5000)km25.35.31:200断面测量Km/条4.0/82.3/91:500断面测量Km/条3/23.
16、5/1测、定放勘探点组日112工程地质测绘1:5000工程地质测绘km25.35.31:500工程地质测绘km20.80.81:500地质剖面测绘Km/条3/23.5/13工程勘探钻探进尺m/孔75/457.1/4跟管m/孔75/447.4/4植物胶m/孔75/457.1/4探槽m3/个80/871/84原位测试钻孔地下水位动态简易观测次/孔12/412/4粗颗粒现场颗分试验组22大重度试验组44重度配浆试验组225取样土样组74岩样组43水样组440.6.2 工作质量评述1)工程测量本次勘查区地形测量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待区域控制测量网络按1954年北京坐标系及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恢复后,再
17、对勘查区独立坐标系统进行修正。地形图测量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并实地绘制草图,配笔记本电脑,运用较先进的地形测图软件组成的数字化测图系统进行作业,既提高了野外地形碎部测量的精度,又大大缩短了内业图件编辑的时间。最终图件成果采用了电子文件的方式直接提交供地质勘查工作使用,给内业图件的绘制提供了方便。工程测量对重要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点、勘探点、勘探剖面,采用全站仪进行了准确的初测及施工结束后的定测,以保证其有足够的精度,提交了相应的成果资料。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范围为整个泥石流流域。整个流域野外地质测绘填图采用1:5000比例尺地形图实测,拟设治理工程部位地质测绘填图采用1:500比
18、例尺地形图实测,工程地质纵剖(断)面图按1:500比例尺实测,工程地质横剖(断)面图按1:200比例尺实测。对泥石流流域的岩土体工程地质单元进行全面填绘,观测点定位采用手持GPS法,重要的点位采用仪器实测,剖面线位置均采用仪器实测。观测点布置间距,观测点分类与编号等测绘内容和精度均满足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有关规定。3)钻探钻探施工严格执行钻孔设计书,钻探工作全孔取芯,按设计深度施工,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和循环用水水量钻进,岩芯采取率:泥石流堆积层大于65,下部基岩大于80,钻孔岩芯照相后保留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钻孔终孔验收后土层用粘土、基岩用水泥砂浆进行了封孔。钻孔质量合格率100,优质率
19、达到90以上。4)槽(坑)探探槽(坑)施工及地质编录满足勘查设计要求,了解泥石流堆积体及拟设治理工程部位岩土体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当槽探位置已经为基岩出露的位置,则取消了槽探工作。探槽(坑)合格率100,达到了预期目的。5)岩土体原位试验岩土体原位试验为大体积容重试验、重度配浆试验和粗颗粒级配分析试验。大体积容重试验采用容积法,试坑体积50cm50 cm50 cm,体积通过注水测量,试坑内岩土体试样通过称重法确定。颗粒级配分析试验采用体积法,取样坑尺寸为100cm(长)100cm(宽)50cm(深),取出其全部土、砂、石,按不同粒径分级分组,每级分组称重,计算分组质量与总质量之比,绘制粒径级配
20、曲线。大容重试验、颗分试验及重度配浆试验的试验手段及成果均满足设计要求。6)室内试验室内试验均按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取样、包装和密封,岩、土、水样及时送检,并送交具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本次勘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并按ISO9001的要求进行质量监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各单项工作第一手资料的可靠性、准确性,项目负责人随时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对达不到技术要求的坚决返工。2010年4月16日,由院质量、安全相关部门组成的检查小组对现场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指导。本次勘查工作全面完成了设计书所要求的各项任务,野外资料齐全、准确、可靠,为最终勘查报告的编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以上各项工作内容及其精度均满足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及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在本次勘查工作过程中,项目组得到了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崇州市国土资源局、灾区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1.1位置与交通崇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公路纵横成网,到周边县市均有路况良好的公路畅通,省、市、乡、村水泥路网基本形成。梁家山沟泥石流行政区划隶属于崇州市鸡冠山乡竹根村5组,位于崇州市的西北方向,至崇州市区约35km,中心地理坐标:E1032015,N304841。有乡、村水泥公路通至勘查区,勘查区交通较为便利(见图1-1)。勘查区图1-1 交 通
22、 图1.省会2.市3.县4.乡(镇)5.高速公路6.国道7.省道8.县道9.铁路10.界线11.河流1.2 气象、水文1.2.1 气象崇州市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温差为19.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12.4,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夏季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为29.9mm。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风,占9%。年平均风速为1.3m/s。平均霜日19天,平均无霜期为285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沟 泥石流 勘查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