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与核技术毕业设计(论文)电离截面实验中法拉第筒所引起的粒子逃逸率计算.doc
《核工程与核技术毕业设计(论文)电离截面实验中法拉第筒所引起的粒子逃逸率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工程与核技术毕业设计(论文)电离截面实验中法拉第筒所引起的粒子逃逸率计算.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本文首先对电子电离截面实验做了简要回顾,分析了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介绍了电子在固体中的运动规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由于实际实验中采用的是法拉第筒来收集电子的电荷,应用MCNP软件模拟电子在法拉第筒中的运动,从而计算出相应的电子逃逸率。主要研究了不同能量的电子碰撞不同原子序数的靶材料时的电子逃逸率变化情况。先通过MCNP软件模拟计算不同情况下法拉第筒的电子逃逸率,接着用MATLAB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作相应的对比图,从而得到了法拉第筒所引起的电子逃逸率与各个因素之间的近似关系。对于同种材料,角度越接近45,电子逃逸率越大;电子逃逸率与原子序数的关系为对数关系;对于同一种元素,电子逃
2、逸率与角度和能量的关系近似为一个曲面,从而可以通过二维插值求得相近点的电子逃逸率,并做了验证。在电离截面实验中法拉第筒所引起的粒子逃逸率与入射电子的能量和与靶材料表面的夹角的关系方面做了详细研究,对铝、铁、钼、金、铅可以得到不同能量不同角度粗略的电子逃逸率,为以后的计算与实验提供了对照。得到了原子序数与电子逃逸率的大致关系,为实验的选材提供了依据。同时,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首先在建立计算模型时,只做了粗略考虑,许多细小方面的影响在精确计算中是必须考虑的;其次计算所使用的软件MCNP对能量小于0.01MeV的粒子无法精确模拟,这导致对能量在0.01MeV以下电子忽略了。最后,由于条件受限,没做
3、实验测量。关键词:MCNP;法拉第筒;电子逃逸率;蒙特卡洛模拟ABSTRACTThe first, electronic ionization section experiment a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raction of electronic and matter, introduces the movement law of electronic in solid and related calculation method. Due to the fact that is a Faraday cylin
4、der collects electron charge in the experiments, to applic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lectron movement by MCNP, thus relative electronic escape rate is calculated. The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that the different energy electronic collision and different atomic number target material to cause the ele
5、ctronic escape rate change. First simulation to calculate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electronic escape rate in Faraday cup by MCNP, then the data with MATLAB is analyzed, and the comparison chart accordingly ,to get Faraday cup caused by electronic escape rate and to obtain the approximate relationshi
6、p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For the same materials, The angle the closer 45the more electronic of escape; Electronic escape rate and atomic number for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the relationship For the same kind of elements, electronic escape with rate, Angle and energy relationship for a curved surf
7、ace, thus approximately obtained near point by two-dimensional interpolation, and doing the correctness is verified. The ionization section experiments Faraday cup caused by particles escape rate, incident electron energy and different material surface with a target of the Angle made detailed studie
8、d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paper, and aluminum, iron, molybdenum, gold, lead, can get different energy different Angle rough electronic escape rate, for the provides controls in following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Get the roughly relationship the atom number with electronic escape rate, the selec
9、tion of materials for experiments provide the basis. Meanwhile, there are something stay perfect, the first do only cursory consideration, many small effects in exact calculation is must consider; Next to the software used census MCNP particles less than 0.01 MeV energy cannot, and this leads to sim
10、ulate: 0.01MeV below for energy in electronic neglected to strike. Finally, because the condition is limited, didnt do the experiment measurements.Keyword: MCNP; Faraday cup; electronic escape rate; Monte Carlo目 录绪论11.实验过程21.1测量电子碰撞原子层电离截面实验21.2法拉第筒32.理论分析42.1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2.1.1电子与靶物质的碰撞42.1.2电子与物质作用的描
11、述理论52.2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62.3物理过程分析72.3.1电子在固体中的运动规律72.3.2蒙特卡洛在实验中的应用92.4实验中所引起的粒子逃逸分析92.4.1物理计算模型92.4.2靶材料对电子的阻止102.4.3二次电子收集102.5蒙特卡洛方法112.5.1蒙特卡洛方法的基本思想112.5.2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粒子输运的基本过程122.6模型求解132.6.1散射过程分析132.6.2物理模型计算153.MCNP模拟分析183.1MCNP软件介绍183.1 .1软件的发展过程和应用183.1.2软件的特点193.1.3软件的使用203.2模拟过程213.2.1MCNP程序的计
12、算流程213.2.1 inp文件223.2.2不同角度不同能量靶材料的研究233.2.4不同原子序数靶材料的研究253.2.5电子逃逸率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26结论28致 谢29参考文献30附录31附录一:数据31附件二:MATLAB程序(共九个程序)33绪论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研究是基础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领域感兴趣的课题之一。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大量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对象。基础研究的角度来看,该项标准在检验描述电离过程的各种理论,如Behte理论PwBA(平面波波恩近似)、DwAB(扭曲波波恩近似)、BEA(两体相互作用)等.理论的精确程度上是必需的基本数据。在应用领域,如用于材料
13、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表面分析的俄歇电子谱仪(AES)以及作分析的电子能量损失谱仪(EELs)中,均需要精确的,不同能量的电子致的内壳电离截面值。再者,在高技术领域,如核聚变研究中也要用些数据:等离子体中混入的低Z和高Z杂质,通过发射软X射线(120KeV)引起辐射冷却,使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损失相当大的功率。研究表明,13Z51的杂质的辐射可严重损害托卡马克装置的性能,因此对这些杂质含量及分布的诊断变得十分必要。通过测量这些杂质在托卡马克装置中产辐射和特征X射线,可以得到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杂质浓度等重要数据,进而可推断杂质浓度和辐射引起的功率损失两者分别随时间和空的分布。电子原子(
14、或电子-分子)散射全截面测量是原子分子物理学领域第一个可以定量测量的问题。早期的全截面测量多采用Ramsauer技术,入射电子能量低于100Ev。全截面的精确测量对于检验各种分子原子散射理论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另外,作为原子分子的基本数据,在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大气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到70年代末,中能区的全截面精确测量引起、新的兴趣。例如,辐射引起的功率损失可表示为: 中为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第i种杂质的总密度,杂质发射软x射线能量,杂质平均激发率.因此,只要有杂质的精确的层电离截面值,就可以确定杂质引起的功率损失。最后,随着模拟计算技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对电离截面的需求
15、,凡涉及到电子与物质互用的计算,电离截面是不可缺少的数据。1.实验过程1.1测量电子碰撞原子层电离截面实验图1.1 电子碰撞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实验所用装置示意图10如图1.1所示,灯丝受热产生的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形成电子束,电子束经二次准直后,由法拉第筒顶孔垂直入射至靶样品表面,靶样品表面与水平方向成45,入射到样品表面的电子束斑直径为1mm。Si(Li)探测器水平放置,与入射电子束方向垂直,并且靶中心和探测器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用于收集电子碰撞靶样品产生的特征X射线。本实验用的Si(Li)探测器对55Mn 5.89keV特征X射线峰的分辨率约为190eV,Si(Li)探测器由液氮制冷,以
16、保证Si(Li)探测器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整个装置置于靶室内,靶室内采用二级真空系统,即通过机械泵获得低真空后,再由扩散泵得到高真空,实验中靶室内的真空度310-3Pa。实验时,为Si(Li)探测器提供-380V的工作电压,Si(Li)探测器收集的光信号分别经前置放大器(PA)、主放(MA)、数模转换器(ADC)后,由能谱分析软件记录下来。入射电子束流强度由法拉第筒来收集,把收集的电子数信号接入ORTEC439型束流积分仪,然后经由ORTEC996定标器记录并获得入射电子的电荷量。1.2法拉第筒法拉第筒的测量方法是直接接收电子束并将其转化为激励电流,通过测量激励电流在分流电阻的电压降进而算出激
17、励电流的强度,而这个电流强度就可认为是电子束流强度。测量结果较为准确,并且可方便的测量漂移管中不同位置传输束流强度。法拉第筒结构虽不复杂,但加工工艺有一定难度,影响性能因素较多。要使法拉第筒上升前沿达到几个纳秒并能准确测量,必须考虑分布电容和电感、分流电阻厚度、绝缘膜的厚度、吸收体长度等因素的影响。研制中我们将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合理考虑各项因素,使法拉第筒的实验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几种典型的法拉第筒如图1.2所示。图1.2几种典型的法拉第筒2.理论分析2.1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1.1电子与靶物质的碰撞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界三大发现即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法国物理
18、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这三大发现揭开了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序幕。电子作为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伴随着它的发现,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归纳起来,有下列四种:(1)入射电子与靶原子的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电子与靶原子的核外电子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使轨道电子获得一部分能量,如果传递给电子的能量足以使电子克服原子核的束缚,那么这个电子就将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这时,原子就分离成一个自由电子和一个正离子,这种过程称为电离。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受到原子核的束缚最弱,故这些电子最容易被击出。当原子内壳层的电子被电离后,该壳层留下空位,外层电子
19、就要向内层跃近,同时放出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如果入射电子传递给电子的能量较小,不足以轨道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但可以使电子从低能级态跃迁到高能级态,使原子处于激发态,这个过程称为激发。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在激发态停留很短的时间后,原子要从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这种过程称为退激。退激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是受激原子的发光现象。入射电子与靶原子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导致原子的电离或激发,是电子穿过物质时损失动能的主要方式。(2)入射电子与靶原子核的非弹性碰撞入射电子靠近靶物质原子核时,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使入射电子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状态的
20、改变,伴随着发射电磁辐射,并使入射电子的能量有很大的减弱。由于电子质量较小,与原子核碰撞后运动状态改变很显著。因此,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辐射损失是其重要的一种能量损失方式。(3)入射电子与靶原子核的弹性碰撞入射电子与靶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作用,入射电子受到偏转,改变其运动方向,但不辐射光子,也不激发原子核。为了满足入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能量及动量守恒要求,入射电子损失一部分动能,转移给原子核。碰撞后,绝大部分动能仍由入射电子带走,这样入射电子在物质中可以继续进行许多次弹性碰撞。同样,由于电子质量较小,偏转严重。因此,在研究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反散射是一个重要主题。(4)入射电子与靶原子的核
21、外电子的弹性碰撞入射电子与靶原子的核外电子间的库仑力作用,使入射电子改变运动方向。为满足能量和动量守恒的要求,入射电子要损失一点动能,但这种能量转移一般是很小的,比原子中电子的最低激发能还要小,核外电子的能量状态没有变化。实际上,这是入射电子与整个靶原子的相互作用。因此,这种相互作用方式,只是在极低能量(100eV)的电子入射到靶物质时方需考虑,其它情况完全可以忽略。总之,入射电子在靶物质中与靶原子的电子或原子核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方式其概率大小,即截面大小,与入射电子的能量有关。同时,与靶原子也有关系。2.1.2电子与物质作用的描述理论电子的质量要比质子、氦核等重带电粒子小三个以上数量级,尽管
22、都是带电粒子,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自己的特点,其主要不同是不想质子、氦核等重带电粒子那样在阻止介质中有确定的平均射程和走直线路径,电子路径是十分曲折的,单能电子的射程变化很大,其岐离可达(1015)。这主要因为电子在其路径上容易与介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发生多次散射,而且在于一个电子进行单次碰撞中就可损失一半能量。而质量为M的重带电粒子与电子进行单次碰撞,最大的能量损失份额仅为4m/M,数值是非常小的。与重带电粒子一样,电子在阻止介质中也会因使束缚电子激发,和电离损失量能,然而电子的能量损失还有了一个重要机制即因显著改变自己的能量状态而发生电磁辐射。我们可以按类似于重带电粒子的方式来处理电子在介质
23、中的电离损失。但存在两个明显的不同,对电子不像质子、氦核等重带电粒子,弹粒子质量不能认为是无限大的,而需要考虑粒子的折合质量,另外,弹靶粒子同为电子,因而是不可区分的,固应该考虑其交换性质。从而,低速时可表示为: 带电粒子受到阻止介质原子核的库伦相互作用,会因为发生速度变化而发射电磁辐射,按经典电磁理论,单位时间发射电磁辐射能能量正比于其加速度平方。由于电子质量比质子、氦核等重带电粒子小三个数量级以上,因此电子产生的辐射能量损失是不可忽略的。电子在介质中穿过单位路程,辐射能量损失近似为上面讨论的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发射电磁波的现象,即轫致辐射。带电粒子穿过介质时还会使原子发生暂时极化。当这些原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核技术 毕业设计 论文 电离 截面 实验 法拉第 引起 粒子 逃逸 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0508.html